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原文

吉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

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

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

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

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科条其人。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所入郡吏。

吉具对。

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进任山西巡检,有军校诣阙讼进者。

上召,讯知其诬,即遣送进,令杀之。

会并寇入,进谓其人曰:“汝能讼我,信有胆气。今赦汝罪,能掩杀并寇者,即荐汝于朝;如败,即自役河,毋污我剑也。”

其人踊跃赴斗,竟大捷。

进即荐擢之。

[冯述评]

容小过者,以一长酬;释大仇者,以死力报。

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

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译文

吉担任丞相时,有一个驾车的官吏喜欢喝酒,跟随吉外出时,醉倒在丞相的车上呕吐。

西曹的主吏报告想要斥退他。

吉说:“因为醉酒而失去一个士人,让这个人还能去哪里?西曹暂且忍耐一下,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的车垫罢了。”

这个驾车的官吏是边郡的人,熟悉边塞的紧急军情和警备事务。

有一次外出,正好看到驿站的骑手拿着红色和白色的袋子,边郡的紧急军情文书飞驰而至。

驾车的官吏于是跟随驿站的骑手到公车处刺探,得知敌人入侵云中、代郡,急忙返回。

见到吉后报告了情况,并说:“恐怕敌人入侵的边郡,二千石的长官中有年老或生病不能胜任军事的,应该提前查看。”

吉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召来东曹按照边郡长官的条例处理这些人。

不久,皇帝召见丞相和御史,询问入侵郡县的官吏情况。

吉详细回答。

御史大夫匆忙间无法详细了解,因此受到责备;而吉被认为关心边疆事务,尽职尽责,这得益于驾车的官吏的帮助。

进担任山西巡检时,有一个军校到朝廷控告进。

皇帝召见,审问后知道是诬告,立即将军校送回进那里,命令进杀了他。

正好并州的寇贼入侵,进对那个人说:“你能控告我,确实有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如果你能击败并州的寇贼,我就推荐你到朝廷;如果失败,你就自己去投河,不要玷污我的剑。”

那个人踊跃参战,最终取得了大胜。

进于是推荐并提拔了他。

[冯述评论]

宽容小过错的人,会以一技之长来回报;释放大仇敌的人,会以死力来报答。

正因为回报的心情迫切,所以他们的长处一旦被触动就一定会尝试,他们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就一定会竭尽全力。

那些寻找过错和仇敌的人,难道不是非常愚蠢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注解

吉:指西汉时期的丞相丙吉,以宽厚待人、善于用人著称。

驭吏:古代指驾车的小吏,这里指丙吉的驾车小吏。

西曹主吏:古代官名,负责丞相府的日常事务。

车茵:车上的坐垫。

边郡:指靠近边境的郡县。

发奔命:古代边境有紧急军情时,派遣使者快速传递消息。

赤白囊:古代传递紧急文书时使用的红色和白色的袋子。

公车:古代官署的名称,负责接待和处理各地上报的事务。

云中、代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和山西一带,是汉朝北方的边境地区。

二千石长吏: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这里指郡守级别的官员。

东曹:古代官署名称,负责官员的考核和任免。

御史大夫:汉代官职,负责监察百官,地位仅次于丞相。

山西巡检:古代官职,负责山西地区的治安和军事事务。

并寇:指并州的盗贼或叛乱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两个故事,展现了丙吉和进两位历史人物的宽厚与智慧。丙吉作为丞相,面对驭吏醉酒呕吐在车上的过失,选择了宽容而非责罚,体现了他的仁德和识人之明。这种宽容不仅赢得了驭吏的忠诚,还因驭吏的机智和勇敢,及时获取了边境紧急军情,使丙吉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进在担任山西巡检时,面对军校的诬告,皇帝查明真相后,进不仅没有报复,反而给了军校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不仅展现了进的胸怀,也激发了军校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胜利。进因此推荐军校升职,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这两个故事共同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宽容和智慧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丙吉和进通过宽容他人的过失,不仅赢得了下属的忠诚和尊敬,还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种领导艺术在古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团队的潜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报怨’和‘宽以待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通过仁德和智慧来化解矛盾,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同时,故事中的驭吏和军校也展现了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智慧,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英雄不问出处’的价值观念。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丙吉的宽厚、驭吏的机智、进的胸怀和军校的勇敢,都在短短的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两位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还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领导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这些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上智部-丙吉郭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