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定铺篇-原文
经曰:每日戍时,严警,鼓角初动,
虞候领甲士十二队,建旗帜、立号头巡军营及城上,如在野巡营,
外定更铺疏密,坐者喝曰:是甚麽人?
巡者答曰:虞候总管某乙巡。
坐喝曰:作甚行?
答曰:定铺。
坐喝曰:是不是行?
答曰:是。
如此者三喝三答,
坐曰:虞候总管过。
号头及坐喝用声雄者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定铺篇-译文
经书上说:每天在戍时,要严格警戒,鼓声和号角刚开始响起,虞候带领十二队甲士,竖起旗帜、设立号头,巡视军营和城墙上,就像在野外巡视军营一样,外面确定更换更夫的疏密程度,坐着的人喝问道:这是什么人?巡视的人回答:虞候总管某乙巡视。坐着的人再喝问道:要做什么?回答:确定更夫的位置。坐着的人再喝问道:是不是这样做的?回答:是的。就这样问答了三次,坐着的人说:虞候总管巡视完毕。号头和坐着的人要用声音洪亮的人来担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定铺篇-注解
戍时:古代时间单位,指晚上七点到九点,即现在的19:00到21:00。
严警:严格的警戒,指加强警惕和防御。
鼓角:古代军中用来报时和传达命令的鼓声和号角声。
虞候:古代军职名称,负责巡查、警卫等事务。
甲士:穿着铠甲的士兵,指装备精良的士兵。
旗帜:军旗,用于军队的识别和指挥。
号头:军中传达命令的官员,负责指挥和协调。
巡军营:巡查军营,指对军营进行巡视,确保安全。
城上:城墙上,指城防设施。
野巡营:在野外进行巡查,指在非固定营地进行巡视。
更铺:古代时间单位,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铺指更次,即一个更次的时间段。
疏密:稀疏和密集,指更铺的设置要合理,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
坐者:坐在岗位上的人,指负责看守和警戒的士兵。
喝:大声呼喊,用于传达命令或询问。
总管:主管,指负责某项事务的官员。
某乙:古代人名中的一个部分,表示某人的名字。
行:行动,指进行某项活动。
如此者:这样重复地,指连续进行。
三喝三答:连续三次呼喊和回答,是一种军事口令,用于确认身份和命令。
号头及坐喝:号头和坐者,指传达命令和询问的人。
用声雄者充:用声音洪亮的人担任,指选择声音洪亮的人来执行传达命令和询问的任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定铺篇-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一种巡逻制度,具体反映了戍时巡防的情景。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经曰:每日戍时,严警,鼓角初动’——这句话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戍时’指的是古代军中规定的夜间巡逻时间,‘严警’则表明了巡逻的严肃性和警惕性。‘鼓角初动’形象地描绘了巡逻开始时鼓声和号角声的响起,营造出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虞候领甲士十二队,建旗帜、立号头巡军营及城上’——‘虞候’是古代军中负责巡逻的官职,这里表明了巡逻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甲士十二队’说明了巡逻队伍的规模,‘建旗帜、立号头’则是为了标识巡逻队伍,便于识别和管理。
‘如在野巡营,外定更铺疏密’——‘如在野巡营’形象地比喻了巡逻的情景,如同在野外进行军事训练。‘外定更铺疏密’说明了巡逻的密度和布局,‘更铺’指的是巡逻的班次,‘疏密’则反映了巡逻的灵活性。
‘坐者喝曰:是甚麽人?巡者答曰:虞候总管某乙巡’——这里的对话是巡逻过程中的一种问答形式,‘坐者’指的是负责巡逻指挥的人员,‘喝’是古代军队中命令的方式,‘某乙’则是虞候的代称,体现了军中的等级制度。
‘坐喝曰:作甚行?答曰:定铺’——这是巡逻过程中的另一轮问答,‘作甚行’询问巡逻的目的,‘定铺’回答了巡逻的任务,即确定巡逻的班次。
‘坐喝曰:是不是行?答曰:是’——这一问一答体现了巡逻的执行情况,‘是不是行’是确认巡逻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的回答则表明巡逻正在进行中。
‘如此者三喝三答,坐曰:虞候总管过’——‘如此者三喝三答’说明了问答的次数,这种重复的问答形式既体现了军中的规范,也增加了巡逻的仪式感。‘虞候总管过’则是巡逻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表示巡逻队伍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
‘号头及坐喝用声雄者充’——这句话说明了巡逻指挥和问答的人员要求,‘号头’指的是负责吹号的人,‘坐喝’则是指负责问答的人,‘声雄者充’要求这些人员声音洪亮,以便于传达命令和保持军纪。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军事巡逻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军队的组织纪律和军事制度,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