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原文

经曰:《周礼》: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军舍;挈畚,以令军粮。

前茅虑无建旗帜以表之,皆古法也。

今以先锋令先探井泉、水草,宿止贼路与乡导计会,乃进军战,则有喝後,皆拔白刃以临之,使进如退却,便斩;

敌来追我,则後殿与战,无惊扰大军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译文

古书《周礼》中记载:拿着壶,用来命令军队挖井;拿着辔绳,用来命令军队扎营;拿着畚箕,用来命令军队准备粮食。前面的人要考虑可能没有的,建立旗帜来标记,这些都是古代的方法。现在用先锋部队先去探测井泉、水草,晚上在敌人的路线上宿营,并与向导会合,然后才开始进攻战斗,如果有落后的,都要拔出刀来面对,让他们前进就像后退一样,然后斩杀;如果敌人追击我们,那么后面的部队要与敌人交战,不要惊扰到主力部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注解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属于儒家经典之一,详细记载了周代的官制、礼仪、祭祀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

挈壶:挈壶,指携带水壶,这里指负责供应军队用水。

令军井:令军井,指指挥军队挖掘井水。

挈辔:挈辔,指携带马缰绳,这里指负责军队的行军秩序。

令军舍:令军舍,指指挥军队搭建营舍。

挈畚:挈畚,指携带畚箕,这里指负责军队的粮食收集和搬运。

令军粮:令军粮,指指挥军队的粮食供应。

前茅:前茅,指军队中的先锋部队,茅指茅草,古代军队常用茅草作为旗帜。

虑无:虑无,指考虑周全,以防万一。

建旗帜:建旗帜,指树立旗帜,以示军队的存在和指挥。

表之:表之,指标示出来。

先锋令:先锋令,指先锋部队的命令。

探井泉、水草:探井泉、水草,指寻找水源和可食用的草料。

宿止贼路与乡导计会:宿止贼路与乡导计会,指在敌人的路上宿营,并与当地的向导会合商议。

进军战:进军战,指正式发起进攻。

喝後:喝後,指命令士兵停止前进。

拔白刃:拔白刃,指拔出刀剑,准备战斗。

临之:临之,指面对敌人。

後殿:後殿,指军队的后队。

无惊扰大军:无惊扰大军,指不要惊扰到整个军队,保持军队的稳定和秩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评注

经曰:《周礼》: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军舍;挈畚,以令军粮。

此句引用《周礼》中的古法,说明古代军队在行军作战时,对于水源、宿营地和粮草的重视。‘挈壶’、‘挈辔’、‘挈畚’分别代表军队对水、马匹和粮食的管理,体现了古代军事管理的细致和周密。‘令’字在此处有指挥、管理的含义,反映了军队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命令体系。

前茅虑无建旗帜以表之,皆古法也。

‘前茅’指的是军队先锋部队,‘虑无’意为谨慎无失。此句强调先锋部队在行军时建立旗帜,以表明自己的位置,这是古代军事中的常规做法,体现了军队对情报和标志的重视,也是古法的一部分。

今以先锋令先探井泉、水草,宿止贼路与乡导计会,乃进军战。

此句描述了现代军队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先锋部队不仅要探查水源和草木,还要在可能遇到敌军的地方宿营,并与当地向导会合,制定作战计划,然后再行军作战。这体现了军事行动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则有喝後,皆拔白刃以临之,使进如退却,便斩;敌来追我,则後殿与战,无惊扰大军也。

这句话描绘了战斗中的战术运用。‘喝後’可能指的是指挥官的命令,‘拔白刃’则表示准备战斗。此战术要求部队在前进时假装退却,诱使敌人追击,然后突然反击,斩杀敌人。如果敌人追击,则由后卫部队进行战斗,以保证主力部队不受干扰。这种战术既体现了古代军事的智谋,也反映了军队在实战中的应变能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前茅後殿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