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原文

经曰: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

以面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

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

每一工日出土三丈一尺,计工五人。

一步,计工三十人;

一里,计工一万八千人。

一里为率,则百里可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译文

经文说:濠沟的宽度是二丈,深度是一丈,底部宽度也是一丈。用濠沟的宽度乘以三丈半,得到的结果是一丈五尺;用深度一丈乘以这个结果,挖濠沟一尺深,得到的土方数是一十五丈。

每名工人每天可以挖出土方三丈一尺,需要五个人来工作。

挖一步需要三十个人来工作;挖一里需要一万八千人。

以一里的工程量作为标准,那么百里的工程量也就知道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注解

濠:濠,指护城河,古代城池防御系统中的一部分,用于阻挡敌人进攻。

面阔:面阔,指濠的宽度。

深:深,指濠的深度。

底阔:底阔,指濠底部最宽处的宽度。

积数:积数,指面积的计算。

一工日:一工日,指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出土:出土,指挖掘出土方,即挖掘出的土方量。

计工:计工,指计算工人数。

一步:一步,指古代工程量单位,一步约等于一尺。

一里:一里,指古代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三百步,约合现代的180米。

百里:百里,指一百里,即一百个里程单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评注

经曰: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濠沟的尺寸计算方法。首先,文中提到的‘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是对濠沟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是古代工程计算的基础数据。

接着,‘以面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表明了通过计算面阔的面积来得到一定的数值,这里的‘积数’指的是面积,‘三丈半’可能是指某种比例或者系数,通过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与濠沟深度相关的数值。

‘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进一步说明了如何通过深度和底阔来计算濠沟的总体积,这里‘凿濠一尺’可能是指每挖掘一尺深度,濠沟的体积增加十五丈,体现了古代工程计算的精确性。

‘每一工日出土三丈一尺,计工五人’这句话说明了在古代,完成一定量的工程所需的人力以及工作量。‘工日’是指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出土’指的是挖掘出的土方量,这里通过‘计工五人’来表明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五个人。

‘一步,计工三十人;一里,计工一万八千人’进一步细化了工程规模和所需人力。‘一步’和‘一里’是古代长度单位,这里表明完成一定长度的濠沟需要相应的人力,反映了古代工程量与人力需求的对应关系。

‘一里为率,则百里可知’则是总结性的语句,表明通过一里的工程量可以推算出百里的工程量,体现了古代工程计算的扩展性和实用性。这一计算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工程师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程量度和人力配置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预备-凿濠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