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原文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十人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

幕亦如之,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余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

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积率,为地一万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余二尺,积率成六里,余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为外垒。

天阵居乾为天门。

地阵居坤为地门。

风阵居巽为风门。

云阵居坎为云门。

飞龙居震为飞龙门。

虎翼居兑为虎翼门。

鸟翔居离为鸟翔门。

蛇蟠居艮为蛇蟠门。

天地风云为四正。

龙虎鸟蛇为四奇。

乾坤巽坎为阖门。

震兑离艮为开门。

有牙旗游队列其左右,偏将军居门内,禁出入,察奸诈。

垒外有游军,定两端,前有冲,後有轴,四隅有铺,以备非常。

中垒,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二里,余二百八十步;

以中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二百五十步。

垒内有地两顷,余一百步。

正门为握奇,大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库藏、辎重,皆居中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译文

一支部队有一万二千五百人,按照十人一组来编队,那么就有一千二百五十组;帐篷也是这样,帐篷长一丈六尺,可以容纳十个人,每个人守卫的地盘是一尺六寸,十个人中留出三个作为机动,这样就有三千七百五十人作为机动部队,剩下的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个阵;每个阵有一千九十三人,按照七分五铢来分配,守卫的地盘是一千七百五十尺,八个阵总共守卫的地盘为一万四千尺,按照比例换算成步数,得到二千三百三十三步多出两尺,换算成里数,得到六里多出一百七十三步二尺,将这个数乘以四面,每面得到的地盘,一里多出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内部得到的地盘一十四顷,一十七亩多出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这就是外围的防御工事。

天阵位于乾位,作为天门。地阵位于坤位,作为地门。

风阵位于巽位,作为风门。

云阵位于坎位,作为云门。

飞龙阵位于震位,作为飞龙门。虎翼阵位于兑位,作为虎翼门。

鸟翔阵位于离位,作为鸟翔门。蛇蟠阵位于艮位,作为蛇蟠门。

天地风云为四个正方位。

龙虎鸟蛇为四个奇方位。

乾坤巽坎为阖门。

震兑离艮为开门。

在左右两侧有牙旗和游队列,偏将军驻守在门内,负责禁止进出,监视可疑行为。

在外围有游军,分布在两端,前面有先锋部队,后面有后援部队,四个角落有驿站,以备不时之需。

中垒由三千七百五十人组成,守卫的地盘是六千尺,换算成里数是二里多出二百八十步;将这个数乘以四面,每面得到的地盘是二百五十步。中垒内部有地两顷,多出一百步。

正门称为握奇,大将军驻守于此,六纛、五麾、金鼓、库藏、辎重等都在中垒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注解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指一个军队的总人数为一万二千五百人。

以十人为一火:古代军队编制,十人为一火,火是军队的基本战斗单位。

一千二百五十火:根据每火十人计算,共有火一千二百五十个。

幕:古代军队中的帐篷,此处指帐篷的长度。

舍十人:帐篷可以容纳十人。

人守地一尺六寸:每个人负责守卫的地段是一尺六寸。

十以三为奇:每十人中有三人作为奇兵,即不在常规编制内。

奇兵:指不在常规编制内的精锐部队。

八阵:指军队分为八个阵型。

七分五铢:古代货币单位,此处可能指分配给每个阵型的兵员数量。

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每个阵型负责守卫的地段是一千七百五十尺。

八阵积率:八个阵型累积起来的守卫面积。

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余二尺:按照比例计算,得到的步数是二千三百三十三步,余下二尺。

积率成六里:累积起来相当于六里。

余一百七十三步二尺:在六里之外还余下一百七十三步二尺。

以垒四面乘之:计算四面围墙的面积。

一里余二百二十三步二尺:每里围墙外还余下二百二十三步二尺。

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围墙内得到的土地面积为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下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

外垒:指围墙外的防御工事。

天阵居乾为天门:天阵位于乾位,代表天门。

地阵居坤为地门:地阵位于坤位,代表地门。

风阵居巽为风门:风阵位于巽位,代表风门。

云阵居坎为云门:云阵位于坎位,代表云门。

飞龙居震为飞龙门:飞龙阵位于震位,代表飞龙门。

虎翼居兑为虎翼门:虎翼阵位于兑位,代表虎翼门。

鸟翔居离为鸟翔门:鸟翔阵位于离位,代表鸟翔门。

蛇蟠居艮为蛇蟠门:蛇蟠阵位于艮位,代表蛇蟠门。

天地风云:指天、地、风、云四个方位,代表四正。

龙虎鸟蛇:指龙、虎、鸟、蛇四个方位,代表四奇。

乾坤巽坎:指乾、坤、巽、坎四个方位,代表阖门。

震兑离艮:指震、兑、离、艮四个方位,代表开门。

牙旗:古代军旗的一种,通常用于指挥。

游队列:巡逻的队伍。

偏将军: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禁出入:禁止随意出入。

察奸诈:负责侦察和防范敌方的诡计。

游军:巡逻或警戒的军队。

冲:军队的前锋。

轴:军队的后卫。

铺:哨所或岗哨。

非常: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

中垒:军队的核心防御阵地。

握奇:正门,象征军队的核心力量。

大将军: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六纛:古代军旗的一种,通常用于指挥。

五麾:古代军旗的一种,通常用于指挥。

金鼓:古代军队中的信号工具,金鼓齐鸣表示军队行动。

库藏:军需物资的仓库。

辎重:军队的物资装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和阵法,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和战略布局。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十人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

此句说明了军队的基本编制,以十人为一组,称为一火,共有1250火,即12500人。这种编制便于管理和调度,体现了古代军事组织的严密性。

幕亦如之,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余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

这里介绍了军队的帐篷设置和兵力分配。帐篷长一丈六尺,每十人守一尺六寸的地盘,以三人为一组,形成奇数,使得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其余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体现了古代军事布局的数学原理。

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积率,为地一万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余二尺,积率成六里,余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为外垒。

此句详细描述了阵法布局和地形计算。每阵有193人,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共计一万四千尺,形成六里,余下一百七十三步二尺。通过这样的计算,军队可以合理地利用地形,布置防线。

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

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坎为云门。

飞龙居震为飞龙门。虎翼居兑为虎翼门。

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蟠居艮为蛇蟠门。

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

乾坤巽坎为阖门。震兑离艮为开门。

这些句子描述了阵法中的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元素,以及它们对应的方位和门类。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五行思想,将自然元素与军事阵法相结合。

有牙旗游队列其左右,偏将军居门内,禁出入,察奸诈。

这里提到了牙旗和游队列,以及偏将军的职责。牙旗是军队的标志,游队列则负责左右两侧的警戒。偏将军居门内,负责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并观察是否有奸细。

垒外有游军,定两端,前有冲,後有轴,四隅有铺,以备非常。

此句描述了军队在垒外的布局,游军负责两端,冲和轴分别指前方的冲击和后方的轴线,四隅有铺,即岗哨,以备应对突发情况。

中垒,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二里,余二百八十步;以中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二百五十步。

中垒是军队的核心,由三千七百五十人组成,守地六千尺,形成二里,余下二百八十步。通过这样的布局,中垒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军队。

垒内有地两顷,余一百步。正门为握奇,大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库藏、辎重,皆居中垒。

此句说明了垒内的布局,包括土地面积和正门的设置。握奇是指正门,大将军居于此,六纛、五麾、金鼓等军事设施均位于中垒,体现了军队的指挥中心。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展现了古代军事的严密组织和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精髓。通过对阵法、地形、兵力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军事家们的智慧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阵图-风后握奇外垒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