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原文

经曰:

诸有正宿安营,

四直顿兵,

深入敌境,

恐有掩袭,

乃作真人,

闭六戊法。

逃难隐死,

作玉女反闭局法。

千凶万恶,

莫之敢干,

故人精微;

去道不远,

故能洞幽阐神,

非真人逢时,

必不能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译文

经文说:所有正宿的军队安营扎寨,四面八方布置兵力,深入敌境,担心会有突袭,于是采取真人的做法,封闭六戊法。在逃避灾难和隐藏身份时,使用玉女反闭局法。千般凶险,万般恶行,没有人敢去触犯,因此能够做到精微;离得道不远,所以能够洞察幽深,阐发神妙,如果不是真人遇到好时机,必定不能做到这一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注解

正宿:指特定的吉日良辰,古代认为在这些日子进行重要活动或军事行动会有好运。

安营:在野外搭建营地,指军队驻扎。

四直:指四个直角方向,即东、南、西、北,这里可能指四面八方。

顿兵:停止前进,驻扎军队。

深入敌境:指深入到敌人的领土或势力范围。

掩袭:偷袭,出其不意地攻击。

真人:在道教中,真人是指得道的高人,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

闭六戊法:六戊法是一种道教法术,用于保护或攻击,这里可能是指用六戊法术来保护自己。

逃难隐死:在危难中逃避,隐藏起来以避免死亡。

作玉女反闭局法:玉女可能指道教中的仙女或女性神灵,反闭局法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防御法术。

千凶万恶:形容极大的危险和恶势力。

莫之敢干:没有人敢去触犯或招惹。

故人精微:因此,人的精神或能力非常微妙和难以捉摸。

去道不远:离得道(即达到高深的修行境界)不远。

洞幽阐神:洞察幽深之处,揭示神秘之事,指具有高深的洞察力和神秘能力。

非真人逢时:如果不是得道的高人遇到合适的时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评注

经曰:诸有正宿安营,四直顿兵,深入敌境,恐有掩袭,乃作真人,闭六戊法。

此句出自古代兵法,‘经’指的是古代的兵书或兵法。‘正宿’指的是军队的宿营地,‘安营’意为搭建营地。‘四直顿兵’中的‘四直’可能指的是军队的四个主要方向,‘顿兵’则是指军队的驻扎。‘深入敌境’表明军队已经深入到敌人的领土。‘恐有掩袭’则表示军队担心可能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乃作真人,闭六戊法’中的‘真人’在古代兵法中指的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将领或军师,‘闭六戊法’可能是指一种防御或隐藏的阵法,用以防止敌人的袭击。这一句强调了在深入敌境时,采取隐蔽和防御措施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

逃难隐死,作玉女反闭局法。

‘逃难隐死’意味着在危难时刻,采取隐蔽或撤退的策略,以求生存。‘作玉女反闭局法’中的‘玉女’在古代兵法中可能指的是一种神秘或高级的战术,‘反闭局法’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战术布局,用以迷惑敌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在逆境中采取灵活多变战术的重要性。

千凶万恶,莫之敢干,故人精微;去道不远,故能洞幽阐神,非真人逢时,必不能行也。

‘千凶万恶,莫之敢干’表明即使面对无数危险和困难,也没有人敢轻易挑战,这反映了主人公或将领的强大和神秘。‘故人精微’中的‘故’字在这里可能是表示原因或结果的连词,‘人精微’则是指人的智慧高超。‘去道不远’表示离正确的道路或方法不远,‘洞幽阐神’则是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精髓。‘非真人逢时,必不能行也’意味着如果不是在适当的时机遇到具有超凡能力的人,就无法实施这样的策略。这句话强调了时机和人物能力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智慧和时机把握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遁甲-出师安营》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