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原文

祭风伯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磔牢清酌祭于风伯之神曰:

惟神道出地户,迹遍天涯。

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

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安静则云屯浪息、绽柳开花。

畅百物以敷苏,使八方而甯谧。

达庶人之理,畅大王之雄。

国家至德深仁,豚鱼服信,杜绝奸慝,混一车书,海晏河清,远安迩肃。

惟彼凶孽,尚肆凭陵,恃乌合之众,将蜂屯之徒,险凭螘壤,蜉蝣朝菌,菅我天诛,晓露晨霜,延彼性命。

皇帝子育群生,鞠养万品,乃威以斧钺,怀以惠和,先茅届途,後殿临境,两军相见,八阵将施。

惟尔神明,号吼[风钺][风孛],拔木偃草,使旌旗指敌,飞沙走石,飞泰山之形,昼不见於虏目;震雷霆之响,近不闻於虏耳。

蒙袂僵仆,款我辕门,兵不血刃,而华戎甯谧矣。

祭雨师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牲牢之奠致祭於雨师之神曰:

惟神薄阴阳而成气,驭风云而施德。

威合风雷,则禾木尽偃;恩覃雾露,则卉物敷荣。

昆阳恶盈荡新室之众,龟兹助顺济全凉之师,其赏善也如此,其罚恶也如彼。

国家大业,醇被休德,洽如怀生之伦,尽荷明德,而戎胡倔强,草窃遐荒,使谋臣不得高枕、武士不遑脱甲,天子瞋目按剑,发骁勇,诛不道,天下士众焱集星驰,气腾青云,精贯白日,熏兔穴,覆枭巢。

惟神何不倾湫倒海,以助天威;荡寇清雠,以张军势。

按剑则日中见斗,挥戈而曜灵再晡。

壮戎军之气,乃尔神之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译文

祭风伯文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将军谨以牛羊猪等牲畜和清酒祭拜风伯神,说:神啊,您的道路从地户而出,足迹遍布天涯。您使东方温暖,冰雪消融,西方炎热,百花凋零。您愤怒时,石头滚动,沙尘飞扬,翻江倒海;您安静时,云雾聚集,波浪平静,柳树开花。您使万物复苏,使八方安宁。您通达庶人的道理,满足大王雄心。国家至高无上的德行和仁爱,连猪鱼都感受到了您的信任,杜绝了邪恶,统一了车书,海晏河清,远近安宁。但那些凶恶的敌人,还在肆虐,依靠乌合之众,像蜜蜂一样聚集,像蚂蚁一样占据险地,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企图逃避天罚,像晨露和霜一样短暂地延续生命。皇帝养育众生,养育万物,用斧钺显示威严,用仁爱温暖人心,先锋到达道路,后军抵达边境,两军相遇,八阵布下。只有您,神明,发出号令,挥舞风钺和风孛,拔起树木,使旗帜指向敌人,飞沙走石,如同泰山压顶,使敌人白天也看不见;发出雷霆般的响声,使敌人近处也听不见。敌人蒙着面纱,倒在地上,我们的军队不用刀剑,就能使华人和戎人安宁。

祭雨师文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将军谨以牲畜和酒祭拜雨师神,说:神啊,您调和阴阳,形成气候,驾驭风云,施布恩德。您的威严使风雷合而为一,使禾木倒伏;您的恩泽使雾露滋润,使草木繁荣。昆阳恶人充满邪恶,龟兹助顺,使全凉之师得救,这样的赏善,那样的罚恶。国家的大业,深厚地覆盖着美德,如同怀抱着生命,完全依赖着明德。但那些倔强的戎人,在遥远的荒野中窃取,使谋士不能安心,武士不能脱下盔甲,天子愤怒地按剑,派出勇猛的军队,诛杀不义之人,天下勇士如同流星一样聚集,气势如虹,精神如日,熏灭了兔穴,覆盖了枭巢。神啊,您为什么不倾倒深渊,以助天威;荡平敌寇,以壮大军势。按剑则白天可见北斗,挥戈则光芒再现。增强戎军的气势,这是您的功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注解

风伯:风伯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掌管风的神祇,常与雨师并提,共同负责调节天气。

磔牢:磔,古代的一种祭祀方式,指用牲畜祭祀;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清酌:清酌,指清酒,用于祭祀时的酒。

东温而层冰澌散:东温,指东方温暖;层冰澌散,指冰层融化。

西烈则百卉摧残:西烈,指西方酷热;百卉摧残,指百花凋零。

鼓怒而走石飞沙:鼓怒,指风势猛烈;走石飞沙,形容风大,石头和沙子都被吹得飞扬。

翻江倒海:形容风势极大,能掀起江河大海。

畅百物以敷苏:畅,使……畅达;百物,指各种生物;敷苏,生长茂盛。

使八方而甯谧:使,使……;八方,指四方及四隅;甯谧,安宁平静。

达庶人之理,畅大王之雄:达,使……通达;庶人,平民百姓;大王,指帝王;雄,威武。

豚鱼服信:豚鱼,泛指动物;服信,指顺从和信任。

杜绝奸慝:杜绝,彻底断绝;奸慝,邪恶。

混一车书:混一,统一;车书,指文书,比喻统一的文化和制度。

海晏河清: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

远安迩肃:远安迩肃,指远近都安宁肃穆。

凶孽:凶恶的敌人。

乌合之众:乌合,像乌鸦一样聚集;众,众人;指没有组织纪律的杂乱人群。

蜂屯之徒:蜂屯,像蜜蜂一样聚集;徒,众人;指众多的人。

险凭螘壤:险凭,依靠;螘壤,蚁穴,比喻险恶的地方。

蜉蝣朝菌: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比喻生命短暂。

菅我天诛:菅,草;天诛,天罚;指上天要惩罚。

晓露晨霜:晓露,清晨的露水;晨霜,清晨的霜冻;比喻时间短暂。

皇帝子育群生,鞠养万品:皇帝,指帝王;子育,养育;群生,众生;鞠养,养育;万品,万物。

威以斧钺:威,威严;斧钺,古代的一种刑具,这里指威严的刑法。

怀以惠和:怀,怀柔;惠和,恩惠和和气。

先茅届途,後殿临境:先茅,古代军队中的先锋;届途,到达;後殿,后方的宫殿;临境,到达边境。

八阵将施:八阵,古代军事阵法;施,布设。

号吼[风钺][风孛]:号吼,大声呼唤;风钺,风神之钺;风孛,风神之孛。

拔木偃草:拔木,拔起树木;偃草,使草倒伏。

旌旗指敌:旌旗,军旗;指,指向。

飞沙走石:飞沙走石,形容风势极大。

震雷霆之响:震,震动;雷霆,雷声和雷霆;响,声音。

蒙袂僵仆:蒙袂,蒙着袖子;僵仆,倒地。

款我辕门:款,敲;辕门,古代宫门。

兵不血刃:兵,兵器;血刃,沾满鲜血的刀刃;指不经过战斗。

华戎甯谧:华戎,指华夏和戎狄;甯谧,安宁。

雨师:雨师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掌管降雨的神祇。

阴阳:阴阳,古代哲学中的两个相对的原理,常用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

禾木尽偃:禾木,谷物和树木;偃,倒伏。

恩覃雾露:恩覃,恩泽深厚;雾露,雾和露水。

卉物敷荣:卉物,草木;敷荣,茂盛生长。

昆阳恶盈荡新室之众:昆阳,地名;恶盈,罪恶充满;荡新室,扰乱新建立的政权;众,众人。

龟兹助顺济全凉之师:龟兹,古西域国名;助顺,帮助顺从;全凉,地名;师,军队。

戎胡倔强:戎胡,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倔强,固执。

草窃遐荒:草窃,盗贼;遐荒,边远的地方。

谋臣不得高枕、武士不遑脱甲:谋臣,谋士;高枕,指安心;武士,战士;脱甲,脱下铠甲。

天子瞋目按剑:天子,指帝王;瞋目,瞪眼;按剑,握剑。

发骁勇,诛不道:发,发动;骁勇,勇猛;诛,惩罚;不道,不合道义的行为。

天下士众焱集星驰,气腾青云,精贯白日:焱集,像火焰一样聚集;星驰,像星星一样迅速;气腾青云,气势如虹;精贯白日,精神集中到极致。

熏兔穴,覆枭巢:熏,用烟熏;兔穴,兔子的洞穴;覆,覆盖;枭巢,枭鸟的巢。

倾湫倒海:倾湫,使水泉倾泻;倒海,使大海倒转。

荡寇清雠:荡寇,清除敌寇;清雠,消除仇恨。

张军势:张,扩大;军势,军队的气势。

按剑则日中见斗,挥戈而曜灵再晡:按剑,握剑;日中见斗,太阳正中时看到北斗星;挥戈,挥舞武器;曜灵,太阳;再晡,再次出现。

壮戎军之气:壮,增强;戎军,军队;气,气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评注

祭风伯文的开篇,’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以时间、官职和身份的明确交代,彰显了祭文正式且庄重的性质。’某谨以磔牢清酌祭于风伯之神曰’,这里的’谨’字体现了祭者的谦卑和虔诚,’磔牢清酌’则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祭品,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惟神道出地户,迹遍天涯’,此句描绘了风伯神的威能,不仅在天空中显现,而且足迹遍布大地,强调了风伯神无处不在的神性。’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风伯神掌控天气的能力,既可温暖大地,又可摧毁万物。

‘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安静则云屯浪息、绽柳开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风伯神的神力,既能引发狂风暴雨,又能带来风平浪静,展现了其双重性格。’畅百物以敷苏,使八方而甯谧’,这里的风伯神不仅是自然界的主宰,更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达庶人之理,畅大王之雄’,表明风伯神不仅是国家之神的象征,也是民间信仰的对象。’国家至德深仁,豚鱼服信,杜绝奸慝,混一车书,海晏河清,远安迩肃’,这段话赞美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风伯神的神圣地位,同时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理念。

‘惟彼凶孽,尚肆凭陵,恃乌合之众,将蜂屯之徒,险凭螘壤,蜉蝣朝菌,菅我天诛,晓露晨霜,延彼性命’,此处对邪恶势力的批判,以及风伯神维护正义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皇帝子育群生,鞠养万品,乃威以斧钺,怀以惠和’,这句话突出了皇帝的仁政与威严,同时也将风伯神与皇帝联系起来,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

‘先茅届途,後殿临境,两军相见,八阵将施’,这里的描述将风伯神与军事行动相结合,体现了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惟尔神明,号吼[风钺][风孛],拔木偃草,使旌旗指敌,飞沙走石,飞泰山之形,昼不见於虏目;震雷霆之响,近不闻於虏耳’,这段话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伯神在战场上的威猛形象。

‘蒙袂僵仆,款我辕门,兵不血刃,而华戎甯谧矣’,这里的描写将风伯神的神力与战争的胜利联系起来,强调了神灵在国家安定中的作用。

祭雨师文的开篇与祭风伯文相似,’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同样以时间、官职和身份作为开头,体现了祭文的正式性。’某谨以牲牢之奠致祭於雨师之神曰’,’牲牢之奠’再次强调了祭品的庄重。

‘惟神薄阴阳而成气,驭风云而施德’,这句话描述了雨师神的神性,既掌控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又以德行影响着风云。’威合风雷,则禾木尽偃;恩覃雾露,则卉物敷荣’,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雨师神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昆阳恶盈荡新室之众,龟兹助顺济全凉之师,其赏善也如此,其罚恶也如彼’,这段话赞美了雨师神对善恶的区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期望。

‘国家大业,醇被休德,洽如怀生之伦,尽荷明德,而戎胡倔强,草窃遐荒,使谋臣不得高枕、武士不遑脱甲,天子瞋目按剑,发骁勇,诛不道,天下士众焱集星驰,气腾青云,精贯白日,熏兔穴,覆枭巢’,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国家与外患之间的对立,同时也表达了对抗外敌的坚定决心。

‘惟神何不倾湫倒海,以助天威;荡寇清雠,以张军势’,这段话直接向雨师神祈求帮助,希望其能够协助国家消除敌患。’按剑则日中见斗,挥戈而曜灵再晡’,这里的描述再次强调了雨师神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壮戎军之气,乃尔神之功’,这句话总结了雨师神在战争中的功绩,强调了其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风伯雨师文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