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原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牲牢之奠祭尔。

炎帝之後蚩尤之神曰:

太古之初,风尚敦素,拓石为弩,弦木为弧。

今乃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 ,为戈矛,为戟盾。

圣人御宇,奄有寰海,四征不庭,服强畏威,伐叛诛暴,制五兵之利 ,为万国之资。

皇帝子育群生,义征不德。

戎狄凶狡,蚁聚要荒。

今六师戒严,恭行天罚 ,神之不昧,景福来臻,

使鼍鼓增气,熊旌佐威,邑无坚城,野无横阵,

如飞霜而卷木, 如拔山而压卵,

火烈风扫,戎夏大同,

允我一人之德,由尔五兵之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译文

在某个年份的某个月初某一天,某将军,我谨以牲畜和祭品来祭奠你。

炎帝的后代,蚩尤的神灵说:在远古的最初,风气简朴,人们用石头制作弓箭,用树木制作弓弦。

现在人们用金属制造兵器,用皮革制作铠甲,树立旗帜,搭建战鼓和鼙鼓,制造戈矛和戟盾。

圣人统治天下,拥有整个四海,四处征战,使各国臣服,敬畏威严,讨伐叛逆,诛杀暴虐,掌握五种兵器的优势,成为万国的财富。

皇帝养育众生,义无反顾地征讨不道德的行为。戎狄凶猛狡诈,如同蚂蚁聚集在边远之地。

现在六军严阵以待,恭敬地执行天罚,神明不会忘记,吉祥福祉即将到来,使战鼓增加士气,熊旗辅助威严,城池不再坚固,野外没有横阵,如同飞霜卷走树木,如同拔起山岳压碎鸡蛋,火焰猛烈,风暴扫过,戎狄与华夏和平共处,这一切都是我一人之德,归功于你们五种兵器的功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注解

岁次:指历法中的年份,岁次即年次。

某甲某月:甲、月是古代干支纪月的组成部分,甲代表天干中的第一位,月代表地支中的某个月份。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月初。

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牲牢:古代祭祀时用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奠祭: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以酒食祭神。

炎帝: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被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蚩尤:传说中的一位战神,以勇猛著称。

太古之初:指非常古老的时期。

风尚敦素:风尚指风俗习惯,敦素指纯朴。

拓石为弩,弦木为弧:拓石为弩,指用石头制作弩机;弦木为弧,指用木头制作弓。

烁金为兵,割革为甲:烁金为兵,指用金属制作兵器;割革为甲,指用皮革制作铠甲。

树旗帜,建鼓鼙:树旗帜,指竖立旗帜;建鼓鼙,指设置鼓和鼙(古代的一种乐器)。

戈矛,为戟盾:戈矛,指戈和矛,都是古代的兵器;戟盾,指戟和盾,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盾是防御用的。

圣人御宇:圣人,指具有高尚道德和智慧的人;御宇,指统治天下。

奄有寰海:奄有,指拥有;寰海,指四海,即全国。

四征不庭:四征,指四方;不庭,指不来朝贡,指外族。

服强畏威:服强,指屈服于强大;畏威,指畏惧威严。

伐叛诛暴:伐叛,指讨伐叛乱;诛暴,指消灭暴虐。

制五兵之利:制五兵,指制作五种兵器;利,指兵器锋利。

皇帝子育群生:皇帝,指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子育,指养育;群生,指民众。

义征不德:义征,指正义的征伐;不德,指不道德的行为。

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蚁聚要荒:蚁聚,指像蚂蚁一样聚集;要荒,指边远的地方。

六师戒严:六师,指古代的六军;戒严,指严格戒备。

恭行天罚:恭行,指恭敬地执行;天罚,指上天的惩罚。

神之不昧:神,指神明;不昧,指不忘记,指神明不会忘记。

景福来臻:景福,指大福;臻,指到达。

鼍鼓增气,熊旌佐威:鼍鼓,指用鼍皮制作的鼓;熊旌,指用熊毛装饰的旗帜;增气,指增加士气;佐威,指增加威严。

邑无坚城,野无横阵:邑,指城邑;坚城,指坚固的城池;野,指野外;横阵,指敌人的阵势。

如飞霜而卷木,如拔山而压卵:比喻强大力量所向披靡,不可阻挡。

火烈风扫,戎夏大同:火烈,指火焰炽烈;风扫,指风力强大;戎夏,指华夏民族和戎狄民族;大同,指和平统一。

允我一人之德,由尔五兵之功:允,指确实;一人,指皇帝;德,指德行;尔,指你们;五兵,指五种兵器;功,指功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评注

此段古文开篇以时间、人物和祭品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将军在特定日期进行的祭祀仪式。‘维某年岁次’表明这是一段历史记载,‘某甲某月朔某日’具体指明了时间,‘某将军’则点明了祭祀者的身份。

‘炎帝之後蚩尤之神曰’引出祭祀对象,炎帝和蚩尤均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分别代表火神和战神,体现了祭祀的庄严和神圣。

‘太古之初,风尚敦素’回顾了远古时期的风俗习惯,‘拓石为弩,弦木为弧’描述了原始的武器制作方式,反映了人类从原始到文明的进步。

‘今乃烁金为兵,割革为甲’对比了古代和现代的武器装备,突显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战争的反思。

‘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列举了各种兵器,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军队的强大。

‘圣人御宇,奄有寰海’赞美了统治者的伟大,‘四征不庭,服强畏威’描述了其统治的广泛和威严,‘伐叛诛暴,制五兵之利’则强调了统治者的正义和力量。

‘皇帝子育群生,义征不德’肯定了皇帝的仁德,‘戎狄凶狡,蚁聚要荒’则指出了敌人的狡猾和聚集的地点。

‘今六师戒严,恭行天罚’描述了军队的备战状态,准备对敌人进行惩罚,‘神之不昧,景福来臻’则表达了祭祀的虔诚和对神灵的祈求。

‘使鼍鼓增气,熊旌佐威’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气势,‘邑无坚城,野无横阵’则预示了战争的胜利。

‘如飞霜而卷木,如拔山而压卵’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必然性,‘火烈风扫,戎夏大同’则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愿景。

‘允我一人之德,由尔五兵之功’总结全文,赞扬了统治者的德行和军队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蚩尤文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