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原文

祭名山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於某山之神曰:

惟神聪明正直,祸盈福谦,亭育黎庶,作镇一方,国家天覆地载,罔不宅心,航海梯山,来宾咸服。

独彼凶丑,千百成群,滔天虐人,窥边猾夏。

天阶其祸,养成其凶。

皇帝取乱侮亡,兼弱攻昧,赫斯,怒奋雷霆,浊濩轰宏,风卷电掣。

今则万骑云会,八阵戎装,顿军峰峦,樵苏林麓,天道助顺,人情好谦,天人共愤,神监孔明,何不云蒸雾郁,转石飞沙助我军威!

金师克获,牲牢匪馨,明德惟馨。

祭大川文

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少牢敬祭於某川之神曰:

惟神植德灵长,善利万物。

其柔也,沈鸿毛、没纤芥;其刚也,转巨石、截横山。

堑南、限北、决东、奔西,避高就下,兵法形焉。

我君奄有万国,德洽四户,伐叛怀远,同文齐武。

是以扶余、肃慎左衽来庭,夜郎、滇池辫发从事。

惟彼凶虏,敢干天常,负固凭山,摇蜂万之毒;乘危走险,奋螳螂之臂。

天子授我庙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士卒与我一心,闻敌有死难之志。

神居五行之长,为百渎之源,藏蛟跃龙兴云致雨。

今大军利涉,全师既行,何不竭海若,吐天吴,驱风伯,逐鲸鱼,使波无涟漪,厉有浅深,成将军之功,赞天子之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译文

祭名山文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将军,我谨以清酒和少牢的祭品,敬祭于某山之神,说:神明您聪明正直,灾祸来临时谦逊,福分来临时谦卑,养育百姓,镇守一方,国家覆盖天地,无不倾心敬仰,航海登山,来宾都服从。只有那些凶恶之徒,成群结队,滔天罪行,侵害百姓,窥视边疆,欺诈华夏。天意要降祸于他们,培养他们的凶恶。皇帝采取混乱侮辱灭亡的策略,兼并弱小,攻击昏昧,愤怒地发出雷霆,浊流汹涌,风卷云散。现在有万骑云会,八阵军装,驻军于山峦之间,砍柴于林麓之地,天道助我顺应,人心喜好谦卑,天人和神都愤怒,神明您洞察一切,为何不使云雾蒸腾,沙石飞扬,助我军威!金师克敌,牲牢祭品不绝,明德如同香气。

祭大川文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将军,我谨以少牢的祭品,敬祭于某川之神,说:神明您积德长久,善利于万物。您柔时,能使鸿毛沉没,细草隐没;您刚时,能转动巨石,截断山脉。疏导南流,限制北行,决开东流,奔向西方,避开高处,趋向低处,兵法中的形势就体现在这里。我们的君主统治着万国,德行遍及四方,讨伐叛逆,怀柔远方,统一文化,齐一武力。因此,扶余、肃慎穿着左衽的服装来朝,夜郎、滇池地区的百姓也前来从事。只有那些凶恶的敌人,敢于冒犯天常,依仗坚固的山势,释放出万蜂的毒液;冒险走险,挥舞着螳螂般的臂膀。天子授予我战略,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士兵们与我同心协力,听说敌人有誓死抵抗的意志。神明您为五行之首,是百川之源,藏有蛟龙,能兴云致雨。现在大军顺利行进,全军已经出发,为何不使海若竭尽,天吴吐水,风伯驱风,鲸鱼远去,使波浪无波纹,深浅有序,成就将军的功绩,赞扬天子的威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注解

清酌:指清酒,古代祭祀时常用的酒。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的牺牲,指一头猪和一头羊。

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通常是将酒洒在地上或祭器中。

黎庶:指普通百姓,平民。

作镇一方:指担任一方地区的守护者或管理者。

天覆地载:形容天地包容万物,庇护众生。

航海梯山:比喻远行或历经艰难险阻。

来宾:指前来朝贡的宾客。

凶丑:指凶恶丑陋的敌人。

滔天虐人:形容敌人残暴无比,如同洪水般肆虐。

窥边猾夏:指敌人暗中觊觎边境,企图侵犯中原。

天阶:指天意,天命。

皇帝:指古代的君主。

取乱侮亡:指君主主动挑起战争,侮辱灭亡他人。

兼弱攻昧:指君主兼并弱小,攻击昏昧的敌人。

赫斯:形容愤怒的样子。

浊濩轰宏:形容雷声巨大,震撼人心。

风卷电掣:形容风势迅猛,如同闪电一般。

八阵戎装:指八种阵法,古代军事战术。

顿军峰峦:指军队驻扎在山峰之间。

樵苏林麓:指在山林中砍柴和割草。

天道助顺:指天意帮助正义的一方。

人情好谦:指人们喜欢谦逊。

神监孔明:指神明洞察一切,如同孔明般智慧。

金师克获:指军队取得胜利。

牲牢匪馨:指祭祀用的牲畜和酒食。

明德惟馨:指德行高尚的人,其德行如同香气一样持久。

大川:指大的河流。

植德灵长:指具有深厚德行的神灵。

善利万物:指神灵能够利益万物。

沈鸿毛、没纤芥:形容水流轻柔,连鸿毛和细小的芥草都能沉没。

转巨石、截横山:形容水流强大,能够转动巨石,截断山脉。

堑南、限北、决东、奔西:指河流向南开凿,限制北方,决口向东,奔流向西。

避高就下:指河流避开高地,流向低处。

兵法形焉:指河流的流向如同兵法中的战术。

扶余、肃慎:古代东北方的少数民族。

左衽来庭:指少数民族向中原朝贡。

夜郎、滇池:古代西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辫发从事:指少数民族的习俗。

凶虏:指凶恶的敌人。

负固凭山:指敌人依仗险要的山势。

摇蜂万之毒:形容敌人如同毒蜂一样猖狂。

奋螳螂之臂:比喻敌人不自量力。

庙算:古代军事策略,指在庙堂上进行的军事谋划。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不用战争就能使敌人屈服。

士卒与我一心:指士兵与将军同心协力。

闻敌有死难之志:指士兵们知道敌人有誓死抵抗的决心。

五行之长:指五行中的水,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水为长。

百渎之源:指众多河流的源头。

藏蛟跃龙兴云致雨:形容河流中藏有蛟龙,能够兴云致雨。

利涉:顺利渡过。

全师既行:指整个军队都已经出发。

竭海若:比喻尽力发挥。

吐天吴:比喻河水汹涌澎湃。

驱风伯:比喻风势猛烈。

逐鲸鱼:比喻清除障碍。

波无涟漪:形容水面平静无波。

厉有浅深:指河流的流速有快有慢。

海若:指大海,比喻广大无边。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评注

祭名山文的开篇,‘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这一句,体现了古代祭文的开头格式,即以时间、官职和身份来表明祭者的身份和祭文的重要性。‘某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於某山之神’中的‘清酌少牢’是对山神的祭品,清酌表示酒水清澈,少牢则是指祭祀用的牲畜,这里的用词精炼而庄重,体现了对神灵的尊重。

‘惟神聪明正直,祸盈福谦,亭育黎庶,作镇一方’这一段,对山神的形象进行了描绘,聪明正直、祸福有度、养育百姓、镇守一方,这些特点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神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国家天覆地载,罔不宅心,航海梯山,来宾咸服’表达了国家力量的强大和统治的广泛,同时也展现了山神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即作为国家守护神的象征。‘独彼凶丑,千百成群,滔天虐人,窥边猾夏’则是对敌人的描述,突出了敌人对国家的威胁。

‘皇帝取乱侮亡,兼弱攻昧,赫斯,怒奋雷霆,浊濩轰宏,风卷电掣’这一句,通过一系列动词和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愤怒和军队的强大,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军事力量的强大。

‘今则万骑云会,八阵戎装,顿军峰峦,樵苏林麓,天道助顺,人情好谦,天人共愤,神监孔明,何不云蒸雾郁,转石飞沙助我军威’这一段,表达了祭者对神灵的祈求,希望神灵能够以各种方式助军威,体现了古代祭祀中人与神灵之间的互动关系。

‘金师克获,牲牢匪馨,明德惟馨’最后一句,是对整个祭文的总结,强调明德的重要性,意味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

祭大川文的开头与祭名山文相似,‘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同样体现了祭文的开头格式。‘某谨以少牢敬祭於某川之神’中的‘少牢’再次出现,表明了祭品的种类。

‘惟神植德灵长,善利万物’这一段,对大川之神的形象进行了描绘,神灵具有长久的德行,能够造福万物,这是中国古代对自然神祇的普遍认知。

‘其柔也,沈鸿毛、没纤芥;其刚也,转巨石、截横山’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大川之神既有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强的一面,这是对自然力量的多面性进行了描述。

‘堑南、限北、决东、奔西,避高就下,兵法形焉’这一句,将大川的自然形态与兵法相结合,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我君奄有万国,德洽四户,伐叛怀远,同文齐武’这一段,表达了对君王的赞美,强调君王的德行和国家的统一。

‘惟彼凶虏,敢干天常,负固凭山,摇蜂万之毒;乘危走险,奋螳螂之臂’这一句,与祭名山文中的描述类似,对敌人的形象进行了描绘。

‘天子授我庙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士卒与我一心,闻敌有死难之志’这一段,表达了对军队的信心和对战争的期望,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

‘神居五行之长,为百渎之源,藏蛟跃龙兴云致雨’这一段,对大川之神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强调了其在五行中的地位和其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今大军利涉,全师既行,何不竭海若,吐天吴,驱风伯,逐鲸鱼,使波无涟漪,厉有浅深,成将军之功,赞天子之威’最后一句,再次表达了祭者对神灵的祈求,希望神灵能够帮助军队取得胜利,体现了古代祭祀中人与神灵之间的紧密联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祭文、捷书、药方-祭名山大川文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7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