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原文

经曰:众兵大同,则先举者为主,後举者为客。陈兵原野,则先举者为客,後举者为主。

又曰:天五音为客,地五音为主。五音:宫、商、角、徵、羽也。

又曰:辰为客,时下为主;辰行为客,位止为主;先动先声为客,後动後声为主;高旗为客,卑旗为主;两人相见,外来为客,内坐为主;两人相见,立为客,坐为主;两人等,先举事为客,後举事为主。人有气者胜,无气者败。客利四季月日时,欲得制日,干克支,主人利;四孟月日时,欲得伐日,支克干,客利。

推向背法

旌旗五色者,军之五德也。辉映众心,宣威兵目。

青旗举一鼓,则行;二鼓,则趋;三鼓,则集受制也。

举黄旗一击令,则止;二击令,则列;三击,则听受命也。

阳时举赤旗,扬威仪而始之,甲乙丙丁戊也。

阴时举黑旗,伏威仪而终之,己庚辛壬癸也。

旛旗各随方色而行:甲子、甲申、甲辰三旬,弧矢在前;甲寅、甲午、甲戌三旬,刀盾在前。春以长矛在前,夏以戈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盾在前。

推二十八宿骑战法

以二十八人象二十八宿,为先锋军,压敌。

角人,赤旗,青衣,青马,东方七人。

羽人,青旗,黑衣,黑马,北方七人。

宫人,白旗,黄衣,黄马,中央七人。

徵人,黄旗,赤衣,南马,南方七人。

商人,黑旗,白衣,白马,西方七人。

右以二十八人早近敌阵,大呼若闻桴鼓击柝之音。我以商人为前,将兵象白虎也。阵见火光,以羽人为前,将兵象元武也。阵闻金石兵刃之声,以徵人为前,将兵象朱雀也。阵闻士人呼号者,以宫人为前,将兵象勾陈也。阵内寂无声者,以角人为前将,兵象青龙也。是为五行厌胜之法。

推五行阵法

木直阵,以金方阵应之;金方阵,以火锐阵应之;火锐阵,以水曲阵应之;水曲阵,以土圆阵应之;土圆阵,以木直阵应之。

推当敌人法

背太岁,当万人;大将军,当五千人。太阴、月建、天魁三元,五符各当五千人;天乙、游都,五百人;岁德、月德、日德,壬方,旬之内生气;岁星、豹尾、岁建,并可背,不可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译文

《经》说:如果所有的军队都行动一致,那么先行动的军队是主导者,后行动的军队是跟随者。如果在原野上布阵,那么先行动的军队是跟随者,后行动的军队是主导者。

《经》又说:天上的五音是跟随者,地上的五音是主导者。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经》还说:时辰是跟随者,时辰之后的时间是主导者;时辰的行进是跟随者,时辰的静止是主导者;先行动先发声的是跟随者,后行动后发声的是主导者;高举旗帜的是跟随者,低举旗帜的是主导者;两人相遇,从外面来的是跟随者,在里面的坐着的是主导者;两人相遇,站立的是跟随者,坐着的是主导者;两人同时行动,先行动的是跟随者,后行动的是主导者。有气势的人会胜利,没有气势的人会失败。跟随者有利于四季的月份、日子、时辰,想要制约日子的,干克支,主导者有利;四孟的月份、日子、时辰,想要攻击日子的,支克干,跟随者有利。

推背法:军中的旌旗有五种颜色,代表了军队的五种德性。它们光辉照耀,宣扬军队的威严。

青旗一扬,击鼓一声,军队就开始行进;击鼓两声,军队就快步前进;击鼓三声,军队集合接受命令。

黄旗一挥,击鼓一声,军队就停止;击鼓两声,军队就列队;击鼓三声,军队听从命令。

在白天举赤旗,扬威仪开始行动,代表甲乙丙丁戊;在夜晚举黑旗,隐藏威仪结束行动,代表己庚辛壬癸。

旌旗按照方位的颜色行动:甲子、甲申、甲辰这三十天,弧矢在前;甲寅、甲午、甲戌这三十天,刀盾在前。春天用长矛在前,夏天用戈戟在前,秋天用弓弩在前,冬天用刀盾在前。

推二十八宿骑战法:用二十八人代表二十八宿,作为先锋军,压制敌人。

角宿的人,举赤旗,穿青衣,骑青马,东方七人。

羽宿的人,举青旗,穿黑衣,骑黑马,北方七人。

宫宿的人,举白旗,穿黄衣,骑黄马,中央七人。

徵宿的人,举黄旗,穿赤衣,骑南马,南方七人。

商宿的人,举黑旗,穿白衣,骑白马,西方七人。

右边的人用二十八人靠近敌阵,大声呼喊,好像听到鼓声、击鼓声和柝声。我们用商宿的人作为先锋,将兵象白虎。阵地上看到火光,用羽宿的人作为先锋,将兵象玄武。阵地上听到金属和兵器碰撞的声音,用徵宿的人作为先锋,将兵象朱雀。阵地上听到士兵呼喊的声音,用宫宿的人作为先锋,将兵象勾陈。阵地上寂静无声,用角宿的人作为先锋,将兵象青龙。这就是五行相克的法则。

推五行阵法:木直阵,用金方阵应对;金方阵,用火锐阵应对;火锐阵,用水曲阵应对;水曲阵,用土圆阵应对;土圆阵,用木直阵应对。

推当敌人法:背对太岁,面对万人;大将军,面对五千人。太阴、月建、天魁三元,五符各面对五千人;天乙、游都,面对五百人;岁德、月德、日德,壬方,在旬之内有生气;岁星、豹尾、岁建,都可以背对,不可以面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注解

众兵大同:指众多士兵在战斗中统一行动,协同作战。

先举者:指先发起攻击的一方。

後举者:指后发起攻击的一方。

陈兵原野:指在广阔的原野上布阵。

天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地五音:指与天五音相对应的五个地音。

辰:指时间单位,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时,辰为地支之一。

时下:指当前的时间。

位止:指位置静止不动。

气:指士气、斗志。

四季月日时:指一年中的四季、月份、日期和时辰。

干克支:指天干克制地支,古代命理中的相生相克关系。

主人:指占据主场的一方。

客利:指客方有利的条件。

旌旗五色:指旗帜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军队或战法。

五德:指古代认为的五种德性,即仁、义、礼、智、信。

辉映众心:指旗帜的颜色和图案能够激励士兵的士气。

兵目:指士兵的视线。

五色:指五种颜色,通常指红、黄、蓝、绿、白。

旌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

二十八宿: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组星宿。

骑战法:指骑马作战的战术。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代哲学认为万物由这五种元素构成。

五行阵法: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布阵的战术。

太岁:指古代天干地支纪年中的“太岁”,被认为是一年中凶煞的象征。

大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月建:指每个月中与地支相配的干支,被认为是该月的主宰。

天魁三元:指古代命理中的三个吉星。

五符:指五种符咒,古代认为可以驱邪避凶。

天乙:指古代命理中的吉星。

游都:指古代命理中的吉星。

岁德:指古代命理中的吉星。

月德:指古代命理中的吉星。

日德:指古代命理中的吉星。

壬方:指地支中的壬,古代命理中的一种方位。

生气:指生机勃勃的气氛。

岁星:指古代天文学中的木星,也称为岁星。

豹尾:指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岁建:指古代天干地支纪年中的“岁建”,与月建类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评注

经曰:众兵大同,则先举者为主,後举者为客。陈兵原野,则先举者为客,後举者为主。

此句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战略布局和指挥艺术。在战争中,兵力的部署和指挥至关重要。‘先举者为主,後举者为客’表明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先发制人者占据主动,而后发制人者则处于被动。‘陈兵原野,则先举者为客,後举者为主’则是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即在开阔的战场上,先到达战场的部队成为客军,后到达的部队则成为主军,体现了对战场态势的灵活应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主客向背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