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原文

山有冈峦,地有形势。

断其形,则气势灭,故秦筑长城,凿其山冈之气,而咸阳邱墟;隋疏汴河,断乎土地之脉,而江都荆棘。

成周卜迁伊洛,得瀍涧之利,而王年八百;吴晋奄宅建业,得江山之势,而延期数叶。

夫建都邑、筑城垒,必择形势。

虽成败在人,不在于城地,然地形山势,足以为人之助也。

故曰:赵之地坦然平,吴楚之地东南倾,秦韩之地龙虎形,幽魏之地无邱陵。

夫赵无陂险、山冈、沟涧,故曰:坦然平。

吴楚之有江海、波潮,故曰:东南倾。

秦韩被山带河、冈峦重复,故曰:龙虎形。

秦得龙虎之形,而东吞赵魏,南并荆楚。

夫建都邑、列营垒,非地势不王,非山冈不固。

营垒之法:欲北据连山,南凭高冈,左右襟带,地水东流,乾上伏下,过子艮、寅卯,重冈入巽。

又曰:戌连申酉,坤未高;前有迎山,抱且朝;或惊或跃,或蟠龙;藏车隐马,若飞鸿;支条散脉,如蛇走;气车森耸,似鸡笼;四维皆起,四仲平;巽水迤逦,出自庚;天门倚伏,历壬癸;直出地户,东南倾;南有污池,为朱雀;北有堆阜,为元武;东有丛林,为青龙;西有大道,为白虎。

四兽既具,八卦乃列,乃立表测影,以定子午之位。

兴土工,先本戊上;起版筑,从中步至门。

夫草木不生,不可居;鸟兽不集,不可居;燋石沙砾,不可居;河水逆流,不可居。

朱雀无头,元武折足,白虎衔尸,青龙悲哭,强居之者,兵败将死。

山形冈陇

山若蟠龙,玉案数重,宛转邪曲,首尾相从;

山若凤皇,翅翼开张,群队千万,带陇扶冈,前有印绶,後有回翔;

山若飞龙,首尾远同,或惊或跃,乍横乍纵,台倾池润,舞鹤翔鸿;

山若卧狗,头拳尾就,腹内乳见,项连山首;

山若麒麟,乍立乍蹲,群从千万,朝者数人;

山若长蛇,或曲或邪,後冈前谷,隐马藏车。

凡此皆营垒之形势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译文

山有山丘和山脉,地有地形地势。如果破坏了地形,那么气势就会消失,所以秦国修筑长城,破坏了山丘的气势,导致咸阳变成废墟;隋朝开凿汴河,切断了土地的脉络,导致江都变成荒地。周朝的成周迁都伊洛,利用了瀍涧的便利,王朝始终延续了八百年;吴晋在建业建都,利用了江山的形势,使得国祚得以延续数代。

建都城、筑城墙,必须选择好的地形。虽然成败取决于人,而不在于城池和土地,但是地形和山势,足以成为人的助力。因此说:赵国的土地平坦,吴楚的土地向东南倾斜,秦韩的土地像龙虎一样,幽魏的土地没有山丘。

赵国没有险峻的山丘、山冈、沟壑,所以说是平坦的。吴楚有江海和波涛,所以说是向东南倾斜的。秦韩被山岭和河流环绕,山丘重叠,所以说是龙虎形状。秦国得到龙虎的形状,向东吞并了赵魏,向南并吞了荆楚。建都城、列营垒,没有好的地势就不能称王,没有坚固的山冈就不能巩固。

营垒的布局:想要北面依靠连绵的山脉,南面依靠高耸的山冈,左右有山脉作为屏障,地水从东边流过,干燥的地方在上,湿润的地方在下,穿过子、艮、寅、卯,重冈进入巽位。

又说:戌位连申酉,坤位未高;前面有迎面而来的山,后面有回环的山;有的山势惊险,有的山势跳跃,有的山势像蟠龙;藏车隐马,像飞鸿;支条散脉,像蛇行走;气车森耸,像鸡笼;四维都起来,四仲都平坦;巽位的水迤逦而出,出自庚位;天门倚伏,历经壬癸;直接流出地户,向东南倾斜;南边有污池,为朱雀;北边有堆阜,为元武;东边有丛林,为青龙;西边有大道,为白虎。四兽齐备,八卦就排列好了,于是设立标杆测量影子,来确定子午的位置。开始土木工程,先从本位戊开始;开始版筑,从中间步至门口。

草木不生长的地方,不能居住;鸟兽不聚集的地方,不能居住;燋石沙砾的地方,不能居住;河水逆流的地方,不能居住。朱雀没有头,元武折了脚,白虎嘴里含着尸体,青龙在哭泣,强行居住在那里的人,会兵败将死。

山形冈陇

山像蟠龙,玉案重叠,曲折蜿蜒,首尾相连;山像凤凰,翅膀展开,成千上万,带着山冈,前面有印绶,后面有回环;山像飞龙,首尾相接,有的惊险,有的跳跃,有的横卧,有的纵跃,台地倾斜,池水滋润,舞鹤飞翔;山像卧狗,头卷尾收,腹部有乳峰,颈部连着山头;山像麒麟,时而站立,时而蹲伏,成千上万,朝拜的有数人;山像长蛇,有的弯曲,有的歪斜,后冈前谷,隐藏马匹和车辆。以上这些都是营垒的形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注解

冈峦:冈峦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和山峦,是地形的一种,常用来形容地势的高低起伏。

形势:形势指自然地形的特点,包括山川、地貌、水流等,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组合和关系。

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秦、汉、明等朝代均有修建,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咸阳: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建都。

汴河:汴河是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河南、安徽等地,是隋唐时期的主要漕运通道。

江都:江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是隋朝时期的都城。

成周:成周是周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是周公旦迁都的地方。

伊洛:伊洛是两条河流的名字,伊河和洛河,流经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文化象征。

瀍涧:瀍涧是洛河的一个支流,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成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

吴晋:吴晋指三国时期的吴国和晋国,吴国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晋国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南一带。

建业:建业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江山:江山是指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常用来比喻国家的根基。

坦然平:坦然平形容地形平坦,没有起伏。

东南倾:东南倾形容地形向东南方向倾斜。

龙虎形:龙虎形形容地形像龙和虎,常用来比喻地势险要。

幽魏:幽魏指古代的幽州和魏国,幽州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一带,魏国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南一带。

邱陵:邱陵指小山丘。

陂险:陂险指地形险要的地方。

营垒:营垒指古代军营和堡垒,是军事防御设施。

巽:巽是八卦之一,代表风,也指风向或风的方位。

戌:戌是八卦之一,代表冬季,也指冬季的方位或时间。

申酉:申酉是地支中的两个,分别代表秋季的第三个月和第四个月。

坤:坤是八卦之一,代表地,也指地的方位或性质。

未:未是地支中的一个,代表夏季的第五个月。

巽水:巽水指巽卦所代表的风水,即风向和地形的结合。

庚:庚是地支中的一个,代表秋季的第七个月,也指秋季的方位或时间。

壬癸:壬癸是地支中的两个,分别代表冬季的第三个月和第四个月,也指冬季的方位或时间。

地户:地户是指地道的出口,也比喻国家的门户。

朱雀: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南方,也指南方的事物或方位。

元武:元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北方,也指北方的事物或方位。

青龙: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东方,也指东方的事物或方位。

白虎: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西方,也指西方的事物或方位。

四兽:四兽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即朱雀、元武、青龙、白虎,分别代表四个方位。

八卦: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符号系统,由八个卦象组成,代表宇宙的八种基本状态或现象。

子午:子午是指地支中的子时和午时,分别代表一天中最早和最晚的时刻,也指南北方向。

戊:戊是地支中的一个,代表夏季的第四个月,也指夏季的方位或时间。

版筑:版筑是指古代用木板和土块筑成的建筑,多用于军事防御设施。

燋石沙砾:燋石沙砾指经过火烧的石头和沙粒,通常不适宜居住。

鸟兽:鸟兽指鸟类和兽类,常用来比喻人或其他生物。

朱雀无头:朱雀无头是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如果朱雀方位无头,则主不祥。

元武折足:元武折足是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如果元武方位折足,则主不祥。

白虎衔尸:白虎衔尸是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如果白虎方位衔尸,则主不祥。

青龙悲哭:青龙悲哭是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如果青龙方位悲哭,则主不祥。

蟠龙:蟠龙指盘曲的龙,常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玉案:玉案指玉石制成的案几,也比喻地势平坦。

凤皇:凤皇即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印绶:印绶是指古代官员佩戴的印章和丝带,也比喻官职或地位。

回翔:回翔指鸟儿盘旋飞翔,也比喻事物反复无常。

飞龙:飞龙指飞翔的龙,常用来形容山势高耸。

卧狗:卧狗指卧躺的狗,常用来形容山势弯曲。

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长蛇:长蛇指长长的蛇,常用来形容山势曲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评注

山有冈峦,地有形势。此句开篇点题,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冈峦’与‘形势’互文见义,表明山川地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断其形,则气势灭,故秦筑长城,凿其山冈之气,而咸阳邱墟;隋疏汴河,断乎土地之脉,而江都荆棘。这两句通过秦、隋两朝的例子,说明破坏地形山势会导致国运的衰败,‘断其形’即破坏地形,‘气势灭’指国家气运随之消亡。

成周卜迁伊洛,得瀍涧之利,而王年八百;吴晋奄宅建业,得江山之势,而延期数叶。此句通过成周和吴晋的例子,说明地理环境对国家繁荣的影响,‘卜迁’与‘奄宅’分别指选址和居住,‘利’与‘势’则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好处。

夫建都邑、筑城垒,必择形势。虽成败在人,不在于城地,然地形山势,足以为人之助也。此句点明选址建都和筑城的重要性,‘形势’在此指地理环境,强调人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理环境。

故曰:赵之地坦然平,吴楚之地东南倾,秦韩之地龙虎形,幽魏之地无邱陵。此句列举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坦然平’、‘东南倾’、‘龙虎形’、‘无邱陵’分别描述了各地的地形地貌。

夫赵无陂险、山冈、沟涧,故曰:坦然平。吴楚之有江海、波潮,故曰:东南倾。秦韩被山带河、冈峦重复,故曰:龙虎形。此段进一步解释了前文提到的各地地理特点,说明了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秦得龙虎之形,而东吞赵魏,南并荆楚。此句说明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与其地理环境有关,‘龙虎之形’象征着强大的国力。

夫建都邑、列营垒,非地势不王,非山冈不固。此句再次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地势’与‘山冈’在此指代地理环境。

营垒之法:欲北据连山,南凭高冈,左右襟带,地水东流,乾上伏下,过子艮、寅卯,重冈入巽。此段详细描述了营垒的选址原则,‘北据连山’、‘南凭高冈’等词语体现了对地理环境的重视。

又曰:戌连申酉,坤未高;前有迎山,抱且朝;或惊或跃,或蟠龙;藏车隐马,若飞鸿;支条散脉,如蛇走;气车森耸,似鸡笼;四维皆起,四仲平;巽水迤逦,出自庚;天门倚伏,历壬癸;直出地户,东南倾;南有污池,为朱雀;北有堆阜,为元武;东有丛林,为青龙;西有大道,为白虎。四兽既具,八卦乃列,乃立表测影,以定子午之位。此段进一步阐述了营垒选址的具体要求,‘四兽’、‘八卦’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兴土工,先本戊上;起版筑,从中步至门。此句说明了在营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本戊’、‘中步’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天时地利的重视。

夫草木不生,不可居;鸟兽不集,不可居;燋石沙砾,不可居;河水逆流,不可居。朱雀无头,元武折足,白虎衔尸,青龙悲哭,强居之者,兵败将死。此段列举了不宜居住的环境,‘朱雀’、‘元武’、‘白虎’、‘青龙’等词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崇拜。

山形冈陇。此句引出下文对山形冈陇的描述,为后文的具体分析做铺垫。

山若蟠龙,玉案数重,宛转邪曲,首尾相从;山若凤皇,翅翼开张,群队千万,带陇扶冈,前有印绶,後有回翔;山若飞龙,首尾远同,或惊或跃,乍横乍纵,台倾池润,舞鹤翔鸿;山若卧狗,头拳尾就,腹内乳见,项连山首;山若麒麟,乍立乍蹲,群从千万,朝者数人;山若长蛇,或曲或邪,後冈前谷,隐马藏车。凡此皆营垒之形势也。此段详细描述了不同山形的特征,‘蟠龙’、‘凤皇’、‘飞龙’、‘卧狗’、‘麒麟’、‘长蛇’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形。

以上赏析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古文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古人对地理环境的重视和崇拜,以及其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式-山冈营垒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