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原文

巽为风,申明号令,阴阳之使也。

发示休咎,动彰神教,春官保章氏,以十二风察天地之妖祥,

故金縢未启,表拔木之徵;玉帛方交,起偃禾之异。

宋襄失德,六鷁退飞,仰武将焚,异鸟先唱,此皆一时之事。

且兴师十万,相持数年,日费千金,而争一旦之胜负。

乡导之说、间谍之词,取之於人,尚犹不信,

岂一风动叶、独鸟鸣空,而举六军投不测之国,欲幸全胜,未或可知,

谋既在人,风鸟参验,亦存而不弃。

夫占风角,取鸡羽八两,悬于五丈竿上,置营中,以候八风之云。

凡风起,初迟後疾,则远来;风初疾後迟,则近来。

风动叶十里,摇枝百里,鸣枝二百里,坠叶三百里,

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飞石千里,拔木五千里。

三日三夜,遍天下;二日二夜,半天下;一日一夜,及千里;

半日半夜,五百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译文

巽代表风,宣布号令,是阴阳之间的使者。它显现吉凶,动则彰显神明的教诲,春官保章氏通过观察十二种风来察看天地间的吉祥与灾祥。因此,金縢还未开启,就预示着拔木的征兆;玉帛刚刚交换,就出现了禾苗倒伏的异象。宋襄公失德,六只鹤退飞,武将仰天焚香,异鸟先鸣,这些都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事情。而且发动十万大军,相持数年,每天消耗千金,却为了争夺一时的胜负。听取乡导的说法、间谍的情报,即使是来自别人的,还不一定相信,何况只是一阵风吹动树叶、一只鸟在空中鸣叫,就要率领六军进入未知的国家,希望侥幸获得全胜,这恐怕没有人能预知。既然决策已经取决于人,风和鸟的征兆也应当参验,并且不能轻视。

占卜风角的方法是,取八两鸡毛,悬挂在五丈高的竹竿上,放置在军营中,用来观察八面风来的云彩。凡是风起,起初缓慢后来急速,说明风是从远处来的;风起初急速后来缓慢,说明风是从近处来的。风使树叶动,十里之内;摇动树枝,百里之内;树枝发出声响,二百里之内;树叶坠落,三百里之内;折断小树枝,四百里之内;折断大树枝,五百里之内;飞石,千里之内;拔木,五千里之内。三天三夜,遍及天下;两天两夜,覆盖半天下;一天一夜,到达千里之外;半天半夜,覆盖五百里之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注解

巽:巽为八卦之一,代表风。在古代哲学中,巽象征着变化和柔和,是阴阳交替的象征。

申:申为地支之一,指时间上的申时,即下午3点到5点。在这里,申明号令可能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发布命令或声明。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有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阴代表寒冷、暗淡、女性等,阳代表温暖、明亮、男性等。

休咎:休指吉祥,咎指灾祸。休咎在这里指的是吉凶的预兆或征兆。

动彰:动指行动,彰指显著。动彰神教可能指的是通过行动来展示或宣扬宗教教义。

春官保章氏:春官是古代官职,负责祭祀和天文历法。保章氏是春官下属的官职,负责占卜和天文观测。

十二风:指古代根据方位划分的十二种风,与四季和五行相对应。

妖祥:妖指灾异,祥指吉祥。妖祥在这里指的是天象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吉是凶。

金縢:金縢是古代用来封存重要文件或神器的金属封印,这里可能指代重要的天文观测记录。

玉帛:玉指美玉,帛指丝绸,都是古代的贵重礼品。

宋襄失德:宋襄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失德可能指其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六鷁退飞:鷁是一种鸟,六鷁退飞可能是一种不祥之兆,指鸟群因为恐惧或异常情况而突然飞走。

仰武将焚:仰武将焚可能指某种与军事相关的火灾或不幸事件。

占风角:占卜风势的方法,角指风向。

鸡羽:用于占卜的风向工具,鸡羽随风飘动,根据其飘动方向来判断风向。

八风:古代将风分为八种,分别对应八个方位,即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和四个对角线方向。

十里百里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千里:这些数字代表了风力的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十里为十公里,以此类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评注

巽为风,申明号令,阴阳之使也。

此句以《易经》中的巽卦为引,巽卦象征着风,风能传达号令,是阴阳变化的使者。这里运用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将风与阴阳变化、号令传达相联系,突显了风的神秘和重要性。

发示休咎,动彰神教,春官保章氏,以十二风察天地之妖祥。

此句说明了风能够显示吉凶,彰显神明的教诲。春官保章氏,古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这里以春官保章氏为例,说明通过观察十二风来察看天地的妖祥,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风象的重视。

故金縢未启,表拔木之徵;玉帛方交,起偃禾之异。

这两句描述了风的不同征兆。金縢未启,指的是金縢书,古代帝王用以封藏重要文件的盒子,未启即未打开,表示事情尚未明朗。拔木之徵,指风势强大到能拔起树木。玉帛方交,起偃禾之异,玉帛是古代的贵重礼物,方交表示交易,偃禾之异则是指风引起的不寻常现象,如禾苗倒伏。

宋襄失德,六鷁退飞,仰武将焚,异鸟先唱,此皆一时之事。

此句列举了历史上因风而发生的异常事件,如宋襄公失德导致六鷁退飞,武将仰天而焚,异鸟先于常鸟鸣叫,这些事件都被认为是风的作用,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和敬畏。

且兴师十万,相持数年,日费千金,而争一旦之胜负。

此句描述了古代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兴师十万,相持数年,日费千金,都是为了争夺一时的胜负,突显了战争的代价和残酷。

乡导之说、间谍之词,取之於人,尚犹不信,岂一风动叶、独鸟鸣空,而举六军投不测之国,欲幸全胜,未或可知。

此句强调了在战争中,即使是乡导之说、间谍之词,也未必可信,而风动叶、鸟鸣空等自然现象,更难以作为战争胜负的依据,反映了古代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战争的不确定性。

谋既在人,风鸟参验,亦存而不弃。

此句指出,虽然战争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谋略,但风鸟等自然现象仍然可以作为参考,不应完全忽视。

夫占风角,取鸡羽八两,悬于五丈竿上,置营中,以候八风之云。

此句描述了古代占卜风角的方法,通过悬挂鸡羽于竿上,观察八风之云来预测风向和风力,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利用。

凡风起,初迟後疾,则远来;风初疾後迟,则近来。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风角占卜的原理,通过观察风起时的速度变化来判断风的来源距离。

风动叶十里,摇枝百里,鸣枝二百里,坠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飞石千里,拔木五千里。

这些描述详细说明了风力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从动叶到拔木,依次递增,展示了风力的巨大破坏力。

三日三夜,遍天下;二日二夜,半天下;一日一夜,及千里;半日半夜,五百里。

最后一句则是对风力的速度进行了量化,说明了风力传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突显了风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风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