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原文

经曰:天文者,悬六合之休咎;兵书者,着六军之成败。

今约一战之事,编为篇目,其余灾变,略而不书。

夫天道远而人道迩,人道谋而阴,故曰:神成於阳。

故曰:明。

人有神明,谓之圣人。

夫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人若谋成策完,则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皆合之;人若谋缺策败,则虽使大挠步历、黄帝拔元、甘德占星、巫咸望气,务成灾变;风后孤虚,欲幸其胜,未之有也。

盖天道助顺,所以存而不亡,若将贤士锐,诛暴救弱,以义征不义,以有道伐无道,以直取曲,以智攻愚,何患乎天文哉!

可博而解,不可执而拘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译文

古书上说:天文是指悬挂在宇宙中的吉凶预兆;兵书是指记载军队胜负的书籍。现在我们谈论一场战争的胜负,编成文章,其他的天灾变故,就简略地不记载了。

天道遥远,人道亲近,人间的谋略深不可测,所以有句话说:神明成就于光明。因此,又称之为‘明’。人有神明,这就是所谓的圣人。圣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行,与日月合其光明,与四时合其顺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说:顺应天道而不违背,顺应天时而不悖逆,天都不违背,更何况是人呢!更不用说鬼神了!如果人的谋略完善,策略完备,那么天地、日月、四时、鬼神都会与之相合;如果人的谋略有缺陷,策略失败,那么即使有像大挠步历、黄帝拔元、甘德占星、巫咸望气这样的高人,也难以避免灾变的发生;风后孤虚,想要侥幸取胜,也是不可能的。

天道是帮助顺应的,因此能够保存而不灭亡。如果能够选拔贤能之士,诛杀暴虐,救助弱小,用正义征伐不义,用有道伐无道,用正直对抗邪恶,用智慧攻击愚昧,还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天文现象呢!这些问题是可以广泛探讨而解决的,不能固执己见而拘泥不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注解

天文:指天文学,古代认为天文现象与国家兴衰、吉凶有关,是一种占卜之术。

兵书:指军事书籍,古代军事家们总结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宇宙。

休咎:指吉凶,休为吉祥,咎为凶险。

六军:指古代国家的六个军种,泛指军队。

约一战之事:指约定一场战争的事情。

编为篇目:指将战争的事情编撰成篇章。

灾变:指自然灾害或异常天象。

天道:指宇宙自然规律。

人道:指人类社会规律。

阴:指暗中、隐蔽。

神成於阳:指神明是通过阳性的力量形成的。

明:指智慧、光明。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天地:指自然界,泛指宇宙。

日月:指太阳和月亮。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鬼神:指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

先天:指自然规律之前。

后天:指自然规律之后。

大挠步历:指古代天文学家大挠,步历指编制历法。

黄帝拔元:指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拔元可能指其天文历法成就。

甘德占星:指古代天文学家甘德,占星指观测星象以预测吉凶。

巫咸望气:指古代巫师巫咸,望气指观察天象以预测吉凶。

风后孤虚:指古代军事家风后,孤虚可能指其战术策略。

贤士锐:指有才能的贤人。

诛暴救弱:指惩罚暴政、救助弱者。

以义征不义:指用正义去征伐不义。

以有道伐无道:指用有道德的行为去征伐无道德的行为。

以直取曲:指用正直去战胜邪恶。

以智攻愚:指用智慧去战胜愚昧。

博而解:指广泛了解并解决。

执而拘:指固执己见,限制自己的视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评注

经曰:天文者,悬六合之休咎;兵书者,着六军之成败。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天文和兵书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天文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自然规律,其变化预示着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兵书则关乎战争的胜负,反映了军事策略和战争智慧。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对于自然和战争的哲学思考。

今约一战之事,编为篇目,其余灾变,略而不书。

此句表明作者专注于战争这一主题,将其编撰成文,而对于其他自然灾变则不予记载。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这一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关注。

夫天道远而人道迩,人道谋而阴,故曰:神成於阳。

这句话强调了天道和人道的区别。天道遥远而难以捉摸,而人道则相对接近,可以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影响。‘神成於阳’则是指人的智慧和策略如同阳光一样,能够照亮前进的道路。

故曰:明。人有神明,谓之圣人。

‘明’在这里指的是智慧和洞察力。具有这种智慧的人被称为圣人。这里的‘圣人’不仅仅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更强调其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夫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圣人的特点,即他们能够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顺应天时,不违背自然规律。‘先天而天弗违’意味着圣人能够预测和顺应天意,而‘后天而奉天时’则表明他们能够在天时既定之后,依然能够顺应并利用这些条件。

人若谋成策完,则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皆合之;人若谋缺策败,则虽使大挠步历、黄帝拔元、甘德占星、巫咸望气,务成灾变;风后孤虚,欲幸其胜,未之有也。

这句话通过对比,说明了人的智慧和策略对于自然和战争的影响。如果人的策略得当,就能够得到天地、日月、四时和鬼神的相助;反之,如果策略失败,即使有再高深的占卜和预测能力,也无法改变结果。

盖天道助顺,所以存而不亡,若将贤士锐,诛暴救弱,以义征不义,以有道伐无道,以直取曲,以智攻愚,何患乎天文哉!可博而解,不可执而拘也。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天道倾向于帮助那些顺应自然规律、行正义之事的人。因此,只要人们能够秉持正义,运用智慧,就不必担心天文的变幻莫测。这里的‘博而解’意味着灵活变通,‘不可执而拘也’则强调了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或规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杂占总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