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日篇-原文
经日月者,实也。
光明盛实,布照四方,神灵御之,葵藿向之。
太阳之精,积而成象,光明外发,体魄内含。
故人君法之,吉凶祸变,则必照临下土。
日珥者,拜大将军。
一曰:有军在野,珥南则南胜,珥北则北胜,东西准此。
日两珥相对,将欲解和。
日晕而珥外,军凶。
日抱晕,随抱军胜。
日有白足,破军杀将。
日有背气,色青赤,曲向外,为背叛之象。其下有叛臣,将军守边有二心。
日有玦气,似背有枝直向外,如山字,两军相当,所临者败。
日有晕气,傍日周员,中赤外青,军营之象,对敌之士,色浓厚者,随方军胜。
日月皆晕,兵阵不合,七日晕不解,不可起兵,晕而珥外,兵凶。
日晕而珥者,易上将。
日晕而玦者,两军相当,随玦兵败。
日晕而直气在旁,所临军胜。
日晕而背虹,珥反直而贯之者,顺虹击之,大胜。
两军相当,日有冠缨者,和解,抱戴大喜。
日晕而有两珥,在内外者,并有云聚,不出三日,下有围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日篇-译文
经过日月的光照,是真实存在的。日月光明盛大,照耀四方,神灵驾驭着它们,葵花和藿香都向着它们。太阳的精华聚集形成了日月的现象,光明从外散发,体魄内敛。因此,君主效法日月,遇到吉凶祸福的变化,必然要关注到下方的土地。
日珥出现,象征着拜见大将军。有人说:如果有军队在野外,日珥指向南方,那么南方会胜利;指向北方,那么北方会胜利,东西方向也是如此。
如果日珥相对,预示着将要和解。
如果日晕出现在日珥之外,意味着军队将遭遇凶险。
如果日晕包裹着日珥,跟随日珥的军队会取得胜利。
如果太阳有白色的脚,表示会打败敌军并杀死敌将。
如果太阳有背气,颜色青赤,弯曲向外,象征着背叛的迹象。这下面可能有叛臣,或者将军守边时心怀二意。
如果太阳有环形的气,像背上有枝条直向外伸展,形状像山字,两军对峙时,被它笼罩的一方会失败。
如果太阳有晕气,围绕太阳周围,中间红色外面青色,象征着军营的景象。面对敌人的士兵,颜色浓重的,跟随那一方的军队会取得胜利。
如果日月都有晕气,军队不能列阵,如果七天晕气不解散,就不能发动战争,晕气出现在日珥之外,意味着战争将带来凶险。
如果日晕同时出现日珥,容易导致上将的更替。
如果日晕同时出现环形气,两军对峙时,跟随环形气的军队会失败。
如果日晕旁边有直气,被它笼罩的军队会取得胜利。
如果日晕旁边有背虹,日珥反向直穿它,顺着彩虹的方向攻击,会取得大胜。
如果两军对峙,太阳出现类似冠缨的景象,表示和解,被包围的军队会感到非常高兴。
如果太阳晕气中出现两个日珥,内外都有云聚集,不出三天,下面会有被围困的城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日篇-注解
日月:指太阳和月亮,象征着天象和自然规律。
实:真实、实在,这里指太阳的真实状态。
光明盛实:太阳的光辉旺盛,象征着光明和繁荣。
布照四方:太阳的光芒照耀到四面八方。
神灵御之:神灵驾驭或控制太阳。
葵藿向之:葵花和藿香(一种香草)都向太阳倾斜,比喻人们都向往光明。
太阳之精:太阳的精华,这里指太阳的力量。
积而成象:积累形成形象,指太阳的光辉和形象。
体魄内含:身体内部所蕴含的力量。
人君法之:君主效法太阳,以太阳的规律来治理国家。
吉凶祸变:吉祥或凶险的变化,指国家或个人的运势变化。
日珥:太阳的光环,通常指太阳边缘的晕圈。
大将军:古代的高级军事将领。
军:军队。
南胜/北胜:南方的军队胜利/北方的军队胜利。
东西准此:东方和西方的情况与此类似。
解和:和解、解决争端。
军凶:军队面临危险。
抱晕:太阳周围的光环包围着太阳。
白足:太阳的光芒中出现白色的光点。
破军杀将:破坏军队并杀死将领。
背气:太阳背面的云气,颜色青赤,形状弯曲向外。
背叛之象:象征背叛的征兆。
叛臣:背叛国家的臣子。
将军守边:将军守卫边疆。
二心:怀有二心,指不忠诚。
玦气:太阳周围类似环形的光环,形状像山字。
两军相当:两支军队对峙。
所临者败:被光环所覆盖的一方会失败。
晕气:太阳周围的光环。
军营之象:象征军营的征兆。
对敌之士:面对敌人的士兵。
色浓厚者:颜色浓重的光环。
随方军胜:随着方向的不同,军队会取得胜利。
晕而珥外:光环外有光环,表示军队面临危险。
易上将:容易更换高级将领。
两军相当,日有冠缨者:两军对峙,太阳周围有类似冠缨的光环。
和解,抱戴大喜:和解,双方都很高兴。
日晕而有两珥,在内外者:太阳周围有光环,光环内外都有光环。
并有云聚,不出三日,下有围城:并且有云聚集,不出三天,下面会有围城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日篇-评注
经日月者,实也。光明盛实,布照四方,神灵御之,葵藿向之。
此句以日月为喻,强调日月之实,光明盛实,照耀四方,象征着神灵的庇佑和万物向光的追求。‘葵藿向之’一句,用葵花向日葵的习性,比喻万物对光明的向往,寓意着君王应当如日月般照耀天下,以德服人,获得百姓的拥戴。
太阳之精,积而成象,光明外发,体魄内含。
此句进一步描绘太阳的形象,‘太阳之精’指太阳的精华,‘积而成象’则形容太阳积聚其精华而形成具体的形象。‘光明外发’与‘体魄内含’形成对比,光明外发象征着太阳的威严和照耀万物的力量,而体魄内含则暗示太阳内在的稳定和力量。
故人君法之,吉凶祸变,则必照临下土。
此句将太阳的属性与君王相提并论,‘人君法之’意味着君王应当效法太阳,以光明正大治理国家。‘吉凶祸变’则是对国家政治的预测,强调君王在面临各种变故时,应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对待,以保障国家的稳定。
日珥者,拜大将军。
‘日珥’是指日旁出现的珥状云气,古人认为这是军事吉凶的预兆。‘拜大将军’则是对这种现象的敬畏,认为这是对军事将领的尊敬。
一曰:有军在野,珥南则南胜,珥北则北胜,东西准此。
此句是对‘日珥’现象的具体解释,认为日珥的出现与战争的胜负有关,南胜、北胜、东西胜,都是根据日珥出现的位置来判断。
日两珥相对,将欲解和。
‘日两珥相对’指的是两个日珥相对出现,古人认为这是和解的征兆,意味着战争有望结束。
日晕而珥外,军凶。
‘日晕’是指日旁出现的圆环状云气,‘珥外’则表示日珥出现在日晕之外。古人认为这是军队凶兆,预示着战争将带来不幸。
日抱晕,随抱军胜。
‘日抱晕’指的是日晕包裹着日珥,古人认为这是军队胜利的征兆。
日有白足,破军杀将。
‘日有白足’是指日珥下端有白色光芒,古人认为这是军队破败,将领被杀的征兆。
日有背气,色青赤,曲向外,为背叛之象。其下有叛臣,将军守边有二心。
‘日有背气’描述了日珥的颜色和形状,古人认为这是背叛的征兆,意味着有叛臣存在,或者将军有二心。
日有玦气,似背有枝直向外,如山字,两军相当,所临者败。
‘日有玦气’是指日珥呈现出山字形,古人认为这是两军对峙时的凶兆,预示着被此日珥所临的一方将会失败。
日有晕气,傍日周员,中赤外青,军营之象,对敌之士,色浓厚者,随方军胜。
‘日有晕气’描述了日晕的颜色和形状,古人认为这是军队的象征,其中颜色浓厚的一方将会获胜。
日月皆晕,兵阵不合,七日晕不解,不可起兵,晕而珥外,兵凶。
此句是对日月同时出现晕气的解释,认为这是兵阵不合的征兆,如果七天内晕气不解,则不宜发动战争。同时,如果晕气伴随日珥出现在日晕之外,则预示着战争将会带来凶险。
日晕而珥者,易上将。
‘日晕而珥’指的是日晕中出现日珥,古人认为这是更换上将的征兆。
日晕而玦者,两军相当,随玦兵败。
‘日晕而玦’描述了日晕中出现山字形日珥,古人认为这是两军对峙时,跟随日珥的一方将会失败的征兆。
日晕而直气在旁,所临军胜。
‘日晕而直气在旁’指的是日晕旁边有直线光芒,古人认为这是被此光芒所临的军队将会获胜的征兆。
日晕而背虹,珥反直而贯之者,顺虹击之,大胜。
此句描述了日晕中出现背虹和日珥,古人认为这是大胜的征兆,如果能够顺应背虹的方向攻击,将会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两军相当,日有冠缨者,和解,抱戴大喜。
‘两军相当’指的是两军对峙,‘日有冠缨者’则是指日珥呈现出冠缨的形状,古人认为这是和解的征兆,预示着双方将会和解,带来喜悦。
日晕而有两珥,在内外者,并有云聚,不出三日,下有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