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客星篇-原文
经曰:客星者,非本位之星,故曰:客星也。
色白如气,勃勃然,似粉絮。
故所过之宿分野,必有灾害。
客星出营室,无兵则兵起,有兵则兵败。
客星入奎,破军杀将。
客星犯娄,胡人乱。
客星入昴,胡人犯塞。
客星入毕,边有急兵。
客星干觜,城堡虚,军储少,军民饿死。
客星守张,将军有阴谋,兵起。
客星入招摇,番兵大起。
客星入天枪,中兵起。
客星入天棓,兵起。
客星犯文昌,将星色苍,将有忧;色赤,将惊;色黄,将有喜;色黑,将死。
客星守傅舍,胡人入中国。
客星守天鸡,天下兵马尽惊。
客星守天街,胡王死。
客星入库楼,与守南门,守军市,守老人,皆主兵起。
客星守骑官,将忧,士卒散。
客星入北落、师门,虏人入塞,兵起。
客星入天仓,粟大贵。
客星入天厩,兵起,马死。
客星入天弓,天下弓弩皆张。
客星出天弓,匈奴兵起。
客星守狼,夷狄来降。
客星守弧,南夷降。
客星守车骑,西羌来降。
客星守九州,殊口,负海国不安。
客星入天节,番王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客星篇-译文
经书上说:客星是指那些不属于固定位置的星星,所以称为客星。颜色白得像云气,生机勃勃,看起来像粉末和棉絮。因此,当客星经过某个星座的领地时,那里必然会有灾害发生。
如果客星出现在营室星座,如果没有军队,那么就会发生战争;如果有军队,那么军队可能会失败。
如果客星进入奎宿,军队会遭受重创,将领会被杀。
如果客星侵犯娄宿,胡人(北方民族)会陷入混乱。
如果客星进入昴宿,胡人会侵犯边塞。
如果客星进入毕宿,边境会有紧急的军事行动。
如果客星侵犯觜宿,城堡会空虚,军储不足,军民可能会饿死。
如果客星停留在张宿,将军会有阴谋,战争将会爆发。
如果客星进入招摇星座,敌军会大规模行动。
如果客星进入天枪星座,中部地区会发生战争。
如果客星进入天棓星座,战争将会爆发。
如果客星侵犯文昌星座,将星的色彩如果是苍色,将有忧虑;如果是红色,将领将会感到惊慌;如果是黄色,将领将会感到喜悦;如果是黑色,将领可能会死去。
如果客星停留在傅舍星座,胡人会进入中原。
如果客星停留在天鸡星座,天下所有的军队都会感到震惊。
如果客星停留在天街星座,胡王将会死去。
如果客星停留在库楼星座,与守护南门、市场、老人的人一起,都预示着战争将会爆发。
如果客星停留在骑官星座,将领会感到忧虑,士兵会散乱。
如果客星进入北落、师门,敌人会进入边塞,战争将会爆发。
如果客星进入天仓星座,粮食价格会非常昂贵。
如果客星进入天厩星座,战争将会爆发,马匹可能会死去。
如果客星进入天弓星座,天下所有的弓弩都会被张起。
如果客星离开天弓星座,匈奴的军队将会起兵。
如果客星停留在狼星座,外族会来投降。
如果客星停留在弧星座,南方的异族会来投降。
如果客星停留在车骑星座,西羌会来投降。
如果客星停留在九州星座,海外的国家会感到不安。
如果客星进入天节星座,番王将会死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客星篇-注解
客星:客星是指在夜空中出现,但不是恒星系统中的星体,可能是彗星、流星或星际尘埃等。在古代中国天文学中,客星的出现被认为是异常现象,与国家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有关。
本位之星:本位之星指的是在星座中的恒星,它们在特定的位置上,代表着一定的天文意义和象征。
色白如气,勃勃然,似粉絮:描述了客星的颜色和形态,白如气表示颜色清淡,勃勃然表示星体活跃,似粉絮表示星体形状类似于轻柔的絮状物。
宿分野:宿分野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将天空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地面的一个区域,称为分野。分野与地面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对应。
兵起:指战争爆发或军事行动开始。
兵败:指军事行动失败。
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如匈奴、突厥等。
塞:指边塞,边境地区。
城堡虚,军储少,军民饿死:描述了由于客星出现导致的军事和民生问题,城堡空虚表示军事防御薄弱,军储少表示军事物资匮乏,军民饿死表示民生困苦。
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
阴谋:指秘密策划,通常含有不良意图。
番兵:指外来的军队,通常指非中原地区的军队。
天枪,天棓: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星官,分别代表武器和打击。
文昌: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文官有关,代表文化和教育。
傅舍: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官员有关。
天鸡: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战争有关。
天街: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王权有关。
库楼: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储存有关。
骑官: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骑兵有关。
北落、师门: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边疆和战争有关。
天仓: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粮食储存有关。
天厩: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马匹有关。
天弓: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弓箭有关。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有过多次战争。
夷狄:古代对非中原地区的民族或国家的泛称。
九州:古代中国的地理划分,指九个区域。
天节: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官,与时间节令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占-占客星篇-评注
经曰:客星者,非本位之星,故曰:客星也。色白如气,勃勃然,似粉絮。
这段古文首先对客星进行了定义,指出客星并非固定于某一星宿的位置,因此被称为客星。其颜色洁白如云气,生动活泼,如同粉末般的絮状。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客星的外观特征,也寓意着其非同寻常,可能预示着重要的事件或变化。
故所过之宿分野,必有灾害。
接着,文中提到客星经过的星宿分野将会发生灾害。这里的分野指的是古代天文学中根据星宿位置划分的地理区域,灾害则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的预测。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与人间祸福之间关系的认识,即认为天象变化与人间吉凶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星出营室,无兵则兵起,有兵则兵败。
这里提到了客星出现在营室星宿时,如果没有战争则可能引发战争,如果有战争则可能导致战争失败。这反映了古人对战争预兆的解读,认为客星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战争的爆发或结束。
客星入奎,破军杀将。
客星进入奎宿时,可能意味着军队被击破,将领被杀。这里的破军和杀将是对战争结果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客星犯娄,胡人乱。
客星侵犯娄宿时,可能预示着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的混乱。这反映了古人对民族关系的关注,以及通过天象来预测民族冲突的倾向。
以此类推,文中对客星进入不同星宿时的预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涵盖了战争、灾害、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学的掌握,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客星犯文昌,将星色苍,将有忧;色赤,将惊;色黄,将有喜;色黑,将死。
文昌星是古代天文学中代表文官的星宿,客星侵犯文昌星时,根据将星的颜色可以预测文官的吉凶。这种预测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天象与人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知能力。
客星守傅舍,胡人入中国。
客星守护傅舍星宿时,可能预示着胡人进入中原地区。这反映了古人对边疆安全的关注,以及对胡人活动的警惕。
客星守天鸡,天下兵马尽惊。
客星守护天鸡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动员和恐慌。这体现了古人对战争和动荡时期的担忧。
客星守天街,胡王死。
客星守护天街星宿时,可能预示着胡族国王的死亡。这反映了古人对胡族政治动态的关注,以及对权力更迭的预测。
客星入库楼,与守南门,守军市,守老人,皆主兵起。
客星守护库楼、南门、军市、老人等星宿时,都预示着战争的爆发。这体现了古人对战争可能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影响的广泛预测。
客星守骑官,将忧,士卒散。
客星守护骑官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将领的忧虑和士兵的离散。这反映了古人对军事管理和士兵状态的担忧。
客星入北落、师门,虏人入塞,兵起。
客星进入北落和师门星宿时,可能预示着敌人入侵边塞和战争的爆发。这体现了古人对边疆安全的重视,以及对敌对势力的警惕。
客星入天仓,粟大贵。
客星进入天仓星宿时,可能预示着粮食丰收,物价上涨。这反映了古人对农业和经济的关注,以及对国家财富的重视。
客星入天厩,兵起,马死。
客星进入天厩星宿时,可能预示着战争的爆发和马匹的死亡。这体现了古人对军事资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影响的担忧。
客星入天弓,天下弓弩皆张。
客星进入天弓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的弓弩准备和军事动员。这反映了古人对战争准备的重视,以及对军事力量的关注。
客星出天弓,匈奴兵起。
客星离开天弓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匈奴军队的兴起。这体现了古人对边疆民族动态的关注,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的预测。
客星守狼,夷狄来降。
客星守护狼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夷狄(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称呼)的归降。这反映了古人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客星守弧,南夷降。
客星守护弧星宿时,可能预示着南方的夷狄归降。这体现了古人对边疆地区民族关系的关注,以及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维护。
客星守车骑,西羌来降。
客星守护车骑星宿时,可能预示着西羌(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称呼)的归降。这反映了古人对边疆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客星守九州,殊口,负海国不安。
客星守护九州星宿时,可能预示着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的不安,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动荡。这体现了古人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的关注。
客星入天节,番王死。
客星进入天节星宿时,可能预示着番王(古代对外国君王的称呼)的死亡。这反映了古人对国际关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