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原文

经曰:智者之使愚也,聋其耳,瞽其目,迷其心,任其力,然後用其命。

如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与之登高去其梯,入诸侯之境废其梁。

役之以事,勿告之以谋;语之以利,勿告之以害。

则士可以得其心而主其身。

如此,则死生聚散,听之於我,是谓良将。

一人队将,经军阵、习战斗、识进止者任。

一人队管、一人队头、二人副队头,主文书、酬功赏、知劳苦、明部分行列疏密,并责成於副队头,公直明晓者任。

一人秉旗、二人副旗,并勇壮者任。

一人枹鼓,主昏明发警、进退节制,气勇志锐者任。

一人吹角,主收军退阵,谨守节制、懦怯忠谨者任。

一人司兵,主五兵锐利、支分器仗,明解者任。

一人司仓,主支分财帛、给付军粮,清廉者任。

一人承局,主杂供差,无人情、恶口舌者任。

五人火长,主厨膳饭食、养病、守火、内衣、资椎采、战阵不预,仁义者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译文

经典上说过:聪明人要使用愚笨的人,就要使他们听不见,看不见,心也迷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力量去做,然后才能使用他们的生命。就像驱赶一群羊,赶着它们去,赶着它们来,它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果带他们登上高处,然后抽走梯子,进入诸侯的领地,拆掉桥梁。用任务来役使他们,不要告诉他们计谋;用利益来诱导他们,不要告诉他们危害。这样,士兵就能被你得到他们的心,控制他们的行动。如果能够这样,那么生死、聚散,都听从于我,这就是一个好的将领。

一个队伍的将领,负责指挥军队、练习战斗、知道何时进攻何时停止的人可以担任。一个队伍的管理员、一个队伍的头目、两个副队头,主要负责文书、奖励功勋、了解士兵的劳苦、明确队伍的行列疏密,并且由副队头负责执行,需要公正、明白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拿旗帜、两个副手负责拿旗帜,需要勇敢强壮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击鼓,主要负责宣布天黑、天亮、发出警报、前进和后退的节制,需要勇敢、意志坚定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吹号角,主要负责收军撤退,严格保持节制,需要胆小、忠诚、谨慎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兵器,主要负责五种兵器的锐利度、分配兵器,需要明白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仓库,主要负责分配财帛、提供军粮,需要清廉的人来担任。一个负责承局,主要负责杂七杂八的供应和差事,需要没有人情、不恶言相向的人来担任。五个火长,主要负责厨房的饭菜、照顾病人、守火、内衣、提供柴火、采集物资,不参与战斗,需要仁义的人来担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注解

智者:指有智慧、有才智的人,常用来形容具有高度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的人。

愚:指愚昧无知的人,缺乏智慧或判断力。

聋:指听力受损,不能听见声音。

瞽:指视力受损,不能看见东西。

心:指人的思想、感情和意识。

力:指人的体力或能力。

命:指人的生命,也可以指命运。

群羊:比喻容易被驱使、没有主见的人。

梯:指帮助人们攀登的工具,这里比喻依赖或依靠的东西。

梁:指桥梁,这里比喻可以跨越障碍的东西。

役:指劳役,强制性的工作。

谋:指计划、策略。

利:指利益、好处。

害:指损害、坏处。

士:指有才能、有道德的人。

主:指掌握、控制。

死生聚散:指生死、团聚和分散,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故。

良将:指优秀的将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队将:指军队中的小队长。

军阵:指军队的阵型。

战斗:指军事冲突或战斗。

进止:指前进和停止,比喻行动的决策。

管:指管理。

头:指负责人。

文书:指书写文件、处理文书的官员。

酬功赏:指奖励有功的人。

劳苦:指辛勤劳动和辛苦。

部分行列疏密:指队伍的排列和密度。

副队头:指副队长。

秉旗:指拿着旗帜。

副旗:指副手拿着旗帜。

勇壮:指勇敢强壮。

枹鼓:指敲鼓,用于指挥军队的进退。

昏明发警:指在夜晚和白天发出警报。

进退节制:指前进和后退的节制。

角:指号角,用于传达命令。

收军退阵:指收拢军队,撤退到阵地。

节制:指控制、管理。

懦怯:指胆小、软弱。

忠谨:指忠诚谨慎。

司兵:指负责兵器。

五兵:指五种兵器,通常指矛、戟、弓、矢、剑。

器仗:指武器和装备。

仓:指仓库。

财帛:指财物、金钱。

军粮:指军队的粮食。

承局:指负责杂事。

杂供差:指各种供应和差事。

火长:指负责火种的官员。

厨膳:指烹饪食物。

养病:指照顾生病的人。

守火:指看守火种。

内衣:指贴身衣物。

资椎采:指提供物资和采集。

仁义:指仁爱和正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评注

经曰:智者之使愚也,聋其耳,瞽其目,迷其心,任其力,然後用其命。

此句出自古代兵法,表达了智者在指挥愚者时所采取的策略。‘聋其耳’意指不让愚者听到真实情况,避免其被外界干扰;‘瞽其目’则是指不让愚者看到真实情况,防止其因所见而动摇;‘迷其心’则是指迷惑愚者的思想,使其无法独立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智者可以完全控制愚者的行动,‘任其力’则是指利用愚者的力量,而‘然後用其命’则是指最终利用愚者的生命。这种策略在古代军事中,尤其在对抗心理战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如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此句比喻智者如同牧羊人,通过控制羊群的方向,使羊群不知其所终。这里的‘如驱群羊’形象地说明了智者对愚者的控制能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智者的意愿行动,‘莫知所之’则强调了愚者对自身处境的无知。

与之登高去其梯,入诸侯之境废其梁。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智者的策略。‘与之登高去其梯’意味着智者带领愚者攀登高山,然后移走梯子,使愚者无法返回。‘入诸侯之境废其梁’则是指智者带领愚者进入他国领土,破坏桥梁,使愚者无法撤退。这两句都强调了智者对愚者的绝对控制,使愚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役之以事,勿告之以谋;语之以利,勿告之以害。

此句说明了智者如何通过具体事务来役使愚者,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策略。‘役之以事’意味着通过实际工作来役使愚者,而‘勿告之以谋’则是指不向愚者透露具体的计划。同时,‘语之以利’是指向愚者强调利益,而‘勿告之以害’则是指不向他们透露可能的危害。这种策略使得愚者只看到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则士可以得其心而主其身。

此句强调了通过上述策略,智者可以完全控制愚者的心灵和身体。‘则士可以得其心’意味着智者可以掌握愚者的心灵,而‘主其身’则是指智者可以控制愚者的身体。这种完全的控制是实现军事目标的关键。

如此,则死生聚散,听之於我,是谓良将。

此句总结了上述策略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方法,智者可以使得士兵完全服从自己的指挥,无论生死、聚散,都听从智者的安排。这种能力被称为‘良将’。这里的‘良将’不仅仅是指军事上的优秀将领,更是一种能够完全掌控人心和局势的领导者。

一人队将,经军阵、习战斗、识进止者任。

此句描述了古代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人队将’指的是一个队伍的领导者,他需要具备指挥军队、训练士兵、判断进退的能力。

一人队管、一人队头、二人副队头,主文书、酬功赏、知劳苦、明部分行列疏密,并责成於副队头,公直明晓者任。

此句描述了军队中不同职位的职责。‘一人队管’负责管理队伍,‘一人队头’负责指挥战斗,‘二人副队头’协助队头工作。他们主要负责文书工作、奖励功勋、了解士兵的辛苦、明确队伍的编队和阵型。

一人秉旗、二人副旗,并勇壮者任。

此句说明了旗帜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一人秉旗’负责持有旗帜,‘二人副旗’协助旗帜的持有者,他们需要具备勇敢和强壮的品质。

一人枹鼓,主昏明发警、进退节制,气勇志锐者任。

此句描述了鼓手在军队中的作用。‘一人枹鼓’负责击鼓,以指示军队的作息、警备和行动,需要具备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一人吹角,主收军退阵,谨守节制、懦怯忠谨者任。

此句说明了角声在军队中的用途。‘一人吹角’负责吹角,以指挥军队撤退,需要具备谨慎和忠诚的品质。

一人司兵,主五兵锐利、支分器仗,明解者任。

此句描述了兵器管理员的角色。‘一人司兵’负责管理各种兵器,确保其锐利,并分配给相应的士兵,需要具备理解和管理的才能。

一人司仓,主支分财帛、给付军粮,清廉者任。

此句说明了军需官的职责。‘一人司仓’负责管理财务和军粮,需要具备清廉的品质。

一人承局,主杂供差,无人情、恶口舌者任。

此句描述了杂役人员的角色。‘一人承局’负责处理各种杂事,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纷争。

五人火长,主厨膳饭食、养病、守火、内衣、资椎采、战阵不预,仁义者任。

此句描述了火长和火夫的职责。‘五人火长’负责管理厨房、照顾病患、守火、提供内衣、采集物资,并在战斗中不参与直接战斗,需要具备仁义之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队将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