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原文

经曰:兵有四正四奇,总有八阵,或合为一,或离为八。

以正合,以奇胜,余奇为握奇,聚散之势,节制之度也。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一万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闰余,穷阴极阳,备物成功,征无义,伐无道。

圣人得以兴,乱人得以废。

兴废存亡、昏明之术,皆由兵也。

司马穰苴曰:「五人为伍,十伍为部。」

部,队也。

一军凡二百五十队,每十队以三为奇。

风后曰:「余奇握奇。」

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队七十有五,外余八千七百五十人,部队一百七十五分为八阵,

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队有二十二火人为一阵之部署。

今举一军,则千军可知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译文

经书上说:军队有四种正兵和四种奇兵,总共八种阵法,有时候它们可以合并为一,有时候又可以分开成八种。用正兵来合并敌军,用奇兵来战胜敌人,剩下的奇兵作为预备队,根据聚散的情况来调节兵力的使用。

一个军由一万二千五百人组成。一万二千人相当于十二个月,五百人相当于闰月的剩余天数,代表着极阴和极阳,准备充分的物资可以取得成功,出兵征伐没有道义的敌人,讨伐没有德行的国家。圣人可以通过军事行动来振兴国家,而乱民则可能因为军事失败而被废弃。国家的兴衰存亡、政治的昏明,都和军事有着直接的关系。

司马穰苴说:‘五个人为一伍,十伍为一部。’部就是队的意思。一个军总共由二百五十个队组成,每十个队中会有三个是奇数队。风后说:‘剩下的奇数队就是预备队。’所以一个军中有三千七百五十人作为预备队,分为七十五个队。除去预备队,剩下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一百七十五个队,这些队再分为八阵。每一阵有一千九十三人,每队有二十二个火人,这是对阵法的具体部署。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个军的编制,那么就可以推知千军的编制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注解

兵:指军队,军队的编制和战术。

四正四奇:古代兵法中的战术,四正指正兵,即正面作战的军队;四奇指奇兵,即用于出奇制胜的军队。

八阵:古代军队的阵法,通常指八种不同的阵型。

合:结合,指将不同的阵法或兵力合并使用。

离:分开,指将兵力分散到不同的阵法或位置。

正合:使用正兵进行合并作战。

奇胜:利用奇兵取得胜利。

握奇:掌握奇兵,指掌握奇兵的指挥权。

聚散之势:聚集和分散的态势,指军队的部署和调动。

节制之度:控制和调度的程度,指军队指挥的严谨度。

一万二千五百人:古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相当于一个军的规模。

十二月:一年的月份,古代以十二个月为一年。

闰余:闰月,指为了使历法与天文现象相符合而增加的月份。

穷阴极阳:极端的阴和阳,指极端的逆境和顺境。

备物成功:准备充分,事情成功。

征无义:出征无正当理由。

伐无道:讨伐不义之人。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乱人:指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

兴废存亡:兴盛、衰败、存续、灭亡。

昏明之术:昏庸与明智的治国方法。

五人为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组成一个伍。

十伍为部:十个伍组成一个部,即一个部队。

风后:古代传说中的军事家,相传为黄帝的老师。

三千七百五十人:古代军队的编制,用于指派奇兵的数量。

七分五铢:古代货币单位,一铢为一分,五铢为一半,七分五铢即三又七分之五铢。

火人:古代军队中的火攻人员。

一阵之部署:一个阵法的人员配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评注

经曰:兵有四正四奇,总有八阵,或合为一,或离为八。以正合,以奇胜,余奇为握奇,聚散之势,节制之度也。

这段古文首先阐述了兵法的核心思想。‘四正四奇’指的是正兵和奇兵的运用,正兵用于合围,奇兵用于取胜。‘握奇’则是指掌握奇兵的运用,以应对战局的变化。‘聚散之势,节制之度’强调了在战斗中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兵力部署,保持兵力的节制,这是兵法中的重要原则。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一万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闰余,穷阴极阳,备物成功,征无义,伐无道。圣人得以兴,乱人得以废。兴废存亡、昏明之术,皆由兵也。

这里描述了军队的规模和兵法的重要性。‘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是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万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闰余’则是对军队编制的象征性描述,反映了古代兵法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征无义,伐无道’体现了战争的正义性,只有对无道之人的征伐才能得到圣人的认可,这体现了古代战争观念中的道德标准。

司马穰苴曰:「五人为伍,十伍为部。」部,队也。一军凡二百五十队,每十队以三为奇。风后曰:「余奇握奇。」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队七十有五,外余八千七百五十人,部队一百七十五分为八阵,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队有二十二火人为一阵之部署。

这段话详细介绍了古代军队的编制和部署。司马穰苴和风后的言论强调了奇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奇兵。‘五人为伍,十伍为部’是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每十队以三为奇’则是在编制中设置奇兵,以增强战斗力。‘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和‘八阵’的部署,显示了古代兵法中对兵力分配和战术运用的高度重视。

今举一军,则千军可知矣。

这句话总结了上文的内容,意味着通过对一军的编制和部署的了解,可以推知千军的规模和战术。这体现了古代兵法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即通过对局部的研究可以掌握整体,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军事思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部署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