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原文

经曰:陶唐氏,以人戒於国中,欲人强其命也。

有虞氏,以农教战渔猎简习,故人体之。

夏后氏,誓众於军中,欲人先其虑也。

殷人,誓众於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

周人,将交白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

夏赏於朝,赏善也;殷戮於市,戮不善也。

周赏於朝,戮於市,兼质文心也。

夫人,以心定言,以言出令,故须振雄略、出劲辞、锐铁石之心,凛风霜之气,发挥号令,申明军法。

「誓众文」:

某将军某乙告尔六军将吏士伍等。

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不庭。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今戎夷不庭式,干王命,皇帝授我斧钺,肃将天威,有进死之荣,无退生之辱,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军无二令,将无二言,勉尔,乃诚,以从王事,无干典刑。

「军令」:

经曰:师众,以顺为武,有死无犯为恭,故穰苴斩庄贾,魏绦戮杨干,而名闻诸侯,威震邻国。

令之不行,不可以称兵。

三令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申明而不如法者,将之过也。

先甲三日,悬令於军门,付之军正,使执本宣於六军之众。

有犯命者,命军正准令按理而後行刑,使六军知禁而不敢违也。

一漏军事者,斩;漏泄军中阴谋及告事者,皆死。

一背军走者,斩;在道及营临阵同。

一不战而降敌者,斩;背顺归逆同。

一不当日时後期者,斩;诈事会战同。阻雨雪水火不坐。

一与敌人私交通者,斩;籍没其家言语书疏同。

一失主将者,斩;随从则不坐。

一失旌旗节钺者,连队斩;与敌人所取同。

一临难不相救者,斩;为敌所急不相救者同。

一诳惑讹言妄说阴阳卜筮者,斩;妄说鬼神灾祥,以动众者同。

一无故惊军者,斩;呼[口斗]奔走妄言烟尘者同。

一遗弃五兵军装者,斩;不谨固检察者同。

一自相窃盗者,斩;不计多少。

一将吏守职不平藏情相容者,斩;理事曲法者同。

一以强凌弱,樗蒲忿争,酗酒喧竞,恶骂无礼,於理不顺者,斩;因公宴集醉者,不坐。

一军中奔走军马者,斩;将军已下,并步入营乘骑者同。

一破敌先掳掠者,斩;入敌境亦同。

一更铺失候犯夜失号擅宿他火者,斩;恐奸得计。

一守围不固者,斩;罪一火主吏。

一不伏差遣及主吏役使不平者,斩;有私及强梁者同。

一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及将妇人入营者,斩;恐伤人军中,慎子女气。

一违将军一时一命皆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译文

经书上说:陶唐氏,用人的戒律来治理国家,希望人们能够强化自己的命运。有虞氏,用农业、战争、渔猎来教育,所以人们都能接受。夏后氏,在军中向众人发誓,希望人们能够提前考虑。殷人,在军门之外向众人发誓,希望人们能够先有意识地去处理事情。周人,在即将交战时向人们发誓,以激发人们的斗志。

夏朝在朝廷中赏赐,是为了奖励善行;殷朝在市场上处决,是为了惩罚恶行。周朝在朝廷中赏赐,在市场上处决,是兼顾了文治和武功。

人们用心灵来决定言语,用言语来发布命令,所以需要振作雄图、运用刚劲的言辞、坚定如铁石的心,以及严寒酷暑般的气势,来发布号令,阐明军法。

「誓众文」:某将军某乙告诉你们六军的将领、官吏、士兵们。圣人用木制成弓,用竹制成箭,弓箭的威力可以威慑那些不臣服的国家。联合弱小攻击昏暗,夺取混乱和灭亡。

现在那些戎夷不臣服,违抗王命,皇帝授予我斧钺,严肃地执行天威,有前进死去的荣耀,没有后退生还的耻辱,服从命令的赏赐在祖庙,不服从命令的处决在社庙。军队中没有两个命令,将领没有两个说法,努力吧,要真诚,去完成王的事务,不要触犯法典。

「军令」:经书上说:军队众多,以顺从为勇武,有死无犯为恭敬,所以穰苴斩了庄贾,魏绦杀了杨干,而名声传遍诸侯,威震邻国。命令不能执行,不能称其为军队。三次命令仍然不符合规定的,是官吏士兵的罪过;宣布明确仍然不符合规定的,是将领的过错。

在甲日前的三天,把命令悬挂在军门上,交给军正,让他向六军众将士宣读。有违反命令的人,军正按照命令进行审判后执行刑罚,让六军知道禁令而不敢违反。

泄露军事机密的人,斩首;泄露军中秘密和报告事情的人,都处死。

背叛军队逃跑的人,斩首;在路上和营地中阵前逃跑的同样处死。

不战而投降敌人的人,斩首;背叛正义投靠敌人的人同样处死。

没有按时到达的人,斩首;假装事情会战同样处死。遇到雨雪水火等情况不坐。

与敌人私自交往的人,斩首;抄家没收其家中的言语书信同样处死。

失去主将的人,斩首;随从的人不处死。

失去旌旗、节、钺的人,全队斩首;与敌人所夺的同样处死。

面临困难不相救的人,斩首;被敌人急迫不相救的同样处死。

散布谣言、妄言、阴阳占卜的人,斩首;妄说鬼神灾祥,煽动民众的同样处死。

无故惊扰军队的人,斩首;叫喊奔跑、胡言乱语、烟尘飞扬的人同样处死。

遗弃武器装备的人,斩首;不谨慎检查的人同样处死。

相互盗窃的人,斩首;不论多少。

将吏守职不公、隐瞒情事、相互包庇的人,斩首;违反法律的人同样处死。

以强凌弱、赌博争吵、酗酒喧哗、恶语伤人、无礼的人,斩首;因公宴集醉酒的人不处死。

军中奔跑马匹的人,斩首;将军以下,步行进入营地骑马的人同样处死。

破敌后先抢掠的人,斩首;进入敌境也同样处死。

更铺失候、犯夜失号、擅自住宿其他火堆的人,斩首;担心奸计得逞。

守围不牢固的人,斩首;罪责在于火堆的主管官吏。

不服从派遣和主管官吏役使不公平的人,斩首;有私心或强横的人同样处死。

侵犯百姓、奸淫他人子女、将妇女带入营地的人,斩首;担心伤害军队,慎怕子女引起麻烦。

违反将军的命令,一次处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注解

陶唐氏:指中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陶唐氏,即唐尧,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以德治天下,注重教化。

人戒:指对人民的教化,使人遵守道德规范。

命:指人的寿命和命运,这里指增强人的生命力和生命力。

有虞氏:指中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虞氏,即虞舜,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以德治天下,注重农业。

农教战渔猎简习:指通过农业、战争、渔猎等活动进行简化的军事训练。

夏后氏:指中国传说中的夏朝的建立者夏后氏,即夏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誓众:指在军队中发表誓言,以激励士气。

殷人:指商朝的人,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周人:指周朝的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白刃:指锋利的刀刃,这里指面对生死。

赏:指奖励,这里指对有功者的奖赏。

戮:指处死,这里指对犯罪者的惩罚。

质文心:指既要有质朴的本性,又要文雅的心性。

圣人:指古代的圣贤,这里指古代的智者。

弦木为弧:指用木材制作弓。

剡木为矢:指用尖锐的木材制作箭。

弧矢之利:指弓箭的威力。

不庭:指不臣服,不遵守礼制。

干王命:指违反君王的命令。

斧钺:古代的两种刑具,斧用于斩首,钺用于剁脚,这里指君王的权威。

肃将天威:指严肃地执行天命。

进死之荣:指战死沙场是一种荣耀。

退生之辱:指战败逃生是一种耻辱。

祖:指祖先,这里指祭祀祖先。

社:指土地神,这里指祭祀土地神。

军无二令:指军队中只有一个命令。

将无二言:指将领只有一个命令。

穰苴:指古代军事家穰苴,因严格执行军纪而闻名。

庄贾:指古代将领,因违反军纪被穰苴斩首。

魏绦:指古代将领,因违反军纪被穰苴处死。

杨干:指古代将领,因违反军纪被魏绦处死。

称兵:指动用军队。

军正:指军队中的执法官。

禁:指禁止,这里指军纪。

典刑:指刑法,这里指法律的制裁。

漏军事:指泄露军事机密。

阴谋:指秘密的计谋。

背军走:指背叛军队逃跑。

降敌:指向敌人投降。

后期:指迟到。

私交通:指与敌人私下交流。

主将:指军队的主要将领。

旌旗节钺:指军旗、军令旗和军刀,是军队的象征。

临难不相救:指在危难时刻不互相救助。

诳惑:指欺骗迷惑。

阴阳卜筮:指占卜,古代的一种预测吉凶的方法。

五兵:指五种兵器,即弓、矢、矛、盾、戟。

军装:指军服。

自相窃盗:指军队内部互相盗窃。

强凌弱:指强者欺凌弱者。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赌博。

酗酒:指酗酒,过量饮酒。

喧竞:指喧哗争斗。

恶骂:指恶语相向。

军马:指军队中的马匹。

掳掠:指抢劫。

守围:指守卫围困的阵地。

伏差遣:指接受差遣。

主吏:指军队中的主官。

役使:指役使,指使。

侵欺:指侵犯欺诈。

奸居:指奸淫。

违将军:指违反将军的命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评注

经曰:陶唐氏,以人戒於国中,欲人强其命也。

此句开篇点明了陶唐氏的治国理念,即通过教育来增强国民的意志力。‘人戒’在这里指的是道德教化,通过教化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强化个人的生命力。‘强其命’则强调了生命的力量,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力的重视。

有虞氏,以农教战渔猎简习,故人体之。

有虞氏的治国策略是通过农业、战争、渔猎等实践来锻炼人民。‘农教战’和‘渔猎简习’体现了对实用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使得人民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增强了体质和生存能力。

夏后氏,誓众於军中,欲人先其虑也。

夏后氏通过在军中誓师,激发士兵的斗志和前瞻性思维。‘誓众’是一种集体动员的方式,通过集体宣誓来强化士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预见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殷人,誓众於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

殷人则是在军门之外誓师,强调士兵要主动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先意’意味着预见和准备,这种策略旨在培养士兵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

周人,将交白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

周人的誓师方式则是在即将交战时进行,通过这种紧张的氛围来激发士兵的斗志和决心。‘交白刃’和‘致人意’都强调了意志的力量,体现了周人对意志的重视。

夏赏於朝,赏善也;殷戮於市,戮不善也。

夏代在朝廷进行赏赐,以表彰善行;而殷代则在市场上进行惩罚,以示对恶行的惩戒。这种赏罚分明的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的重视和对秩序的维护。

周赏於朝,戮於市,兼质文心也。

周代的赏罚方式则更为细腻,既在朝廷进行赏赐,也在市场上进行惩罚,这种‘兼质文心’的策略,体现了周代对道德和文化的双重重视。

夫人,以心定言,以言出令,故须振雄略、出劲辞、锐铁石之心,凛风霜之气,发挥号令,申明军法。

这段话强调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即以坚定的意志和明确的语言来发布命令。‘振雄略’、‘出劲辞’、‘锐铁石之心’、‘凛风霜之气’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领导者应有的刚毅和果断。

「誓众文」:某将军某乙告尔六军将吏士伍等。

这是一段典型的誓师文,通过将军的致辞来激励士兵。‘某将军某乙’表明了讲话者的身份,‘告尔六军将吏士伍等’则是向所有士兵发出号召。

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不庭。

这里提到了圣人的制作弓箭的技术,通过弓箭的威力来震慑那些不臣服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对武力的重视。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这句话表达了古代的战争哲学,即联合弱者攻击昏庸无道之国,以平定混乱,消除祸害。

今戎夷不庭式,干王命,皇帝授我斧钺,肃将天威,有进死之荣,无退生之辱,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这段话强调了皇帝的权威和士兵的忠诚。‘戎夷不庭式’指的是外敌的侵略,‘斧钺’是象征权力的工具,‘天威’则代表了皇帝的威严。士兵们被赋予荣誉和责任,要么为国家战死,要么受到严厉的惩罚。

军无二令,将无二言,勉尔,乃诚,以从王事,无干典刑。

这句话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要求士兵服从命令,忠诚于国家,不得违反法律。

「军令」:经曰:师众,以顺为武,有死无犯为恭,故穰苴斩庄贾,魏绦戮杨干,而名闻诸侯,威震邻国。

这段话引用了古代的军事法规,强调了军队的服从性和纪律性。‘师众’指的是军队,‘顺’和‘恭’分别代表了服从和尊敬。穰苴斩庄贾和魏绦戮杨干的故事,则成为了军事纪律的典范。

令之不行,不可以称兵。三令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申明而不如法者,将之过也。

这句话强调了命令的执行力和法律的严肃性。如果命令不能得到执行,那么军队就无法发挥作用。对于不遵守命令的士兵和将领,都有相应的处罚。

先甲三日,悬令於军门,付之军正,使执本宣於六军之众。

这段话描述了发布命令的程序,即提前三天在军门处公布命令,并由军正负责传达给全体士兵。

有犯命者,命军正准令按理而後行刑,使六军知禁而不敢违也。

对于违反命令的士兵,军正将按照法律进行处罚,以此警示其他士兵,确保军队的纪律。

一漏军事者,斩;漏泄军中阴谋及告事者,皆死。

这段话规定了军事秘密的保密制度,对于泄露军事机密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背军走者,斩;在道及营临阵同。

这句话规定了对于逃跑士兵的处罚,无论是逃跑还是临阵脱逃,都将被处死。

一不战而降敌者,斩;背顺归逆同。

对于投降敌人的士兵,同样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体现了古代对忠诚的重视。

一不当日时後期者,斩;诈事会战同。阻雨雪水火不坐。

这句话规定了对于迟到和不遵守时间规定的士兵的处罚,同时也说明了在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等,不会对士兵进行处罚。

一与敌人私交通者,斩;籍没其家言语书疏同。

对于与敌人私通的行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失主将者,斩;随从则不坐。

这句话规定了对于背叛主将的士兵的处罚,但随从则不会受到牵连。

一失旌旗节钺者,连队斩;与敌人所取同。

对于丢失军旗、军节和军钺的行为,整个连队都将受到处罚,体现了集体责任。

一临难不相救者,斩;为敌所急不相救者同。

这句话规定了对于在困难时不互相救助的士兵的处罚,无论是面对敌人还是其他困难。

一诳惑讹言妄说阴阳卜筮者,斩;妄说鬼神灾祥,以动众者同。

对于散布谣言、迷信鬼神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无故惊军者,斩;呼[口斗]奔走妄言烟尘者同。

对于无故惊扰军队的行为,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会受到处罚。

一遗弃五兵军装者,斩;不谨固检察者同。

对于遗弃武器装备或不认真检查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

一自相窃盗者,斩;不计多少。

对于内部盗窃的行为,无论金额大小,都会受到处罚。

一将吏守职不平藏情相容者,斩;理事曲法者同。

对于将吏不履行职责、隐瞒真相或曲解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

一以强凌弱,樗蒲忿争,酗酒喧竞,恶骂无礼,於理不顺者,斩;因公宴集醉者,不坐。

对于以强凌弱、酗酒闹事、恶语伤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但参加公务宴集醉酒者则不会受到处罚。

一军中奔走军马者,斩;将军已下,并步入营乘骑者同。

对于在军中乱跑马匹的行为,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会受到处罚。

一破敌先掳掠者,斩;入敌境亦同。

对于在战胜敌人后先进行掠夺的行为,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会受到处罚。

一更铺失候犯夜失号擅宿他火者,斩;恐奸得计。

对于在夜间值班时擅离职守、失职或擅自住宿在其他地方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

一守围不固者,斩;罪一火主吏。

对于守卫围困不严密的行为,将受到处罚,责任由火主吏承担。

一不伏差遣及主吏役使不平者,斩;有私及强梁者同。

对于不服从命令、主吏役使不公或强行干涉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

一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及将妇人入营者,斩;恐伤人军中,慎子女气。

对于侵犯百姓、奸淫妇女或带妇女进入军营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以维护军队的纪律和形象。

一违将军一时一命皆斩。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违反将军命令的处罚,无论命令大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誓众军令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