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将军篇-原文
经曰:三军之众,万人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不可不察也。
一人大将军,智、信、仁、勇、严、谨、贤、明者任。
二人副将军,智、信、仁、勇、严、毅、平、直者任,一人主军粮,一人主征马。
四人总管,严识军容者任,二人主左右虞候,二人主左右押衙。
八人子将,明行阵、辨金革、晓部署者任。
八人大将军别奏,十六人大将军傔,八人副大将别奏,一十六人总管傔,八人子将别奏,一十六人子将傔,忠勇、骁果、孝义、有艺能者任。
一人判官,沉深谨密、计事精敏者任,濡钝勿用。
一人军正,主军令斩决罪隶及行军礼仪、祭祀宾客进止。
四人军典,谨厚、明书算者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将军篇-译文
经书上说:一个军队的众多,一个师团的规模,军队的轻重设置,全在于一个人的决策,这是不可不仔细考虑的。
一个大将军,需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严肃、谨慎、贤能和明智的品质。
两个副将军,需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严肃、坚毅、平和和正直的品质,其中一人负责管理军粮,另一人负责征马。
四个总管,需要具备严肃认真识别军容的能力,其中两人负责管理左右虞候,两人负责管理左右押衙。
八个子将,需要具备明了行军布阵、辨别军器、知晓部署的能力。
八个大将军的别奏人员,十六个大将军的随从,八个副大将的别奏人员,十六个总管的随从,八个子将的别奏人员,十六个子将的随从,需要是忠诚勇敢、勇猛果敢、孝顺正义、有才艺的人。
一个判官,需要是深沉谨慎、处理事务精明敏捷的人,愚钝的人不宜担任。
一个军正,主要负责军令的执行、斩决罪隶以及行军礼仪、祭祀宾客的进退。
四个军典,需要是谨慎厚道、擅长书写计算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将军篇-注解
三军之众:指整个军队的全体成员,泛指军队的规模和人数。
万人之师:指由万人组成的军队,形容军队的庞大和强大。
张设轻重:指安排和部署军队,使轻重得当,即合理分配军队的职责和任务。
一人:指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通常为将军。
大将军:古代军队的高级指挥官,负责统领整个军队。
智、信、仁、勇、严、谨、贤、明:这些词汇是古代对将领品质的要求,分别代表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格、谨慎、贤能和明智。
副将军:大将军的副手,协助大将军管理军队。
毅、平、直:毅表示坚定,平表示平和,直表示正直,这些也是对副将军品质的要求。
主军粮:负责管理军队粮食供应的官员。
主征马:负责征调和管理军队马匹的官员。
总管:高级官员,负责管理某一方面的军务。
左右虞候:左右两侧的侍卫官员,负责保护将军的安全。
左右押衙:左右两侧的官员,负责管理军队的文书和档案。
子将:低级军官,负责指挥一定数量的士兵。
明行阵、辨金革、晓部署:明确行军布阵的方法,辨别金属和皮革制的兵器,熟悉部署战术。
别奏:特殊的奏报,通常指向上级汇报重要军情或请求指示。
傔:古代官员的随从或仆人。
忠勇、骁果、孝义、有艺能:忠诚勇敢、勇猛果敢、孝顺正义、有特殊技艺和能力。
判官:古代官员,负责处理军务中的法律和行政事务。
沉深谨密、计事精敏:深沉稳重、谨慎周密、处理事务敏捷。
濡钝:指思维迟钝,不敏捷。
军正:负责军队纪律和法律的官员。
罪隶:犯有罪行被罚入军队服役的人。
行军礼仪、祭祀宾客进止:行军时的礼仪规范、祭祀活动和接待宾客的规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杂仪类-将军篇-评注
经曰:三军之众,万人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不可不察也。
此句开篇点明三军之重,强调军队指挥官的重要性。‘三军之众’与‘万人之师’的对比,彰显了军队规模之庞大与指挥官职责之重大。‘张设轻重’意指军队的指挥调度,‘在於一人’则明确指出指挥官的决策对于整个军队的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可不察也’则是对指挥官选拔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古人对军事指挥人才的高度重视。
一人大将军,智、信、仁、勇、严、谨、贤、明者任。
此句描述了大将军的选拔标准,‘智、信、仁、勇、严、谨、贤、明’八德兼备,是对军事统帅的最高要求。‘智’指智慧,‘信’指诚信,‘仁’指仁爱,‘勇’指勇敢,‘严’指严谨,‘谨’指谨慎,‘贤’指贤能,‘明’指明察秋毫。这八德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指挥军队、治理国家的基石。
二人副将军,智、信、仁、勇、严、毅、平、直者任,一人主军粮,一人主征马。
副将军的选拔标准与大将军相似,但增加了‘毅、平、直’三德。‘毅’指坚定,‘平’指公正,‘直’指直率。副将军不仅要有大将军的德行,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公正的判断和直率的性格。同时,副将军还分主军粮和主征马,这体现了古人对后勤保障的高度重视。
四人总管,严识军容者任,二人主左右虞候,二人主左右押衙。
总管负责军队的整体管理和监督,‘严识军容’强调其必须熟悉军队的仪容仪表,保证军队的威严和士气。左右虞候和左右押衙则是负责军队的日常事务和安全保卫,体现了军队管理的细致入微。
八人子将,明行阵、辨金革、晓部署者任。
子将负责军队的具体指挥和作战,‘明行阵’指熟悉布阵之道,‘辨金革’指能够识别兵器,‘晓部署’指懂得作战部署。这要求子将具备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
八人大将军别奏,十六人大将军傔,八人副大将别奏,一十六人总管傔,八人子将别奏,一十六人子将傔,忠勇、骁果、孝义、有艺能者任。
此句描述了各级将领的辅佐人员,‘别奏’和‘傔’分别指副手和随从。选拔标准包括‘忠勇、骁果、孝义、有艺能’,强调忠诚、勇敢、勇敢果敢、孝顺正义和才艺出众,体现了古人对将领辅佐人员的全面要求。
一人判官,沉深谨密、计事精敏者任,濡钝勿用。
判官负责军队的文书工作和决策咨询,‘沉深谨密’指其思维缜密,‘计事精敏’指其决策迅速。选任判官时,强调其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濡钝勿用’则是对不称职者的淘汰。
一人军正,主军令斩决罪隶及行军礼仪、祭祀宾客进止。
军正负责军队的纪律和礼仪,‘主军令斩决罪隶’指其有权对违反军纪者进行处罚,‘行军礼仪’和‘祭祀宾客进止’则是对军队礼仪和对外交往的规范。这要求军正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善于协调内外关系。
四人军典,谨厚、明书算者任。
军典负责军队的文书档案和财务管理,‘谨厚’指其性格稳重,‘明书算’指其精通文书和计算。选任军典时,强调其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