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原文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

水因地而成势,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故晋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阳,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

水平槽长二尺四寸,两头中间凿为三池,池横阔一寸八分,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四寸,中间有通水渠,阔三分深一寸三分,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於池空三分,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

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以水注之,三地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以为天下准。

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数里,目力所及,随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也。

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阔三尺,柄长一尺,大可握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刻小分,其分随向远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视之,三浮木齿及照板黑映齐平,则召主板人,以度竿上分寸为高下,递相往来,尺寸相乘,则水源高下,可以分寸度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译文

古书上说:利用水来辅助攻击,可以增强力量。水根据地势形成力量,如果源头比城墙高,根基比末端大,就可以控制水流使其停止,也可以决堤让水流去,所以晋水可以用来淹没安邑,汾水可以用来浸泡平阳。先设置水平槽,测量其高低,可以用来冲毁城墙、淹没军队、浸泡营地、击败将领。

水平槽的长度是二尺四寸,两头中间挖成三个水池,水池的横宽是一寸八分,纵宽一寸,深一寸三分,水池之间相隔一尺四寸,中间有一条通水渠,宽三分,深一寸三分,每个水池里都放置一块浮木,木块的宽窄大小不一,在水池中留出三分的空间,上面建立齿状物,高八分,宽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面是转关脚,高低与眼位相同,用水注入,三个浮木同时升起,用眼睛看去,三个齿状物齐平,作为天下的标准。或者每隔十步,或者一里,甚至十多里,视线所及之处,都放置照板和度竿,也用白绳来计算尺寸,那么高低就可以知道分寸了。

照板形状像方形扇子,长四尺,下面两尺是黑色,上面两尺是白色,宽三尺,柄长一尺,粗细适中可以握住,竿长二丈,刻有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还刻有小分,小分的刻度根据竿子放置的方向、远近和高度来决定。用照板映照,用眼睛看去,三个浮木的齿状物和照板上的黑色部分齐平,就召唤主板人,根据度竿上的分寸来确定高低,互相传递,尺寸相乘,就可以知道水源的高低,可以精确到分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注解

经:经典,此处指古代文献或典籍中的记载。

水佐攻:用水来辅助攻击,指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来协助军事行动。

地:地面,此处指地势。

势:形势,指自然形成的有利于攻击或防御的态势。

源:源头,此处指水流起始的地方。

城:城墙,古代军事防御的建筑。

本大於末:基础比末端大,比喻事物的基础比表面部分更为重要。

遏而止:阻止,指阻止水流或事物的发展。

决而流:决口,指水流冲破障碍物后形成的流动。

晋水:晋国的水,指晋国的河流。

安邑:古代地名,晋国的都城。

汾水:汾河,流经山西省的河流。

平阳:古代地名,指平阳地区。

水平槽:测量水位的工具,一种长槽形的水位测量器具。

浮木:漂浮的木头,用于测量水位。

齿:牙齿状的突起,此处指用于测量高度的标记。

转关脚:转动开关的脚,指可以调节水位的装置。

眼:孔洞,此处指水位测量槽中的孔洞。

照板:用于测量高度的板状工具。

度竿:测量长度的竹竿。

小分:更小的单位,此处指长度单位。

召主板人:召唤负责测量的人。

递相往来:相互传递,此处指测量数据的传递。

尺寸:长度单位,此处指丈、尺、寸等。

分寸:更小的长度单位,此处指寸的细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评注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水因地而成势,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故晋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阳,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

此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从军事策略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水攻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水佐攻者,强’一句,直接点明了水攻的强大作用。‘水因地而成势’则揭示了水攻的地理优势,即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异,将水源引至敌城之下,形成水势,从而达到攻城的效果。

‘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进一步阐述了水攻的原理,水源高于城池,水流从源头到末端,水量逐渐增大,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则说明水攻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水流,既可以阻止水流,也可以引导水流。

‘故晋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阳’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水攻在实际战争中的应用。‘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则强调了在实施水攻前,需要对水源的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水攻的效果。

‘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总结了水攻的多种作用,包括破坏城墙、淹没敌军、浸泡敌营,以及击败敌将。这一段古文,不仅展示了水攻的威力,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

水平槽长二尺四寸,两头中间凿为三池,池横阔一寸八分,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四寸,中间有通水渠,阔三分深一寸三分,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於池空三分,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水平槽的构造,包括长度、宽度、深度以及浮木的设置。这种构造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水源的高度,确保水攻的准确性。‘水平槽’一词,体现了古代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以水注之,三地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以为天下准。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数里,目力所及,随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也。

此段古文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使用水平槽进行测量。‘转关脚’的设计,使得水平槽可以根据地形的高低进行调整,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三地浮木齐起’则说明通过观察浮木的位置,可以判断水源的高度。

‘以为天下准’表明这种测量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数里’说明了测量范围之广,‘目力所及’则强调了视觉在测量过程中的重要性。

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阔三尺,柄长一尺,大可握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刻小分,其分随向远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视之,三浮木齿及照板黑映齐平,则召主板人,以度竿上分寸为高下,递相往来,尺寸相乘,则水源高下,可以分寸度也。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照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照板的设计,使得测量者可以通过观察照板和浮木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水源的高度。‘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阔三尺’等描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以度竿上分寸为高下’说明了测量方法,‘递相往来,尺寸相乘’则强调了测量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整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水攻具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