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原文

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之於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其相须如左右手,故曰: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举事。

上古庖牺氏之时,剡木为兵;神农氏之时,以石为兵;《尚书》砮石中矢镞;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以佐军威。

纛六面,大将军中营建,出引六军。

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一十二卫,诸侯六军,故有六纛以主之。

门旗二面,色红八幅,大将军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榼,出居红旗之後,止居帐前左右建。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将军中营建,出随六纛後,在营亦於六纛後建。

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後,恐士卒交杂。

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

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甲,六分七千五百领。

战袍,四分五千领。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恐扬兵缚[木伐]。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代四分支。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集。

射甲箭,五万只。

生鈊箭,二万五千只。

长垛箭,弓袋,胡鹿长弓袋,并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副。

佩刀,八分一万口。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棓,二分二千五百张。

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鎚、斧钺代,各四分支、

搭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马军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译文

古书上说: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先让工具锋利。工具对于工作,就像影子随着形体,回声随着声音。它们相互依赖,就像左右手一样,所以这样说:工具不精良,就不能谈论战争;五种兵器不锋利,就不能进行战斗。

在上古时期庖牺氏的时候,用削尖的木头做成兵器;神农氏的时候,用石头做成兵器;《尚书》中提到用砮石和箭头;黄帝的时候,用玉石做成兵器;蚩尤的时候,熔化金属做成兵器,切割皮革做成铠甲;那时开始制造五种兵器,建立旗帜,树立战鼓,以增强军队的威严。

军旗有六个面,大将军在中央建立,用来指挥六军。古代,天子有六军,诸侯有三军。现在天子有十二个卫队,诸侯有六军,所以有六个纛来指挥。

门旗两面,红色,八幅,是大将军的牙门旗,出阵时排在将军前面。

门枪两根,用豹尾做刃,出阵时排在红旗后面,休息时放在帐篷前后左右。

五方旗五面,各有代表方位的颜色,大将军在中央建立,出阵时跟在六纛后面,在营中也排在六纛后面。

严警鼓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各排列六面,在六纛后面。

号角十二枚,在鼓的左右各排列六枚,用来代替金鼓。

队旗二百五十面,上面画有各种颜色和禽兽,与本阵相同,每面五幅。

认旗二百五十面,上面画有各种颜色和禽兽,与其他队伍不同,各自作为识别标志,出阵时排在队伍后面,以防士兵混乱。

阵将的旗门,各自按照自己的颜色,不能使用红色,以免混乱大将军。

阵将的鼓一百二十面,临时用来惊吓敌人。

铠甲,六分七千五百套。

战袍,四分五千套。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根,以防士兵张扬。

牛皮盾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骑兵用团牌代替四分支。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

射甲箭,五万只。

生铁箭,二万五千只。

长箭,弓袋,胡鹿长弓袋,共有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副。

佩刀,八分一万口。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棓,二分二千五百张。

骑兵和陌刀兵,都用啄木鸟、斧钺代替,各有四分支。

绳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骑兵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注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在这里比喻治理军队,首先要确保装备精良。

庖牺氏:庖牺氏是传说中的一位上古帝王,又称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

神农氏: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农业的发明者。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记载了上古帝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事件。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始祖。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战神,以勇猛著称。

铄金为兵,割革为甲:铄金为兵,指的是用金属铸造兵器;割革为甲,指的是用皮革制作铠甲。

纛:纛是古代军中的一种旗帜,用于指挥军队,通常由大将军持有。

门旗:门旗是军队中用于标识门部或营门的旗帜。

门枪:门枪是古代军队中用于防御的武器,通常由士兵手持。

五方旗:五方旗是指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旗帜,用于军队的方位指示。

严警鼓:严警鼓是军队中用于发出警报和集合信号的鼓。

角: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用于指挥和协调行动。

队旗:队旗是军队中各个队伍的旗帜,用于标识不同的队伍。

认旗:认旗是军队中用于识别自己队伍的旗帜。

阵将:阵将是指军队中的将领,负责指挥和部署战斗。

甲:甲是古代军队中士兵所穿的铠甲。

战袍:战袍是古代军队中士兵所穿的作战服装。

枪:枪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

牛皮牌:牛皮牌是古代军队中用于防御的盾牌。

弩:弩是一种远距离投射武器的古代发明。

弓:弓是古代的一种弹射武器的古代发明。

射甲箭:射甲箭是专门用于射穿铠甲的箭。

生鈊箭:生鈊箭是一种毒箭。

长垛箭:长垛箭是一种长形的箭。

胡鹿长弓袋:胡鹿长弓袋是一种用于携带长弓的袋子。

佩刀:佩刀是古代士兵腰间佩戴的刀。

陌刀:陌刀是一种古代的长柄刀。

棓:棓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类似于长矛。

啄鎚:啄鎚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用于打击。

斧钺:斧钺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由斧和钺组成。

搭索:搭索是一种用于攀爬或固定物体的绳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评注

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之於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其相须如左右手,故曰: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举事。

这段话强调了工具和技艺的重要性,认为工具如同人的左右手,不可或缺。在古代战争中,兵器的精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因此必须重视兵器的制作和选用。

上古庖牺氏之时,剡木为兵;神农氏之时,以石为兵;《尚书》砮石中矢镞;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以佐军威。

这段描述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木石兵器到金属兵器,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和军事技术的演变。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

纛六面,大将军中营建,出引六军。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一十二卫,诸侯六军,故有六纛以主之。

这段话介绍了古代军队的编制和指挥系统。纛是古代军队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威严和指挥权。天子六军,诸侯三军,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门旗二面,色红八幅,大将军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门旗是军队中的一种特殊旗帜,通常由大将军持有,具有指挥和象征意义。红色门旗象征着大将军的威严和地位。

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榼,出居红旗之後,止居帐前左右建。

门枪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武器,以豹尾为刃,具有威慑力。其位置和作用体现了古代军队的战斗阵型。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将军中营建,出随六纛後,在营亦於六纛後建。

五方旗代表了五行思想,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五方旗的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

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严警鼓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信号鼓,用于传达命令和警示敌人。其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信号乐器,用于传递信息。其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通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队旗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标志旗帜,用于区分不同队伍。其设计体现了古代军队的审美观念和象征意义。

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後,恐士卒交杂。

认旗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识别旗帜,用于区分不同队伍。其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识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

阵将门旗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旗帜,用于区分不同阵型。其颜色和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阵将鼓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鼓,用于临时指挥和警示敌人。其设置体现了古代军队的指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甲,六分七千五百领。

这段描述了古代军队的装备情况,甲是士兵的防护装备,数量庞大,反映了古代军队的规模和战斗力。

战袍,四分五千领。

战袍是士兵的作战服装,数量也相当可观,体现了古代军队的装备水平。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恐扬兵缚[木伐]。

枪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主要武器,数量众多,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代四分支。

牛皮牌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防护装备,用于抵御箭矢。马军使用团牌代替,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弩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远程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其数量和装备情况反映了古代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集。

弓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远程武器,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其数量和装备情况反映了古代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

射甲箭,五万只。

射甲箭是专门用于射穿铠甲的箭矢,数量庞大,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攻防能力。

生鈊箭,二万五千只。

生鈊箭是专门用于射杀敌人的箭矢,数量可观,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长垛箭,弓袋,胡鹿长弓袋,并十分一万二千五百副。

长垛箭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远程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弓袋和胡鹿长弓袋是相应的装备,反映了古代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

佩刀,八分一万口。

佩刀是古代士兵的随身武器,数量众多,反映了古代军队的装备水平。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陌刀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其数量和装备情况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棓,二分二千五百张。

棓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武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其数量和装备情况反映了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鎚、斧钺代,各四分支、

马军和陌刀是古代军队中的特殊兵种,其装备以啄鎚、斧钺等武器为主,反映了古代军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搭索,二分二千五百条,马军用。

搭索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特殊装备,用于攀爬和救援。马军使用搭索,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技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战具类-器械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