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序-序-原文
太古之时,人不识其父,蒙如婴儿。
夏则居巢,冬则居穴,与鹿豕游处。
圣人以神任四时、合万物於无形而神知之矣!
过此以往非,神不足以见天地之心,非心不足以知胜败之术。
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
是以,兵家之所秘而不可妄传,否则殃及九族。
臣今所着《太白阴经》,其奇谋诡道;论心术,则流於残忍,以为不如此,则兵不能振,故藏诸名山石室间,承帝命,欲备清览,敢昧死以进。
康永泰四年,秋。
河东节度使都虞候臣李筌譔。
秘阁楷书臣罗士良誊。
御书祗候臣张永和监。
入内黄门臣朱永中监。
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评元吉监。
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赵承信监。
进太白阴经表:
臣筌言《太白阴经》者,记行师用兵之事也。
臣闻:太白主兵,为大将军,阴主杀伐,故用兵而法焉!
伏惟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肃皇帝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惠,远方宾服,罔有不庭,虽武、尚征伐,而兵不可弭!德贵柔远,而谋不可亡。
臣筌,少室书生,才非武职,敢越樽俎,辄迷兵书,起〈天无阴阳〉,终〈兵家心术〉,凡一百篇,勒成十卷,号曰:《太白阴经》。
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无录。
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锥刀,大至城堡,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
辕门有之,虽桴鼓之吏、厮养之卒,亦可为万人之将。
言无文饰、理探玄微,十载修成,四方兵起,识者以为济时之用。
臣自风尘悖乱,牧□边陲,兵行天机,战伐常胜,虽坐偏裨之职,未展纵横之谋,挟经怀惭,辜负圣化,职守有限,不及蹈舞阙庭,谨附表并经以闻。
臣筌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乾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
夫《太白阴经》者,有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名山,探奇术於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为兵书,名曰:《太白阴经》。
上宣天机,以为将家之轨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序-序-译文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像婴儿一样无知。夏天他们住在树巢里,冬天则住在洞穴中,和鹿、猪等动物一起生活。
圣人能够通过神明感知四季的变化,以及万物无形中的联系,从而得知这一切!再往后的时间,神明也无法看到天地之心,没有心就无法知道胜败的策略。
心术是尊崇三皇、成就五帝的关键;贤人掌握了它,可以统治四海、统治九州;智者掌握了它,可以守护边疆、挫败强敌;愚人掌握了它,可能导致宗族灭亡、民族消亡。因此,君子得到心术时能坚守贫穷,小人得到心术时则可能倾家荡产。
因此,兵家所保守的秘密不可轻易传授,否则会祸及九族。我现在所写的《太白阴经》,其中包含奇谋诡计;在论述心术时,显得过于残忍,因为如果不这样,军队就无法振兴,所以我将它藏在名山石室中,承蒙皇帝之命,希望供人查阅,冒着死罪献上。康永泰四年,秋。河东节度使都虞候臣李筌撰写。秘阁楷书臣罗士良誊写。御书祗候臣张永和监印。入内黄门臣朱永中监印。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评元吉监印。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赵承信监印。
《太白阴经》进呈表:臣李筌说,《太白阴经》是记载行军打仗之事的。我听说:太白星主兵事,如同大将军,阴星主杀伐,因此用兵就要依法行事!我衷心希望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肃皇帝陛下,以仁爱养育众生,以正义征伐不义,远方的人都来归顺,没有不臣服的,虽然崇尚武力,但战争不能停止!德行贵在柔远,策略不可废弃。我,少室山的一个书生,才能不适宜武职,竟敢超越自己的本分,涉猎兵书,从《天无阴阳》开始,到《兵家心术》结束,共一百篇,编成十卷,命名为《太白阴经》。人的谋略、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无所不包,毫无遗漏。其中的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然与人事相隔遥远,但也存而不忘,从小到锥刀,大到城堡,智慧遍及万物,策略能惠及三军!军营中有这样的才能,即使是敲鼓的士兵、喂马的仆役,也可以成为万人的将领。言语不饰辞藻,理探玄微,十年修成,四方战争兴起,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救时的良策。我从战乱中来到边疆,行军作战,常常取胜,虽然只是担任偏将之职,未能施展宏图大略,带着兵书感到惭愧,辜负了圣上的教化,职责有限,未能亲临阙庭舞蹈,谨附上此表和兵书以呈报。臣李筌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乾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
《太白阴经》这本书,是由唐朝少室山书生李筌所写。他常常游历名山,在嵩山虎口岩石壁中探求奇术,得到了《黄帝阴符经》,遇到了骊山老妇,指点了他秘要,深入研究了其中的深奥,编写成了兵书,命名为《太白阴经》。这本书揭示了天机,被认为是将家的准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序-序-注解
太古之时:指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不识其父:指远古时期的人类尚未形成明确的家族和父系社会结构。
蒙如婴儿:形容远古时期的人类如同无知无识的婴儿。
夏:指夏天。
居巢:指在树上建造巢穴居住。
穴:指洞穴。
鹿豕:指鹿和猪,这里泛指野兽。
圣人:指古代的圣贤,具有超凡智慧和道德的人。
神任四时:指圣人能够顺应四季的变化。
合万物於无形:指圣人能够将万物融合于无形之中。
神知之矣:指圣人具有超凡的洞察力。
心术:指心机和策略,特指军事策略。
三皇:指传说中的上古三位圣王,即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指传说中的上古五位圣王,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伯四海:指统治四海,即统治整个国家。
王九州:指统治九州,即统治整个天下。
挫勍敌:指挫败强大的敌人。
倾宗社:指使国家灭亡。
灭民族:指消灭一个民族。
固穷:指坚守贫困而不改变。
倾命:指生命危险。
兵家:指研究军事的学者。
太白阴经:指李筌所著的兵书《太白阴经》,是一部古代军事理论著作。
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肃皇帝陛下:指唐朝的皇帝,这里是对皇帝的尊称。
伏惟:表示敬仰和谦卑。
义征不惠:指用正义征伐不义。
远方宾服:指远方的国家都臣服于唐朝。
罔有不庭:指没有不臣服的。
武、尚征伐:指崇尚武力征伐。
兵不可弭:指战争无法避免。
德贵柔远:指以德治国,重视柔远之道。
谋不可亡:指策略不可废弃。
少室书生:指在少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读书人。
嵩山虎口岩石壁:指嵩山的一个险峻的地方。
黄帝阴符经:指古代的一部道家经典。
骊山老姥:指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位老妇人。
秘要:指深奥的奥秘。
洞究深微:指深入研究和探究深奥的道理。
辕门:指军营的大门。
桴鼓之吏:指击鼓的军吏。
厮养之卒:指从事杂役的士兵。
万人之将:指能够统领万人的将领。
文饰:指修饰,这里指华丽的言辞。
玄微:指深奥微妙。
风尘悖乱:指战乱动荡。
牧□边陲:指在边疆地区担任官职,空缺的字可能是地名。
天机:指天意,即自然规律。
偏裨之职:指低级的官职。
纵横之谋:指出谋划策,特指军事谋略。
挟经怀惭:指带着兵书感到惭愧。
圣化:指皇帝的教化。
阙庭:指皇宫。
正议大夫:指唐朝的一种官职。
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指李筌的官职和封号。
上柱国:指古代的一种高级军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序-序-评注
太古之时,人不识其父,蒙如婴儿。夏则居巢,冬则居穴,与鹿豕游处。
这段文字描绘了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状态,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原始状态。‘不识其父’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简单和人们对于亲缘关系的模糊认识,‘蒙如婴儿’则是对当时人类认知水平的描述,即处于一种无知无识的状态。‘夏居巢,冬居穴’则是对远古人类居住环境的描写,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与鹿豕游处’则是对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的描述,即与动物共同生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圣人以神任四时、合万物於无形而神知之矣!过此以往非,神不足以见天地之心,非心不足以知胜败之术。
此句中,‘圣人’代表了具有高度智慧和道德的人,他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与万物相合,从而洞察天地之心。‘神任四时’指的是圣人能够根据四季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合万物於无形’则是指他们能够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神知之’的境界。‘过此以往非’表明超越这个境界就是错误的,‘神不足以见天地之心’和‘非心不足以知胜败之术’则强调了心灵和智慧在认识世界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
此句阐述了心术的重要性。‘心术’在这里指的是人的思想、智慧和道德,它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领袖,能否成就伟业。‘尊三皇、成五帝’表明心术对于建立伟大王朝至关重要,‘贤人得之’、‘智人得之’则强调了心术对于个人成就的影响。‘愚人得之’则是对心术误用的警示,‘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则是对不同人心术运用结果的对比。
是以,兵家之所秘而不可妄传,否则殃及九族。
此句强调了兵家心术的保密性。兵家心术是军事行动中的核心秘密,不可轻易传授,否则可能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这体现了古人对军事机密的重视和对家族安全的考虑。
臣今所着《太白阴经》,其奇谋诡道;论心术,则流於残忍,以为不如此,则兵不能振,故藏诸名山石室间,承帝命,欲备清览,敢昧死以进。
这段文字介绍了《太白阴经》的写作目的和内容。《太白阴经》是一部兵书,其中包含了奇谋诡道,即非常规的军事策略。作者认为,论述心术时必须流露出残忍的一面,因为只有这样,军队才能振作起来。因此,他将这部兵书藏在名山石室之间,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以便清览。
康永泰四年,秋。河东节度使都虞候臣李筌譔。秘阁楷书臣罗士良誊。御书祗候臣张永和监。入内黄门臣朱永中监。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评元吉监。入内内侍高班内品臣赵承信监。
这段文字是《太白阴经》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介绍。‘康永泰四年’是成书的时间,‘河东节度使都虞候臣李筌譔’是作者李筌的官职和姓名。接下来的几行则是对参与誊写和监制的官员的介绍,体现了这部兵书的官方性质。
进太白阴经表: 臣筌言《太白阴经》者,记行师用兵之事也。
这是《太白阴经》进呈给皇帝的表文,作者李筌在表中说明了《太白阴经》的内容和目的,即记录行军用兵之事。
臣闻:太白主兵,为大将军,阴主杀伐,故用兵而法焉!伏惟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肃皇帝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惠,远方宾服,罔有不庭,虽武、尚征伐,而兵不可弭!德贵柔远,而谋不可亡。
这段文字是对《太白阴经》中军事思想的阐述。‘太白主兵’、‘阴主杀伐’体现了兵家思想中天象与军事行动的关系,‘用兵而法’则强调了军事行动的规律性。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军事与德治关系的论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观点。
臣筌,少室书生,才非武职,敢越樽俎,辄迷兵书,起〈天无阴阳〉,终〈兵家心术〉,凡一百篇,勒成十卷,号曰:《太白阴经》。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无录。
作者李筌在表中自述了自己的身份和写作《太白阴经》的过程。‘少室书生’表明他的身份,‘才非武职’则说明他并非专业的军事人员。‘起〈天无阴阳〉,终〈兵家心术〉’描述了《太白阴经》的内容范围,‘人谋筹策’至‘阵图’则列举了书中涉及的具体内容。
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锥刀,大至城堡,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辕门有之,虽桴鼓之吏、厮养之卒,亦可为万人之将。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太白阴经》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阴阳、天道、风云、向背’等元素虽然与具体人事关系较远,但在军事行动中同样重要。‘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表明《太白阴经》所蕴含的智慧能够帮助军队在各个方面取得胜利,即使是低级官员和普通士兵也能成为优秀的将领。
言无文饰、理探玄微,十载修成,四方兵起,识者以为济时之用。
作者在表中对自己的写作态度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言无文饰’表明他的写作风格简练直接,‘理探玄微’则说明他深入探究了军事理论的深奥之处。‘十载修成’表明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来完成这部兵书,‘四方兵起,识者以为济时之用’则是对《太白阴经》价值的肯定。
臣自风尘悖乱,牧□边陲,兵行天机,战伐常胜,虽坐偏裨之职,未展纵横之谋,挟经怀惭,辜负圣化,职守有限,不及蹈舞阙庭,谨附表并经以闻。
作者在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对皇帝的忠诚。‘风尘悖乱’、‘牧□边陲’描述了他的经历,‘兵行天机,战伐常胜’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挟经怀惭’表明他对自己的才华有所保留,‘辜负圣化’则是对皇帝的尊敬。
臣筌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这是作者对皇帝的敬语,表达了他的谦卑和忠诚。
乾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
这是表文的落款,包括了成文日期和作者的身份。
夫《太白阴经》者,有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名山,探奇术於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为兵书,名曰:《太白阴经》。上宣天机,以为将家之轨则也。
这段文字是对《太白阴经》的进一步介绍。作者李筌在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到《黄帝阴符经》,并在骊山老姥的指引下深入研究了兵法,最终撰写了《太白阴经》。‘上宣天机’表明这部兵书蕴含了天机,是军事行动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