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原文

经曰:古者,用人之力,岁不过三日,籍歛不过什一。

公刘好货,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

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文王作刑,国无冤狱。

武王行师,士乐其死。

古之善率人者,未有不得其心而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得其死者也。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然後人以饥易饱;

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然後人以死易生。

人所以守战至死不衰者,上之所施者厚也。

上施厚,则人报之亦厚。

且士卒之於将,非有骨肉之亲,使冒锋镝、突干刃、死不旋踵者,以恩信养之、礼恕导之、小惠渐之,如慈父育爱子也。

故能救其阽危、拯其涂炭,卑身下士,齐勉甘苦,亲临疾病,寒不衣裘,暑不操扇,登不乘马,雨不张盖。

军幕未办,将不言坐;军井未通,将不言渴。

妻子补绽於行间,身自分功於役作。

箪醪之馈,必投於河;挟纩之言,必巡於军。

是以,人喜金铎之声、勇鼓鼙之气者,非恶生而乐死,思欲致命而报之於将也。

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理,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语曰:夫妻谐,可以攻齐;小夫怒,可以攻鲁。

王翦、李牧、吴起、田穰苴竟如此而兵强於诸侯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译文

古时候,使用人力,一年不超过三天,征收的赋税不超过十分之一。

公刘喜欢货物,居住的人有积存的粮食,出行的人有携带的干粮。

太王喜欢美女,国内没有抱怨的女子,国外没有没有配偶的男子。

文王制定刑法,国内没有冤屈的囚犯。

武王出兵,士兵们乐于为国捐躯。

古代善于领导人民的人,没有不得到人民的心意和力量的,也没有不得到人民的力量而得到他们的生命的。

因此,国家必须有礼、信、亲、爱、义等美德,然后人们才愿意为了饱腹而放弃饥饿;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羞耻等风俗,然后人们才愿意为了生存而牺牲生命。

人们之所以能够坚守阵地直至战死,是因为上级给予的恩惠深厚。上级给予的恩惠深厚,那么人们回报的也会很丰厚。

而且士兵们对于将领,并没有血缘的亲情,却愿意冒着箭矢、冲入敌阵、毫不退缩地赴死,这是因为将领用恩惠和信任来培养他们,用礼节和宽容来引导他们,用小恩小惠来逐渐感化他们,就像慈父养育爱子一样。

因此,将领能够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降低身份与士兵同甘共苦,亲自探望疾病,寒冷时不穿皮衣,炎热时不摇扇子,登山时不骑马,下雨时不打伞。

军帐未搭建,将领不言坐;军井未挖通,将领不言渴。妻子们在行军途中缝补衣物,将领亲自参与劳作。

用酒食慰劳士兵,一定要投入河流;带着温暖的话语,一定要在军中传递。

因此,人们喜欢金铎的声音、勇猛的鼓声,并不是因为厌恶生命而喜欢死亡,而是想要献出生命来报答将领。

所以说:「把士兵当作婴儿,就可以和他们一起跳入深谷;把士兵当作爱子,就可以和他们一起赴死。」如果不能以恩惠使他们服从,不能以爱使他们听从,不能以纪律使他们遵守,就像骄纵的儿子一样,是不能被使用的。

因此,要用文治来命令他们,用武备来统一他们,这就是必定能够取得胜利的方法。

俗话说:夫妻关系和谐,可以攻打齐国;小夫(指小国)发怒,可以攻打鲁国。

王翦、李牧、吴起、田穰苴都是这样做的,因此他们的军队在诸侯中强大起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注解

古者:古代,指古代的时期或制度。

用人之力:使用人力,指古代社会对劳动力的利用。

岁不过三日:一年不超过三天,指古代对劳动时间的限制。

籍歛:登记赋税,指古代对税收的管理。

什一:十分之一,指古代对税收的比例。

公刘: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某个古代君主。

好货:喜好财物,指古代君主对财富的追求。

积仓:储存粮食的仓库,指古代对粮食储备的管理。

裹粮:携带粮食,指古代行军时对粮食的携带。

太王: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某个古代君主。

好色:喜好女色,指古代君主对女色的追求。

怨女:有怨言的女子,指古代社会中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

旷夫:没有妻子的男子,指古代社会中单身男性的状况。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此处指周文王时期的法律。

刑:刑法,指古代的法律制度。

冤狱:冤枉的监狱,指古代社会中不公正的司法判决。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建立者,此处指周武王时期的军事行动。

行师:出征,指古代的军事行动。

士乐其死:士兵乐于为战争而死,指古代士兵对战争的看法。

善率人者:善于领导他人的人,指能够有效领导他人的人。

得其心:获得他人的心,指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得其力:获得他人的力量,指获得他人的劳动力。

得其死者:获得他人的死,指获得他人的生命。

礼信亲爱:礼节、信任、亲情和爱,指古代社会中重要的道德观念。

孝慈廉耻:孝顺、慈爱、廉洁和耻辱,指古代社会中重要的道德规范。

守战至死不衰:坚守战斗到死都不退缩,指古代士兵的忠诚和勇敢。

上之所施者厚:上级给予的恩惠深厚,指君主对百姓的恩惠。

恩信养之:用恩惠和信任养育他们,指用仁爱之心对待士兵。

礼恕导之:用礼节和宽容引导他们,指用适当的方式管理士兵。

小惠渐之:用小恩小惠逐渐培养他们,指用细微的恩惠来培养士兵的忠诚。

阽危:危险边缘,指处于危险境地。

涂炭:道路泥泞,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卑身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接近下级,指君主或将领的谦逊态度。

齐勉甘苦:共同分担甘苦,指与士兵同甘共苦。

亲临疾病:亲自探望生病的人,指君主或将领对士兵的关心。

裘:皮衣,指保暖的衣物。

扇:扇子,指用来扇风的工具。

盖:伞,指用来遮雨的工具。

箪醪:古代盛酒的器具,此处指酒。

挟纩之言:含蓄的话语,指委婉的表达方式。

金铎之声:金属铃铛的声音,指鼓舞人心的声音。

勇鼓鼙之气:鼓声和战鼓的声音,指勇敢和战斗的气氛。

视卒如婴儿:把士兵看作婴儿,指对士兵的呵护和关爱。

视卒如爱子:把士兵看作自己的儿子,指对士兵的深厚感情。

厚而不能使:恩惠深厚但无法使用,指恩惠过多反而失去了约束力。

令之以文:用文治来命令,指用文化和道德来管理。

齐之以武:用武力来统一,指用军事力量来统一。

必取:必定能够取得胜利,指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攻齐:攻打齐国,指用军事行动征服齐国。

小夫怒:小人物愤怒,指普通士兵的愤怒。

攻鲁:攻打鲁国,指用军事行动征服鲁国。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吴起:战国时期魏国名将。

田穰苴: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

诸侯:古代的封建国家,指各个独立的封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评注

经曰:古者,用人之力,岁不过三日,籍歛不过什一。

此句开篇即点明古代用人的智慧。‘古者’一词,指代古代的治理方式,强调古人在用人方面遵循的原则。‘用人之力’指的是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岁不过三日’表明古代对劳动力的使用非常谨慎,避免过度劳累。‘籍歛不过什一’则是指古代的税收制度,税收比例低,体现了古代对民生的关怀和重视。

公刘好货,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

此句描绘了公刘时期的繁荣景象。‘公刘’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君,‘好货’表示他重视物资的积累。‘居者有积仓’和‘行者有裹粮’分别指居住的人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行旅之人有携带的干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足和安定。

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此句通过太王的行为,反映了古代对道德的重视。‘太王’同样是一位古代贤君,‘好色’在这里并非指纵情声色,而是指他注重男女比例的平衡,使得国内没有未嫁的女子和未娶的男子,体现了古代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文王作刑,国无冤狱。

此句赞美了文王的治国方略。‘文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作刑’指的是他制定了严明的法律。‘国无冤狱’则说明在他的治理下,国家法律公正,没有冤假错案,体现了法治的精神。

武王行师,士乐其死。

此句描绘了武王时期的军队士气。‘武王’是周朝的另一位君主,‘行师’指的是他率领军队出征。‘士乐其死’说明士兵们愿意为国家和君主献身,体现了古代军人的忠诚和勇敢。

古之善率人者,未有不得其心而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得其死者也。

此句总结了古代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善率人者’指的是善于领导他人的人,‘不得其心而得其力’和‘不得其力而得其死’分别指领导者要赢得人心和得到部下的全力支持,这是古代领导者成功的关键。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然後人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然後人以死易生。

此句强调了国家治理中道德和风俗的重要性。‘礼信亲爱’和‘孝慈廉耻’分别指国家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俗,这些是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础。

人所以守战至死不衰者,上之所施者厚也。

此句说明了领导者对部下的恩惠是激励士兵坚守岗位的关键。‘上之所施者厚’指的是领导者对部下的恩惠深厚,这种恩惠可以激发士兵的忠诚和战斗力。

上施厚,则人报之亦厚。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领导者与部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者对部下的恩惠越大,部下对领导者的回报也会越丰厚。

且士卒之於将,非有骨肉之亲,使冒锋镝、突干刃、死不旋踵者,以恩信养之、礼恕导之、小惠渐之,如慈父育爱子也。

此句描述了古代将领与士兵之间的关系。将领与士兵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将领通过恩信、礼仪和小惠来培养士兵的忠诚,这种关系如同慈父对待爱子。

故能救其阽危、拯其涂炭,卑身下士,齐勉甘苦,亲临疾病,寒不衣裘,暑不操扇,登不乘马,雨不张盖。

此句描绘了古代将领的品质。将领能够拯救危难,与士兵同甘共苦,亲自关心士兵的健康,即使在严寒酷暑也不求个人安逸,体现了将领的仁爱和高尚品质。

军幕未办,将不言坐;军井未通,将不言渴。

此句强调了将领的以身作则。将领在军队中不追求个人的舒适,即使军幕未搭建,将领也不言坐;军井未疏通,将领也不言渴,这种精神感染了士兵,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妻子补绽於行间,身自分功於役作。

此句反映了古代将领的家庭观念。将领的妻子在军中缝补衣物,将领自己也亲自参与劳作,这种家庭观念体现了古代将领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

箪醪之馈,必投於河;挟纩之言,必巡於军。

此句说明了将领对物资和信息的处理方式。将领将酒食投入河流,表示不贪图个人享受;将重要的信息传播给士兵,体现了将领对士兵的关心。

是以,人喜金铎之声、勇鼓鼙之气者,非恶生而乐死,思欲致命而报之於将也。

此句揭示了士兵对将领的忠诚。士兵喜欢金铎的声音和勇鼓鼙的气势,并非因为厌恶生命而追求死亡,而是因为他们愿意为将领献出生命。

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此句强调了将领对士兵的关爱。将领将士兵视为婴儿和爱子,这种深厚的感情使得士兵愿意与将领共生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理,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此句指出了领导者如果过于溺爱部下,反而会导致部下的骄纵和无法管理。

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此句总结了领导者的管理方法。领导者既要用文治来教化部下,又要用武德来统一部下的行动,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取得成功。

语曰:夫妻谐,可以攻齐;小夫怒,可以攻鲁。

此句引用了古代的谚语,说明了夫妻关系和谐可以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而夫妻不和则可能导致失败。

王翦、李牧、吴起、田穰苴竟如此而兵强於诸侯也。

此句列举了古代四位著名的将领,他们都是通过上述的管理方法使得自己的军队强大,成为诸侯中的佼佼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子卒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