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原文

经曰:善战者,以地强,以势胜;如转圆石於千仞之谿者,地势然也。

千仞者,险之地;圆石者,转之势也。

地无千仞而有圆石,置之窳塘之中,则不能复转;地有千仞而无圆石,投之方棱偏匾,则不能复移。

地不因险,不能转圆石;石不因圆,不能赴深谿。

故曰:「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

夫善用兵者,高邱勿向,背邱勿迎,负阴抱阳,养生处实,则兵无百病。

是故,诸侯自战於地,名曰:散地。

入人之境不深,名曰:轻地。

彼此皆利,名曰:争地。

彼我可往,名曰:交地。

三属诸侯之国,名曰:衢地。

深入,背人城邑,名曰:重地。

山林、沮泽、险阻,名曰:圮地。

出入迂隘,彼寡可以击吾众,名曰:围地。

疾战则存,不战则亡,名曰:死地。

故散地无战,轻地无留,争地无攻,交地无绝,衢地无合,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是故,城有所不攻,计不合也;地有所不争,未见利也;君命有所不听,不便事也。

凡地之势,三军之权,良将行之,智将遵之,而旅将非之,欲幸全胜,飞龟舞蛇,未之有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译文

经书上说:擅长作战的人,利用地形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利用态势来取得胜利;就像把圆石从千丈深的山谷中滚下来一样,这是地形的自然作用。千丈深的地方,是险峻的地方;圆石,是滚动时的势头。如果地形没有千丈深但有圆石,把它放在浅水塘里,就不能再滚动;如果地形有千丈深但没有圆石,把它扔到方形、棱角不齐的地方,就不能再移动。地形不因为险峻,就不能滚动圆石;石头不因为圆滑,就不能滚向深谷。所以说:‘用兵要根据地形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地形也因为用兵而变得坚固。’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在高山峻岭上正面进攻,也不会背对着山岭迎敌,而是背靠着阴面,面向阳面,保养身体,驻扎在坚实的地方,这样军队就不会有百种弊病。因此,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作战,称为‘散地’。进入别人的领地但不深入,称为‘轻地’。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地方,称为‘争地’。双方都可以去的地方,称为‘交地’。属于三个诸侯国的边界地区,称为‘衢地’。深入敌境,背对着敌人的城池,称为‘重地’。山林、沼泽、险阻之地,称为‘圮地’。出入狭窄的地方,敌人少而我方多,称为‘围地’。快速战斗就能生存,不战斗就会灭亡,称为‘死地’。因此,在散地不战斗,在轻地不留驻,在争地不进攻,在交地不断绝,在衢地不合并,在重地则掠夺,在圮地则行进,在围地则策划,在死地则战斗。

因此,城池有不去攻打的地方,是因为策略不合;有不去争夺的地方,是因为没有看到利益;有不听君王命令的地方,是因为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关于地形的态势,军队的权变,优秀的将领会执行,明智的将领会遵循,而平庸的将领会否定,想要侥幸取得全胜,就像飞龟舞蛇一样,是不可能发生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注解

善战者:擅长用兵的人,指具有高超军事才能的将领。

以地强:凭借地形优势强大,指利用地形的有利条件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以势胜:凭借优势的态势取胜,指利用有利的战略态势来取得胜利。

转圆石於千仞之谿:转动圆石于千仞高的山谷,比喻利用地形优势。

千仞:形容山高,千仞指极高的山。

险之地:险峻的地方,指地形复杂、难以通行的区域。

圆石:圆形的石头,这里比喻兵力的灵活运用。

转之势:转动之势,指利用地形来调动兵力的策略。

窳塘:积水不深的池塘,这里比喻不利于行动的地方。

养生处实:保养兵力,占据实地,指在战争中要保存实力,占据有利地形。

散地:指战地分散,不利于军队集中行动的地方。

轻地:指军队进入敌境不深,尚未深入敌后,行动较为轻率的地方。

争地:指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地方,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交地:指敌我双方都可以行动的地方。

衢地:指多个诸侯国交界的地带。

重地:指深入敌境,背靠敌城的地方。

圮地:指山林、沼泽、险阻等不利于军队行动的地方。

围地:指敌军可以包围我军的地方。

死地:指陷入绝境,没有退路的地方。

掠:抢夺,指在重地中采取掠夺行动。

行:行动,指在圮地中灵活行动。

谋:谋略,指在围地中采取智谋。

战:战斗,指在死地中拼死一战。

三军之权:军队的指挥权,指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良将:优秀的将领,指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

智将:明智的将领,指善于运用智谋的将领。

旅将:普通的将领,指能力一般的将领。

飞龟舞蛇:比喻行动怪异,不可预测,这里指试图侥幸取得胜利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评注

经曰:善战者,以地强,以势胜;如转圆石於千仞之谿者,地势然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利用地形和把握战势。‘善战者’指擅长用兵之人,‘以地强’强调利用地形之优势,‘以势胜’则强调把握战势之主动。‘如转圆石於千仞之谿者,地势然也’通过比喻,将战争比作转动圆石,强调地形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如同圆石在千仞之谿中滚动,其势不可挡。此句为全文奠定了地形和战势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千仞者,险之地;圆石者,转之势也。

此句进一步阐释了前文所述的观点。‘千仞者’指极高的山,‘险之地’强调其地势险峻,难以攻破。‘圆石者’指形状圆润的石头,‘转之势也’则说明其滚动时具有强大的动能。此句通过对比,说明在险峻的地形中,圆石因其形状而能滚动,象征着在战争中,善于利用地形和战势的将领能够如圆石般滚动向前,不可阻挡。

地无千仞而有圆石,置之窳塘之中,则不能复转;地有千仞而无圆石,投之方棱偏匾,则不能复移。

此句通过两个假设的反面情况,进一步论证了地形和战势的相互依存关系。‘地无千仞而有圆石’指地形平坦,虽有圆石也无法滚动,‘置之窳塘之中,则不能复转’说明在不利的地形中,再好的战势也无法发挥。‘地有千仞而无圆石’指地形险峻,但缺乏滚动圆石的动能,‘投之方棱偏匾,则不能复移’说明即使地形险峻,缺乏战势也无法移动。此句强调了地形和战势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地不因险,不能转圆石;石不因圆,不能赴深谿。

此句再次强调地形和战势的相互依存。‘地不因险,不能转圆石’说明地形险峻是圆石滚动的前提,‘石不因圆,不能赴深谿’则说明圆石形状是滚动到深谿的关键。此句通过对比,说明在战争中,地形和战势的相互配合是取胜的关键。

故曰:「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

此句总结全文,点明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利用地形和把握战势。‘兵因地而强’强调利用地形使军队强大,‘地因兵而固’则强调军队的强大可以巩固地形。此句为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地形和军队之间的相互关系。

夫善用兵者,高邱勿向,背邱勿迎,负阴抱阳,养生处实,则兵无百病。

此句阐述了善于用兵者的策略。‘高邱勿向,背邱勿迎’指避免与敌军在高地正面交锋,‘负阴抱阳’指利用阴阳变化,‘养生处实’指保持军队的活力和实力。此句强调了善于用兵者需要根据地形和战势灵活应变,避免陷入不利局面。

是故,诸侯自战於地,名曰:散地。入人之境不深,名曰:轻地。彼此皆利,名曰:争地。彼我可往,名曰:交地。三属诸侯之国,名曰:衢地。深入,背人城邑,名曰:重地。山林、沮泽、险阻,名曰:圮地。出入迂隘,彼寡可以击吾众,名曰:围地。疾战则存,不战则亡,名曰:死地。

此段列举了不同类型的战场,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命名。从‘散地’到‘死地’,涵盖了从分散到集中、从有利到不利等多种情况。此段通过列举,使读者对战场类型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战术运用提供了依据。

故散地无战,轻地无留,争地无攻,交地无绝,衢地无合,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此句针对不同类型的战场,提出了相应的战术原则。‘散地无战’指在分散的战场上避免战斗,‘轻地无留’指在轻敌的战场上避免逗留,‘争地无攻’指在争夺的战场上避免攻击,‘交地无绝’指在交汇的战场上避免断绝,‘衢地无合’指在多国交汇的战场上避免合流,‘重地则掠’指在险峻的战场上进行掠夺,‘圮地则行’指在险阻的战场上进行行军,‘围地则谋’指在围困的战场上进行谋略,‘死地则战’指在绝境的战场上进行战斗。此句强调了根据不同战场类型灵活运用战术的重要性。

是故,城有所不攻,计不合也;地有所不争,未见利也;君命有所不听,不便事也。

此句强调了战术运用中的原则性。‘城有所不攻’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城池易攻,也不宜攻击,因为攻击可能不符合整体战略;‘地有所不争’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地形有利,也不宜争夺,因为争夺可能不符合战略利益;‘君命有所不听’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君命不合,也不宜听从,因为听从可能不利于整体战略。此句强调了战术运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凡地之势,三军之权,良将行之,智将遵之,而旅将非之,欲幸全胜,飞龟舞蛇,未之有也。

此句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地形、军队和将领之间的关系。‘凡地之势’指所有战场的形势,‘三军之权’指军队的权力,‘良将行之’指优秀的将领能够运用这些权力,‘智将遵之’指聪明的将领能够遵循这些原则,‘而旅将非之’指平庸的将领无法运用这些权力和原则。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优秀将领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警示平庸将领的失败。‘欲幸全胜,飞龟舞蛇,未之有也’则是对平庸将领的讽刺,说明没有根据地形、军队和将领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战术,是不可能取得全胜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地势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