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励士篇-原文
经曰:激人之心,励士之气。
发号施令,使人乐闻;兴师动众,使人乐战;交兵接刃,使人乐死;其在以战劝战,以赏劝赏,以士励士,木石无心,犹可危而动、安而静,况於励士乎!
古先帝王伯有天下,战胜於外,班师校功,集众於中军之门。
上功赐以金璋紫绶,锡以锦彩,衣以缯帛,坐以重裀,享以太牢,饮以醇酒,父母妻子皆赐纹绫,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饮以酎酒。
大将军捧赐,偏将军捧觞,大将军令於众曰:「战士某乙等奋不顾身,功超百万,斩元戎之首,搴大将之旗,功高於众,故赏上赏,子孙後嗣长称卿大夫之家。」
父母妻子皆受重赏,牢席有差,众士咸知。
次功赏以银璋朱绶,纹绫之衣,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饮以酎酒,父母妻子赠以缯帛,坐以单席,享以鸡豚,饮以酾酒。
偏将军捧赐,子将军捧觞,大将军令於众曰:「战士某乙等勇冠三军,功经百战,斩骁雄之首,搴虎豹之旗,功出於人,赐以次赏,子孙後嗣长为勳给之家。」
父母妻子皆受荣赏,牢席有差,众士咸知。
下功赏以布帛之衣,坐以单席,享以鸡豚,饮以酾酒,父母妻子立而无赏,坐而无席。
子将军捧赐,卒捧觞,大将军令於众曰:「战士某乙等戮力行间,劬劳岁月,虽无搴旗斩将,实以跋涉疆场,赐以下赏,子孙後嗣无所庇诸。」
父母妻子不及坐享,众士咸知。
令毕,命上功起再拜大将军,让曰:「某乙等忝列王臣,敢不尽节,有愧无功,叨受上赏。」
大将军避席曰:「某乙等不德,谬居师长,赖尔之功,枭悬凶逆,盛绩美事,某乙等无专善。」
退而复坐。
命次功再拜上功,上功曰:「某乙等无谋无勇,遵师长之命,有进死之荣,无退生之辱,身受殊赏,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子其勉旃。」
下功退而复坐。
夫如是励之,一会,则乡勉党,里勉邻,父勉子,妻勉夫;
二会,则县勉州,师勉友;
三会,则行路相勉,闻金革之声相践而出,邻无敌国,邑无坚城,何患乎不勉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励士篇-译文
经典上说要激发人的心志,鼓舞士兵的士气。发布命令,让人乐于听从;动员军队,让人乐于战斗;交战拼杀,让人乐于赴死;如果用战争来鼓励战争,用奖赏来鼓励奖赏,用士兵来鼓舞士兵,连木头石头都没有心志,尚且可以在危险时动起来、在安全时静下来,何况是鼓舞士兵呢!古代的帝王和诸侯拥有天下,在外战胜敌人后,会回到中军门集合,对有功的人赏赐金璋紫绶,赐予锦彩,穿上缯帛衣服,坐在厚厚的垫子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喝上美酒,父母妻子也赐予纹绫,坐在厚席上,享用较少的宴席,喝上醇酒。大将军手持赏赐,偏将军手持酒杯,大将军对众人说:‘战士某乙等人奋不顾身,功勋超过百万,斩杀敌军首领,夺取大将的旗帜,功勋高于众人,所以得到最高的奖赏,子孙后代可以长久享受卿大夫的家族地位。’父母妻子都受到重赏,宴席有等级之分,众人都知道。次一级的功勋赏赐银璋朱绶,穿上纹绫衣服,坐在厚席上,享用较少的宴席,喝上醇酒,父母妻子赠送缯帛,坐在单席上,享用鸡豚,喝上酎酒。偏将军手持赏赐,子将军手持酒杯,大将军对众人说:‘战士某乙等人勇猛无比,历经百战,斩杀勇猛敌将,夺取虎豹旗帜,功勋出众,赐予次一级奖赏,子孙后代可以长久享受勋给之家。’父母妻子都受到荣誉奖赏,宴席有等级之分,众人都知道。最低级别的功勋赏赐布帛衣服,坐在单席上,享用鸡豚,喝上酾酒,父母妻子没有奖赏,没有座位。子将军手持赏赐,卒手持酒杯,大将军对众人说:‘战士某乙等人勤勉努力,辛勤劳作,虽然没有夺取旗帜、斩杀敌将,但确实在战场上跋涉,赐予较低的奖赏,子孙后代没有庇护之处。’父母妻子不能享受宴席,众人都知道。命令结束后,命令有功的人起身向大将军再拜,谦虚地说:‘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人,敢不尽忠,有愧于无功,却承蒙上赏。’大将军离开座位说:‘我们这些无德之人,谬居师长之位,全靠你们的功勋,才能悬首示众,成就辉煌业绩,这些功绩不是我们个人能独享的。’然后又坐下。命令次一级功勋的人向有功的人再拜,有功的人说:‘我们无谋无勇,遵从师长命令,有战死的荣耀,没有退生的耻辱,身受特殊奖赏,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希望你们努力。’最低级别的功勋的人退下后重新坐下。如果这样鼓舞他们,一次集会,就能使乡里互相鼓励,邻里互相鼓励,父子互相鼓励,夫妻互相鼓励;两次集会,就能使县域互相鼓励,州郡互相鼓励,师生互相鼓励,朋友互相鼓励;三次集会,就能使路上的人互相鼓励,听到战鼓和兵器声就一起出征,邻近没有敌国,城邑没有坚固的城池,还担心不能互相鼓励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励士篇-注解
激人之心:激发人的斗志和决心,使其充满激情。
励士之气:鼓舞士兵的士气,增强他们的战斗意志。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指挥行动。
兴师动众:调动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交兵接刃:双方军队交战,短兵相接。
乐闻:乐意听从。
乐战:乐意战斗。
乐死:乐意牺牲。
以战劝战:通过战争来鼓励战争。
以赏劝赏:通过奖赏来鼓励奖赏。
以士励士:通过士兵来鼓舞士兵。
木石无心:比喻事物没有情感,不动心。
危而动、安而静:在危险时行动,在安全时安静。
古先帝王伯:古代的帝王和诸侯。
班师校功:军队凯旋后,对功绩进行评定。
中军之门:中军大营的大门。
金璋紫绶:古代官职高者的象征,金璋为印章,紫绶为官印带。
锡以锦彩:赐予锦缎等华丽的物品。
衣以缯帛:赐予丝绸衣服。
坐以重裀:赐予厚垫的座位。
享以太牢:享用丰盛的宴席。
饮以醇酒:饮用美酒。
纹绫:一种有花纹的丝绸。
重席:厚垫的座位。
少牢:古代宴席中的一种较低的规格。
酎酒:一种醇厚的酒。
银璋朱绶:比金璋紫绶稍低的官职象征。
偏将军: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子将军: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枭悬凶逆:悬挂敌军将领的首级。
枭:悬挂首级。
凶逆:凶恶的敌人。
搴大将之旗:夺取敌军大将的旗帜。
勳给之家:功勋之家。
布帛之衣:粗布衣服。
跋涉疆场:在战场上奔波劳累。
盛绩美事:伟大的功绩和美好的事情。
让:谦让。
卿大夫之家:贵族之家。
酾酒:古代的一种酒。
让曰:说。
忝列王臣:谦称自己为王臣之一。
尽节:竭尽忠诚。
有愧无功:感到自己无功受赏。
叨受上赏:谦称自己受赐。
谬居师长:谦称自己担任师长是不当的。
赖尔之功:依靠你们的功绩。
子其勉旃:你们要努力。
乡勉党:同乡之间互相勉励。
里勉邻:邻里之间互相勉励。
父勉子:父亲勉励儿子。
妻勉夫:妻子勉励丈夫。
县勉州:县级单位勉励州级单位。
师勉友:师生之间互相勉励。
行路相勉:在路上互相勉励。
金革之声:战鼓和兵器的声音。
邻无敌国:邻国没有强大的敌人。
邑无坚城:城池没有坚固的防御。
何患乎不勉哉:还担心什么呢,不会互相勉励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下-励士篇-评注
经曰:激人之心,励士之气。发号施令,使人乐闻;兴师动众,使人乐战;交兵接刃,使人乐死;其在以战劝战,以赏劝赏,以士励士,木石无心,犹可危而动、安而静,况於励士乎!
此段古文开篇即点明了激励士气的核心所在,即激发人的内心,鼓舞士兵的士气。‘激人之心’与‘励士之气’相呼应,强调的是从内心深处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而非单纯的命令与威胁。‘发号施令’、‘兴师动众’、‘交兵接刃’等词语,层层递进,展现了从动员到实战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人对战争与激励的认识。
古先帝王伯有天下,战胜於外,班师校功,集众於中军之门。
此句描绘了古代帝王在战争胜利后的场景,胜利后的帝王班师回朝,对有功之臣进行表彰。‘班师校功’中的‘校功’一词,体现了古代对功绩的重视和公正对待。‘集众於中军之门’则展现了军队的整齐划一,以及军队对中央权威的尊重。
上功赐以金璋紫绶,锡以锦彩,衣以缯帛,坐以重裀,享以太牢,饮以醇酒,父母妻子皆赐纹绫,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饮以酎酒。
此句详细描述了对于上等功臣的奖赏,从物质到精神层面,无不体现尊崇与荣耀。‘金璋紫绶’、‘锦彩’、‘缯帛’等,都是当时最珍贵的物品,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太牢’、‘醇酒’等,则是最高规格的宴席,彰显了帝王的慷慨与对功臣的重视。
大将军捧赐,偏将军捧觞,大将军令於众曰:‘战士某乙等奋不顾身,功超百万,斩元戎之首,搴大将之旗,功高於众,故赏上赏,子孙後嗣长称卿大夫之家。’
此段描述了奖赏仪式的细节,大将军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亲自颁发奖赏,体现了对功臣的尊重。‘奋不顾身’、‘功超百万’等词语,表现了士兵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对子孙后代的奖赏,也体现了古代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夫如是励之,一会,则乡勉党,里勉邻,父勉子,妻勉夫;二会,则县勉州,师勉友;三会,则行路相勉,闻金革之声相践而出,邻无敌国,邑无坚城,何患乎不勉哉!
此段总结了激励士气的方法和效果。‘乡勉党’、‘里勉邻’、‘父勉子’、‘妻勉夫’等,都是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来相互激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县勉州’、‘师勉友’等,则是通过地区、军队内部的相互激励,提高整体的战斗力。最后,‘邻无敌国,邑无坚城’的设想,体现了激励士气对于国家安全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