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原文

经曰:古者,邻国烽烟相望,鸡犬相闻,而足迹不接於诸侯之境,车轨不结於千里之外,以道存生,以德安形,人乐其居。

後世浇风起而淳朴散,权智用而谲诈生,邻国往来用间谍;纵横之事,用檃括之人矣。

徐守仁义,社稷邱墟。

鲁尊儒墨,宗庙泯灭。

非达奥知微,不能御敌;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见情伪,不能成名;材智不明,不能用兵;忠实不真,不能知人。

是以,鬼谷先生述〈捭阖 、〈揣摩 、〈飞箝 、〈抵巇 之篇,以教苏秦、张仪游说於六国而探诸侯之心,於是术行焉!夫用探心之术者,先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诗书、经传、子史、谋略、成败浑而杂说,包而罗之,澄其心,静其志,伺人之情,有所爱恶、去就,从欲而攻之,阴虑阳发,此虚言而往,彼实心而来,因其心,察其容,听其声,考其辞。言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既得其心,反射其意,符应不失,契合无二,胶而漆之,无使反覆,如养由之操弓、逢蒙之挟矢,百发无不中正,犹设罝罘,以罹鱼兔,张其会,磔其腰,胁其虚,必冲纲而挂目,亦奚有孑遗哉!

夫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财;探勇士之心,必以义,勿以惧;探智士之心,必以忠,勿以欺;探愚人之心,必以蔽,勿以明;探不肖之心,必以惧,勿以常;探好财之心,必以贿,勿以廉。

夫与智者言,依於博,智有涯而博无涯,则智不可以测博;与博者言,依於辨,博师古而辨应,今则不可以应辨。

与贵者言,依於势,贵位高而势制高,则位不可以禁势。

与富者言,依於物,富积财而物可宝,则财不足以易宝。

与贫者言,依於利,贫匮乏而利丰赡,则乏不可以賙丰。

与贱者言,依於谦,贱人下而谦降下,则贱不可以语谦。

与勇者言,依於敢,勇不惧而敢刚毅,则勇不可以慑刚。

与愚者言,依於锐,愚质朴而锐聪明,则朴不可以察聪。

此八者,皆本同其道,而末异其表。同其道,人所欲听;异其表,听而不晓。

如此,则不测浅、不测深,吾得出无间、入无朕,独往而独来,或纵而或横;如偃枯草,使东而东,使西而西;如引停水决之则流;壅之则止,谋何患乎不从哉!

夫道贵制人、不贵制於人。

制人者,握权;制於人者,遵命也。

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

故兽之动,必先爪牙;禽之动,必先觜距;螫虫之动,必以毒;介虫之动,必以甲。

夫鸟兽虫豸,尚用所长以制物,况其智者乎!

夫人好说道德者,必以仁义折之;好言儒墨者,必以纵横御之;好谈法律者,必以权术挫之。

必乘其始、合其终、摧其牙、落其角,无使出吾之右。

徐以庆吊之言,忧喜其心,使其神不得为心之主。

长生、安乐、富贵、尊荣、声色、喜说,庆言也;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刑戮、诛罚,吊言也。

与贵者谈,言吊则悲;与贱者谈,言庆则悦。

将其心,迎其意,或庆或吊,以惑其志,情变於内者,形变於外,常以所见而观其所隐,所谓测隐探心之术也。

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术而无此者,不足以成伯王之业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译文

古时候,相邻的国家之间烽火相望,鸡鸣狗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但人们的足迹却不踏入其他诸侯的领土,车轮的痕迹也不延伸到千里之外。那时,人们用道德来维持生命,用仁德来安定形体,人们都乐于居住在那里。

后来,浮华的风气兴起,纯朴的风气散去,权谋和智慧被运用,欺诈和诡计随之而生,相邻的国家之间开始使用间谍;那些纵横捭阖的事情,都由那些善于权谋的人来处理。

徐守仁义,国家就会安定;鲁国尊重儒家和墨家思想,宗庙就会被毁灭。如果不通达深奥的知识和细微的洞察,就不能抵御敌人;如果不费心思考,就不能理解事情;如果不看透事物的真伪,就不能成名;如果才智不明,就不能用兵;如果忠诚不真诚,就不能了解人。

因此,鬼谷子先生撰写了《捭阖》、《揣摩》、《飞箝》、《抵巇》等篇章,来教导苏秦、张仪在六国游说,探索诸侯的心意,于是这些方法得到了应用!使用探心之术的人,首先用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诗书、经传、子史、谋略、成败等混杂的说法,包容一切,澄清他们的心灵,安定他们的意志,观察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厌恶、取舍,跟随他们的欲望去攻击他们,暗中策划,公开行动。这种虚言而去,实心而来,顺应他们的心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声音,考察他们的言辞。言辞不吻合的,就反过来寻求,他们的回应必然出现。一旦得到了他们的心意,就反射他们的意图,保持一致,契合无二,像胶和漆一样粘合,不让他们反复,就像养由基拉弓、逢蒙射箭一样,百发百中,就像设置网捕鱼兔,张网捕鱼,刺鱼腰部,压住它们的空虚,必定冲破网纲,挂上鱼眼,还有什么遗漏的呢!

探求仁人君子之心,必须以诚信,而不是财物;探求勇士之心,必须以正义,而不是恐惧;探求智者之心,必须以忠诚,而不是欺骗;探求愚人之心,必须以遮蔽,而不是明示;探求不肖之人之心,必须以恐惧,而不是常规;探求好财之人之心,必须以贿赂,而不是廉洁。

与智者交谈,依据广博;智慧有限而广博无限,所以智慧不能测度广博。与博学的人交谈,依据辨析;博学的人引用古事而能辨析应对,现在则不能应对辨析。与尊贵的人交谈,依据权势;尊贵的人地位高而权势强大,所以地位不能禁止权势。与富有的人交谈,依据物质;富有的人积累财富而物质宝贵,所以财富不足以交换宝贵。与贫穷的人交谈,依据利益;贫穷的人缺乏而利益丰富,所以缺乏不能补偿丰富。与卑微的人交谈,依据谦卑;卑微的人地位低下而谦卑降低,所以卑微不能与谦卑交谈。与勇者交谈,依据勇敢;勇者不惧而勇敢坚定,所以勇敢不能被威慑。与愚者交谈,依据锐利;愚者质朴而锐利聪明,所以质朴不能察觉聪明。

这八种情况,都基于同样的道理,而表面形式不同。基于同样的道理,人们愿意倾听;表面形式不同,人们听而不解。

这样,就不会被浅薄所测度,也不会被深奥所测度,我就能出入无阻,行动无痕迹,独来独往,或纵或横;就像压倒干枯的草,让它向东就向东,让它向西就向西;就像引导停滞的水,一旦决口就流淌;堵塞它就停止,计谋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

道贵在控制他人,而不是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的人,掌握权力;被他人控制的人,遵循命令。控制他人的方法,避开他人的长处,攻击他人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遮蔽自己的短处。

所以动物的行动,必然先使用爪牙;鸟类的行动,必然先使用喙和爪;有毒的昆虫行动,必然使用毒液;有甲壳的昆虫行动,必然使用甲壳。鸟兽昆虫,都使用它们的长处来控制其他生物,何况是智者呢!

那些喜欢谈论道德的人,必须用仁义来折服他们;那些喜欢谈论儒家和墨家的人,必须用纵横之术来驾驭他们;那些喜欢谈论法律的人,必须用权谋来挫败他们。必须趁其开始、合其结束、摧毁其锐利、折断其角,不让他们超过自己。

慢慢地用庆贺和吊唁的话语,使他们的心情忧虑或喜悦,使他们精神不能成为自己意志的主宰。长寿、安乐、富贵、尊荣、声色、喜说,是庆贺的话语;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刑戮、诛罚,是吊唁的话语。与尊贵的人交谈,说吊唁的话就感到悲伤;与卑微的人交谈,说庆贺的话就感到高兴。

掌握他们的心意,迎合他们的意愿,或者庆贺或者吊唁,以迷惑他们的意志。内心的情感变化,外在的表现也会变化,经常根据所见来观察所隐藏的,这就是所说的测隐探心之术。

即使有先王的道德,圣人的智慧,如果没有这些方法,也不能成就霸王的业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注解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用以传递敌情。烽烟相望指边境烽火连绵,表示两国相望,但相隔遥远。

鸡犬相闻:形容相邻国家之间的距离虽近,但人们并不直接往来。

足迹不接於诸侯之境:指古代诸侯国之间很少直接往来,人们的足迹很少踏足其他诸侯国的境内。

车轨不结於千里之外:车轨不结表示车马很少行驶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形容古代交通不便。

道存生:道,指道德、哲学思想;存生,指保持生命,这里指遵循道德来维持生活。

德安形:德,指品德;安形,指使身体安宁,这里指用品德来使身体得到安宁。

淳朴:指纯真朴素的风俗习惯。

权智:权谋和智慧。

谲诈:欺诈、狡猾。

间谍:指秘密进行侦查、刺探情报的人。

纵横:指战国时期纵横家主张的策略,即利用外交手段联合或分化各国。

檃括:指控制、约束。

社稷:古代国家或家族的象征,这里指国家。

邱墟:废墟,这里指国家破败的样子。

尊儒墨:尊重儒家和墨家的学说。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指国家的根本。

达奥知微:通达高深的学问,知道事情的微妙之处。

原事:探究事情的真相。

情伪:真情和假象。

成名:成名立万,有所成就。

材智:才能和智慧。

兵:军事,这里指用兵之道。

忠实不真:忠诚而不虚伪。

知人:了解人,识人。

鬼谷先生:古代著名的谋略家,相传为苏秦、张仪等人的老师。

捭阖:一种谋略,指运用策略来扩大或缩小自己的影响力。

揣摩:揣度、摸索。

飞箝:古代的一种刑具,这里指用计谋来控制人。

抵巇:防备漏洞,这里指用策略来防止敌人的进攻。

探心之术:探测人心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来了解他人的心理。

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诗书、经传、子史、谋略、成败:这些都是古代认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学术领域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浑而杂说:综合各种说法。

包而罗之:包括并涵盖。

澄其心,静其志:使人心境清澈,意志坚定。

伺人之情:观察人的情感。

爱恶、去就:喜好和厌恶,接受和拒绝。

阴虑阳发:暗中考虑,公开行动。

虚言而往,彼实心而来:用虚假的话去试探,看对方是否真心。

因其心,察其容,听其声,考其辞:根据对方的心理、表情、声音和言辞来分析。

言不合者,反而求之:如果言辞不合,就反过来寻找原因。

符应不失,契合无二:符号和应对不失去,符合得没有二致。

胶而漆之,无使反覆:用胶和漆将其固定,不让它反复无常。

养由之操弓、逢蒙之挟矢:养由基擅长射箭,逢蒙擅长射箭,这里比喻技艺高超。

罝罘:捕鱼的网。

冲纲而挂目:冲破网纲,挂住网眼。

孑遗:遗留、残存。

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财:探测仁人的心,必须以诚信,不要用财物。

探勇士之心,必以义,勿以惧:探测勇士的心,必须以义,不要用恐惧。

探智士之心,必以忠,勿以欺:探测智士的心,必须以忠诚,不要用欺骗。

探愚人之心,必以蔽,勿以明:探测愚人的心,必须以隐瞒,不要用明显的方法。

探不肖之心,必以惧,勿以常:探测不才之人的心,必须以恐惧,不要用常规。

探好财之心,必以贿,勿以廉:探测好财的人的心,必须用贿赂,不要用廉洁。

依於博,智有涯而博无涯:依靠广博的知识,因为智慧有限而广博无限。

依於辨,博师古而辨应,今则不可以应辨:依靠辨别,博学古人的知识而能应对,现在则不能应对。

依於势,贵位高而势制高,则位不可以禁势:依靠权势,因为高位而权势强大,那么地位不能禁止权势。

依於物,富积财而物可宝,则财不足以易宝:依靠物质,财富积累而物质宝贵,那么财富不足以交换宝贵的东西。

依於利,贫匮乏而利丰赡,则乏不可以賙丰:依靠利益,贫穷匮乏而利益丰富,那么匮乏不能补偿丰富。

依於谦,贱人下而谦降下,则贱不可以语谦:依靠谦卑,地位低下而谦卑降低,那么低贱不能谈论谦卑。

依於敢,勇不惧而敢刚毅,则勇不可以慑刚:依靠勇敢,不惧怕而勇敢刚毅,那么勇敢不能被刚毅所震慑。

依於锐,愚质朴而锐聪明,则朴不可以察聪:依靠锐利,愚昧质朴而锐利聪明,那么质朴不能察觉聪明。

本同其道,而末异其表: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

不测浅、不测深:不可预测的浅薄和深邃。

出无间、入无朕:出入无痕迹,无迹可寻。

独往而独来:独自前往和回来。

或纵而或横:有时纵向有时横向。

偃枯草,使东而东,使西而西:使枯草向东就向东,向西就向西,比喻控制他人。

引停水决之则流,壅之则止:引导停滞的水让它流动,堵塞它就停止,比喻控制事物。

谋何患乎不从哉:谋略有什么担心不被人听从的呢?

道贵制人、不贵制於人:道义上贵在控制他人,而不是被他人控制。

握权:掌握权力。

遵命:服从命令。

避人之长,攻人之短:避开别人的长处,攻击别人的短处。

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看到自己的长处,隐藏自己的短处。

爪牙:比喻帮凶或得力助手。

觜距:鸟类的喙和爪子,这里比喻攻击的手段。

螫虫:有毒的昆虫,这里比喻有毒的言论或行为。

介虫:甲壳类昆虫,这里比喻有保护层的人或事物。

兽之动,必先爪牙:野兽行动,必先使用爪牙。

禽之动,必先觜距:鸟类行动,必先使用喙和爪子。

螫虫之动,必以毒:有毒昆虫行动,必先使用毒液。

介虫之动,必以甲:有甲壳的昆虫行动,必先使用甲壳。

兽鸟虫豸:泛指各种动物。

尚用所长以制物:仍然使用自己的长处来控制事物。

乘其始、合其终、摧其牙、落其角:趁其开始、结束、摧毁其力量、削弱其地位。

无使出吾之右:不让其超过我。

庆吊之言:庆祝和吊唁的话语。

忧喜其心,使其神不得为心之主:使其心中忧虑和喜悦,使其精神不能成为心的主宰。

长生、安乐、富贵、尊荣、声色、喜说:长寿、安乐、富有、尊贵、声望、喜好。

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刑戮、诛罚:死亡、忧虑、贫穷、耻辱、刑罚、惩罚。

言吊则悲,言庆则悦:说吊唁的话就悲伤,说庆祝的话就高兴。

情变於内者,形变於外:内心的情感变化,外在的表现也会变化。

测隐探心之术:探测隐藏的内心术。

先王之道,圣智之术:古代圣王的道路,圣人的智慧。

成伯王之业:成就诸侯王的功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评注

经曰:古者,邻国烽烟相望,鸡犬相闻,而足迹不接於诸侯之境,车轨不结於千里之外,以道存生,以德安形,人乐其居。

此句通过对古代邻国关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烽烟相望’与‘鸡犬相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虽然相邻,但彼此并不直接接触,体现了古人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生活的理念。‘以道存生,以德安形’则是强调道德与德行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之中,如儒家、道家等。‘人乐其居’则是对古代社会人们生活状态的肯定,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

後世浇风起而淳朴散,权智用而谲诈生,邻国往来用间谍;纵横之事,用檃括之人矣。

此句是对后世社会风气转变的描述。‘浇风’指的是风俗浇薄,即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淳朴散’则是指纯朴之风逐渐消失。‘权智用而谲诈生’揭示了权谋之术的滥用,导致欺诈行为盛行。‘邻国往来用间谍’与‘纵横之事’则是对当时国际关系与政治斗争的描述,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局势。

徐守仁义,社稷邱墟。鲁尊儒墨,宗庙泯灭。

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仁义与儒墨思想的衰微。‘徐守仁义’是指坚守仁义之道,而‘社稷邱墟’则是对国家衰败的形容。‘鲁尊儒墨’则是对鲁国尊崇儒家、墨家思想的描述,而‘宗庙泯灭’则是指儒家、墨家思想的衰落,宗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其消失象征着一种文化的衰落。

非达奥知微,不能御敌;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见情伪,不能成名;材智不明,不能用兵;忠实不真,不能知人。

此句强调了在古代社会中,个人修养与智慧的重要性。‘达奥知微’是指通达大道,洞察细微之处,这是御敌制胜的关键。‘劳心苦思’与‘原事’则是指勤于思考,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悉见情伪’与‘成名’则是指洞察人心,识别真伪,这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材智不明’与‘用兵’、‘忠实不真’与‘知人’则是对军事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强调。

是以,鬼谷先生述〈捭阖 、〈揣摩 、〈飞箝 、〈抵巇 之篇,以教苏秦、张仪游说於六国而探诸侯之心,於是术行焉!夫用探心之术者,先以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诗书、经传、子史、谋略、成败浑而杂说,包而罗之,澄其心,静其志,伺人之情,有所爱恶、去就,从欲而攻之,阴虑阳发,此虚言而往,彼实心而来,因其心,察其容,听其声,考其辞。

此段文字讲述了鬼谷子及其著作对苏秦、张仪的影响。鬼谷子提出的‘捭阖、揣摩、飞箝、抵巇’等策略,旨在教导苏秦、张仪如何游说六国,洞察诸侯之心。‘探心之术’则是指通过道德、仁义等手段,了解并影响他人。‘虚言而往,实心而来’则是对游说技巧的描述,即以虚言迷惑对方,实则了解其真实想法。

言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既得其心,反射其意,符应不失,契合无二,胶而漆之,无使反覆,如养由之操弓、逢蒙之挟矢,百发无不中正,犹设罝罘,以罹鱼兔,张其会,磔其腰,胁其虚,必冲纲而挂目,亦奚有孑遗哉!

此段文字进一步阐述了游说技巧,强调了对对方心理的深入了解与把握。‘言不合者,反而求之’是指当对方言辞不一致时,要反向思考,找到对方的真实意图。‘既得其心,反射其意’则是指一旦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就要适时反馈,使双方心意相合。‘胶而漆之,无使反覆’则是对游说策略的比喻,如同养由之操弓、逢蒙之挟矢,百发百中,确保策略的稳定与有效。

夫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财;探勇士之心,必以义,勿以惧;探智士之心,必以忠,勿以欺;探愚人之心,必以蔽,勿以明;探不肖之心,必以惧,勿以常;探好财之心,必以贿,勿以廉。

此段文字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人的游说策略。‘探仁人之心,必以信’等句,强调了对不同性格的人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对仁人要以诚信相待,对勇士要以义气相激等。

夫与智者言,依於博,智有涯而博无涯,则智不可以测博;与博者言,依於辨,博师古而辨应,今则不可以应辨。与贵者言,依於势,贵位高而势制高,则位不可以禁势。与富者言,依於物,富积财而物可宝,则财不足以易宝。与贫者言,依於利,贫匮乏而利丰赡,则乏不可以賙丰。与贱者言,依於谦,贱人下而谦降下,则贱不可以语谦。与勇者言,依於敢,勇不惧而敢刚毅,则勇不可以慑刚。与愚者言,依於锐,愚质朴而锐聪明,则朴不可以察聪。

此段文字详细阐述了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流的策略。‘依於博’、‘依於辨’、‘依於势’、‘依於物’、‘依於利’、‘依於谦’、‘依於敢’、‘依於锐’等,都是针对不同性格、地位、财富、智慧等方面的人所采取的策略。

此八者,皆本同其道,而末异其表。同其道,人所欲听;异其表,听而不晓。

此句总结了上述策略的共同点,即它们都基于相同的原则,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同其道’指的是策略的共同原则,‘异其表’则是指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此,则不测浅、不测深,吾得出无间、入无朕,独往而独来,或纵而或横;如偃枯草,使东而东,使西而西;如引停水决之则流;壅之则止,谋何患乎不从哉!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策略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不测浅、不测深’指的是策略的深浅程度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吾得出无间、入无朕’则是指游说者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不受限制。‘如偃枯草’、‘如引停水决之’等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策略的灵活运用。

夫道贵制人、不贵制於人。制人者,握权;制於人者,遵命也。

此句强调了在游说与政治斗争中,主动权的重要性。‘道贵制人’意味着要掌握主动权,‘制人者,握权’则是指掌握主动权的人能够掌握权力。‘制於人者,遵命也’则是指被动的人只能遵循他人的命令。

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

此句是对制人术的具体阐述。‘避人之长,攻人之短’是指避免与对方在优势领域正面交锋,而是攻击对方的弱点。‘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则是指发挥自己的长处,掩饰自己的短处。

故兽之动,必先爪牙;禽之动,必先觜距;螫虫之动,必以毒;介虫之动,必以甲。

此句通过自然界中动物的例子,说明了制人术的运用。‘爪牙’、‘觜距’、‘毒’、‘甲’等,都是动物用以防御或攻击的器官,象征着制人术中的各种手段。

夫鸟兽虫豸,尚用所长以制物,况其智者乎!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制人术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是动物,也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控制其他生物,那么人类作为更高级的智慧生物,更应该学会运用制人术。

夫人好说道德者,必以仁义折之;好言儒墨者,必以纵横御之;好谈法律者,必以权术挫之。

此句是对不同类型人的应对策略的总结。‘以仁义折之’、‘以纵横御之’、‘以权术挫之’等,都是根据对方的喜好和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

必乘其始、合其终、摧其牙、落其角,无使出吾之右。

此句是对制人术的进一步阐述。‘乘其始、合其终’是指把握时机,控制全局。‘摧其牙、落其角’则是指削弱对方的实力,使其无法与己抗衡。

徐以庆吊之言,忧喜其心,使其神不得为心之主。

此句描述了通过言辞影响对方情绪的策略。‘庆吊之言’是指通过庆贺或吊唁等言语,使对方产生喜悦或悲伤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判断。

长生、安乐、富贵、尊荣、声色、喜说,庆言也;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刑戮、诛罚,吊言也。

此句列举了庆吊之言所涉及的内容,‘庆言’与‘吊言’分别对应不同的情绪和情境。

与贵者谈,言吊则悲;与贱者谈,言庆则悦。

此句是对庆吊之言在游说中的应用的进一步说明,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采取相应的言辞。

将其心,迎其意,或庆或吊,以惑其志,情变於内者,形变於外,常以所见而观其所隐,所谓测隐探心之术也。

此句描述了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来推测其内心想法的技巧。‘测隐探心之术’是指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来了解其真实意图。

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术而无此者,不足以成伯王之业也。

此句强调了上述技巧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拥有先王之道和圣智之术,如果没有这些技巧,也无法成就霸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数有探心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