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才闻名。李白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及社会风云著称,深受后人喜爱。《太白阴经》则是李白对于道家修炼和阴阳学说的总结性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太白阴经》是李白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哲学与修炼作品,书中结合道家修行理论,探讨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长生不老等道家学说。李白通过这本书讲述了道家对于宇宙与人生命运的理解,并提倡修炼以求长生。在书中,他以丰富的诗词和道理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并提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书中含有大量对道家哲学的引述与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将有智谋篇-原文
经曰:太古之初,有[木百]皇氏,至於容成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罚而人自齐,不赏而人自劝,不知怒,不知喜,俞然若赤子。
庖牺氏、神农氏,教而不诛;轩辕氏、陶唐氏、有虞氏,诛而不怨。
盖三皇之政以道,五帝之政以德。
夏商衰,汤武废道德、任智谋。
……
秦任商鞅、李斯之智,而并诸侯;汉任张良、陈平之智而灭项籍;光武任寇恂、冯异之智,而降樊崇;曹公任许攸、曹仁之智,而破袁绍;孙权任周瑜、鲁肃之智,而败魏武;刘备任诸葛亮之智,而王西蜀;晋任杜预、王濬之智,而平吴;苻坚任王猛之智,而定八表之众;石勒任张宾之智,而生擒王淩;拓拔任崔浩之智,而保河朔之师;宇文任李穆之智,而挫高欢之锐;梁任王僧辨之智,而戮侯景;隋任高熲之智,而面缚陈主;太宗任李靖之智,而败颉利可汗。
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
故曰:将军之事,以静正理,以神察微,以智役物。
见福於重关之内,虑患於杳冥之外者,将之智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将有智谋篇-译文
古书上说:在非常久远的古代,有木皇氏这样的部落,到了容成氏的时候,不需要发号施令,人们自然就会自觉改变;不需要惩罚,人们自然就会整齐划一;不需要奖励,人们自然就会互相鼓励;不知道愤怒,也不知道喜悦,就像赤子一样纯真。
庖牺氏、神农氏,他们教导人民而不加以惩罚;轩辕氏、陶唐氏、有虞氏,他们惩罚人民但人民并不怨恨。因为三皇的治理是以道德为本,五帝的治理是以德行为主。
夏朝和商朝衰落了,汤和武王废弃了道德,依靠智谋。
秦国任用商鞅、李斯的智谋,吞并了诸侯国;汉朝任用张良、陈平的智谋,消灭了项羽;光武帝任用寇恂、冯异的智谋,使樊崇投降;曹操任用许攸、曹仁的智谋,击败了袁绍;孙权任用周瑜、鲁肃的智谋,打败了魏武帝;刘备任用诸葛亮的智谋,称霸西蜀;晋朝任用杜预、王濬的智谋,平定了吴国;苻坚任用王猛的智谋,稳定了八方的民众;石勒任用张宾的智谋,生擒了王浚;拓跋氏任用崔浩的智谋,保卫了河朔的军队;宇文氏任用李穆的智谋,挫败了高欢的锐气;梁朝任用王僧辩的智谋,杀死了侯景;隋朝任用高熲的智谋,使陈朝的君主被捆绑;唐太宗任用李靖的智谋,打败了突厥的可汗。
有国家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依靠智谋来完成王业的。所以说:将军的事情,要以静来端正治理,以神来察觉细微,以智来役使万物。在重关之内看到福祉,在幽暗之外考虑祸患,这都是将军的智谋所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将有智谋篇-注解
太古之初:指远古时代,即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
木百皇氏: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可能是指伏羲,因其在古代神话中与木有关,故有此称。
容成氏: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以教化民众著称。
不令而人自化:指不需要命令,人们自然就会自我改变,体现了道德教化的力量。
不罚而人自齐:指不需要惩罚,人们自然就会自我约束,体现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不赏而人自劝:指不需要奖励,人们自然就会自我激励,体现了内在动力的价值。
不知怒,不知喜:形容古代圣贤的平和心态,不受外界情绪的影响。
赤子:比喻纯真无邪的人,这里指古代圣贤如同婴儿般纯真。
庖牺氏: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的别称。
神农氏: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以农业发明著称。
教而不诛:指以教育感化民众,而不是以刑罚。
轩辕氏: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即黄帝。
陶唐氏: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即尧。
有虞氏: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即舜。
盖:表示总结或强调。
三皇: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包括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商衰:指夏朝和商朝的衰落。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道德:指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智谋:指智慧和策略。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李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书法家。
张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邦的重要谋士。
陈平: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邦的重要谋士。
项籍:即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
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寇恂: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光武帝的重要将领。
冯异: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光武帝的重要将领。
曹公:即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许攸: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曹操的重要将领。
曹仁: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曹操的重要将领。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曹操争夺天下。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以智谋著称。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以忠诚著称。
魏武:即曹操,因其在魏国时期威望极高,故有此称。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重要谋士。
晋:指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杜预:晋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晋武帝的重要将领。
王濬:晋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晋武帝的重要将领。
吴:指三国时期的东吴。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以统一北方著称。
王猛:前秦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苻坚的重要谋士。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以统一北方著称。
张宾:后赵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石勒的重要谋士。
拓拔:指拓拔鲜卑,即北魏的建立者。
崔浩:北魏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拓拔焘的重要谋士。
河朔之师:指驻扎在黄河以北的军队。
宇文:指宇文泰,北周的开国皇帝。
李穆:北周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宇文泰的重要谋士。
高欢:北齐的开国皇帝,宇文泰的对手。
梁:指南朝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王僧辨:南朝梁的重要将领,以智谋著称。
侯景:南朝梁末年的叛乱领袖。
隋:指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高熲:隋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隋文帝的重要将领。
陈主:指陈朝的皇帝,陈朝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李靖: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的重要将领。
颉利可汗:突厥的可汗,唐朝时期与唐朝交战。
国家:指一个国家的统治。
将军之事:指军事将领的职责。
静正理:指保持冷静,以正义的原则处理事务。
神察微:指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细微之处。
智役物:指运用智慧来控制和利用事物。
见福於重关之内:指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虑患於杳冥之外:指在平安时期预见可能出现的危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白阴经-人谋上-将有智谋篇-评注
经曰:太古之初,有[木百]皇氏,至於容成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罚而人自齐,不赏而人自劝,不知怒,不知喜,俞然若赤子。
此段文字描绘了太古时代皇氏治理国家的情景,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理念。‘木百’皇氏和容成氏的治理方式,体现了‘道’的智慧,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使人民自然而然地遵循道德规范,无需强制和惩罚。‘不令而人自化’、‘不罚而人自齐’、‘不赏而人自劝’这三句话,分别描绘了皇氏治理的三个层面:教化、秩序、激励。‘不知怒,不知喜’则表现了统治者超然物外的心态,不以个人情感影响治理,体现了‘道’的平和与宽容。‘俞然若赤子’则将统治者比作天真无邪的婴儿,强调了治理者的纯真与无私。
庖牺氏、神农氏,教而不诛;轩辕氏、陶唐氏、有虞氏,诛而不怨。
此段文字继续描述了三皇五帝的治理方式。庖牺氏和神农氏以教化为主,不轻易使用刑罚,体现了仁爱之政。轩辕氏、陶唐氏、有虞氏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刑罚,但民众并不怨恨,说明这些统治者能够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教而不诛’和‘诛而不怨’这两句话,反映了古代圣贤的治理智慧,即以德服人,以仁治世。
盖三皇之政以道,五帝之政以德。
这句话总结了三皇五帝的治理原则,即三皇以‘道’治国,五帝以‘德’治国。这里的‘道’和‘德’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说明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多元性。
夏商衰,汤武废道德、任智谋。
此段文字转折,提到了夏商两代的衰落,以及汤武两代的崛起。‘废道德、任智谋’反映了汤武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从重视道德转向重视智谋,这也为后世的治国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秦任商鞅、李斯之智,而并诸侯;汉任张良、陈平之智而灭项籍;光武任寇恂、冯异之智,而降樊崇;曹公任许攸、曹仁之智,而破袁绍;孙权任周瑜、鲁肃之智,而败魏武;刘备任诸葛亮之智,而王西蜀;晋任杜预、王濬之智,而平吴;苻坚任王猛之智,而定八表之众;石勒任张宾之智,而生擒王淩;拓拔任崔浩之智,而保河朔之师;宇文任李穆之智,而挫高欢之锐;梁任王僧辨之智,而戮侯景;隋任高熲之智,而面缚陈主;太宗任李靖之智,而败颉利可汗。
这一长串的列举,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在关键时刻,如何借助智谋来巩固政权,实现统一。这些统治者都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以智谋取胜。这些例子也说明了智谋在古代政治和军事中的重要性。
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故曰:将军之事,以静正理,以神察微,以智役物。
这句话强调了智谋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将军之事’则将治国比喻为军事,‘以静正理’、‘以神察微’、‘以智役物’这三句话,分别从心态、观察和行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智谋的具体运用。
见福於重关之内,虑患於杳冥之外者,将之智谋也。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智谋的内涵,即预见未来的福祸,并采取措施应对。‘见福於重关之内’、‘虑患於杳冥之外’这两句话,描绘了智谋者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