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

作者: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军事家,兵法学派的开创人。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一,对全球各地的军事理论与战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的古代军事理论书籍,是世界最早的兵法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为十三篇,涵盖了军事战略、战术、指挥、情报、兵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总结了战争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理念,提出了许多关于兵力调配、兵种运用、战争决策的原则。孙子兵法对战争中的谋略和智慧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被誉为“兵学圣典”,并且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译文

孙子说:凡是火攻有五种:第一种是攻人,第二种是攻粮草,第三种是攻辎重,第四种是攻军库,第五种是攻敌方的队伍。施行火攻必须有适当的理由,烟火工具必须事先准备齐全。点燃火的时间要选择得当,发起火的日子也要选择合适。所谓合适的时间,是指天气干燥的时候;所谓合适的日子,是指月亮在箕、壁、翼、轸这四颗星的位置上,这些日子通常是风起的时候。

所有的火攻,都必须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来应对。火从内部发起,那么就要提前在外部做出反应。如果火已经发起但敌军保持安静,那么就等待不要急于进攻,等到火势最旺的时候,如果敌人可以跟进而跟从,不可以跟进而停止。火也可以从外部发起,不需要等待内部,根据时机来发动。火从上风发起,不要攻击下风。白天风持续久,夜晚风停止。所有的军队都必须了解五种火攻的变化,并且根据情况来防守。

因此,用火来辅助攻击是明智的,用水来辅助攻击是强大的。水可以截断,但不能夺取。如果取得了胜利,攻占了城池,却不巩固战果,那就是凶兆,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君主会考虑这些,优秀的将领会修正这些。不是有利可图就不会行动,不是得到确凿的证据就不会使用,不是面临危险就不会战斗。君主不能因为愤怒而发动军队,将领不能因为怨恨而发动战争;只有符合利益才行动,不符合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转化为喜悦,怨恨可以转化为愉悦;但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恢复,死者也不能再复活。所以明智的君主要谨慎,优秀的将领要警觉,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注解

火攻:火攻,指利用火攻战术进行战斗,是古代战争中的常用策略。火攻可以造成敌军混乱,破坏敌军物资,甚至导致敌军溃败。

火人:火人,指用火攻烧毁敌军士兵,使其失去战斗能力。

火积:火积,指用火攻烧毁敌军的物资囤积,削弱其后勤供应。

火辎:火辎,指用火攻烧毁敌军的辎重,使其无法补给。

火库:火库,指用火攻烧毁敌军的仓库,使其失去储存物资的能力。

火队:火队,指用火攻烧毁敌军的战车或车队,使其无法移动。

行火必有因:行火必有因,指实施火攻必须有合适的时机和原因。

烟火必素具:烟火必素具,指在进行火攻前,必须准备好足够的烟火材料。

时者,天之燥也:时者,天之燥也,指火攻的最佳时机是天气干燥的时候。

日在箕、壁、翼、轸:日在箕、壁、翼、轸,指月亮在箕、壁、翼、轸四宿时,是风起的日子,适合进行火攻。

四宿:四宿,指中国古代星宿中的箕、壁、翼、轸四宿。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指火攻从内部发起时,应该在外部做好应对准备。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指火攻开始后,如果敌军保持安静,不要急于进攻,而是等待火势达到最大,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攻。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指火攻可以从外部发起,不需要等待内部准备。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指火攻应该在顺风方向进行,避免逆风进攻。

昼风久,夜风止:昼风久,夜风止,指白天风持续,夜晚风停止,说明天气干燥,适合火攻。

五火之变:五火之变,指火攻的五种变化,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

以火佐攻者明:以火佐攻者明,指用火攻辅助攻击可以使战术更加明确。

以水佐攻者强:以水佐攻者强,指用水攻辅助攻击可以使力量更加强大。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指水攻可以切断敌军水源,但不能夺取敌军物资。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指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后,如果不巩固战果,就会带来危险,这种情况被称为‘费留’。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明主虑之,良将修之,指明智的君主应该深思熟虑,优秀的将领应该加以修正。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指没有利益不行动,没有得到不使用,没有危险不战斗。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指君主不能因为愤怒而发动战争,将领不能因为恼怒而发起战斗。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指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是否行动,如果不利于自己就停止。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指明智的君主要谨慎行事,优秀的将领要保持警惕。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指这是确保国家安宁和军队安全的道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评注

孙子开篇即提出了火攻的五种方式,分别是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这五种火攻方式涵盖了军事行动中对敌军的人力、物资、后勤、仓储以及战斗序列的破坏,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对火攻手段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孙子强调,实施火攻必须要有合理的依据,即‘行火必有因’,并且要准备充分的烟火材料,‘烟火必素具’。这里的‘素’指的是预先准备,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预则有备’的思想。

在火攻的实施时机上,孙子提出了‘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的原则。这里的‘时’指的是天气干燥,有利于火势蔓延;‘日’则是指月亮位于箕、壁、翼、轸四宿时,这些天象通常伴随着风起,有利于火攻的成功。

孙子进一步阐述了火攻的实施策略,即根据火攻的不同变化灵活应对。如果火势从内部发起,应立即在外部做出反应;如果火势已经发动而敌军静默,则应等待时机,充分利用火势,等待敌军无法抵挡时再发动攻击。

孙子还指出,火攻可以在外部发起,而不必等待内部火势,应抓住时机迅速行动。火攻应在上风发起,避免在下风发动,因为火势会随风蔓延,下风处的敌军更容易受到火势的影响。

孙子认为,军队必须了解五种火攻的变化,并据此制定守备策略。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的原则,强调了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深入了解。

在辅助攻击手段上,孙子提出了以火和水作为辅助攻击的两种方式。火可以用来迷惑和烧毁敌军,而水则可以用来切断敌军的补给线,但水不能用来夺取敌军的阵地。

孙子指出,战争胜利后如果不修整战功,就会带来凶险,这被称为‘费留’。他强调,明智的君主和优秀的将领会谨慎考虑,不会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也不会因为一时的不满而进行战斗。

孙子认为,战争应当根据利益来决定是否行动,而不是基于情绪。怒可以转化为喜,愠可以转化为悦,但国家的灭亡和生命的消逝则无法挽回。因此,明智的君主和优秀的将领会谨慎行事,这是确保国家和军队安全的方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火攻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5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