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

作者: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军事家,兵法学派的开创人。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一,对全球各地的军事理论与战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的古代军事理论书籍,是世界最早的兵法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为十三篇,涵盖了军事战略、战术、指挥、情报、兵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总结了战争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理念,提出了许多关于兵力调配、兵种运用、战争决策的原则。孙子兵法对战争中的谋略和智慧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被誉为“兵学圣典”,并且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作战,称为散地。进入别人的领地但不深入的地方,称为轻地。我得到它对我有利,别人得到它也对别人有利的地方,称为争地。我可以去,对方也可以来的地方,称为交地。诸侯的领地有三个邻国,先到达并得到天下之众的地方,称为衢地。进入别人领地深入,背后有许多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行进在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方,称为圮地。进入的路线狭窄,返回的路线迂回,对方人少可以攻击我众多军队的地方,称为围地。迅速战斗可以存活,不迅速战斗就会灭亡的地方,称为死地。因此,在散地不要战斗,在轻地不要停止,在争地不要攻击,在交地不要断绝,在衢地要结交盟友,在重地要掠夺物资,在圮地要继续前进,在围地要巧计脱身,在死地要战斗到底。

所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支援,兵力多寡不能相互依赖,地位高低不能相互救助,上下不能相互收容,士兵离散不能集合,军队聚合不能整齐。按照有利的情况行动,不利的就停止。请问:‘如果敌人众多且阵容整齐地向我们进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回答说:‘先夺取敌人所珍视的东西,他们就会听从我们的了。’

用兵的原则是快速行动,趁敌人来不及防备,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他们没有防备的地方。

凡是作为客军的原则:深入敌后则专一,主人无法战胜;在富饶的野外掠夺,全军粮食充足;谨慎地养育士兵而不让他们劳累,集中精力,运用计谋,使敌人无法预测。把他们置于无处可去的地方,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后退,这样士兵就会全力以赴。士兵陷入绝境而不畏惧,没有退路就会坚固。深入敌后则被困,不得已则战斗。因此,他们的军队不需要整顿也能保持警惕,不需要请求就能得到物资,不需要约定也能团结一致,不需要命令也能遵守纪律,消除迷信和疑虑,直到死都不会离开。我们的士兵没有多余的财物,不是因为他们厌恶财物;没有多余的寿命,不是因为他们厌恶长寿。命令发布的那天,士兵们坐着的时候泪水湿透衣襟,躺着的时候泪水流满面。把他们置于无处可去的地方,这就是吴国和越国之间的勇敢。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像率然;率然,是常山的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打它的尾巴,头就来;打它的中间,头尾都来。请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说:‘可以。’吴人和越人虽然相互仇恨,但当他们在同一条船上渡河时,遇到风浪,他们的相互救助就像左右手一样。因此,方马埋轮(一种古代的战术,用马和车轮固定在原地,以防止敌人撤退)不足以依赖;团结勇猛如同一个人,这是政治的原则;刚柔并用,这是地理的原则。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像携手使一个人一样,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将军的事情:保持安静而深远,正直而有序。能够使士兵的耳目愚钝,使他们无知。改变他们的任务,改变他们的计划,使他们无法识别;改变他们的居住地,改变他们的路线,使他们无法考虑。与士兵约定,就像登高后抽掉梯子一样;与士兵深入诸侯的领地,就像触发机关一样,烧毁船只,破坏锅灶,就像驱赶羊群一样,驱使他们前进,驱使他们后退,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聚集三军之众,投放到险境,这就是将军的事情。九地的变化,屈伸的利弊,人情的变化,不可不仔细观察。

凡是作为客军的原则:深入则专一,浅入则分散。离开自己的国家越过边界去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方,称为衢地;深入敌后较深的地方,称为重地;浅入敌后较浅的地方,称为轻地;背后有坚固的防御,前面有狭窄的通道的地方,称为围地;无处可去的地方,称为死地。

因此,在散地,我要统一士兵的意志;在轻地,我要让他们归属我;在争地,我要跟随其后;在交地,我要谨慎防守;在衢地,我要巩固联盟;在重地,我要持续补给;在圮地,我要开拓道路;在围地,我要堵塞缺口;在死地,我要让他们看到无路可逃。

因此,用兵的原则,被困时防御,不得已时战斗,超过极限时跟随。所以不了解诸侯的计谋,就不能预先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四点,如果有一点点不了解,就不是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攻打大国,敌人的军队就不能聚集;威慑敌人,敌人的盟友就不能团结。因此,不争夺天下的外交关系,不培养天下的权力,相信自己的策略,威慑敌人,所以敌人的城池可以被攻陷,国家可以被摧毁。实行无法预料的奖赏,发布无法预料的命令,面对三军之众,就像对待一个人。用任务去考验他们,不要用言语去告诉他们;用利益去考验他们,不要用害处去告诉他们。

把他们置于绝境之后才能存活,陷入死地之后才能生存。众人在绝境中,然后才能决定胜负。

因此,用兵的事情,在于顺应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千里之外杀敌将领,这就是巧妙地完成事情的人。

因此,在政事开始的时候,关闭关卡,破坏符节,不让使者通过;在朝廷上严厉处理事务。敌人有隙可乘,必须迅速进入。先满足敌人的所爱,不要与他们约定时间。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应对,以决定战斗。因此,开始时要像处女一样安静,敌人打开门户后,就要像兔子一样迅速行动,敌人来不及抵抗。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使敌人陷入困境而自己存活,陷入绝境而自己生存。众人陷入困境,然后才能决定胜负。

因此,用兵的原则,在于顺应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千里之外杀敌将领,这就是巧妙地完成事情的人。

因此,在政事开始的时候,关闭关卡,破坏符节,不让使者通过;在朝廷上严厉处理事务。敌人有隙可乘,必须迅速进入。先满足敌人的所爱,不要与他们约定时间。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应对,以决定战斗。因此,开始时要像处女一样安静,敌人打开门户后,就要像兔子一样迅速行动,敌人来不及抵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注解

散地:指敌方的领土,士兵士气低落,容易散乱。

轻地:指敌方防守薄弱的地方,士兵可以轻易进入。

争地:指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双方都有可能从中获利。

交地:指交通便利,可以互相往来之地。

衢地:指多属诸侯之地,可以争取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重地:指深入敌后,背靠敌城,形势严峻。

圮地:指地形复杂,难以行军的地方。

围地:指陷入敌军包围,难以逃脱。

死地:指陷入绝境,无法生还。

诸侯:古代对地方统治者的称呼。

自战其地: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

入人之地:进入别国的领土。

得:取得、占领。

利:利益、好处。

争:争夺、竞争。

交:交错、交流。

衢:四通八达。

背城邑:背靠城池。

行山林险阻沮泽:行走于山林、险阻、沼泽。

难行之道:难以行军之路。

隘:狭窄。

迂:迂回、曲折。

寡:少。

众:多。

贵贱:地位高低。

救:救助、援助。

收:集结、聚集。

卒:士兵。

离:离散、分散。

集:聚集。

合:集中、集合。

齐:整齐、一致。

听:听从、顺从。

主速:主要追求速度。

乘人之不及:趁敌人来不及防备。

不虞之道:没有预料到的道路。

不戒:没有戒备。

客之道:作为客军的战略原则。

专:专心、专注。

主人:敌军。

克:战胜、攻克。

足食:粮食充足。

谨养:小心养护。

并气积力:聚集力量。

运兵计谋:调动兵力,制定计谋。

不可测:不可预测。

投之无所往:投入无路可退之地。

死且不北: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后退。

诸、刿之勇:形容极大的勇气。

率然:一种能随敌人动作而动作的蛇,比喻军队行动如一体。

常山之蛇:常山地区的蛇,以灵活著称。

方马埋轮:用方马埋轮的方法,比喻决心战斗到底。

齐勇若一:使勇敢的人看起来像一个人一样。

政之道:政治的原则。

地之理:地理的原则。

率然者:像率然这样的军队。

常山之蛇也:就像常山地区的蛇一样。

击其首则尾至:打击它的头部,尾部也会跟着来。

击其尾则首至:打击它的尾部,头部也会跟着来。

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打击它的中部,首尾都会来。

敢问:请问。

兵可使如率然乎:军队能否像率然一样行动?

吴人与越人:吴国和越国,古代两个敌对的国家。

相恶:相互仇恨。

同舟而济:同乘一条船过河。

左右手:比喻亲密无间。

刚柔皆得:刚强的和柔弱的都能得到。

携手若使一人:携手如同一个人。

不得已:不得不。

将军之事:将军的职责。

静以幽:保持安静而深远。

正以治:保持正直而治理。

愚士卒之耳目:使士兵无知无觉。

易其事:改变他们的任务。

革其谋:改变他们的计谋。

使人无识:使人不识时务。

易其居:改变他们的居住地。

迂其途:使他们的路线曲折。

不得虑:使他们无法思考。

帅与之期:与将领约定。

如登高而去其梯:就像登上高山然后抽去梯子。

发其机:发动机关。

焚舟破釜:烧毁船只,打破锅具,表示决心战斗到底。

若驱群羊:像驱赶羊群一样。

投之于险:投入险境。

九地之变:九种地形的变化。

屈伸之利:弯曲和伸展的利弊。

人情之理:人的情感和道理。

夷关折符:拆除关卡,破坏符节。

无通其使:不让使者通过。

厉于廊庙之上:在朝廷上严肃处理。

诛其事:处理事务。

敌人开阖:敌人有隙可乘。

亟入之:迅速进入。

微与之期:暗中与他约定。

践墨随敌:根据敌情灵活行动。

决战事:决定战斗。

始如处女:开始时像处女一样安静。

敌人开户:敌人门户大开。

后如脱兔:然后像脱兔一样迅速。

敌不及拒:敌人来不及抵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评注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此句开篇即点明用兵之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孙子将战场划分为九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作战策略。‘散地’指敌国领土,诸侯自战其地,士卒心散;‘轻地’指敌人领土浅近,难以深入;‘争地’指双方均可利用的地带,争夺激烈;‘交地’指道路交汇之处,易守难攻;‘衢地’指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者得天下之众;‘重地’指深入敌境,背城邑多;‘圮地’指行山林、险阻、沮泽等难行之地;‘围地’指道路狭窄,归途迂回,易被围困;‘死地’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之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诸侯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士卒容易分散,因此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进入敌人领土但不深入的地方,称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的地方,称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双方都可以自由进退的地方,称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诸侯的领土属于三个国家,先到达并得到天下之众的地方,称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深入敌人领土,背后有多个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行进在山林、险阻、沮泽等难行之地,称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进入的道路狭窄,归途迂回,敌人可以以少击多的地方,称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如果快速战斗就能存活,否则就会灭亡的地方,称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战术,散地不战,轻地不停,争地不攻,交地不断,衢地联合,重地掠夺,圮地行进,围地谋略,死地战斗。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支援,兵力众寡不能相互依赖,地位高低不能相互救助,上下不能相互收容,士兵离散不能聚集,兵力集中不能整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根据是否有利而行动或停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问如何应对敌人众多且整齐地前来,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所珍视的东西,敌人就会听从指挥。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用兵之道在于迅速行动,趁敌人不备,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作为客军,深入敌境则要专一,不要被主人击败;在富饶的野外掠夺,保证三军有足够的食物;谨慎保养,不要过度劳累,集中力量,运用计谋,使敌人无法预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将士兵置于无路可退之地,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后退,士兵会竭尽全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士兵陷入困境时不惧怕,无路可退时则坚定。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深入敌境则被限制,不得已时则战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因此,士兵不需要训练也能保持警惕,不需要请求就能得到所需,不需要约定就能亲近,不需要命令就能信任,禁止迷信,消除疑虑,直到死亡也不会迷失方向。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士兵们没有多余的财物,不是因为厌恶财富;没有多余的寿命,不是因为厌恶长寿。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命令发布的那一天,坐着的士兵泪水湿透衣襟,躺着的士兵泪水纵横。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将士兵置于无路可退之地,这种勇气如同古代的诸刿之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善于用兵的人,就像率然一样;率然,就像常山的蛇。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攻击它的头部,尾部就会赶到;攻击它的尾部,头部就会赶到;攻击它的中部,头部和尾部都会赶到。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问能否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回答是可以。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国人和越国人相互仇恨,但当他们在同一条船上渡河时遇到风暴,他们相互救助就像左右手一样。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因此,方阵的马匹埋轮,不足以依靠;军队的勇猛一致,是政治的方法;刚柔并用,是地理的原理。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使军队像一个人一样行动,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将军的责任是:保持宁静以保持神秘,保持正直以治理军队。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能够使士兵的耳目变得愚昧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改变他们的任务,改变他们的计划,使他们无法识别。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改变他们的居住地,改变他们的路线,使他们无法考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与将军约定行动,就像登高后撤去梯子。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将军带领军队深入诸侯的领土,触发战斗机制,烧毁船只,打破锅具,就像驱赶羊群一样,驱使他们前往,驱使他们回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聚集三军的力量,将他们投入险境,这就是将军的责任。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九种地形的变换,屈伸的利弊,人性的道理,不可不仔细观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作为客军,深入敌境则要专一,浅入则要分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离开自己的国家,越过边境而作战的地方,是绝地;四通八达的地方,是衢地;深入敌境的地方,是重地;浅入敌境的地方,是轻地;背后有坚固的防御,前面有狭窄通道的地方,是围地;无路可退的地方,是死地。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因此,在散地上,我将统一士兵的意志;在轻地上,我将使他们归属于我;在争地上,我将追击敌人的后方;在交地上,我将谨慎防守;在衢地上,我将巩固联盟;在重地上,我将持续补给;在圮地上,我将前进道路;在围地上,我将堵塞缺口;在死地上,我将向敌人展示不活的可能性。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因此,在围困中,士兵会抵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战斗,一旦情况过去,就会服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因此,不了解诸侯的计谋,就不能预先交战;不了解山林、险阻、沮泽的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这四个方面,如果不知道其中的任何一个,就不是霸王的军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霸王的军队,攻打大国,敌人的民众就无法聚集;对敌人施加威慑,敌人的盟友就无法联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因此,不争夺天下的外交关系,不培养天下的权力,信任自己的私欲,对敌人施加威慑,所以可以攻破敌人的城池,摧毁敌人的国家。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实施无法预料的奖赏,悬挂没有政令的命令,面对三军,就像面对一个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用任务来考验他们,不要用言语告诉他们;用利益来激励他们,不要用危害来恐吓他们。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将士兵置于绝望之地,然后他们才能生存;将他们置于死亡之地,然后他们才能获得生命。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只有当士兵陷入危险之中,他们才能决定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因此,用兵之道在于顺应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千里之外也能杀敌将领,这就是巧妙地完成事情。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在发动战争的那一天,拆除关卡,切断使者,在朝廷上严厉处理事务。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敌人出现机会,必须迅速抓住。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先夺取敌人所珍视的东西,然后轻微地与敌人约定。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根据敌人的行动来调整策略,以决定战斗。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开始时像处女一样安静,敌人打开门户,然后像脱兔一样迅速,敌人来不及抵抗。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地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5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