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

作者: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军事家,兵法学派的开创人。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一,对全球各地的军事理论与战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的古代军事理论书籍,是世界最早的兵法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为十三篇,涵盖了军事战略、战术、指挥、情报、兵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总结了战争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理念,提出了许多关于兵力调配、兵种运用、战争决策的原则。孙子兵法对战争中的谋略和智慧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被誉为“兵学圣典”,并且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而用之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译文

孙子说:凡是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主的命令,然后集合军队和民众。对于荒凉的地方不要驻扎,对于四通八达的地方要结交盟友,对于无法返回的地方不要停留,对于被围困的地方要设法脱身,对于必死之地要坚决战斗。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方不要争夺,有些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因此,将领如果能够通晓九种变化的利弊,就懂得用兵了;如果将领不懂得九种变化的利弊,即使知道地形,也不能充分利用地形之利;如果治理军队不知道九种变化的策略,即使知道五种有利条件,也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

因此,聪明人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弊,考虑利时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考虑害时忧患就可以解除。所以,用害来使诸侯屈服,用业来役使诸侯,用利来吸引诸侯。所以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准备来应对;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不可被攻克的防御。

因此,将领有五种危险:勇猛到不顾生死可以被杀,贪生到可以俘虏,急躁到可以被侮辱,廉洁到可以被污辱,爱民到可以烦扰。这五种都是将领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灭,将领被杀,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险,这是不可不警惕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注解

用兵之法:指用兵的法则、原则,即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军事战略和战术。

将:指军队的统帅,即指挥官。

君:指君主,即国家的统治者。

合军聚众:指将分散的军队和民众集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圮地无舍:圮地,指荒废或难以驻扎的地区;无舍,指不在此地驻扎。

衢地交合:衢地,指四通八达的地区;交合,指互相联系,可以互相支援。

绝地无留:绝地,指孤立无援、难以生存的地区;无留,指不在此地停留。

围地则谋:围地,指被敌人包围的地区;谋,指策划对策。

死地则战:死地,指绝境,无路可退的地区;战,指坚决战斗。

途有所不由:途,指道路;不由,指不选择某些道路。

军有所不击:军,指军队;不击,指不攻击某些目标。

城有所不攻:城,指城池;不攻,指不攻打某些城池。

地有所不争:地,指土地;不争,指不争夺某些土地。

君命有所不受:君命,指君主的命令;不受,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服从君主的命令。

九变之利:九变,指九种变化,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通;利,指利益。

治兵:指训练和指挥军队。

五利:指五种有利的条件或因素。

智者:指有智慧的人。

利害:指利益和危害。

屈诸侯:屈,使屈服;诸侯,指各国的君主;屈诸侯,指使各国君主屈服。

役诸侯:役,使服役;役诸侯,指使各国君主为其服役。

趋诸侯:趋,趋向;趋诸侯,指吸引各国君主前来。

恃:依靠。

五危:指五种危险的情况。

必死可杀:必死,指必定会死;可杀,指容易被杀。

必生可虏:必生,指必定会生还;可虏,指容易被俘虏。

忿速可侮:忿速,指易怒且行动迅速;可侮,指容易被侮辱。

廉洁可辱:廉洁,指品行端正;可辱,指容易被侮辱。

爱民可烦:爱民,指爱护民众;可烦,指容易被民众所烦恼。

覆军杀将:覆军,指全军覆没;杀将,指将领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评注

孙子开篇即提出用兵之法,强调将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的重要性。这里的‘合军聚众’不仅仅是指军队的集结,更是一种战略思想的体现,即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以达到战略目的。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这五句,是孙子对地形与用兵策略的精辟论述。圮地无舍,意味着在险恶之地不设营,避免陷入被动;衢地交合,则是在交通便利之地,要善于与敌人交合,争取主动;绝地无留,强调在绝境之地不留恋,迅速寻找出路;围地则谋,围困之时要善于谋略,寻求破围之道;死地则战,在绝境之地要勇于战斗,争取生机。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五句,进一步阐述了用兵的原则。途有所不由,意味着在行军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军有所不击,强调不盲目攻击,要审时度势;城有所不攻,意味着不轻易攻城,以免陷入持久战;地有所不争,强调不与敌人争夺无谓之地;君命有所不受,则是在强调将领在用兵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服从命令。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这句话,说明了将领要通晓九变之术,才能真正懂得用兵之道。九变之术,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通,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句话,揭示了智者的战略思维。智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利弊,这样才能在有利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在不利的情况下化解危机。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这句话,说明了用兵的策略。通过施加压力(害),使诸侯屈服;通过提供利益(业),使诸侯归附;通过吸引(利),使诸侯主动靠近。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句话,强调了用兵的主动性和自信。不能依赖敌人的不来或不敢进攻,而要依靠自己的准备和防御能力。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这句话,揭示了将领的五种危险。这五种危险,都是将领自身性格或行为的弱点,容易导致失败。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是孙子对将领危险的总结。将领若不能克服这五种危险,就会导致军队覆灭和将领被杀,因此必须警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孙子兵法-九变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56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