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袁枚在诗词、文学批评和美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清代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随园诗话》是袁枚对诗词创作的评论和心得的总结,书中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评价标准。袁枚提出了许多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特别强调“情感至上”和“意境优先”。书中的诗学思想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江鲜单-原文
郭璞《江赋》鱼族甚繁。
今择其常有者治之。
作《江鲜单》。
刀鱼二法
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
不必加水。
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
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火畏]之,鲜妙绝伦。
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
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
此之谓也。
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鲥鱼
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
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
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鲟鱼
尹文端公,自夸治鲟鳇最佳,然煨之太熟,颇嫌重浊。
惟在苏州唐氏,吃炒蝗鱼片甚佳。
其法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滚三十次,下寸再滚起锅,加作料,重用瓜、姜、葱花。
又一法,将鱼白水煮十滚,去大骨,肉切小方块,取明骨切小方块;鸡汤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鱼肉,煨二分烂起锅,加葱、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黄鱼
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
沥干。
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
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
又一法,将黄鱼拆碎入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
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班鱼
班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
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假蟹煮黄鱼二条,取肉去骨,加生盐蛋四个,调碎,不拌入鱼肉;
起油锅炮,下鸡汤滚,将盐蛋搅匀,加香蕈、葱、姜汁、酒,吃时酌用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江鲜单-译文
郭璞的《江赋》中提到鱼种类繁多。现在就挑选那些常见的来详细描述。于是写了《江鲜单》。
刀鱼有两种做法。刀鱼用蜜酒和清酱放在盘中,像鲥鱼那样蒸,是最美味的。不需要加水。如果嫌刺多,就用非常快的刀片刮取鱼片,用钳子拔去鱼刺。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炖煮,鲜美无比。金陵人害怕鱼刺多,竟然将鱼油煎得非常干枯,然后再煎。谚语说:‘驼背夹直,其人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使碎骨完全断开,再下锅煎至金黄,加入调料,吃的时候竟然不知道有骨头:这是芜湖陶大太的方法。
鲥鱼。鲥鱼用蜜酒蒸食,按照处理刀鱼的方法做就很美味。或者直接用油煎,加入清酱和酒酿也很好。绝对不能切成小块加入鸡汤煮,或者去掉背部,只取肚皮,这样就会失去真正的味道。
鲟鱼。尹文端公自夸他做的鲟鳇最好,但是炖得太熟,味道有点重浊。只有苏州唐氏做的炒鲟鱼片非常美味。他们的做法是将鱼片用油炸,加入酒和秋油,滚煮三十次,再下寸锅继续滚煮,加入调料,最后加入大量的瓜、姜、葱花。还有一种方法,将鱼的白肉用水煮十次,去掉大骨,将肉切成小块,将明骨也切成小块;鸡汤去掉泡沫,先将明骨炖至八分熟,再加入酒和秋油,然后加入鱼肉,炖至二分熟起锅,加入葱、椒、韭菜,大量使用姜汁。
黄鱼。黄鱼切成小块,用酱酒浸泡一个时辰。沥干后,入锅两面煎至金黄,加入金华豆鼓一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一起滚煮。等到汤汁干涸,颜色变红,加入糖,加入瓜、姜收汁,有浓郁的滋味。还有一种方法,将黄鱼拆碎放入鸡汤中做成羹,稍微加入甜酱水和玉米淀粉收汁,也很好。总的来说,黄鱼也是味道浓郁的食材,不适合用清淡的方法来烹饪。
班鱼。班鱼非常嫩,剥去皮和杂质,分成肝和肉两种,用鸡汤炖煮,加入三分酒、二分水、一分秋油;起锅时加入一大碗姜汁,几根葱,去除腥味。
假蟹。煮两条黄鱼,取肉去骨,加入四个生盐蛋,调匀,不要拌入鱼肉;起油锅炸,加入鸡汤滚煮,将盐蛋搅散,加入香蕈、葱、姜汁、酒,吃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江鲜单-注解
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文学家。此处的《江赋》指的是郭璞的作品。
鱼族:指鱼类家族,泛指各种鱼类。
刀鱼:刀鱼,又称鲚鱼,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刺少。
蜜酒酿:蜜酒酿是一种用蜜糖和酒发酵而成的食品,具有甜味。
清酱:清酱,一种调味品,类似于现在的酱油。
鲥鱼:鲥鱼,又称四大家鱼之一,生活在长江中下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火腿汤:火腿汤,用火腿熬制的汤,味道鲜美。
鸡汤:鸡汤,用鸡肉熬制的汤,营养丰富。
笋汤:笋汤,用竹笋熬制的汤,味道鲜美。
金陵人:金陵,古称南京,指南京的居民。
驼背夹直:驼背夹直,形容人背脊弯曲,比喻事物不正常。
芜湖陶大太:芜湖陶大太,指芜湖的一个姓陶的大户人家。
鲟鱼:鲟鱼,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但刺多。
尹文端公:尹文端公,指古代的一个官员,此处可能指某位擅长烹饪鲟鱼的官员。
炒蝗鱼片:炒蝗鱼片,用蝗鱼切片炒制而成的菜肴。
酒:酒,指料酒,用于烹饪调味。
秋油:秋油,一种调味品,类似于现在的酱油。
瓜:瓜,指冬瓜,此处可能指用冬瓜熬制的汤。
姜:姜,生姜,用于烹饪调味。
葱花:葱花,指切碎的葱,用于烹饪调味。
黄鱼:黄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肉质鲜美。
金华豆鼓:金华豆鼓,一种用豆鼓发酵而成的调味品。
甜酒:甜酒,一种甜味的酒。
糖:糖,用于烹饪调味。
纤粉:纤粉,一种细小的淀粉,用于勾芡。
班鱼:班鱼,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肉质鲜美。
生盐蛋:生盐蛋,指未煮熟的盐蛋。
香蕈:香蕈,一种可食用的蘑菇。
醋:醋,一种调味品,用于烹饪调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江鲜单-评注
郭璞的《江赋》以江鲜为主题,通过对不同鱼类烹饪方法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食材的精妙处理和对美食的热爱。以下是对文中每段内容的赏析:
‘鱼族甚繁。今择其常有者治之。作《江鲜单》。’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江鲜,并表明作者将选取常见的鱼类进行烹饪方法的介绍。
‘刀鱼二法’部分,首先介绍了刀鱼的两种烹饪方法。第一种是使用蜜酒和清酱蒸制,这种方法保留了刀鱼的鲜美,同时蜜酒和清酱的加入也增添了风味。第二种方法则是将刀鱼去刺后,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炖煮,这种方法在金陵地区较为流行,但作者认为其过于油腻。
‘鲥鱼’部分,作者指出鲥鱼的烹饪方法与刀鱼相似,可以蒸食或煎食,但强调不能将鲥鱼切成碎块加鸡汤煮,也不能只取肚皮,否则会失去鲥鱼的原味。
‘鲟鱼’部分,作者提到了尹文端公和苏州唐氏的烹饪方法。尹文端公自夸其烹饪鲟鳇最佳,但作者认为其过于重浊。而苏州唐氏的炒蝗鱼片则得到了作者的赞赏,其烹饪方法独特,味道鲜美。
‘黄鱼’部分,作者介绍了黄鱼的两种烹饪方法。第一种是将黄鱼块用酱酒腌制后爆炒,这种方法保持了黄鱼的鲜美,同时金华豆鼓和甜酒的加入也增添了风味。第二种则是将黄鱼拆碎入鸡汤炖煮成羹,这种方法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人。
‘班鱼’部分,作者介绍了班鱼的烹饪方法。班鱼最为嫩滑,去皮去秽后,分肝肉两种,用鸡汤煨煮,加入适量的酒、水和秋油,起锅时加入姜汁和葱,以去除腥气。
‘假蟹煮黄鱼’部分,作者介绍了假蟹煮黄鱼的方法。先将黄鱼去骨,加入生盐蛋调碎,然后用鸡汤煮开,加入香蕈、葱、姜汁和酒,最后加入适量的醋调味,这种方法口感鲜美,是一道独特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