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袁枚在诗词、文学批评和美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清代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随园诗话》是袁枚对诗词创作的评论和心得的总结,书中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评价标准。袁枚提出了许多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特别强调“情感至上”和“意境优先”。书中的诗学思想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水族有鳞单-原文
鱼皆去鳞,惟鲥鱼不去。
我道有鳞而鱼形始全。
作《水族有鳞单》
边鱼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
玉色为度。
一作呆白天色,则肉老而味变矣。
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
临起加香蕈、笋尖。
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
鲫鱼鲫鱼先要善买。
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
黑脊浑身者,崛强槎枒,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
照边鱼蒸法,最佳。
其次煎吃亦妙。
拆肉下可以作羹。
通州人能煨之,骨尾俱酥,号“麻鱼”,利小儿食。
然总不如蒸食之得真味也。
六合龙池出者,愈大愈嫩,亦奇。
蒸时用酒不用水,稍稍用糖以起其鲜。
以鱼之小大,酌情量秋油、酒之多寡。
白鱼白鱼肉最细。
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
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
余在江中得网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
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则肉木矣。
季鱼季鱼少骨,炒片最佳。
炒者以片薄为贵。
用秋油细郁后,用纤粉、蛋清搂之,入油锅炒,加作料炒之。
油用素油。
土步鱼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
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肉最松嫩。
煎之,煮之,蒸之俱可。
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鱼松用青鱼、[鱼军]鱼蒸熟,将肉拆下,放油锅中灼之,黄色,加盐花、葱、椒、瓜、姜。
冬日封瓶中,可以一月。
鱼圆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剌的板上;
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
放微微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鱼片取青鱼、季鱼片,秋油郁之,加纤纷、蛋清,起油锅炮炒,用小盘盛起,加葱、椒、瓜、姜,极多不过六两,太多则火气不透。
连鱼豆腐用大连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也半红起锅,其头味尤美。
此杭州菜也。
用酱多少,须相鱼而行。
醋搂鱼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
俟熟即速起锅。
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
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
甚矣!宋嫂鱼羹,徒存虚名。
《梦梁录》不足信也。
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剌多。
银鱼银鱼起水时,名冰鲜。
加鸡汤、火腿汤煨之。
或炒食甚嫩。
干者泡软,用酱水炒亦妙。
台鲞台鲞好丑不一。
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
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
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鲞冻,绍兴人法也。
糟鲞冬日用大鲤鱼腌而干之,入酒糟,置坛中,封口。
夏日食之。
不可烧酒作泡。
用烧酒者,不无辣味。
虾子勒鲞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
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子,放盘中,加白糖蒸之,以一炷香为度。
三伏日食之绝妙。
鱼脯活青鱼去头尾,斩小方块,盐腌透,风干,入锅油煎;
加作料收卤,再炒芝麻滚拌起锅,苏州法也。
家常煎鱼家常煎鱼,须要耐性。
将[鱼军]鱼洗净,切块盐腌,压扁,入油中两面熯黄,
多加酒、秋油,文火慢慢滚之,然后收汤作卤,使作料之味全入鱼中。
第此法指鱼之不活者而言。
如活者,又以速起锅为妙。
黄姑鱼岳州出小鱼,长二三寸,晒干寄来。
加酒剥皮,放饭锅上蒸而食之,味最鲜,号“黄姑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水族有鳞单-译文
所有的鱼都去掉鱼鳞,只有鲥鱼不去。我认为有鳞的鱼形状才完整。因此写了《水族有鳞单》。
活着的边鱼,加上酒和秋油蒸制。以玉色为标准。如果蒸制时间过长,鱼肉就会变老,味道也会变差。同时需要盖好锅盖,不要让锅盖上的水汽影响到鱼。
出锅前加入香蕈和笋尖。也可以用酒煎,这样也很好;用酒不用水,被称为‘假鲥鱼’。
鲫鱼,首先要学会挑选。选择那些扁平且带有白色部分的,这样的鱼肉嫩而松软;煮熟后,一提就能将肉从骨头上剥离。那些背部发黑、全身坚硬的,是鱼中的‘喇子’,绝对不能吃。按照边鱼的蒸法来做,是最好的。其次是煎着吃,也很好。拆下的鱼肉可以做汤。通州人擅长炖这种鱼,骨头和尾巴都变得酥软,被称为‘麻鱼’,适合小孩子吃。但总的来说,还是蒸食更能体现出鱼的真味。六合龙池出产的鲫鱼,越大越嫩,也很奇特。蒸鱼时用酒不用水,稍微加点糖来提鲜。根据鱼的大小,适量加入秋油和酒。
白鱼,白鱼肉质最细腻。可以用糟鲥鱼一起蒸,效果最佳。或者冬天稍微腌制一下,加酒和糟腌制两天,也很好。我在江中捕到活鱼,用酒蒸食,美味无比。糟是最合适的,但不能存放太久,太久鱼肉就会变硬。
季鱼,少有骨头,炒片最佳。炒鱼片以薄为贵。用秋油腌制后,加入细粉和蛋清拌匀,放入油锅中炒,加调料炒制。油要用素油。
土步鱼,杭州将土步鱼视为上品。而金陵人却看不起它,称之为‘虎头蛇’,让人不禁一笑。肉质非常松嫩。煎、煮、蒸都可以。加入腌芥做汤或羹,特别鲜美。
鱼松,用青鱼和[鱼军]鱼蒸熟,将肉拆下,放入油锅中煎至黄色,加入盐花、葱、椒、瓜、姜。冬天密封在瓶中,可以保存一个月。
鱼圆,用活的白鱼和青鱼,剖开一半放在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下带刺的板;将肉剁碎,用豆粉和猪油拌匀,用手搅拌;加入微微的盐水,不用清酱,加入葱、姜汁做成团,完成后,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食用前加入鸡汤和紫菜。
鱼片,取青鱼和季鱼的鱼片,用秋油腌制,加入细粉和蛋清,放入油锅中炒,加入葱、椒、瓜、姜,最多不超过六两,太多则火气不透。
连鱼豆腐,用大连鱼煎熟,加入豆腐,加入酱、水和葱、酒煮沸,等汤变成半红色时起锅,鱼头特别美味。这是杭州菜。用酱的量要根据鱼的大小来调整。
醋搂鱼,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煎至一面金黄后取出,将另一面未煎黄的部分铺上虾子,放在盘中,加入白糖蒸制,以一炷香的时间为准。在三伏天食用非常美味。
鱼脯,活青鱼去掉头尾,切成小方块,用盐腌透,风干,放入锅中油煎;加入调料收汁,再炒芝麻滚拌起锅,这是苏州的做法。
家常煎鱼,需要耐心。将[鱼军]鱼洗净,切块用盐腌,压扁,放入油中两面煎至金黄,多加酒和秋油,用文火慢慢炖煮,然后收汤做卤,使调料的味道完全渗入鱼中。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新鲜的鱼。如果是新鲜的鱼,最好快速起锅。
黄姑鱼,岳州出产的小鱼,长二三寸,晒干后邮寄过来。加酒去鳞,放在饭锅上蒸着吃,味道最鲜美,被称为‘黄姑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水族有鳞单-注解
鱼:指水生动物,包括各种鱼类。
鳞:鱼类体表的一种硬质覆盖物,有保护作用。
鲥鱼:一种生活在淡水的鱼类,肉质细嫩,为上等食材。
水族:指水中的生物,这里特指鱼类。
秋油:一种古时用于烹饪的调料,类似于现代的酱油。
香蕈: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具有香味。
笋尖:竹笋的尖端部分,味道鲜美。
酒:指酒精饮料,常用于烹饪。
鲫鱼:一种淡水鱼类,肉质细嫩。
黑脊:指鱼脊背为黑色。
通州: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麻鱼:指骨尾俱酥的鲫鱼,适合小儿食用。
六合龙池: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糟鲥鱼:用酒糟腌制的鲥鱼。
季鱼:一种鱼类,少骨,适合炒食。
土步鱼:一种生活在淡水的鱼类,肉质松嫩。
金陵:古地名,指今南京市。
鱼松:用鱼肉制成的松散食品。
鱼圆:用鱼肉制成的圆形食品。
鱼片:将鱼肉切成片状。
连鱼豆腐:一种用连鱼和豆腐制作的菜肴。
醋搂鱼:一种用醋烹饪的鱼。
宋嫂鱼羹:一种传统的杭州菜肴。
银鱼:一种细小的淡水鱼类。
台鲞:一种用鱼制成的干制品。
虾子勒鲞:一种用虾子调味的鲞。
鱼脯:用鱼肉制成的干制品。
家常煎鱼:家常烹饪的煎鱼方法。
黄姑鱼:一种小鱼,肉质鲜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随园诗话-水族有鳞单-评注
鱼皆去鳞,惟鲥鱼不去。我道有鳞而鱼形始全。作《水族有鳞单》
此句以鲥鱼为引,提出了对鱼鳞的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鳞往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完整。作者认为,只有保留鱼鳞,才能使鱼的形象完整,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物的尊重和对生命完整的追求。
边鱼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玉色为度。一作呆白天色,则肉老而味变矣。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临起加香蕈、笋尖。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
这段描述了边鱼的烹饪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精细处理和对食物美感的追求。使用酒和秋油蒸制,追求的是食物的玉色和味道,而加香蕈、笋尖则增添了食物的层次感。这种烹饪方式不仅注重食物的口感,也注重食物的视觉美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鲫鱼鲫鱼先要善买。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黑脊浑身者,崛强槎枒,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
这里对鲫鱼的挑选和烹饪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讲究和对烹饪技艺的重视。通过对鱼的形态和肉质的分析,指导人们如何挑选出优质的鲫鱼,以及如何烹饪出美味的鲫鱼。
白鱼白鱼肉最细。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
白鱼的烹饪方法再次强调了古人对食材的精细处理。使用糟鲥鱼同蒸,不仅保持了白鱼的鲜美,还增添了糟鲥鱼的独特风味。这种烹饪方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搭配的巧妙和对食物口感的追求。
土步鱼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这句话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同一食材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地域文化对食物认知的影响。土步鱼在杭州被视为上品,而在金陵则被视为低贱,这种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鱼松用青鱼、[鱼军]鱼蒸熟,将肉拆下,放油锅中灼之,黄色,加盐花、葱、椒、瓜、姜。
鱼松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古人对食物加工的技艺。通过将鱼肉拆下,再进行烹饪,使鱼肉的味道更加浓郁,同时加入了多种调料,使鱼松的味道更加丰富。
鱼圆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剌的板上;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放微微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鱼圆的制作过程详细而复杂,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制作的精细和耐心。通过多种步骤,制作出美味的鱼圆,这种烹饪技艺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鱼片取青鱼、季鱼片,秋油郁之,加纤纷、蛋清,起油锅炮炒,用小盘盛起,加葱、椒、瓜、姜,极多不过六两,太多则火气不透。
鱼片的制作同样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精细处理和对烹饪技艺的重视。通过对鱼片的腌制和炒制,使鱼片的味道更加鲜美,同时加入葱、椒、瓜、姜等调料,增添了鱼片的层次感。
连鱼豆腐用大连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也半红起锅,其头味尤美。
连鱼豆腐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古人对食材的巧妙搭配。通过将连鱼和豆腐搭配,制作出美味的连鱼豆腐,这种烹饪方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搭配的巧妙和对食物口感的追求。
银鱼银鱼起水时,名冰鲜。加鸡汤、火腿汤煨之。或炒食甚嫩。
银鱼的烹饪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新鲜度的重视。通过使用鸡汤、火腿汤煨制,使银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同时炒食的嫩滑口感也展示了古人对烹饪技艺的精湛。
台鲞台鲞好丑不一。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
这里对台鲞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食材品质的重视。通过描述台鲞的品质,指导人们如何挑选出优质的台鲞,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讲究。
糟鲞冬日用大鲤鱼腌而干之,入酒糟,置坛中,封口。夏日食之。
糟鲞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古人对食物保存的智慧。通过腌制和封存,使糟鲞在夏日食用时仍然保持美味,这种保存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食物保存技术的掌握。
虾子勒鲞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子,放盘中,加白糖蒸之,以一炷香为度。
虾子勒鲞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加工的精细和耐心。通过对虾子勒鲞的腌制、晒干、油煎等步骤,制作出美味的虾子勒鲞,这种烹饪方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加工技术的精湛。
鱼脯活青鱼去头尾,斩小方块,盐腌透,风干,入锅油煎;加作料收卤,再炒芝麻滚拌起锅,苏州法也。
鱼脯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古人对食材的精细处理和对烹饪技艺的重视。通过对鱼脯的腌制、风干、油煎等步骤,制作出美味的鱼脯,这种烹饪方式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加工技术的精湛。
家常煎鱼家常煎鱼,须要耐性。将[鱼军]鱼洗净,切块盐腌,压扁,入油中两面熯黄,多加酒、秋油,文火慢慢滚之,然后收汤作卤,使作料之味全入鱼中。
家常煎鱼的制作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家庭烹饪的重视。通过详细的步骤描述,指导人们如何制作家常煎鱼,这种烹饪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食物口感的追求。
黄姑鱼岳州出小鱼,长二三寸,晒干寄来。加酒剥皮,放饭锅上蒸而食之,味最鲜,号“黄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