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

作者: 魏徵(580年-643年),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参与了《隋书》的编纂工作。他的历史观和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隋书》是唐代历史学家魏徵所编撰的一部关于隋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隋朝的建立、发展及其灭亡的过程。全书不仅详细描述了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还讨论了隋朝政治体制的优势与不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原文

○外戚

历观前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权以取高位厚秩者多矣,然而鲜有克终之美,必罹颠覆之患,何哉?皆由乎无德而尊,不知纪极,忽于满盈之戒,罔念高危之咎,故鬼瞰其室,忧必及之。

夫其诚著艰难,功宣社稷,不以谦冲自牧,未免颠蹶之祸,而况道不足以济时,仁不足以利物,自矜于己,以富贵骄人者乎?此吕、霍、上官、阎、梁、窦、邓所以继踵而亡灭者也。

昔文皇潜跃之际,献后便相推毂,炀帝大横方兆,萧妃密勿经纶,是以恩礼绸缪,始终不易。

然内外亲戚,莫预朝权,昆弟在位,亦无殊宠。

至于居擅玉堂,家称金穴,晖光戚里,重灼四方,将三司以比仪,命五侯而同拜者,终始一代,寂无闻焉。

考之前王,可谓矫其弊矣。

故虽时经扰攘,无有陷于不义,市朝迁贸,而皆得以保全。

比夫凭藉宠私,阶缘恩泽,乘其非据,旋就颠陨者,岂可同日而言哉!

此所谓爱之以礼,能改覆车。

辄叙其事,为《外戚传》云。

○高祖外家吕氏

高祖外家吕氏,其族盖微,平齐之后,求访不知所在。

至开皇初,济南郡上言,有男子吕永吉,自称有姑字苦桃,为杨忠妻。

勘验知是舅子,始追赠外祖双周为上柱国、太尉、八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封齐郡公,谥曰敬,外祖母姚氏为齐敬公夫人。

诏并改葬,于齐州立庙,置守冢十家。

以永吉袭爵,留在京师。

大业中,授上党郡太守,性识庸劣,职务不理。

后去官,不知所终。

永吉从父道贵,性尤顽騃,言词鄙陋。

初自乡里征入长安,上见之悲泣。

道贵略无戚容,但连呼高祖名,云:‘种末定不可偷,大似苦桃姊。’

是后数犯忌讳,动致违忤,上甚耽之。

乃命高颎厚加供给,不许接对朝士。

拜上仪同三司,出为济南太守,令即之任,断其入朝。

道贵还至本郡,高自崇重,每与人言,自称皇舅。

数将仪卫出入闾里,从故人游宴,官民咸苦之。

后郡废,终于家,子孙无闻焉。

独孤罗弟陀

独孤罗,字罗仁,云中人也。

父信,初仕魏为荆州刺史。

武帝之入关也,信弃父母妻子西归长安,历职显贵,罗由是遂为高氏所囚。

信后仕周为大司马。

及信为宇文护所诛,罗始见释,寓居中山,孤贫无以自给。

齐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见而哀之,为买田宅,遗以资畜。

初,信入关之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献皇后。

及齐亡,高祖为定州总管,献皇后遣人寻罗,得之,相见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

于是厚遗车马财物。

未几,周武帝以罗功臣子,久沦异域,征拜楚安郡太守。

以疾去官,归于京师。

诸弟见罗少长贫贱,每轻侮之,不以兄礼事也。

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

及高祖为丞相,拜仪同,常置左右。

既受禅,下诏追赠罗父信官爵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

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

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

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

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

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

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之号,不当承袭。

上以问后,后曰:‘罗诚嫡长,不可诬也。’

于是袭爵赵国公。

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

擢拜罗为左领左右将军,寻迁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

久而出为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仁寿中,征拜左武卫大将军。

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

未几,卒官,谥曰恭。

子纂嗣,仕至河阳郡尉。

纂弟武都,大业末,亦为河阳郡尉。

庶长子开远,宇文化及之弑逆也,裴虔通率贼入成象殿,宿卫兵士皆从逆,开远时为千牛,与独孤盛力战于閤下,为贼所执,贼义而舍之。

善后官至柱国。

卒,子览嗣,仕至左候卫将军,大业末卒。

独孤陀,字黎邪。

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郡十余年。

宇文护被诛,始归长安。

高祖受禅,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

久之,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延州刺史。

好左道。

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

上微闻而不之信也。

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

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陀所为,阴令其兄穆以情喻之。

上又避左右讽陀,陀言无有。

上不悦,左转迁州刺史。

出怨言。

上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杂治之。

陀婢徐阿尼言,本从陀母家来,常事猫鬼。

每以子日夜祀之。

言子者鼠也。

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

陀尝从家中素酒,其妻曰:‘无钱可酤。’

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

阿尼便咒之归。

数日,猫鬼向素家。

十一年,上初从并州还,陀于园中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使多赐吾物。’

阿尼复咒之,遂入宫中。

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

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

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

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兴,杀其人可以绝矣。’

上令以犊车载陀夫妻,将赐死于其家。

陀弟司勋侍中整诣阙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

先是,有人讼其母为人猫鬼所杀者,上以为妖妄,怒而遣之。

及此,诏诛被讼行猫鬼家。

经未几而卒。

炀帝即位,追念舅氏,听以礼葬,乃下诏曰:‘外氏衰祸,独孤陀不幸早世,迁卜有期。言念渭阳之情,追怀伤切,宜加礼命,允备哀荣。可赠正议大夫。’

帝意犹不已,复下诏曰:‘舅氏之尊,戚属斯重,而降年弗永,凋落相继。缅惟先往,宜崇徽秩。复赠银青光禄大夫。’

有二子:延福、延寿。

陀弟整,官至幽州刺史,大业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平乡侯。

萧岿子琮 琮弟瓛

萧岿,字仁远,梁昭明太子统之孙也。

父詧,初封岳阳王,镇襄阳。

侯景之乱,其兄河东王誉与其叔父湘东王绎不协,为绎所害。

及绎嗣位,詧称籓于西魏,乞师请讨绎。

周太祖以詧为梁主,遣柱国于谨等率骑五万袭绎,灭之。

詧遂都江陵,有荆郡、其西平州延袤三百里之地,称皇帝于其国,车服节文一同王者。

仍置江陵总管,以兵戍之。

詧薨,岿嗣位,年号天保。

岿俊辩有才学,兼好内典。

周武帝平齐之后,岿来贺,帝享之甚欢。

亲弹琵琶,令岿起舞,岿曰:‘陛下亲御五纟玄,臣敢不同百兽!’

高祖受禅,恩礼弥厚,遣使赐金五百两,银千两,布帛万匹,马五百匹。

岿来朝,上甚敬焉,诏岿位在王公之上。

岿被服端丽,进退闲雅,天子瞩目,百僚倾慕。

赏赐以亿计。

月余归籓,帝亲饯于浐水之上。

后备礼纳其女为晋王妃,又欲以其子瑒尚兰陵公主。

由是渐见亲待。

献皇后言于上曰:‘梁主通家,腹心所寄,何劳猜防也。’

上然之,于是罢江陵总管,岿专制其国。

岁余,岿又来朝,赐缣万匹,珍玩称是。

及还,上亲执手曰:‘梁主久滞荆楚,未复旧都,故乡之念,良轸怀抱。朕当振旅长江,相送旋反耳。’

岿拜谢而去。

其年五月,寝疾,临终上表曰:‘臣以庸暗,曲荷天慈,宠冠外籓,恩逾连山,爰及子女,尚主婚王。每愿躬擐甲胄,身先士卒,扫荡逋寇,上报明时。而摄生乖舛,遽罹疴疾,属纩在辰,顾阴待谢。长违圣世,感恋呜咽,遗嗣孤藐,特乞降慈。伏愿圣躬与山岳同固,皇基等天日俱永,臣虽九泉,实无遣恨。’

并献所服金装剑,上览而嗟悼焉。

岿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四薨,梁之臣子谥曰孝明皇帝,庙号世宗。

子琮嗣。

岿著《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十四卷,行于世。

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

兼善弓马,遣人伏地著帖,琮驰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

初封东阳王,寻立为梁太子。

及嗣位,上赐玺书曰:‘负荷堂构,其事甚重,虽穷忧劳,常须自力。辑谐内外,亲任才良,聿遵世业,是所望也。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恃我必不可干,勿得轻人而不设备。朕与梁国,积世相知,重以亲姻,情义弥厚。江陵之地,朝寄非轻,为国为民,深宜抑割,恆加饘粥,以礼自存。’又赐梁之大臣玺书,诚勉之。

时琮年号广运,有识者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将奔走乎?’其年,琮遣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陈公安,不克而还。

征琮叔父岑入朝,拜为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琮所署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陈将宜黄侯陈纪,谋泄,琮诛之。

后二岁,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京师,江陵父老莫不陨涕相谓曰:‘吾君其不反矣!’上以琮来朝,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之。

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上遣左仆射高颎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

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

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

炀帝嗣位,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

拜内史令,改封梁公。

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

琮性淡雅,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

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

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

约兄素,时为尚书令,见琮嫁从父妹于钳耳氏,因谓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

琮曰:‘前已嫁妹于侯莫陈氏,此复何疑!’

素曰:‘钳耳,羌也,侯莫陈,虏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虏优羌劣。

琮曰:‘以羌异虏,未之前闻。’素惭而止。

琮虽羁旅,见北间豪贵,无所降下。

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此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

赠左光禄大夫。

子铉,襄城通守。

复以琮弟子钜为梁公。

钜小名藏,炀帝甚昵之,以为千牛,与宇文皛出入宫掖,伺察内外。

帝每有游宴,钜未尝不从焉,遂于宫中多行淫秽。

江都之变,为宇文化及所杀。

瓛字钦文,少聪敏,解属文。

在梁为荆州刺史,颇有能名。

崔弘度以兵至若阝州,瓛惧,与其叔父岩奔于陈。

陈主以为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甚得物情,三吴父老皆曰:‘瓛吾君子也。’

及陈亡,吴人推瓛为主。

吴人见梁武、简文及詧、岿等兄弟并第三而践尊位,瓛自以岿之第三子也,深自矜负。

有谢异者,颇知废兴,梁、陈之际,言无不验,江南人甚敬信之。

及陈主被擒,异奔于瓛,由是益为众所归。

褒国公宇文述以兵讨之,瓛遣王哀守吴州,自将拒述。

述遣兵别道袭吴州,哀惧,衣道士服,弃城而遁。

瓛众闻之,悉无斗志,与述一战而败。

瓛将左右数人逃于太湖,匿于民家,为人所执,送于述所,斩之长安,时年二十一。

弟璟,为朝请大夫、尚衣奉御。

瑒,历卫尉卿、秘书监、陶丘侯。

瑀,历内史侍郎、河池太守。

史臣曰:‘三五哲王,防深虑远,舅甥之国,罕执钧衡,母后之家,无闻倾败。’

‘爰及汉、晋,颠覆继轨,皆由乎进不以礼,故其毙亦速。’

‘若使独孤权侔吕、霍,必败于仁寿之前,萧氏势均梁、窦,岂全于大业之后!’

‘今或不陨旧基,或更隆先构,岂非处之以道,不预权宠之所致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译文

观察历代的皇室外戚家族,那些借助皇太后权力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人很多,但很少有能够善终的,往往遭遇覆灭的灾难,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德行却地位崇高,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忽视了满盈则溢的警告,忘记了高处不胜寒的教训,所以鬼神都在窥视他们的家,忧虑必然降临到他们身上。如果他们确实经历了艰难,功绩显赫于国家,却不以谦虚自守,难免会遭遇颠覆之祸,更不用说道德不足以应对时局,仁爱不足以惠及他人,自我膨胀,以富贵傲慢他人的人呢?这就是吕、霍、上官、阎、梁、窦、邓这些家族相继灭亡的原因。过去文皇在隐忍等待时机的时候,献后便推举他,炀帝突然崛起,萧妃秘密处理国事,因此受到的恩宠和礼遇始终不变。然而,内外亲戚都没有参与朝政,兄弟们虽然身居高位,也没有特殊的宠爱。至于居住在玉堂,家中财富如金穴,光耀整个外戚家族,威震四方,将三司比作仪仗,命令五侯一同跪拜,贯穿一代,却没有任何传闻。考察前代君王,可以说是纠正了这种弊端。因此,尽管时代动荡,没有人陷入不义,朝代更迭,但他们都能保全自己。与那些依靠宠爱和私恩,借助恩惠而上升,一旦失去根基就迅速崩溃的人相比,这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这就是所说的用礼节来爱护他们,能够避免重蹈覆辙。现在就叙述这些事情,写成《外戚传》。

高祖的外戚家族吕氏,这个家族原本不起眼,平定齐国之后,寻找也找不到。到了开皇初年,济南郡上报,有一个男子吕永吉,自称有姑姑名叫苦桃,是杨忠的妻子。经过核实,知道他是杨忠的外甥,于是追赠他的外祖父双周为上柱国、太尉、八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封为齐郡公,谥号为敬,外祖母姚氏为齐敬公夫人。皇帝下诏重新安葬,并在齐州建立庙宇,设立十家守墓。让吕永吉继承爵位,留在京城。大业年间,被任命为上党郡太守,性格平庸,不懂得处理公务。后来离职,下落不明。

吕永吉的堂兄吕道贵,性格尤其愚笨,言语粗俗。最初从乡里被征召到长安,皇帝见到他时感到悲伤哭泣。吕道贵却毫无悲伤之色,只是连呼高祖的名字,说:‘种末定不可偷,大似苦桃姐。’从此以后,他多次触犯忌讳,动不动就引起皇帝的不满,但皇帝却非常喜欢他。于是命令高颎好好供给他的生活,不允许他与朝中官员接触。封他为上仪同三司,外放为济南太守,命令他立即上任,断绝他入朝的机会。吕道贵回到本郡后,高祖对他更加看重,每次与人交谈,都自称皇舅。他多次带着仪仗队出入街巷,与旧友宴饮,官民都对他感到痛苦。后来郡被废除,他在家中去世,子孙无人知晓。

独孤罗的弟弟独孤陀,独孤罗,字罗仁,是云中人士。他的父亲独孤信,最初在魏国担任荆州刺史。武帝进入关中时,独孤信抛弃父母妻子,西归长安,历经显赫职位,罗因此被高氏囚禁。独孤信后来在周朝担任大司马。等到独孤信被宇文护所杀,罗才被释放,寓居中山,孤苦贫困,无法自给。齐将独孤永业因为同宗族的关系,见到他后感到同情,为他买了田地和房屋,赠送给他钱财。最初,独孤信入关之后,又娶了两位妻子,郭氏生了六个儿子,分别是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了献皇后。等到齐国灭亡,高祖成为定州总管,献皇后派人寻找罗,找到了他,相见时悲伤得不能自己,侍从们都哭了。于是献皇后赠送给他车马财物。不久,周武帝因为罗是功臣之子,长期流落异域,征召他为楚安郡太守。因病离职,回到京城。他的弟弟们因为罗年轻贫穷,常常轻视他,不以兄弟之礼对待他。但罗性格宽厚,也不与弟弟们计较,因此后来受到他们的尊重。等到高祖成为丞相,任命他为仪同,经常安排在他身边。高祖即位后,下诏追赠罗的父亲独孤信官爵,称其:‘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他的弟弟们因为罗的母亲死于齐国,之前没有夫人的称号,不应该继承爵位。皇帝询问献皇后,献皇后说:‘罗确实是嫡长子,不可诬陷。’于是罗继承了赵国公的爵位。他的弟弟善被封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提拔罗为左领左右将军,不久升任左卫将军,前后获得的赏赐数不胜数。后来外出担任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仁寿年间,被征召为左武卫大将军。炀帝即位,改封为蜀国公。不久,在任上去世,谥号为恭。

儿子独孤纂继承爵位,官至河阳郡尉。独孤纂的弟弟独孤武都,在大业末年,也担任河阳郡尉。庶出的长子独孤开远,在宇文化及弑逆的时候,裴虔通率领叛贼进入成象殿,宿卫兵士都跟随叛贼,开远当时担任千牛,与独孤盛在殿下激烈战斗,被叛贼抓住,但叛贼放过了他。善后来官至柱国。去世后,儿子独孤览继承,官至左候卫将军,在大业末年去世。

独孤陀,字黎邪。在周朝时担任胥附上士,因为父亲的原因被流放到蜀郡十多年。宇文护被杀后,才回到长安。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他为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过了一段时间,他被派往郢州担任刺史,后来晋升为上大将军,多次转任延州刺史。独孤陀喜欢左道之术。他的妻子母亲曾经信奉猫鬼教,因此她嫁到了独孤陀家。皇帝虽然有所耳闻,但不相信。恰逢献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生病了,皇帝召来医生诊断,医生们都说是猫鬼病。皇帝因为独孤陀是皇后异母弟弟,陀妻是杨素异母妹妹,所以怀疑是独孤陀所为,暗中让他的哥哥穆去劝说他。皇帝又避开了身边的人去暗示独孤陀,独孤陀否认了。皇帝不高兴,将他贬为州刺史。独孤陀发泄怨言。皇帝命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人共同审理此案。陀的婢女徐阿尼说,她原本是从陀母亲家来的,一直信奉猫鬼教。她经常在子日和夜晚祭祀猫鬼。她所说的‘子’指的是老鼠。那些被猫鬼杀的人,他们的家产财物会神秘地转移到信奉猫鬼的人家。独孤陀曾经从家中拿酒,他的妻子说:‘没有钱买酒。’独孤陀于是对阿尼说:‘你可以让猫鬼去越公家,这样我就能有钱了。’阿尼就诅咒了猫鬼。几天后,猫鬼真的去了杨素家。大业十一年,皇帝从并州回来,独孤陀在园中对阿尼说:‘你可以让猫鬼去皇后那里,让我得到很多赏赐。’阿尼再次诅咒,猫鬼就进入了皇宫。杨远于是派阿尼在门外召唤猫鬼。阿尼在夜晚放了一盆香粥,用勺子敲击着呼唤:‘猫女可以来了,不要留在宫中。’过了一会儿,阿尼脸色变得非常青,像是被拉扯着,说她已经召唤来了猫鬼。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公卿们处理,奇章公牛弘说:‘妖是由人引起的,杀掉这个人就可以杜绝妖术了。’皇帝命令用牛车拉着独孤陀夫妻,准备在他们家中处死。独孤陀的弟弟司勋侍中整到宫中请求宽恕,于是免除了独孤陀的死罪,剥夺了他的官职,将他降为平民,并将他的妻子杨氏剃度为尼姑。在此之前,有人告发他的母亲被猫鬼杀害,皇帝认为这是妖言,愤怒地派人将他赶走。到了这时,皇帝下诏诛杀被控告行猫鬼术的人家。不久后,独孤陀就去世了。炀帝即位后,追念舅舅,允许以礼安葬,于是下诏说:‘外戚衰落,独孤陀不幸早逝,迁葬的日子已经确定。考虑到与渭阳的亲情,追念之情深切,应该给予适当的礼仪,充分表达哀荣。可以追赠他为正议大夫。’皇帝意犹未尽,再次下诏说:‘舅舅的尊贵,亲戚关系如此重要,然而寿命不长,相继凋零。缅怀先人,应该提升他的荣誉。再次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他有两个儿子:延福、延寿。

独孤陀的弟弟整,官至幽州刺史,大业初年去世,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平乡侯。

萧岿的儿子萧琮,萧琮的弟弟萧瓛。

萧岿,字仁远,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他的父亲萧詧,最初被封为岳阳王,镇守襄阳。侯景之乱时,他的哥哥河东王萧誉和叔父湘东王萧绎关系不和,被萧绎杀害。等到萧绎继位后,萧詧在西魏称藩,请求出兵讨伐萧绎。周太祖任命萧詧为梁王,派遣柱国于谨等人率领五万骑兵袭击萧绎,将其消灭。萧詧于是定都江陵,拥有荆郡以及其西平州延绵三百里的土地,在他的国家称帝,车马服饰和礼仪都与皇帝相同。他还设置了江陵总管,派兵驻守。萧詧去世后,萧岿继位,年号天保。萧岿英俊有才学,也喜欢内典。周武帝平定齐国之后,萧岿前来祝贺,武帝非常高兴,亲自弹琵琶,让萧岿跳舞,萧岿说:‘陛下亲自驾驭五车,我怎敢与百兽同乐!’高祖接受禅让后,对他更加恩宠,派使者赐给他金五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一万匹,马五百匹。萧岿前来朝见,皇帝非常尊敬他,下诏让萧岿的地位在王公之上。萧岿穿着得体,举止优雅,天子对他十分关注,百官都羡慕他。赏赐不计其数。一个多月后,萧岿回到封地,皇帝亲自在浐水边为他送行。后来,皇帝又按照礼仪将他的女儿纳为晋王妃,还想让他的儿子萧瑒娶兰陵公主。因此,萧岿逐渐受到皇帝的亲近和优待。献皇后对皇帝说:‘梁王是皇家的亲戚,是心腹之臣,何必猜疑防范呢。’皇帝同意了,于是撤销了江陵总管,让萧岿独揽国政。一年多后,萧岿再次前来朝见,皇帝赐给他缣万匹,珍玩无数。他回去时,皇帝亲自握手送行,说:‘梁王长期留在荆楚,未能回到旧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实在令人感动。我将率军到长江,送你回去。’萧岿拜谢后离去。那年五月,他生病卧床,临终前上表说:‘我因为愚昧无知,却受到天恩的厚爱,恩宠超过连山,连我的子女都娶了公主。我总是希望亲自披挂铠甲,身先士卒,扫荡逃犯,报答明君。然而,我的养生之道不当,突然得病,现在生命垂危,只能等待死亡。长久离开圣世,感到非常留恋,我的后代孤苦伶仃,特别请求皇帝的慈悲。希望皇帝的身体健康如山岳一样坚固,皇位如同天地一样长久,我在九泉之下,也毫无遗憾。’他还献上了他佩戴的金装剑,皇帝看了后感叹不已。萧岿在位二十三年,四十四岁时去世,梁国的臣子们追赠他为孝明皇帝,庙号世宗。他的儿子萧琮继位。萧岿著有《孝经》、《周易义记》和《大小乘幽微》十四卷,流传于世。

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

他既擅长射箭和骑马,又派人伏地写下字条,琮骑马射中字条,十次射击十次命中,拿字条的人也不害怕。

最初被封为东阳王,不久后被立为梁太子。继承王位后,皇帝赐给他信物说:‘承担起祖先的基业,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尽管会遇到困难和劳累,但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内外和睦,亲近有才能的人,继续遵循家族的产业,这是我对你期望的。你的疆域守卫,与陈国相邻,在水灾的时候,特别需要警惕和准备。陈国虽然最近又有朝贡,但边境之间还未安定,只有依靠我们,才不可能有威胁,不要轻视他人而不做防备。我和梁国,世世代代相知,加上亲族关系,感情更加深厚。江陵这个地方,对我们的朝廷来说非同小可,为了国家和人民,应当适当削减,常常增加粮食供应,以礼节自守。’

又赐给梁国的大臣信物,真诚地勉励他们。当时琮的年号是广运,有识者说:‘运字的意思是军队奔跑,我们的君主将要奔走吗?’那一年,琮派大将军戚昕率领水军袭击陈国的公安,没有成功就撤回来了。

皇帝征召琮的叔父岑入朝,任命为大将军,封为怀义公,因此留下他没有遣送回去。又设立江陵总管来监督他。琮任命的大将军许世武秘密地以城池召唤陈国的将领宜黄侯陈纪,计划泄露,琮将他处死。

两年后,皇帝征召琮入朝,琮带领他的臣下二百多人到京城朝见,江陵的父老没有一个不流泪相告说:‘我们的君主大概不会回来了!’皇帝因为琮来朝见,派遣武乡公崔弘度率兵驻守。

军队到达鄀州,琮的叔父岩和弟弟瓛等人害怕崔弘度偷袭,于是带领陈国人到城下,掳掠居民而叛变,于是废除了梁国。皇帝派遣左仆射高颎安抚他们,对江陵的死罪进行赦免,给予民众十年的恢复期。

梁国的两位君主各自赐予守墓的十户人家。任命琮为柱国,赐予莒国公的爵位。隋炀帝继位后,因为皇后的关系,对琮非常亲近和重视。任命他为内史令,改封为梁公。

琮的家族成员,从缌麻关系开始,都按照才能被提拔使用,于是萧家的兄弟们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琮性格淡泊高雅,不把职务放在心上,退朝后只是喝酒。

内史令杨约与琮是同僚,皇帝让杨约传达旨意劝勉他,杨约又以私情劝告他。琮回答说:‘如果我再参与各种事务,那和您有什么区别呢!’杨约笑着退下。

杨约的哥哥杨素,当时担任尚书令,看到琮将堂妹嫁给钳耳氏,于是对琮说:‘您是帝王的宗族,声望高,亲族显赫,为什么要把妹妹嫁给钳耳氏呢?’琮说:‘之前已经把妹妹嫁给侯莫陈氏了,这还有什么可疑的!’杨素说:‘钳耳是羌族人,侯莫陈是胡人,怎么能相提并论!’杨素认为胡人优于羌族人。

琮说:‘把羌族和胡人区别对待,我还没有听说过。’杨素感到惭愧而停止。

琮虽然身处异乡,见到北方的豪贵,从不屈服。曾经与贺若弼关系亲密,贺若弼被杀后,又有童谣说:‘萧萧又起。’皇帝因此猜忌他,最终将他软禁在家中,不久后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儿子萧铉,担任襄城通守。后来又任命琮的弟子萧钜为梁公。

萧钜小名叫藏,隋炀帝非常亲近他,任命他为千牛,与宇文皛一起出入宫中,监视内外。皇帝每次出游宴会,萧钜从未缺席,于是他在宫中做了很多不检点的事情。

江都之变时,被宇文化及所杀。

瓛字钦文,年轻时就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在梁国担任荆州刺史,有很好的名声。崔弘度率兵到若阝州,瓛害怕,和他的叔父岩一起逃到陈国。

陈主任命他为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很得民心,三吴的父老都说:‘瓛是我们的君子。’陈国灭亡后,吴人推举瓛为主。

吴人看到梁武帝、简文帝以及萧詧、萧岿等兄弟都是第三位登上皇位,瓛自认为是萧岿的第三个儿子,非常自负。有谢异这个人,很懂得兴衰更替,梁、陈之间,他说的话没有不灵验的,江南人非常敬信他。

陈主被擒后,谢异逃到瓛那里,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归附。

褒国公宇文述派兵征讨他,瓛派王哀守卫吴州,自己带领军队抵抗宇文述。宇文述派兵从另一条路袭击吴州,王哀害怕,穿上道士的衣服,弃城而逃。

瓛的部下听说这个消息,全部没有斗志,和宇文述一战就失败了。

瓛和他的几个亲信逃到太湖,藏在民家,被人抓住,送到宇文述那里,被斩首于长安,当时年仅二十一。

弟弟萧璟,担任朝请大夫、尚衣奉御。萧瑒,历任卫尉卿、秘书监、陶丘侯。萧瑀,历任内史侍郎、河池太守。

史臣评论说:三皇五帝的圣明君主,防患于未然,深思熟虑,外甥国和舅父国,很少能够平衡权力,皇后家族,没有听说有倾覆败亡的。

从汉朝、晋朝开始,颠覆继承的基业,都是因为提拔官员不讲究礼节,所以他们的灭亡也很快。

如果让独孤氏的权力与吕后、霍光相当,一定会在仁寿之前失败,萧氏的势力与梁、窦相当,在大业之后难道能保全吗!现在或者没有丧失旧有的基础,或者更加繁荣了先人的基业,这难道不是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没有提前赋予过多的权力和宠信的结果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注解

外戚:指皇室的亲戚,尤其是皇后、皇贵妃、贵妃等后宫女子的家族成员。在中国古代,外戚常常因与皇室的关系而获得高官厚禄,但也常常因为权力过大而引发政治动荡。

母后:指皇后的意思,古代皇后是皇帝的正室,地位尊贵,对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位厚秩:指高官厚禄,指官职高,俸禄丰厚。

克终之美:指能够善终,即能够保持家族的繁荣和稳定。

罹颠覆之患:遭受覆灭的灾难,指因权力过大而导致的家族衰败或灭亡。

无德而尊:没有德行却地位显赫。

纪极:法纪的极限,指遵守法纪的界限。

满盈之戒:指过于自满而忘记谨慎的警告。

高危之咎:处于危险境地的过失。

鬼瞰其室:比喻灾难即将降临,如同鬼神在窥视。

颠蹶之祸:指因骄傲自满而导致的失败或灭亡。

道不足以济时:道德不足以应对时局。

仁不足以利物:仁爱不足以惠及万物。

自矜于己:自我夸耀。

以富贵骄人:以富贵为资本而傲慢他人。

吕、霍、上官、阎、梁、窦、邓:这些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因外戚而衰败的家族。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文皇是他的谥号。

献后:指唐高祖李渊的皇后,姓窦。

炀帝:指隋炀帝,隋朝的皇帝。

萧妃:指隋炀帝的皇后萧氏。

恩礼绸缪:指恩宠和礼遇深厚。

玉堂:指朝廷的官署,这里指高官显贵。

金穴:指富有的家族。

晖光戚里:指外戚家族显赫一时。

三司:古代官名,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五侯:指五位权势显赫的官员。

考之前王:回顾前代的帝王。

矫其弊:纠正这些弊端。

陷于不义:陷入不道德的行为。

市朝迁贸:指朝政的更迭。

凭藉宠私:依靠宠信和私情。

阶缘恩泽:依靠恩惠和恩泽。

旋就颠陨:很快就会跌落。

覆车:翻车,比喻前车之鉴。

吕氏:指吕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

济南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山东省。

杨忠:北周将领,杨坚的父亲。

双周:吕后的父亲,姓吕,名双周。

齐郡公:吕双周的封号。

齐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

守冢:守护墓地。

上党郡太守:上党郡的地方官。

高颎:隋朝宰相,曾辅佐杨坚建立隋朝。

济南太守:济南郡的地方官。

独孤罗:北周将领独孤信的儿子。

武帝:指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护:宇文护是北周权臣,因权势过大而被杀。

中山: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北省。

宗族之故:因为同宗族的关系。

郭氏:独孤信的妻子之一。

崔氏:独孤信的妻子之一,生有献皇后。

定州总管:定州的军事长官。

侍御者:侍奉皇上的官员。

椒闱:古代对皇后居住之地的称呼。

涂山之义:比喻夫妻之间的恩爱。

褒、纪之典:表扬和记录的典范。

左领左右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左卫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凉州总管:凉州的军事长官。

左武卫大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蜀国公:独孤罗的封号。

河阳郡尉:河阳郡的地方官。

千牛备身: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左候卫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警卫。

独孤陀:独孤陀是北周至隋朝的一位官员,字黎邪。他在周朝时担任胥附上士,因父亲犯罪被流放到蜀郡十多年。宇文护被诛杀后,他回到长安。

周:周朝,指北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557年至581年。

长安:指长安,隋朝的都城。

高祖:高祖通常指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上开府:古代官职,是高级武官的职位。

右领左右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禁卫军。

左道:指非正统的、神秘的或巫术的方法。

猫鬼: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鬼怪,认为能够害人。

献皇后:献皇后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杨素:杨素是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官至宰相。

郑氏:郑氏是杨素的妻子。

上大将军:古代官职,是高级武官的职位。

延州刺史:延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子日:古代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猫鬼疾: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疾病,认为是由猫鬼引起的。

左转: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方式,通常指从高级官职降到较低级官职。

迁州刺史: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大理正:大理正是大理寺的正职官员,大理寺是古代的司法机构。

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副职官员。

犊车:古代一种小车,常用于载送囚犯。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是高级文官的职位。

幽州刺史:幽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梁昭明太子:梁昭明太子是南朝梁的太子,即后来的梁武帝。

岳阳王:岳阳王是南朝梁的一个封号。

河东王誉:河东王誉是南朝梁的宗室,后被杀害。

湘东王绎:湘东王绎是南朝梁的宗室,与河东王誉不和。

周太祖:周太祖是北周的建立者,即宇文泰。

柱国:指隋朝的一种高级官职。

于谨:于谨是北周的将领。

车服节文:古代官员的车辆、服饰和礼仪。

天保:天保是萧岿在位时的年号。

内典:内典指佛教经典。

五纟玄:五纟玄指古代皇帝的五种礼服。

晋王妃:晋王妃是晋王的妻子。

兰陵公主:兰陵公主是隋朝的一个公主。

通家:指有亲戚关系的家族。

籓:籓,同“藩”,指古代的诸侯国。

缣:缣是一种丝织品。

摄生:指养生之道。

属纩:属纩指临终。

遗嗣:遗嗣指留下的后代。

金装剑:金装剑是一种装饰华丽的剑。

孝明皇帝:孝明皇帝是萧岿的谥号。

世宗:世宗是萧岿的庙号。

琮:指萧琮,字温文,是南朝梁的宗室成员,后来成为隋朝的官员。

宽仁:指宽容仁爱,性格宽厚。

大度:指气量大,能够包容。

倜傥不羁:形容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博学有文义:指学识渊博,有文化修养。

弓马:指射箭和骑马,古代武艺的象征。

帖:指文书或信件。

东阳王:指萧琮最初被封的王爵。

梁太子:指萧琮后来被立为梁国的太子。

玺书:指皇帝亲自书写的诏书,具有极高的权威。

负荷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事业。

辑谐内外:指协调内外关系。

亲任才良:指亲近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世业:指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

水潦:指洪水。

陈氏:指陈朝,南朝的一个朝代。

朝聘:指朝贡,古代国家间的外交活动。

疆埸:指边疆。

恆:通“恒”,指经常。

饘粥:指稠粥,一种食物。

广运:指萧琮的年号。

戚昕:指萧琮的大将军。

陈公安:指陈朝的公安城。

岑:指萧琮的叔父。

怀义公:指萧琮叔父岑的封号。

江陵总管:指管理江陵地区的官员。

许世武:指萧琮的大将军。

宜黄侯陈纪:指陈朝的宜黄侯陈纪。

京师:指国都,这里指隋朝的都城长安。

武乡公崔弘度:指崔弘度,隋朝的将领。

鄀州:指隋朝的一个州名。

陈人:指陈朝的人。

莒国公:指萧琮的封号。

皇后:指皇帝的妻子。

内史令:指隋朝的一种高级官职。

缌麻:指古代丧服的一种,表示亲近的关系。

崔弘度:指崔弘度,隋朝的将领。

钳耳氏:指一个部族。

侯莫陈:指另一个部族。

羌:指古代的一个民族。

虏:指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贬称。

羁旅:指客居他乡。

贺若弼:指贺若弼,隋朝的将领。

童谣:指民间的歌谣,常用来预言或表达民意。

左光禄大夫:指隋朝的一种高级官职。

襄城通守:指襄城地区的守将。

宇文皛:指宇文皛,隋朝的官员。

江都之变:指隋朝末年的江都之变,即隋炀帝被杀的事件。

宇文化及:指宇文化及,参与江都之变的人物。

荆州刺史:指荆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若阝州:指若阝州,隋朝的一个州名。

侍中:指隋朝的一种高级官职。

安东将军:指隋朝的一种军事官职。

吴州刺史:指吴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物情:指民众的情感。

第三:指排行第三。

谢异:指谢异,梁朝的官员。

褒国公宇文述:指宇文述,隋朝的官员。

王哀:指王哀,萧瓛的将领。

道士服:指道士的服装。

太湖:指太湖,中国的一个大湖。

朝请大夫:指隋朝的一种官职。

尚衣奉御:指隋朝的一种官职。

卫尉卿:指隋朝的一种官职。

秘书监:指隋朝的一种官职。

陶丘侯:指陶丘侯,隋朝的一个侯爵。

内史侍郎:指隋朝的一种官职。

河池太守:指河池地区的行政长官。

三五哲王:指古代的圣贤之王。

舅甥之国:指外甥国,即梁国。

母后之家:指皇后家族。

进不以礼:指提拔官员不按照礼制。

仁寿:指隋炀帝的年号。

梁、窦:指梁国和窦国,都是古代的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评注

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

此句描绘了萧琮的形象,‘温文’、‘宽仁’、‘大度’等词语展现了其温文尔雅、仁爱宽厚的性格特点,‘倜傥不羁’则突显其个性鲜明,不拘小节。‘博学有文义’更是凸显其学识渊博,文化素养深厚。

兼善弓马,遣人伏地著帖,琮驰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

此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萧琮的武艺超群,‘兼善弓马’说明其文武双全,‘十发十中’则形容其射术精湛,‘持帖者亦不惧’则从侧面体现了萧琮的英勇无畏。

初封东阳王,寻立为梁太子。

此句概述了萧琮的仕途经历,‘初封东阳王’表明其出身贵族,‘寻立为梁太子’则说明其在政治上的地位日益显赫。

及嗣位,上赐玺书曰:‘负荷堂构,其事甚重,虽穷忧劳,常须自力。辑谐内外,亲任才良,聿遵世业,是所望也。’

此句中,皇帝的玺书体现了对萧琮的期望和勉励,‘负荷堂构’、‘自力’等词语强调其责任重大,‘亲任才良’、‘聿遵世业’则体现了皇帝希望其继承先祖遗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

此句描述了萧琮所面临的局势,‘疆守’、‘水潦之时’等词语揭示了其面临的困境,‘特宜警备’则要求其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准备。

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恃我必不可干,勿得轻人而不设备。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萧琮面临的形势,‘陈氏’、‘朝聘’等词语揭示了与陈国的纷争,‘恃我必不可干’则表达了皇帝对其的信任和支持。

朕与梁国,积世相知,重以亲姻,情义弥厚。

此句强调了梁国与朝廷之间的深厚关系,‘积世相知’、‘重以亲姻’等词语体现了双方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江陵之地,朝寄非轻,为国为民,深宜抑割,恒加饘粥,以礼自存。

此句说明了江陵之地的重要性,‘朝寄非轻’、‘为国为民’等词语体现了萧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又赐梁之大臣玺书,诚勉之。

此句表明皇帝对梁国大臣的期望和勉励,‘诚勉之’则表达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时琮年号广运,有识者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将奔走乎?’

此句通过年号寓意,暗示了萧琮的命运,‘军走’则暗示了其未来的困境。

其年,琮遣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陈公安,不克而还。

此句描述了萧琮在军事上的失败,‘不克而还’则反映了其军事才能的不足。

征琮叔父岑入朝,拜为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

此句说明了萧琮叔父岑的任命,‘因留不遣’则反映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此句描述了江陵总管的设立,‘以监之’则体现了皇帝对江陵地区的重视。

琮所署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陈将宜黄侯陈纪,谋泄,琮诛之。

此句揭示了萧琮在处理内乱方面的果断,‘诛之’则表明其维护国家稳定的决心。

后二岁,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京师,江陵父老莫不陨涕相谓曰:‘吾君其不反矣!’

此句描述了萧琮入朝的情景,‘莫不陨涕’则反映了江陵父老对其的深厚感情。

上以琮来朝,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之。

此句说明了皇帝对萧琮的安置,‘将兵戍之’则体现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此句描述了萧琮叔父岩及弟瓛的叛变,‘废梁国’则反映了梁国的衰落。

上遣左仆射高颎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

此句说明了皇帝对江陵地区的安抚措施,‘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等词语体现了皇帝的仁政。

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

此句说明了皇帝对梁国后人的安置,‘守墓十户’则体现了皇帝的仁慈。

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封赏,‘柱国’、‘莒国公’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炀帝嗣位,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

此句说明了萧琮在炀帝时期的地位,‘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等词语揭示了其与皇后的关系。

拜内史令,改封梁公。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官职变动,‘内史令’、‘梁公’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

此句说明了萧琮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随才擢用’、‘布列朝廷’等词语揭示了其家族的影响力。

琮性淡雅,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性格特点,‘淡雅’、‘不以职务自婴’等词语体现了其清高的品质。

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萧琮的期望和勉励,‘宣旨诫励’、‘以私情喻之’等词语体现了皇帝对萧琮的关心。

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

此句反映了萧琮的谦虚和幽默,‘若复事事’、‘何异于公哉’等词语体现了其谦逊的品质。

约兄素,时为尚书令,见琮嫁从父妹于钳耳氏,因谓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婚姻状况,‘帝王之族’、‘望高戚美’等词语揭示了其家族地位,‘适妹钳耳氏’则反映了其婚姻观念。

琮曰:‘前已嫁妹于侯莫陈氏,此复何疑!’素曰:‘钳耳,羌也,侯莫陈,虏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虏优羌劣。

此句反映了萧琮在处理婚姻问题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以羌异虏,未之前闻’则表明其不认同对方的观点。

琮虽羁旅,见北间豪贵,无所降下。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性格特点,‘羁旅’、‘无所降下’等词语体现了其不卑不亢的品质。

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此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

此句描述了萧琮与贺若弼的关系,以及皇帝对其的忌惮,‘萧萧亦复起’则暗示了其命运的转折。

赠左光禄大夫。

此句说明了萧琮的追赠,‘左光禄大夫’则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子铉,襄城通守。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儿子萧铉的官职,‘襄城通守’则表明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复以琮弟子钜为梁公。

此句描述了萧琮的孙子萧钜的官职,‘梁公’则表明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钜小名藏,炀帝甚昵之,以为千牛,与宇文皛出入宫掖,伺察内外。

此句描述了萧钜与炀帝的关系,‘千牛’、‘出入宫掖’等词语揭示了其在宫中的地位。

帝每有游宴,钜未尝不从焉,遂于宫中多行淫秽。

此句描述了萧钜在宫中的行为,‘淫秽’则揭示了其品行不端。

江都之变,为宇文化及所杀。

此句描述了萧钜的结局,‘江都之变’、‘宇文化及’等词语揭示了其悲惨的命运。

瓛字钦文,少聪敏,解属文。

此句描绘了萧瓛的形象,‘少聪敏’、‘解属文’等词语展现了其聪明才智和文化素养。

在梁为荆州刺史,颇有能名。

此句说明了萧瓛在梁朝的官职和政绩,‘荆州刺史’、‘颇有能名’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崔弘度以兵至若阝州,瓛惧,与其叔父岩奔于陈。

此句描述了萧瓛在政治上的失败,‘若阝州’、‘奔于陈’等词语揭示了其逃亡的原因。

陈主以为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甚得物情,三吴父老皆曰:‘瓛吾君子也。’

此句说明了萧瓛在陈朝的官职和政绩,‘侍中’、‘安东将军’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甚得物情’、‘吾君子也’等词语则反映了其深受民众爱戴。

及陈亡,吴人推瓛为主。

此句描述了萧瓛在陈朝灭亡后的处境,‘吴人推瓛为主’则表明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吴人见梁武、简文及詧、岿等兄弟并第三而践尊位,瓛自以岿之第三子也,深自矜负。

此句说明了萧瓛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认知,‘深自矜负’则反映了其自负的性格。

有谢异者,颇知废兴,梁、陈之际,言无不验,江南人甚敬信之。

此句描述了谢异的地位和影响力,‘颇知废兴’、‘言无不验’等词语体现了其卓越的才华和准确的判断力。

及陈主被擒,异奔于瓛,由是益为众所归。

此句说明了谢异对萧瓛的支持,‘益为众所归’则反映了萧瓛在民众中的地位。

褒国公宇文述以兵讨之,瓛遣王哀守吴州,自将拒述。

此句描述了萧瓛在军事上的应对,‘自将拒述’则表明其勇敢无畏。

述遣兵别道袭吴州,哀惧,衣道士服,弃城而遁。

此句描述了王哀的逃亡,‘衣道士服’、‘弃城而遁’等词语揭示了其胆怯的性格。

瓛众闻之,悉无斗志,与述一战而败。

此句描述了萧瓛在军事上的失败,‘一战而败’则反映了其军事才能的不足。

瓛将左右数人逃于太湖,匿于民家,为人所执,送于述所,斩之长安,时年二十一。

此句描述了萧瓛的结局,‘斩之长安’则表明其悲惨的命运。

弟璟,为朝请大夫、尚衣奉御。

此句描述了萧璟的官职,‘朝请大夫’、‘尚衣奉御’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瑒,历卫尉卿、秘书监、陶丘侯。

此句描述了萧瑒的官职,‘卫尉卿’、‘秘书监’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瑀,历内史侍郎、河池太守。

此句描述了萧瑀的官职,‘内史侍郎’、‘河池太守’等词语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史臣曰:三五哲王,防深虑远,舅甥之国,罕执钧衡,母后之家,无闻倾败。

此句总结了历史经验,‘三五哲王’、‘防深虑远’等词语体现了古代帝王的政治智慧。

爱及汉、晋,颠覆继轨,皆由乎进不以礼,故其毙亦速。

此句分析了汉、晋两朝的兴衰,‘进不以礼’、‘毙亦速’等词语揭示了其政治腐败的原因。

若使独孤权侔吕、霍,必败于仁寿之前,萧氏势均梁、窦,岂全于大业之后!

此句进一步分析了历史现象,‘独孤权侔吕、霍’、‘势均梁、窦’等词语揭示了其政治斗争的激烈。

今或不陨旧基,或更隆先构,岂非处之以道,不预权宠之所致乎!

此句总结了历史经验,‘处之以道’、‘不预权宠’等词语体现了其政治理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5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