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

作者: 魏徵(580年-643年),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参与了《隋书》的编纂工作。他的历史观和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隋书》是唐代历史学家魏徵所编撰的一部关于隋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隋朝的建立、发展及其灭亡的过程。全书不仅详细描述了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还讨论了隋朝政治体制的优势与不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原文

南蛮

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狼,曰俚,曰獠,曰頠,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其俗断发文身,好相攻讨,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不复详载。

大业中,南荒朝贡者十余国,其事迹多湮灭而无闻。

今所存录,四国而已。

○林邑

林邑之先,因汉末交阯女子徵侧之乱,内县功曹子区连杀县令,自号为王。

无子,其甥范熊代立,死,子逸立。

日南人范文因乱为逸仆隶,遂教之筑宫室,造器械。

逸甚信任,使文将兵,极得众心。

文因问其子弟,或奔或徙。

及逸死,国无嗣,文自立为王。

其后范佛为晋扬威将军戴桓所破。

宋交州刺史檀和之将兵击之,深入其境。

至梁、陈,亦通使往来。

其国延袤数千里,土多香木金宝,物产大抵与交阯同。

以砖为城,蜃灰涂之,东向户。

尊官有二:其一曰西那婆帝,其二曰萨婆地歌。

其属官三等:其一曰伦多姓,次歌伦致帝,次乙他伽兰。

外官分为二百余部。

其长官曰弗罗,次曰可轮,如牧宰之差也。

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玑璎珞,足蹑革履,时复锦袍。

良家子侍卫者二百许人,皆执金装刀。

有弓、箭、刀、槊,以竹为弩,傅毒于矢。

乐有琴、笛、琵琶、五弦,颇与中国同。

每击鼓以警众,吹蠡以即戎。

其人深目高鼻,发拳色黑。

俗皆徒跣,以幅布缠身。

冬月衣袍。

妇人椎髻。

施椰叶席。

每有婚媾,令媒者赍金银钏、酒二壶、鱼数头至女家。

于是择日,夫家会亲宾,歌舞相对。

女家请一婆罗门,送女至男家,婿盥手,因牵女授之。

王死七日而葬,有官者三日,庶人一日。

皆以函盛尸,鼓舞导从,舆至水次,积薪焚之。

收其余骨,王则内金甕中,沉之于海,有官者以铜甕,沉之于海口;庶人以瓦,送之于江。

男女皆截发,随丧至水次,尽哀而止,归则不哭。

每七日,然香散花,复哭,尽哀而止。

尽七七而罢,至百日、三年,亦如之。

人皆奉佛,文字同于天竺。

高祖既平陈,乃遣使献方物,其后朝贡遂绝。

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

仁寿末,上遣大将军刘方为驩州道行军总管,率钦州刺史宁长真、驩州刺史李晕、开府秦雄步骑万余及犯罪者数千人击之。

其王梵志率其徒乘巨象而战,方军不利。

方于是多掘小坑,草覆其上,因以兵挑之。

梵志悉众而阵,方与战,伪北,梵志逐之,至坑所,其众多陷,转相惊骇,军遂乱。

方纵兵击之,大破之。

频战辄败,遂弃城而走。

方入其都,获其庙主十八枚,皆铸金为之,盖其有国十八叶矣。

方班师,梵志复其故地,遣使谢罪,于是朝贡不绝。

○赤土

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

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所都。

土色多赤,因以为号。

东波罗刺国,西婆罗娑国,南诃罗旦国,北拒大海,地方数千里。

其王姓瞿昙氏,名利富多塞,不知有国近远。

称其父释王位出家为道,传位于利富多塞,在位十六年矣。

有三妻,并邻国王之女也。

居僧祗城,有门三重,相去各百许步。

每门图画飞仙、仙人、菩萨之像,县金花铃毦,妇女数十人,或奏乐,或捧金花。

又饰四妇人,容饰如佛塔边金刚力士之状,夹门而立。

门外者持兵仗,门内者执白拂。

夹道垂素网,缀花。

王宫诸屋悉是重阁,北户,北面而坐。

坐三重之榻。

衣朝霞布,冠金花冠,垂杂宝璎珞。

四女子立侍,左右兵卫百余人。

王榻后作一木龛,以金银五香木杂钿之。

龛后悬一金光焰,夹榻又树二金镜,镜前并陈金甕,甕前各有金香炉。

当前置一金伏牛,牛前树壹宝盖,盖左右皆有宝扇。

婆罗门等数百人,东西重行,相向而坐。

其官有萨陀迦罗一人,陀拏达义二人,迦利蜜迦三人,共掌政事;俱罗末帝一人,掌刑法。

每城置那邪迦一人,钵帝十人。

其俗等皆穿耳剪发,无跪拜之礼。

以香油涂身。

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妇人作髻于项后。

男女通以朝霞、朝云杂色布为衣。

豪富之室,恣意华靡,唯金锁非王赐不得服用。

每婚嫁,择吉日,女家先期五日,作乐饮酒,父执女手以授婿,七日乃配焉。

既娶则分财别居,唯幼子与父同居。

父母兄弟死则剔发素服,就水上构竹木为棚,棚内积薪,以尸置上。

烧香建幡,吹蠡击鼓以送之,纵火焚薪,遂落于水。

贵贱皆同。

唯国王烧讫,收灰贮以金瓶,藏于庙屋。

冬夏常温,雨多霁少,种植无时,特宜稻、穄、白豆、黑麻,自余物产,多同于交阯。

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

酒色黄赤,味亦香美。

亦名椰浆为酒。

炀帝即位,募能通绝域者。

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请使 赤土。

帝大悦,赐骏等帛各百匹,时服一袭而遣。

赍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

其年 十月,骏等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二旬,每值便风。

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 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

又南行,至师子石,自是岛屿连接。

又行二三 日,西望见狼牙须国之山,于是南达鸡笼岛,至于赤土之界。

其王遣婆罗门鸠摩罗 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进金锁以缆骏船。

月余,至其都,王遣其 子那邪迦请与骏等礼见。

先遣人送金盘,贮香花并镜镊,金合二枚,贮香油,金瓶 八枚,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盥洗。

其日未时,那邪迦又将象二头,持 孔雀盖以迎使人,并致金花、金盘以藉诏函。

男女百人奏蠡鼓,婆罗门二人导路, 至王宫。

骏等奉诏书上阁,王以下皆坐。

宣诏讫,引骏等坐,奏天竺乐。

事毕,骏 等还馆,又遣婆罗门就馆送食,以草叶为盘,其大方丈。

因谓骏曰:‘今是大国中 人,非复赤土国矣。饮食疏薄,愿为大国意而食之。’

后数日,请骏等入宴,仪卫 导从如初见之礼。

王前设两床,床上并设草叶盘,方一丈五尺,上有黄白紫赤四色 之饼,牛、羊、鱼、鳖、猪、蝳蝐之肉百余品。

延骏升床,从者坐于地席,各以金 钟置酒,女乐迭奏,礼遗甚厚。

寻遣那邪迦随骏贡方物,并献金芙蓉冠、龙脑香。

以铸金为多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令婆罗门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

既 入海,见绿鱼群飞水上。

浮海十余日,至林邑东南,并山而行。

其海水阔千余步,色黄气腥,舟行一日不绝,云是大鱼粪也。

循海北岸,达于交止。

骏以六年春与 那邪迦于弘农谒帝,大悦,赐骏等物二百段,俱授秉义尉,那邪迦等官赏各有差。

○真腊

真腊国,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

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车渠国, 西有硃江国。

其王姓刹利氏,名质多斯那。

自其祖渐已强盛,至质多斯那,遂兼扶 南而有之。

死,子伊奢那先代立。

居伊奢那城,郭下二万余家。

城中有一大堂,是 王听政之所。

总大城三十,城有数千家,各有部帅,官名与林邑同。

其王三日一听 朝,坐五香七宝床,上施宝帐。

其帐以文木为竿,象牙、金钿为壁,状如小屋,悬 金光焰,有同于赤土。

前有金香炉,二人侍侧。

王着朝霞古贝,瞒络腰腹,下垂至 胫,头戴金宝花冠,被真珠璎珞,足履革屣,耳悬金珰。

常服白叠,以象牙为屩。

若露发,则不加璎珞。

臣人服制,大抵相类。

有五大臣,一曰孤落支,二曰高相凭,三曰婆何多陵,四曰舍摩陵,五曰髯多娄,及诸小臣。

朝于王者,辄以阶下三稽首。

王唤上阶,则跪,以两手抱膊,绕王环坐。

议政事讫,跪伏而去。

阶庭门阁,侍卫 有千余人,被甲持仗。

其国与参半、硃江二国和亲,数与林邑、陀桓二国战争。

其 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其俗非王正妻子,不得为嗣。

王初立之日, 所有兄弟并刑残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别处供给,不得仕进。

人形小而色黑。

妇人亦有白者。

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居处器物,颇类赤土。

以右手为净,左手为秽。

每旦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

又澡洒乃食,食罢还 用杨枝净齿,又读经咒。

饮食多苏酪、沙糖、秔粟、米饼。

欲食之时,先取杂肉羹 与饼相和,手擩而食。

娶妻者,唯送衣一具,择日遣媒人迎妇。

男女二家各八日不出,昼夜燃灯不息。

男婚礼毕,即与父母分财别居。

父母死,小兒未婚者,以余财 与之。

若婚毕,财物入官。

其丧葬,兒女皆七日不食,剔发而哭,僧尼、道士、亲 故皆来聚会,音乐送之。

以五香木烧尸,收灰以金银瓶盛,送于大水之内。

贫者或 用瓦,而以彩色画之。

亦有不焚,送尸山中,任野兽食者。

其国北多山阜,南有水泽,地气尤热,无霜雪,饶瘴疠毒虫。

土宜粱稻,少黍 粟,果菜与日南、九真相类。

异者有婆那娑树,无花,叶似柿,实似冬瓜;奄罗树, 花叶似枣,实似李;毗野树,花似木瓜,叶似杏,实似楮;婆田罗树,花叶实并似 枣而小异;歌毕佗树,花似林檎,叶似榆而厚大,实似李,其大如升。

自余多同九 真。

海中有鱼名建同,四足,无鳞,其鼻如象,吸水上喷,高五六十尺。

有浮胡鱼, 其形似且,嘴如鹦鹉,有八足。

多大鱼,半身出水,望之如山。

每五六月中,毒气流行,即以白猪、白牛、白羊于城西门外祠之。

不然者,五 谷不登,六畜多死,人众疾疫。

近都有陵伽钵婆山,上有神祠,每以兵五千人守卫之。

城东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

其王年别杀人,以夜祀祷,亦有守卫者千人。

其敬鬼如此。

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像于馆。

大业十二年,遣使贡献,帝礼之甚厚,其后亦绝。

○婆利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

国界东西四月行,南北四十五日行。

王姓刹利邪伽,名护滥那婆。

官曰独诃邪挐,次曰独诃氏挐。

国人善投轮刀,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人,无不中。

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俗类真腊,物产同于林邑。

其杀人及盗,截其手,奸者锁其足,期年而止。

祭祀必以月晦,盘贮酒肴,浮之流水。

每十一月,必设大祭。

海出珊瑚。

有鸟名舍利,解人语。

大业十二年,遣使朝贡,后遂绝。

于时南荒有丹丹、盘盘二国,亦来贡方物,其风俗物产,大抵相类云。

史臣曰:《礼》云:“南方曰蛮,有不火食者矣。”

《书》称:“蛮夷猾夏。”

《诗》曰:“蠢尔蛮荆。”

种类实繁,代为纷梗。

自秦并二楚,汉平百越,地穷丹徼,景极日南,水陆可居,咸为郡县。

暨乎境分吴、蜀,时经晋、宋,道有污隆,服叛不一。

高祖受命,克平九宇。

炀帝纂业,威加八荒。

甘心远夷,志求珍异,故师出于流求,兵加于林邑,威振殊俗,过于秦、汉远矣。

虽有荒外之功,无救域中之败,《传》曰:“非圣人,外宁必内忧。”

诚哉斯言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译文

南蛮是指那些与汉族杂居的南方民族,包括蜒、狼、俚、獠、頠等,他们没有君主,居住在山谷洞穴中,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百越人。他们的习俗是剪短头发,身上文身,喜欢互相攻击争斗。后来逐渐衰落,逐渐归附于中国,都被列为郡县,和齐人一样,不再详细记载。在大业年间,南方有十多个国家向中国朝贡,但他们的故事大多已经消失无闻。现在只记录了四个国家。

林邑的祖先,因为在汉朝末年交阯女子征侧的叛乱中,内县功曹子区连杀了县令,自己称王。他没有儿子,他的外甥范熊继位,范熊死后,他的儿子范逸继位。日南人范文在叛乱中成为了范逸的仆人,于是教他建造宫殿和制造器械。范逸非常信任范文,让他领兵,深得民心。范文趁机询问他的子弟,有的逃跑,有的迁移。范逸死后,国家没有继承人,范文自立为王。后来范佛被晋朝扬威将军戴桓打败。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领兵攻打他们,深入他们的领土。到了梁朝、陈朝,也互通使者。

林邑的国土广阔,有数千公里,土地肥沃,多产香木和珍宝,物产大致和交阯相同。他们用砖块建造城墙,用贝壳灰涂墙,门朝东开。高级官员有两个:一个是西那婆帝,另一个是萨婆地歌。他们属下的官员分为三个等级:伦多姓、歌伦致帝、乙他伽兰。外官分为两百多个部门。部门的长官叫弗罗,次之的是可轮,就像牧宰一样。国王戴金花冠,形状像章甫,穿朝霞布衣,佩戴珠玉和璎珞,脚穿革履,有时也穿锦袍。有大约两百名良家子弟作为侍卫,都手持金装刀。他们有弓箭、刀、槊,用竹子做弩,箭头上涂毒。音乐有琴、笛、琵琶、五弦,与中国有些相似。他们敲鼓来警告民众,吹螺号来准备战斗。

林邑人深目高鼻,头发卷曲,皮肤黝黑。他们都光着脚,用布条缠身。冬天穿袍子。妇女梳着椎髻。他们使用椰叶席子。每当有婚嫁,媒人会带着金银手镯、两壶酒、几条鱼到女方家。然后选择吉日,男方会邀请亲友,唱歌跳舞。女方家会请一个婆罗门,送女儿到男方家,新郎洗手后,便牵着女儿交给婆罗门。国王死后七天埋葬,官员三天,平民一天。都用盒子装尸体,跳舞引导,抬到河边,堆积柴火焚烧。收集剩下的骨头,国王将它们放入金罐中,沉入海中,官员用铜罐,沉入海港;平民用瓦罐,送到江中。男女都剪发,跟随着灵柩到河边,尽情哀悼,然后回家不再哭泣。每七天,点燃香,散花,再次哭泣,尽情哀悼,然后停止。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到百日、三年,也是这样。人们都信奉佛教,文字和天竺相同。

隋朝高祖平定陈朝后,派遣使者献上珍宝,此后朝贡就中断了。当时天下太平,大臣们说林邑有很多奇珍异宝。仁寿末年,皇帝派遣大将军刘方担任驩州道行军总管,率领钦州刺史宁长真、驩州刺史李晕、开府秦雄步骑兵一万多人以及数千名罪犯攻打他们。林邑国王梵志率领他的士兵骑着大象作战,刘方军队不利。刘方于是挖掘了许多小坑,上面覆盖着草,然后派兵去挑衅他们。梵志带领所有士兵列阵,刘方与他们交战,假装败退,梵志追击,到了坑边,他的士兵纷纷陷入坑中,互相惊慌,军队随即混乱。刘方趁机放兵攻击,大败他们。连续战斗,梵志连连败退,于是弃城逃跑。刘方进入他们的都城,缴获了十八枚庙主,都是用金子铸成的,说明他们有十八代王朝。

刘方班师回朝后,梵志重新夺回了他的领土,派遣使者来道歉,于是朝贡又不断了。

赤土国是扶南的一个分支。位于南海中,水路要走一百多天才能到达他们的首都。土地颜色多红色,因此得名。东边是波罗刺国,西边是婆罗娑国,南边是诃罗旦国,北边是大海,国土面积有几千公里。国王姓瞿昙,名利富多塞,不知道他的国家离这里有多远。他自称他的父亲释王位出家为道士,将王位传给了利富多塞,他在位十六年了。他有三个妻子,都是邻国国王的女儿。他们住在僧祗城,有三道门,每道门相距大约一百步。每道门上画着飞仙、仙人、菩萨的像,挂着金花铃铛,有几十个妇女,有的奏乐,有的捧着金花。还有四个装饰华丽的妇女,像佛塔边金刚力士的样子,站在门口。门口的人拿着武器,里面的人拿着白拂。两边道路悬挂着白色的网,点缀着花朵。王宫的房屋都是多层阁楼,北面有门,国王面北而坐,坐在三重床上。他穿朝霞布衣,戴金花冠,佩戴着珠宝璎珞。四个女子站在旁边侍候,左右有百余名士兵保卫。国王床后有一个木制的柜子,用金银和五香木镶嵌。柜子后面悬挂着一束金光,床两边各有一面金镜,镜子前面放着金罐,罐前面各有金香炉。前面放着一头金色的牛,牛前面有一顶宝盖,宝盖左右都有宝扇。有几百个婆罗门,东西两排,面对面坐着。他们的官员有萨陀迦罗一人,陀拏达义二人,迦利蜜迦三人,共同处理政务;俱罗末帝一人,负责刑法。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那邪迦和一个钵帝。

他们的习俗都是穿耳剪发,没有跪拜的礼节。用香油涂抹身体。他们尊重佛教,尤其重视婆罗门。妇女在颈部后面梳髻。男女都穿朝霞、朝云杂色的布衣。富裕的家庭任意装饰豪华,只有金锁,非国王赐予不得使用。婚嫁时,选择吉日,女方家提前五天,举行宴会,喝酒,父亲牵着女儿的手,将女儿交给女婿,七天之后才成婚。结婚后,分家另住,只有小儿子和父亲住在一起。父母兄弟去世后,剪发,穿素服,在水边搭建竹木棚,棚内堆满柴火,将尸体放在上面。烧香挂幡,吹螺号击鼓送葬,点燃柴火,尸体随之落入水中。无论贵贱,都是这样。只有国王烧完后,收集灰烬,装入金瓶,存放在庙宇中。冬天和夏天都温暖,雨多晴天少,农作物四季都可以种植,特别适合种植稻米、高粱、白豆、黑麻,其他物产大多和交阯相同。用甘蔗酿酒,混合紫瓜根。酒的颜色是黄色和红色,味道也很香美。也用椰浆酿酒。

隋炀帝登基后,招募能穿越遥远地区的人。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人请求出使赤土国。皇帝非常高兴,赐给常骏等人每人一百匹丝绸,一套当时流行的衣服,并派遣他们出发。他们携带了五千段物资,作为赠送给赤土王的礼物。当年十月,常骏等人从南海郡出发,乘坐船只,昼夜航行二十天,每次都遇到顺风。他们经过焦石山,然后在东南方向停泊在陵伽钵拔多洲,这个地方西边与林邑国相对,山上有一座神祠。他们继续向南航行,到达师子石,从此岛屿连绵不断。又航行了二三日,向西望去,看到了狼牙须国的山脉,于是向南到达鸡笼岛,进入了赤土国的边界。赤土国的国王派遣婆罗门鸠摩罗带领三十艘船来迎接,吹奏螺号,击鼓欢迎隋朝的使者,并送上金锁来系住常骏的船只。一个月后,他们到达赤土国的首都,国王派遣他的儿子那邪迦邀请常骏等人进行礼节性的见面。那邪迦先派人送来金盘,里面装有香花和镜子、梳子,两个金盒装着香油,八个金瓶装着香水,四条白叠布用来供使者盥洗。那天下午,那邪迦又用两头大象,手持孔雀羽伞来迎接使者,并送上金花和金盘来放置诏书。男女百人演奏螺号鼓,两位婆罗门引导道路,到达王宫。常骏等人呈上诏书后,国王及其以下的人都坐下。宣读完诏书后,引导常骏等人坐下,演奏天竺音乐。事情结束后,常骏等人回到住处,又派婆罗门到住处送来食物,用草叶做成的盘子,盘子很大。他对常骏说:“现在你是大国的使者,不再是赤土国的人了。这里的饮食简单,希望你能按照大国的习惯来吃。”几天后,邀请常骏等人参加宴会,礼仪和随从的规格和初次见面时一样。国王面前摆放了两张床,床上都放着草叶盘子,每个盘子一丈五尺见方,上面有黄、白、紫、赤四种颜色的饼,以及牛、羊、鱼、鳖、猪、蝾螈等百余种肉类。邀请常骏上床,随从们坐在地上铺的席子上,各自用金钟盛酒,女乐轮流演奏,礼物非常丰厚。不久后,派遣那邪迦随常骏进贡方物,并献上金芙蓉冠、龙脑香。用金铸成多罗叶形状,雕刻成文字作为信物,用金函封装,让婆罗门用香花和螺号鼓送行。出海后,看到一群绿鱼在水面飞翔。海上航行十多日,到达林邑国的东南方向,沿着山脉行驶。那里的海水宽阔一千多步,颜色发黄,气味腥臭,船只行驶一天都不会断,据说这是大鱼的粪便。沿着海北岸航行,到达交趾。常骏在六年春天与那邪迦在弘农觐见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赐给常骏等人二百段物资,都授予了秉义尉的官职,那邪迦等人的官职和赏赐各有不同。

真腊国位于林邑国的西南方,原本是扶南国的属国。从日南郡乘船航行六十天,就接到了车渠国,西边有朱江国。国王姓刹利,名叫质多斯那。从他的祖父开始逐渐强大,到质多斯那时,就兼并了扶南国。质多斯那去世后,他的儿子伊奢那继位。他们居住在伊奢那城,城外有两万多家。城中有一座大堂,是国王处理政务的地方。总共有三十个大城,每个城里有数千家,各自有部帅,官名与林邑国相同。国王每三天听一次朝,坐在五香七宝床上,床上挂着宝帐。宝帐用花纹木做竿,象牙和金珠做墙壁,形状像小屋,悬挂着金光,和赤土国一样。前面有一个金香炉,有两个人在旁边侍候。国王穿着朝霞色的古贝布,遮住腰腹,垂到脚踝,头戴金宝花冠,佩戴珍珠项链,脚穿革履,耳朵挂着金珰。常服是白叠布,用象牙做鞋子。如果头发散开,就不佩戴项链。臣子的服饰大致相同。有五大臣,分别是孤落支、高相凭、婆何多陵、舍摩陵、髯多娄,以及众多小臣。朝见国王时,总是跪在台阶下三次磕头。国王召唤上台阶,就跪下,用两手抱住胳膊,绕国王环坐。议完政事后,跪拜着离开。台阶和庭院的门阁,有千余人守卫,穿着盔甲,手持武器。这个国家与参半国、朱江国和睦相处,多次与林邑国、陀桓国发生战争。人们行走时都携带武器,如果有征战,就用来使用。他们的习俗是不允许国王的非正室妻子成为继承人。国王即位的那天,所有的兄弟都被处以刑罚,有的砍掉一根手指,有的割掉鼻子,被安置在别处生活,不能做官。

人们身材小而皮肤黑。妇女也有皮肤白的。他们都束发垂耳,性格敏捷。居住和使用的器物,与赤土国很相似。他们用右手认为是干净的,左手认为是污秽的。每天早上洗澡,用杨枝清洁牙齿,读诵经咒。吃饭前也要洗澡,吃完饭后再用杨枝清洁牙齿,然后读经咒。饮食主要是苏酪、沙糖、粳粟、米饼。吃饭时,先取一些杂肉羹与饼混合,用手抓着吃。结婚的人,只送一套衣服,选择日期派媒人迎娶新娘。男女双方各自八天不出门,昼夜燃灯不熄。男方婚礼结束后,立即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父母去世后,未婚的小儿可以得到剩余的财产。如果已经结婚,财产归官府所有。他们的丧葬习俗是,儿女七天不吃饭,剃光头发哭泣,僧侣、道士、亲友都来聚会,音乐送葬。用五香木烧尸,收集骨灰用金银瓶装,放入大水中。穷人可能用瓦罐,然后用彩色画上。也有不烧尸的,将尸体送到山中,任由野兽食用。

这个国家北部多山,南部有水泽,气候特别炎热,没有霜雪,有很多瘴气和毒虫。土地适合种植稻谷,少种黍粟,果菜与日南、九真相似。不同的是有婆那娑树,没有花,叶子像柿子,果实像冬瓜;奄罗树,花叶像枣,果实像李子;毗野树,花像木瓜,叶子像杏,果实像楮树;婆田罗树,花叶果实都像枣,但略有不同;歌毕佗树,花像林檎,叶子像榆树而厚大,果实像李子,大小像升。其他的多与九真相似。海中有一种名叫建同的鱼,有四条腿,没有鳞片,鼻子像大象,吸水后喷出,高达五六十尺。还有一种浮胡鱼,形状像鳖,嘴巴像鹦鹉,有八条腿。有很多大鱼,上半身露出水面,看起来像山。

每年五六月份,毒气流行,就在城西门外用白猪、白牛、白羊进行祭祀。如果不这样做,五谷不丰收,六畜大量死亡,人众多生病。靠近都城有陵伽钵婆山,山上有一座神祠,每次都派五千人守卫。城东有一个名叫婆多利的神,祭祀时用人肉。国王每年都要杀人,在夜间祭祀,也有千人守卫。他们对鬼神的敬畏程度如此。很多人信奉佛法,尤其信奉道士,佛和道士都在馆舍中立有雕像。

大业十二年,他们派遣使者进贡,皇帝对他们非常礼遇,之后也就断绝了联系。

婆利国,从交阯(现在的越南北部)乘船渡海,向南经过赤土、丹丹等地,最终到达他们的国家。这个国家的边界,东西方向要走四个月,南北方向要走四十五天。国王姓刹利邪伽,名叫护滥那婆。官员叫做独诃邪挐,其次是独诃氏挐。那里的百姓擅长投掷轮刀,这种刀的尺寸有镜子那么大,中间有一个孔,外边锋利得像锯子,从远处投掷出去,没有不中的。其他的兵器,与中国的大致相同。风俗习惯与真腊相似,物产也和林邑一样丰富。那里的人如果杀人或偷盗,会砍掉他们的手,如果犯了奸淫之罪,就会锁住他们的脚,一年后才会停止。祭祀活动必须在月底进行,用盘子装上酒菜,然后放入流水中。每年的十一月,一定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海上出产珊瑚。有一种鸟叫做舍利,能够理解人说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他们派使者来朝贡,之后就没有再来了。当时南方荒远的地方有丹丹、盘盘两个国家,也来进贡各种物品,他们的风俗和物产,大致是相似的。

史臣评论说:《礼记》中说:‘南方被称为蛮,有不吃熟食的人。’《尚书》称:‘蛮夷狡猾,侵犯中原。’《诗经》中说:‘你们这些蛮荆,真是愚昧。’种类繁多,代代纷争不断。自从秦国统一了两个楚国,汉朝平定了百越,直到丹水尽头,太阳最南的地方,水陆都可以居住,都成为了郡县。到了吴、蜀地区划分之后,经过了晋朝、宋朝,道路有兴有衰,服从和反叛的情况各不相同。高祖受命,平定了九州。炀帝继承了大业,威名远播至八荒之外。他一心想要征服远方的异族,追求珍奇的物品,所以出兵流求,攻打林邑,威震四方,超过了秦汉时期。虽然有征服荒远地区的功绩,但无法挽救中原的败局,《左传》中说:‘不是圣人,外部安宁必定内部有忧患。’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注解

南蛮:南蛮是指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汉族杂居。在古代文献中,南蛮通常指代那些未被中央政权完全同化的南方民族。

百越:百越是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群体,分布在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如断发文身等。

断发文身:断发文身是古代南方民族的一种习俗,即剪短头发并在身上刺上图案。

浸以微弱:浸以微弱指的是南蛮民族逐渐衰落。

郡县:郡县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

朝贡:朝贡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间的一种外交关系,通过定期向中国朝廷进贡来表达臣服和友好。

林邑:林邑是古代对越南南部地区的称呼。

交阯女子徵侧之乱:指汉末时期,交阯(今越南北部)女子徵侧和征贰发动起义的事件。

区连:区连是林邑国的一位功曹子,因乱事而自立为王。

范熊:范熊是区连的外甥,继位成为林邑国王。

范文:范文是日南人,因乱事成为范逸的仆隶,后来成为其重要助手。

筑宫室:指建造宫殿。

造器械:指制造武器和工具。

萨婆地歌:萨婆地歌是林邑国的一种官职。

弗罗:弗罗是林邑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可轮:可轮是林邑国的一种官职,地位低于弗罗。

章甫:章甫是古代的一种帽子,形似今天的斗笠。

朝霞布:朝霞布是一种华丽的布料。

珠玑璎珞:珠玑璎珞是指用珍珠、宝石等制成的装饰品。

革履:革履是指用皮革制成的鞋子。

婆罗门: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职业者,通常担任祭司或学者。

天竺:天竺是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

扶南: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柬埔寨南部。

波罗刺国:波罗刺国是古代印度的一个国家。

婆罗娑国:婆罗娑国是古代印度的一个国家。

诃罗旦国:诃罗旦国是古代印度的一个国家。

瞿昙氏:瞿昙氏是印度的一个古老姓氏。

释王位出家为道:指国王放弃王位,出家修行。

僧祗城:僧祗城是林邑国的首都。

朝霞、朝云杂色布:朝霞、朝云杂色布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布料。

椰浆:椰浆是用椰子汁制成的饮料。

炀帝:炀帝指隋炀帝杨广。

募能通绝域者:能够通往遥远地方的人,这里指的是能够出使远方国家的人。

赤土:赤土是指古代东南亚地区的一种红土,这里可能指赤土国,即现在的泰国。

屯田主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屯田事务。

虞部主事:古代官职,负责虞部事务,虞部掌管山泽。

帛:古代的一种丝织品,常作为礼物。

时服:当时流行的服装。

赍物:携带的礼物。

赤土王:赤土国的国王。

南海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广东、广西、海南一带。

焦石山:位于南海的一座山。

陵伽钵拔多洲:古代地名,位于南海。

神祠:供奉神灵的庙宇。

师子石:古代地名,位于南海。

鸠摩罗:印度教中的一位神祇。

舶:古代的一种大船。

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贝壳制成。

金锁:用金制成的锁,这里作为礼物。

金盘:用金制成的盘子,用于盛放物品。

白叠布:古代的一种布料,用于制作衣物。

盥洗:洗手洗脸。

秉义尉:古代官职,负责治安。

真腊:真腊是古代对柬埔寨地区的称呼。

刹利氏:古印度的一种贵族姓氏。

质多斯那:真腊国王的名字。

伊奢那:真腊国的都城。

朝霞古贝:古代的一种布料,常用于制作高级服装。

瞒络:缠绕。

璎珞:古代的一种装饰品,用珠宝制成。

革屣:用皮革制成的鞋子。

孤落支:真腊国的五大臣之一。

高相凭:真腊国的五大臣之一。

婆何多陵:真腊国的五大臣之一。

舍摩陵:真腊国的五大臣之一。

髯多娄:真腊国的五大臣之一。

参半: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硃江: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越南中部。

陀桓: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越南中部。

苏酪:一种乳制品。

沙糖:古代的一种糖,通常指从甘蔗中提炼的糖。

秔粟:古代的一种谷物,即小麦。

米饼:用米粉制成的饼。

婆那娑树:一种树木,叶似柿,实似冬瓜。

奄罗树:一种树木,花叶似枣,实似李。

毗野树:一种树木,花似木瓜,叶似杏,实似楮。

婆田罗树:一种树木,花叶实并似枣而小异。

歌毕佗树:一种树木,花似林檎,叶似榆而厚大,实似李。

建同:一种大鱼,四足,无鳞,鼻如象。

浮胡鱼:一种鱼,形似且,嘴如鹦鹉,有八足。

瘴疠:古代对某些传染病的称呼。

粱稻:古代的一种谷物,即高粱。

五香:五种香料,常用于祭祀或烹饪。

陵伽钵婆山:位于真腊的一座山,上有神祠。

婆多利:位于真腊的一个神。

金芙蓉冠:用金制成的花冠。

龙脑香:一种香料,常用于制作香炉。

多罗叶:一种树叶,常用于装饰。

香花:用香料制成的花。

蠡鼓:古代的一种乐器,用贝壳制成。

绿鱼:一种鱼,群飞于水上。

车渠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越南南部。

硃江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越南中部。

兵:士兵。

佛:佛教。

道士:道教信徒。

大业十二年:大业十二年指的是隋炀帝大业十二年的事,即公元616年。

婆利国:婆利国是古代对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的称呼,位于现在的马来西亚地区。

交阯:交阯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是汉朝时期设置的交趾郡。

丹丹:丹丹是古代对东南亚某地区的称呼,具体位置不明。

刹利邪伽:刹利是印度古代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指贵族,邪伽可能是一个姓氏。

护滥那婆:护滥那婆是婆利国国王的名字。

独诃邪挐:独诃邪挐是婆利国的一种官职。

独诃氏挐:独诃氏挐是婆利国的另一种官职。

轮刀:轮刀是一种古代武器,形状类似车轮,边缘锋利,用于投掷。

月晦:月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月底。

舍利:舍利是佛教用语,指佛教徒死后留下的遗骨或遗物。

流求:流求是古代对琉球群岛的称呼。

蛮:蛮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火食:火食是指熟食,这里可能指南方少数民族不习惯吃熟食。

猾夏:猾夏是指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

蛮荆:蛮荆是指楚地的蛮族。

丹徼:丹徼是指丹水之南的边远地区。

景极日南:景极日南是指太阳最南端的地方,即南方最远处。

吴、蜀:吴、蜀分别指古代的吴国和蜀国。

晋、宋:晋、宋分别指东晋和刘宋。

污隆:污隆指政治的兴衰变化。

高祖: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殊俗:殊俗指与中原文化不同的风俗。

圣人:圣人指道德高尚的人。

外宁必内忧:外宁必内忧是指外部安定必然导致内部忧虑,出自《左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评注

婆利国,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乃至其国。国界东西四月行,南北四十五日行。

此句描绘了婆利国的地理位置,通过‘自交阯浮海’、‘南过赤土、丹丹’等地理名词,展现了婆利国与交阯、赤土、丹丹等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体现了古代地理知识的运用。‘四月行’、‘四十五日行’则具体说明了婆利国的地理位置之偏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交通的艰难。

王姓刹利邪伽,名护滥那婆。官曰独诃邪挐,次曰独诃氏挐。

此句介绍了婆利国的王族和官职。‘王姓刹利邪伽’表明了婆利国国王的姓氏和名号,‘官曰独诃邪挐,次曰独诃氏挐’则介绍了婆利国的官职名称,从中可以看出婆利国官职的设置和命名方式。

国人善投轮刀,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人,无不中。

此句描述了婆利国人的技艺。‘善投轮刀’展示了婆利国人在投掷轮刀方面的特长,‘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等形容词描绘了轮刀的特点,‘远以投人,无不中’则强调了婆利国人在投掷轮刀方面的精准度。

其余兵器,与中国略同。

此句说明婆利国的兵器与中国相似,体现了古代文化交流的广泛性。

俗类真腊,物产同于林邑。

此句比较了婆利国与真腊、林邑的风俗和物产,反映了古代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其杀人及盗,截其手,奸者锁其足,期年而止。

此句描述了婆利国的法律制度,体现了古代法律对犯罪的严厉惩罚。

祭祀必以月晦,盘贮酒肴,浮之流水。

此句描绘了婆利国的祭祀习俗,‘月晦’、‘盘贮酒肴’、‘浮之流水’等词语展现了婆利国祭祀的仪式和场景。

每十一月,必设大祭。

此句说明了婆利国每年十一月的大祭,体现了古代民族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祭祀的重视。

海出珊瑚。有鸟名舍利,解人语。

此句描绘了婆利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海出珊瑚’、‘有鸟名舍利,解人语’等词语展现了婆利国的自然之美和神秘色彩。

大业十二年,遣使朝贡,后遂绝。

此句记录了婆利国与大隋朝的外交关系,‘大业十二年’、‘遣使朝贡’、‘后遂绝’等词语反映了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变迁。

于时南荒有丹丹、盘盘二国,亦来贡方物,其风俗物产,大抵相类云。

此句说明了当时南荒地区的丹丹、盘盘等国也与婆利国一样,向大隋朝朝贡,体现了古代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依赖。

史臣曰:‘《礼》云:“南方曰蛮,有不火食者矣。”《书》称:“蛮夷猾夏。”《诗》曰:“蠢尔蛮荆。”种类实繁,代为纷梗。自秦并二楚,汉平百越,地穷丹徼,景极日南,水陆可居,咸为郡县。暨乎境分吴、蜀,时经晋、宋,道有污隆,服叛不一。高祖受命,克平九宇。炀帝纂业,威加八荒。甘心远夷,志求珍异,故师出于流求,兵加于林邑,威振殊俗,过于秦、汉远矣。虽有荒外之功,无救域中之败,《传》曰:“非圣人,外宁必内忧。”诚哉斯言也!’

史臣的这段话首先引用了《礼》、《书》、《诗》等经典文献,对南方民族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如‘南方曰蛮’、‘蛮夷猾夏’、‘蠢尔蛮荆’等,反映了古代对南方民族的认知和态度。接着,史臣回顾了从秦汉到隋朝的历史,强调了中央政权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和开发,以及隋炀帝的远征和威震四方。最后,史臣引用《传》中的名言,对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虽然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但内部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体现了古代政治哲学的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四十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5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