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徵(580年-643年),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参与了《隋书》的编纂工作。他的历史观和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隋书》是唐代历史学家魏徵所编撰的一部关于隋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隋朝的建立、发展及其灭亡的过程。全书不仅详细描述了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还讨论了隋朝政治体制的优势与不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二十-原文
○杜彦
杜彦,云中人也。
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
彦性勇果,善骑射。
仕周,释褐左侍上士,后从柱国陆通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破之。
又击叛蛮,克仓塠、白杨二栅,并斩其渠帅。
进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
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
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进位上开府,改封襄武县侯,拜魏郡太守。
开皇初,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
后六岁,征为左武卫将军。
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与新义公韩擒相继而进。
军至南陵,贼屯据江岸,彦遣仪同樊子盖率精兵击破其栅,获船六百馀艘。
渡江,击南陵城,拔之,擒其守将许翼。
进至新林,与擒合军。
及陈平,赐物五千段,粟六千石,进位柱国,赐子宝安爵昌阳县公。
高智慧等之作乱也,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讨之,别解江州围。
智慧馀党往往屯聚,保投溪洞,彦水陆兼进,攻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悉平之,皆斩其渠帅。
贼李陀拥众数千,据彭山,彦袭击破之,斩陀,传其首。
又击徐州、宜丰二洞,悉平之。
赐奴婢百馀口。
拜洪州总管,甚有治名。
岁馀,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谓侍臣曰:‘榆林国之重镇,安得子干之辈乎?’
后数日,上曰:‘吾思可以镇榆林者,莫过杜彦。’于是征拜云州总管。
突厥来寇,彦辄擒斩之,北夷畏惮,胡马不敢至塞。
后数年,朝廷复追录前功,赐子宝虔爵承县公。
十八年,辽东之役,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营州。
上以彦晓习军旅,令总统五十营事。
及还,拜朔州总管。
突厥复寇云州,上令杨素击走之,是后犹恐为边患,以彦素为突厥所惮,复拜云州总管。
未几,以疾征还,卒,时年六十。
子宝虔,大业末,文城郡丞。
○高劢
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尉、清河王岳之子也。
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
年七岁,袭爵清河王。
十四为青州刺史,历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乐安王。
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
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鄴。
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
太后救之,乃释。
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
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
文殊甚愧。
既至鄴,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
后主不从,遂弃鄴东遁。
劢恆后殿,为周军所得。
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
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
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
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
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
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
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
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
乃告谕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赖之。
七年,转光州刺史,上取陈五策,又上表曰:‘臣闻夷凶翦暴,王者之懋功;取乱侮亡,往贤之雅诰。是以苗民逆命,爰兴两阶之舞;有扈不宾,终召六师之伐。皆所以宁一宇内,匡济群生者也。自昔晋氏失驭,天网绝维,群凶于焉胃起,三方因而鼎立。陈氏乘其际运,拔起细微,茜顼纵其长蛇,窃据吴会;叔宝肆其昏虐,毒被金陵。数年已来,荒悖滋甚。牝鸡司旦,昵近奸回,尚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域防守,长戍三年。或微行暴露,沉湎王侯之宅;或奔驰骏骑,颠坠康衢之首。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靡嫚,不知纪极。天厌乱德,妖实人兴,或空里时有大声,或行路共传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舍身以厌妖讹。民神怨愤,灾异荐发,天时人事,昭然可知。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频历籓任,与其邻接,密迩仇雠,知其动静,天讨有罪,此即其时。若戎车雷动,戈船电迈,臣难惊怯,请效鹰犬。’
高祖览表嘉之,答以优诏。
及大举伐陈,以劢为行军总管,从宜阳公王世积下陈江州。
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
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馀户。
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
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
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
后卒于家,时年五十六。
子士廉,最知名。
○尔硃敞
尔硃敞,字乾罗,秀容契胡人,尔硃荣之族子也。
父彦伯,官至司徒、博陵王。
齐神武帝韩陵之捷,尽诛尔硃氏,敞小,随母养于宫中。
及年十二,自窦而走,至于大街,见童兒群戏者,敞解所著绮罗金翠之服,易衣而遁。
追骑寻至,初不识敞,便执绮衣兒。
比究问知非,会日已暮,由是得免。
遂入一村,见长孙氏媪踞胡床而坐。
敞再拜求哀,长孙氏愍之,藏于复壁。
三年,购之愈急,迹且至,长孙氏曰:‘事急矣,不可久留。’资而遣之。
遂诈为道士,变姓名,隐嵩山,略涉经史。
数年之间,人颇异之。
尝独坐岩石之下,泫然而叹曰:‘吾岂终于此乎?伍子胥独何人也!’
于是间行微服,西归于周。
太祖见而礼之,拜大都督、行台郎中,封灵寿县伯,邑千五百户。
迁通直散骑常侍,转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保定中,迁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天和中,增邑五百户,历信、临、熊、潼四州刺史,进爵为公。
武帝东征,上表求从,许之。
攻城陷阵,所当皆破,进位上开府。
除南光州刺史,入为护军大将军。
岁馀,转胶州刺史。
于是迎长孙氏及弟置于家,厚资给之。
高祖受禅,改封边城郡公。
黔安蛮叛,命敞讨平之。
师旋,拜金州总管。
寻转徐州总管。
在职数年,号为明肃,民吏惧之。
后以年老,上表乞骸骨,赐二马轺车,归于河内,卒于家,时年七十二。
子最嗣。
○周摇
周摇,字世安,其先与后魏同源,初为普乃氏,及居洛阳,改为周氏。
曾祖拔拔,祖右六肱,俱为北平王。
父恕延,历行台仆射、南荆州总管。
摇少刚果,有武艺,性谨厚,动遵法度。
仕魏,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周闵帝受禅,赐姓车非氏,封金水郡公。
历夙、楚二州刺史,吏民安之。
从帝平齐,每战有功,超授柱国,进封夔国公。
未几,拜晋州总管。
时高祖为定州总管,文献皇后自京师诣高祖,路经摇所,主礼甚薄。
既而白后曰:‘公廨甚富于财,限法不敢辄费。又王臣无得效私。’
其质直如此。
高祖以其奉法,每嘉之。
及为丞相,徙封济北郡公,寻拜豫州总管。
高祖受禅,复姓周氏。
开皇初,突厥寇边,燕、蓟多被其患,前总管李崇为虏所杀,上思所以镇之,临朝曰:‘无以加周摇者。’
拜为幽州总管六州五十镇诸军事。
摇修鄣塞,谨斥候,边民以安。
后六载,徙为寿州。
初,自以年老,乞骸骨,上召之。
既引见,上劳之曰:‘公积行累仁,历仕三代,克终富贵,保兹遐寿,良足善也。’
赐坐褥,归于第。
岁馀,终于家,谥曰恭,时年八十四。
○独孤楷
独孤楷,字修则,不知何许人也,本姓李氏。
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擒,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
楷少谨厚,便弄马槊,为宇文护执刀,累转车骑将军。
其后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邑千户,拜右侍下大夫。
周末,从韦孝宽平淮南,以功赐子景云爵西河县公。
高祖为丞相,进授开府,每督亲信兵。
及受禅,拜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
数岁,迁右卫将军。
仁寿初,出为原州总管。
时蜀王秀镇益州,上征之,犹豫未发。
朝廷恐秀生变,拜楷益州总管,驰传代之。
秀果有异志,楷讽谕久之,乃就路。
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为备。
秀至兴乐,去益州四十余里,将反袭楷,密令左右觇所为,知楷不可犯而止。
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称之。
炀帝即位,转并州总管。
遇疾丧明,上表乞骸骨。
帝曰:‘公先朝旧臣,历职二代,高风素望,卧以镇之,无劳躬亲簿领也。’
遣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
其见重如此。
数载,转长安太守,未视事而卒。
谥曰恭。
子凌云、平云,彦云,皆知名。
楷弟盛,见《诚节传》。
○乞伏慧
乞伏慧,字令和,马邑鲜卑人也。
祖周,魏银青光禄大夫,父纂,金紫光禄大夫,并为第一领民酋长。
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
齐文襄帝时,为行台左丞,加荡寇将军,累迁右卫将军、太仆卿,自永宁县公封宜民郡王。
其兄贵和又以军功为王,一门二王,称为贵显。
周武平齐,授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拜佽飞右旅下大夫,转熊渠中大夫。
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惇于武陟,所当皆破,授大将军,赐物八百段。
及平尉迥,进位柱国,赐爵西河郡公,邑三千户,赉物二千三百段。
请以官爵让兄,朝廷不许,论者义之。
高祖受禅,拜曹州刺史。
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恆不以实。
慧下车按察,得户数万。
迁凉州总管。
先是,突厥屡为寇抄,慧于是严警烽燧,远为斥候,虏亦素惮其名,竟不入境。
岁馀,转齐州刺史,得隐户数千。
迁寿州总管。
其年,左转杞州刺史,在职数年,迁徐州总管。
时年逾七十,上表求致仕,不许。
俄转荆州总管,又领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
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化大洽。
曾见人以穀捕鱼者,出绢买而放之,其仁心如此。
百姓美之,号其处曰西河公穀。
转秦州总管。
炀帝即位,为天水太守。
大业五年,征吐谷浑,郡滨西境,民苦劳役,又遇帝西巡,坐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
见其无发,乃释,除名为民。
卒于家。
○张威
张威,不知何许人也。
父琛,魏弘农太守。
威少倜傥有大志,善骑射,膂力过人。
在周,数从征伐,位至柱国、京兆尹,封长寿县公,邑千户。
王谦作乱,高祖以威为行军总管,从元帅梁睿击之。
军次通谷,谦守将李三王拥劲兵拒守,睿以威为先锋。
三王初闭垒不战,威令人詈侮以激怒之,三王果出阵。
威令壮士奋击,三王军溃,大兵继至,于是擒斩四千馀人。
进至开远,谦将赵俨众十万,连营三十里。
威凿山通道,自西岭攻其背,俨遂败走。
追至成都,与谦大战,威将中军。
及谦平,进位上柱国,拜泸州总管。
高祖受禅,历幽、洛二州总管,改封晋熙郡公。
寻拜河北道行台仆射,后督晋王军府事。
数年,拜青州总管,赐钱八十万,米五百石,杂彩三百段。
威在青州,颇治产业,遣家奴于民间鬻芦菔根,其奴缘此侵扰百姓。
上深加谴责,坐废于家。
后从上祠太山,至洛阳,上谓威曰:
“自朕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镇,可谓推赤心矣。何乃不修名行,唯利是视?岂直孤负朕心,亦且累卿名德。”
因问威曰:
“公所执笏今安在?”
威顿首曰:
“臣负罪亏宪,无颜复执,谨藏于家。”
上曰:
“可持来。”
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
“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
于是复拜洛州刺史,后封睆城郡公。
寻转相州刺史,卒官。
有子植,大业中,至武贲郎将。
○和洪
和洪,汝南人也。
少有武力,勇烈过人。
周武帝时,数从征伐,以战功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聚众为乱,刺史独孤善不能御。
朝议以洪有武略,代善为刺史。
月馀,擒公忻、国立,皆斩首枭之,馀党悉平。
从帝攻河阴,洪力战,陷其西门。
帝壮之,赏物千段。
复从帝平齐,进位上仪同,赐爵北平侯,邑八百户,拜左勋曹下大夫。
柱国王轨之擒吴明彻也,洪有功焉,加位开府,迁折冲中大夫。
尉迥作乱相州,以洪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击之。
军至河阳,迥遣兵围怀州,洪与总管宇文述等击走。
又破尉惇于武陟。
及平相州,每战有功,拜柱国,封广武郡公,邑二千户。
前后赐物万段,奴婢五十口,金银各百挺,牛马百匹。
时东夏初平,物情尚梗,高祖以洪有威名,令领冀州事,甚得人和。
数岁,征入朝,为漕渠总管监,转拜泗州刺史。
属突厥寇边,诏洪为北道行军总管,击走虏,至碛而还。
后迁徐州总管,卒,时年六十四。
○侯莫陈颖
侯莫陈颖,字遵道,代人也。
与魏南迁,世为列将。
父崇,魏、周之际,历职显要,官至大司空。
颖少有器量,风神警发,为时辈所推。
魏大统末,以父军功赐爵广平侯,累迁开府仪同三司。
周武帝时,从滕王逌击龙泉、文城叛胡,与柱国豆卢勣各帅兵分路而进。
颖悬军五百馀里,破其三栅。
先是,稽胡叛乱,辄略边人为奴婢。
至是诏胡敢有压匿良人者诛,籍没其妻子。
有人言为胡村所隐匿者,勣将诛之,颖谓勣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行。
诸胡固非悉反,但相迫胁为乱耳。
大兵临之,首乱者知惧,胁从者思降。
今渐加抚慰,自可不战而定。
如即诛之,转相惊恐,为难不细。
未若召其渠帅,以隐匿者付之,令自归首,则群胡可安。
勣从之。
群胡感悦,争来降附,北土以安。
迁司武,加振威中大夫。
高祖为丞相,拜昌州刺史。
会受禅,竟不行,加上开府,进爵升平郡公。
俄拜延州刺史。
数年,转陈州刺史。
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从秦王俊出鲁山道。
属陈将荀法尚、陈纪降,颖与行军总管段文振度江安集初附。
寻拜饶州刺史,未之官,迁瀛州刺史,甚有惠政。
在职数年,坐与秦王俊交通免官。
百姓将送者,莫不流涕,因相与立碑,颂颖清德。
未几,检校汾州事,俄拜邢州刺史。
仁寿中,吏部尚书牛弘持节巡抚山东,以颖为第一。
高祖嘉叹,优诏褒扬。
时朝廷以岭南刺史、县令多贪鄙,蛮夷怨叛,妙简清吏以镇抚之,于是征颖入朝。
及进见,上与颖言及平生,以为欢笑。
数日,进位大将 军,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赐物而遣之。
及到官,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
炀帝即位,颖兄梁国公芮坐事徙边,朝廷恐颖不自安,征归京师。
数年,拜恆山太守。
其年,岭南、闽越多不附,帝以颖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伏,复拜南海太守。
后四岁,卒官。
谥曰定。
子虔会,最知名。
史臣曰:
杜彦东夏、南服,屡有战功,作镇朔垂,胡尘不起。
高劢死亡之际,志气懔然,疾彼奸邪,致兹馀庆。
尔硃敞幼有权奇,终能止足,崇基坠而复构,不亦仁且智乎!
周摇以质实见知,独孤以恤人流誉,乞伏慧能以国让,侯莫陈所居治理,
或知牧人之道,或践仁义之路,皆有可称焉。
慧以供帐不厚,至于放黜,并结发登朝,出入三代,终享禄位,不夭性龄,
盖其任心而行,不为矫饰之所致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二十-译文
杜彦,是云中地区的人。他的父亲在葛荣之乱中迁居,于是全家迁移到幽州。杜彦性格勇敢果断,擅长骑射。在周朝,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担任左侍上士,后来跟随柱国陆通在土州击败陈国将领吴明彻。他又击败了叛乱的蛮族,攻克了仓塠、白杨两座栅栏,并斩杀了他们的首领。他因战功被任命为大都督。不久后,他被提升为仪同,负责隆山郡的事务。第二年,他被任命为陇州刺史,并封为永安县伯。高祖成为丞相后,杜彦跟随韦孝宽在相州击败尉迥,每次战斗都有功,被赐予三千段布匹和三十名奴婢。他被提升为上开府,改封为襄武县侯,并担任魏郡太守。开皇初年,他被任命为丹州刺史,爵位提升为公。六年后,他被征召为左武卫将军。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他以行军总管的身份与韩擒虎一起前进。军队到达南陵,敌人在江岸驻扎,杜彦派遣仪同樊子盖率领精兵击溃了他们的栅栏,缴获了六百多艘船只。渡过江后,他们攻击南陵城并攻克了它,俘虏了守将许翼。他们继续前进到新林,与韩擒虎的军队会合。陈国平定后,他被赐予五千段布匹,六千石粟米,晋升为柱国,并赐予他的儿子宝安昌阳县公的爵位。在高智慧等人叛乱时,他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杨素讨伐他们,解除了江州的围困。高智慧的余党四处聚集,保守在溪洞中,杜彦水陆并进,攻击了锦山、阳父、若、石壁四个洞,全部平定了,并斩杀了他们的首领。贼人李陀拥有数千人,据守在彭山,杜彦袭击并击败了他,斩杀了李陀,并传首示众。他又攻击了徐州、宜丰两个洞,全部平定了。他被赐予一百多名奴婢。被任命为洪州总管,非常有政绩。
一年多后,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去世,皇帝非常惋惜,于是对侍臣说:“榆林的国重要镇,怎么能够缺少像贺娄子干这样的人呢?”几天后,皇帝说:“我想来想去,能够镇守榆林的,莫过于杜彦。”于是征召杜彦担任云州总管。突厥来侵犯,杜彦总是能够擒获并斩杀他们,北方夷人害怕他,胡马不敢接近边塞。几年后,朝廷再次追认他以前的功绩,赐予他的儿子宝虔承县公的爵位。十八年,辽东战役中,他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汉王到达营州。皇帝认为杜彦熟悉军事,命令他总管五十营的事务。回到后,他被任命为朔州总管。突厥再次侵犯云州,皇帝命令杨素击退他们,此后仍然担心他们成为边患,因为杜彦一直被突厥人所惧怕,所以再次任命他为云州总管。不久后,因病召回,去世时六十岁。他的儿子宝虔,在大业末年担任文城郡丞。
高劢,字敬德,是渤海蓚人,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他从小聪明敏捷,风度翩翩,以仁孝著称,被齐显祖所喜爱。七岁时,继承清河王的爵位。十四岁时担任青州刺史,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为乐安王。他性格刚直,有才干,非常受时人尊重。斛律明月非常敬重他,每次有征伐,都让他担任副手。后来他被任命为侍中、尚书右仆射。后来后主被周军击败,高劢陪同太后回到邺城。当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特别受到宠爱,高劢打算处决他。太后救了他,才得以释放。刘文殊私下对高劢说:“苟子溢之流,言语能成祸福,你怎么能这样做!”高劢挥袖说:“现在西边的敌人日益侵扰,朝中的贵族多叛变,正是由于这些人弄权,导致士人解体。如果今天杀了他们,明天可能被杀,也无所遗憾。”刘文殊非常惭愧。
到达邺城后,高劢劝说后主:‘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的家庭都在三台上,我们可以以此威胁他们:‘如果战事不利,就烧掉他们的家。’这些人珍惜妻子和子女,一定会拼死作战,我们可以打败他们。’后主不听,于是放弃邺城向东逃窜。高劢总是在后面殿后,结果被周军俘虏。武帝见到他,与他交谈,非常高兴,并问他齐国灭亡的原因。高劢发言时泪流满面,悲伤得无法自控,武帝也因此改变了表情。他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成为丞相后,对高劢说:‘齐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任用奸佞。你父子忠诚善良,闻名于邻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高劢两次跪拜感谢说:‘我是在齐国灭亡的最后时期,世代受到恩宠,没有能够扶危定倾,导致国家灭亡。既然已经得到宽恕,恩宠已经很多,何况我滥竽充数,名声不佳。’高祖非常器重他,让他检校扬州事务。后来他被任命为楚州刺史,百姓都很满意。在此之前,城北有伍子胥庙,当地风俗敬鬼。祈祷的人必须用牛酒,以至于破产。高劢叹息说:‘伍子胥是贤者,怎么能够损害百姓呢?’于是他告诉所部,从此以后就停止了,百姓因此受益。
七年,转任光州刺史,上奏陈国五策,又上表说:‘我听说消灭凶恶、剪除暴虐,是君王的伟大功绩;平定混乱、羞辱亡国,是古代贤人的经典教诲。因此,苗民反抗命令,便兴起两阶之舞;有扈不臣服,最终召来六军的讨伐。这些都是为了安定天下,救助百姓。自从晋朝失去控制,天网松弛,群凶因此兴起,三方因此鼎立。陈氏乘机崛起,从微不足道的地方迅速崛起,萧纵其长蛇,窃据吴会;叔宝放纵其昏庸暴虐,恶行遍及金陵。近几年,荒谬之事越来越多。母鸡司晨,亲近奸佞,尚方役徒,堆积如山,边疆防守,长年戍守。有时微服私行,沉溺于王侯之家;有时骑马疾驰,跌落街头。有功不赏,无辜受罚,烽火连天,却不以为意,沉迷于淫乐,不知节制。天意厌弃乱德,妖人兴起,有时空中有巨大声响,有时路上流传鬼怪传说,有时剖人心脏以祭天狗,有时舍身以厌胜妖邪。民怨神怒,灾异频发,天时人事,一目了然。我以平庸之才,承蒙朝廷重任,多次担任藩镇职务,与他们相邻,了解他们的动态,天意讨伐有罪之人,这正是时候。如果战车如雷鸣,战船如闪电般前进,我难以惊慌恐惧,请让我效犬马之劳。’高祖阅读了他的奏章,非常赞赏,用优诏回复。等到大规模进攻陈国,高劢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跟随宜阳公王世积进攻陈江州。因功被封为上开府,赐予三千段布匹。
陇右的羌族多次侵扰,朝廷因为高劢有威名,任命他为洮州刺史。上任后,他大力宣扬威严和仁爱,民众和羌人都乐于归附,山谷中的生羌纷纷前来拜见,前后到达的有数千户。豪强和恶霸无处藏身,路上无人拾遗,他在任期间,治理有方。后来遇到吐谷浑来侵犯,高劢因病无法抵抗,敌人于是大肆掠夺后离去。宪司上奏高劢丢失了户口,又说接受了羌人的馈赠,最终被免职。后来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他的儿子高士廉,最知名。
尔硃敞,字乾罗,是秀容契胡人,是尔硃荣的族侄。他的父亲名叫尔硃彦伯,官至司徒、博陵王。在齐神武帝韩陵之战胜利后,尔硃氏全族被诛杀,因为年纪小,尔硃敞随母亲在宫中抚养。到了十二岁,他偷偷离开,一直走到大街上,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尔硃敞脱下自己穿的华丽衣服,换上普通衣服逃跑。追兵很快追来,最初没有认出尔硃敞,就抓住了穿华丽衣服的孩子。等到问清情况后,已经是傍晚,因此他得以逃脱。于是他进入一个村庄,看到一个姓长孙的老妇人坐在胡床上,尔硃敞再次跪拜请求帮助,长孙氏同情他,将他藏在夹墙里。三年后,搜捕更加紧急,追查的线索几乎要找到,长孙氏说:‘事情紧急了,不能久留。’于是资助他离开。尔硃敞于是假装成道士,改变姓名,隐居在嵩山,略读了经史。几年之间,人们对他都感到很奇怪。他曾经独自坐在岩石下,泪流满面地叹息说:‘我难道要在这里终老吗?伍子胥又是什么人呢!’于是他悄悄地穿上普通衣服,向西回到周朝。太祖见到他后对他表示礼遇,任命他为大都督、行台郎中,封为灵寿县伯,食邑一千五百户。后来升迁为通直散骑常侍,再转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侯。保定年间,增加食邑五百户,历任信、临、熊、潼四州刺史,进爵为公。武帝东征时,他上表请求随军出征,得到允许。在攻城陷阵中,所向披靡,升任上开府。被任命为南光州刺史,后入朝担任护军大将军。一年多后,转任胶州刺史。这时他迎接长孙氏和弟弟回到家中,给予了丰厚的资助。高祖即位后,他被封为边城郡公。黔安蛮人叛乱,他被命令去平定。军队返回后,他被任命为金州总管。不久后转任徐州总管。在任期间,他以明察秋毫和严肃著称,民众和官吏都很敬畏他。后来因为年老,他上表请求退休,被赐予两匹马车,回到河内,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儿子尔硃最继承了他的爵位。
周摇,字世安,他的祖先与后魏同源,最初姓普乃,到洛阳后改为周姓。他的曾祖父周拔拔,祖父周右六肱,都曾任北平王。他的父亲周恕延,历任行台仆射、南荆州总管。周摇年轻时就刚毅果断,有武艺,性格谨慎厚道,行为遵守法度。在魏朝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周闵帝即位后,赐姓车非,封为金水郡公。历任夙、楚二州刺史,官民都对他很满意。随皇帝平定齐国,每次战斗都有功,被越级提拔为柱国,进封夔国公。不久后,被任命为晋州总管。当时高祖为定州总管,文献皇后从京城到高祖那里,路过周摇的地方,但接待得很简慢。后来他向皇后报告说:‘公府很富裕,但根据法律不敢随意花费。而且王臣不得私相馈赠。’他的直率就是这样。高祖因为他遵守法律,常常嘉奖他。当他成为丞相后,被迁封为济北郡公,不久后又被任命为豫州总管。高祖即位后,他恢复了周姓。开皇初年,突厥侵犯边境,燕、蓟地区多次遭受其害,前任总管李崇被敌军所杀,皇帝思考如何镇守边疆,临朝时说:‘没有谁能比周摇更合适了。’任命他为幽州总管,负责六州五十镇的军事事务。周摇修筑防御工事,严密侦察,边境民众因此得以安宁。六年后,他被调任寿州。最初,他因为年老,请求退休,皇帝召见他。见面后,皇帝慰劳他说:‘你积累善行,历经三代,能够保持富贵,保持长寿,这是很好的。’赐给他坐垫和褥子,让他回到家中。一年多后,在家中去世,被追赠谥号为恭,享年八十四岁。
独孤楷,字修则,不知道是哪里人,原本姓李。他的父亲独孤屯,跟随齐神武帝与周军在沙苑作战,齐军战败,因此被柱国独孤信俘虏,被分配为士兵,在独孤信家中服役,逐渐得到亲近,因此被赐姓独孤。独孤楷年轻时就谨慎厚道,擅长骑马和舞槊,曾是宇文护的刀客,多次参与征战,被赐爵为广阿县公,食邑一千户,被任命为右侍下大夫。周末时,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因功赐予儿子独孤景云爵位为西河县公。高祖成为丞相后,他被晋升为开府,经常督率亲信的军队。等到高祖即位,他被任命为右监门将军,进封为汝阳郡公。几年后,他被迁任为右卫将军。仁寿初年,他被任命为原州总管。当时蜀王杨秀镇守益州,皇帝征召他,他犹豫不决。朝廷担心杨秀会生变,任命独孤楷为益州总管,急速前往代替他。杨秀果然有反叛之心,独孤楷劝说了很久,他才上路。独孤楷发现杨秀有后悔之意,于是命令军队做好防备。杨秀到达兴乐,距离益州四十多里,准备反攻独孤楷,秘密派遣左右侦察,知道独孤楷不可侵犯,于是作罢。独孤楷在益州时,施行了很多仁政,蜀地的父老至今还在称赞他。炀帝即位后,他被转任为并州总管。后来因病失明,上表请求退休。皇帝说:‘你是先朝的老臣,历经两代,高风亮节,德高望重,可以安心在家,不需要亲自处理政务。’派遣他的长子独孤凌云监督郡事。他被重视到这种程度。几年后,他被转任为长安太守,但未上任就去世了,被追赠谥号为恭。他的儿子独孤凌云、独孤平云、独孤彦云都很有名。独孤楷的弟弟独孤盛,见载于《诚节传》。
乞伏慧,信息缺失,无法翻译。
乞伏慧,字令和,是马邑鲜卑人。他的祖父乞伏周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父亲乞伏纂是金紫光禄大夫,两人都曾是第一领民酋长。乞伏慧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有高尚的节操,擅长骑射,喜欢养鹰犬。在齐文襄帝时期,他担任行台左丞,加封荡寇将军,后来升任右卫将军、太仆卿,自永宁县公晋升为宜民郡王。他的哥哥乞伏贵和也因为军功被封为王,一家两王,声名显赫。周武帝平定齐国后,任命他为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授予佽飞右旅下大夫的职位,后来转任熊渠中大夫。高祖成为丞相后,乞伏慧随韦孝宽在武陟击败尉惇,所向披靡,被封为大将军,赏赐了八百匹布。等到平定尉迥,升任柱国,赐封西河郡公,食邑三千户,赏赐了两千三百匹布。他请求将官爵让给哥哥,但朝廷不允许,人们都认为他很有义气。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他为曹州刺史。曹州风俗,民风狡猾隐匿,户口簿册常常不实。乞伏慧上任后进行核查,发现了几万户。后来他被调任凉州总管。在此之前,突厥多次侵扰,乞伏慧加强烽火报警,严密监视,突厥人因畏惧他的名声,最终没有入境。一年多后,他被调任齐州刺史,又发现了几千户隐匿的人口。之后又被调任寿州总管。同年,他被左转任杞州刺史,任职数年后,升任徐州总管。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不允许。不久后,他被调任荆州总管,同时兼任潭州、桂州总管,管理三十一州的军事事务。当地民风轻佻剽悍,乞伏慧以身作则,生活简朴,风气大为改善。他曾见有人用谷物捕鱼,就拿出绢布买下那些谷物并放生了鱼,他的仁慈之心由此可见。百姓都赞美他,将他居住的地方称为西河公谷。后来他被调任秦州总管。隋炀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朝廷征讨吐谷浑,郡境靠近西部边境,百姓苦于劳役,又因为炀帝西巡时,他负责的道路整治不力,提供的食物简陋,炀帝大怒,命令左右将他斩首。看到他没有头发,才放了他,剥夺了他的官职,恢复了他的平民身份。最后在家中去世。
张威,身份不明。他的父亲张琛是魏国的弘农太守。张威年轻时就风流倜傥,有远大的志向,擅长骑射,体力过人。在周朝,他多次随军征战,官至柱国、京兆尹,封为长寿县公,食邑一千户。王谦叛乱时,高祖任命张威为行军总管,随元帅梁睿征讨。军队驻扎在通谷,王谦的守将李三王率精兵坚守,梁睿让张威担任先锋。李三王起初闭营不出战,张威派人侮辱他们以激怒他们,李三王果然出阵。张威命令壮士猛攻,李三王的军队溃败,大军随后赶到,于是擒获斩杀了四千多人。进军到开远,王谦的将领赵俨率领十万大军,连营三十里。张威率军开山通路,从西岭攻击其背后,赵俨于是败逃。追击到成都,与王谦大战,张威指挥中军。等到王谦被平定,升任上柱国,任命为泸州总管。高祖接受禅让后,张威历任幽州、洛州总管,改封为晋熙郡公。不久后,被任命为河北道行台仆射,后来又负责晋王军府的事务。几年后,被任命为青州总管,赏赐了八十万钱,五百石米,三百匹彩色布。张威在青州时,经营了很多产业,派家奴到民间卖萝卜根,家奴因此侵扰百姓。皇帝对此深表谴责,张威因此被废黜在家。后来随皇帝祭祀泰山,到洛阳后,皇帝对张威说:“自从我拥有天下以来,一直将重任交给你,可以说是倾尽赤诚。为什么你不修品行,只看重利益?这不仅是辜负了我的心意,也损害了你的名誉和品德。”于是问张威:“你手中的笏板现在在哪里?”张威叩首说:“我犯了大罪,违背了法度,无颜再执掌笏板,已经将它收藏在家里了。”皇帝说:“可以拿过来。”张威第二天将笏板呈上,皇帝说:“你虽然不遵守法度,但实际功效确实很大,我不会忘记你的。现在将笏板还给你。”于是再次任命他为洛州刺史,后来封为穉城郡公。不久后转任相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和洪,是汝南人。年轻时就很有武力,勇猛过人。周武帝时期,他多次随军征战,凭借战功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当时龙州蛮族首领任公忻、李国立等人聚众叛乱,刺史独孤善无法平定。朝廷认为和洪有武略,便任命他为刺史。一个月后,他擒获了任公忻、李国立,并将他们斩首示众,其余叛党也被平定。他随皇帝攻打河阴,奋勇作战,攻陷了西门。皇帝认为他勇猛,赏赐了一千匹布。后来又随皇帝平定齐国,升任上仪同,赐封北平侯,食邑八百户,任命为左勋曹下大夫。柱国王轨擒获吴明彻时,和洪也有功,晋升为开府,升任折冲中大夫。尉迥在相州叛乱时,和洪被任命为行军总管,随韦孝宽征讨。军队到达河阳,尉迥派兵围攻怀州,和洪与总管宇文述等人击退了敌军。又在武陟击败了尉惇。等到平定相州,每次作战都有功,被封为柱国,封为广武郡公,食邑二千户。前后赏赐了上万匹布,五十口奴婢,一百根金银,一百匹牛马。当时东夏刚刚平定,人心尚未安定,高祖因为和洪有威名,让他负责冀州事务,深得民心。几年后,他被征召入朝,担任漕渠总管监,后来又被任命为泗州刺史。在突厥侵犯边境时,皇帝下诏让和洪担任北道行军总管,击退了敌人,直到沙漠才返回。后来他被调任徐州总管,去世时六十四岁。
侯莫陈颖,详情未知。
侯莫陈颖,字遵道,是代人。他随魏国南迁,世代都是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侯莫陈崇,在魏国和周朝交替时期,历任显要职务,官至大司空。颖从小就有器量,风度翩翩,被同辈所推崇。魏国大统末年,因为父亲的军功被赐予广平侯的爵位,后来多次升迁至开府仪同三司。
周武帝时,颖跟随滕王逌攻打龙泉、文城的叛胡,和柱国豆卢勣分别带领军队分路进攻。颖率领的军队行军五百多里,攻破了敌人的三个栅栏。在此之前,稽胡叛乱,经常抢夺边地居民作为奴隶。到这时,朝廷下令,凡是有藏匿良人的胡人,都要被诛杀,并且没收他们的妻子和子女。
有人报告说,有些被胡人村庄藏匿的人,豆卢勣准备将他们处死,颖对豆卢勣说:“将军在外,有些君命不能执行。胡人固然不是全部反叛,只是被逼迫胁迫才造反。大军压境,首先造反的人会感到恐惧,被迫从者会想要投降。现在逐渐进行安抚,自然可以不战而平定。如果立即处死他们,只会互相惊恐,麻烦更大。不如召集他们的首领,把藏匿的人交给他们处理,让他们自己归顺,这样所有的胡人都可以安定。”豆卢勣同意了他的建议。
胡人感到高兴,争相来投降,北方因此得以安定。颖后来被任命为司武,加封振威中大夫。高祖成为丞相后,任命他为昌州刺史。正值禅让之际,他最终没有赴任,但被加封为开府,进爵为升平郡公。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延州刺史。几年后,转任陈州刺史。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他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秦王俊从鲁山道出发。恰逢陈国将领荀法尚、陈纪投降,颖和行军总管段文振渡江安抚新归附的人。
不久后,他被任命为饶州刺史,但还未赴任,就被调任瀛州刺史,他在任期间有很多惠政。任职几年后,因为与秦王俊有交往而被免官。百姓送别时,无不流泪,因此共同立碑,颂扬颖的清德。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检校汾州事,不久后又被任命为邢州刺史。在仁寿年间,吏部尚书牛弘持节巡视山东,认为颖是第一人选。高祖对他的才能表示赞赏,并给予优厚的奖赏。
当时朝廷认为岭南的刺史、县令大多贪污腐败,蛮夷怨恨叛乱,于是精选清廉的官员去安抚他们,于是征召颖入朝。等到进见时,皇帝与他谈论平生,都感到很愉快。几天后,他被晋升为大将军,被任命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并赐予财物后派遣他前往。到他上任后,他大力树立恩信,民众和蛮夷都心悦诚服,溪洞地区的生越族人也纷纷归附。
隋炀帝即位后,颖的哥哥梁国公侯莫陈芮因事被贬谪到边地,朝廷担心颖会感到不安,于是将他召回京师。几年后,他被任命为恒山太守。那一年,岭南、闽越等地有很多人不服从,皇帝因为颖以前在桂州有惠政,受到南方的信任和爱戴,再次任命他为南海太守。四年后,他在任上去世,谥号定为。
他的儿子侯莫陈虔会,最为知名。
史臣评论说:杜彦东在夏、南地区,多次有战功,担任朔方镇守,胡人不敢侵扰。高劢在临终时,意志坚定,痛恨奸邪,因此得到了余庆。尔硃敞年轻时就显露出权谋奇才,最终能够知足,基础虽然崩溃但能够重建,这不也是仁和智的表现吗?周摇因为诚实可靠而受到赏识,独孤因为体恤百姓而闻名,乞伏慧能因为国家让位而受到赞誉,侯莫陈颖在治理地方时,或者懂得牧民之道,或者践行仁义之路,都有值得称道之处。慧因为供帐不厚而被贬谪,但结发即入朝,出入三代,最终享受了禄位,没有夭折,这大概是因为他任心而行,不矫揉造作所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二十-注解
葛荣之乱:葛荣之乱是北魏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由葛荣领导,起义军迅速壮大,对北魏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幽:幽指幽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左侍上士:古代官职,属侍从官系列,负责皇帝左右侍卫。
柱国:柱国是古代高级官职,表示很高的军功。
土州:古代州名,具体位置待考。
叛蛮:指反叛的少数民族。
仓塠、白杨二栅:指两个栅栏,可能是防御设施。
渠帅:指部族或群体的首领。
大都督:大都督是古代官职,为军事指挥官。
仪同:古代官职,为高级文官职位。
隆山郡:古代郡名,具体位置待考。
陇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南部。
永安县伯:古代爵位,伯为五等爵位之一。
相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
尉迥:尉迥是北齐的一位将领。
开府:古代官名,掌管军事和行政的高级官职。
襄武县侯:古代爵位,侯为五等爵位之一。
魏郡太守:古代官职,为郡级行政区的主官。
丹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部。
新义公韩擒:韩擒为新义公,是古代官职,韩擒为名。
南陵:古代地名,具体位置待考。
江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部。
高智慧:古代人物,曾起兵反叛。
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指四个地名,可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洪州总管:古代官职,为地方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云州总管:古代官职,为云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突厥:突厥是古代游牧民族,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
辽东之役:指北齐与高句丽的战争。
营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西部。
朔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清河王:古代王爵,清河为王爵名。
青州刺史:古代官职,为青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领军大将军:古代官职,为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祠部尚书:古代官职,为祭祀事务的尚书。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是高级官职,掌管军事和行政。
乐安王:古代王爵,乐安为王爵名。
侍中: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尚书右仆射:古代官职,为尚书省的副长官。
鄴:古代地名,即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
宦官:古代官职,指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常被用来指代太监。
苟子溢:古代人物,具体身份待考。
刘文殊:古代人物,具体身份待考。
西寇:指来自西方的敌人。
五品已上家累:指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其家属。
三台之上:指朝廷的高级官职。
伍子胥庙:古代庙宇,供奉伍子胥。
牛酒:指牛和酒,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祭品。
苗民: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两阶之舞:古代舞蹈,用于祭祀。
有扈:古代部族名。
六师之伐:古代军队的六师,用于征伐。
晋氏:指晋朝。
天网绝维:指天命断绝,国家失去控制。
陈氏:指陈朝。
金陵:古代地名,即今天的南京市。
尚方役徒:指官府的劳役。
疆域防守:指边疆的防御。
长戍三年:指长期驻守边疆三年。
微行暴露:指秘密出行。
耽淫靡嫚:指沉迷于淫乐。
妖实人兴:指妖孽兴起。
刳人肝以祠天狗:指用人的肝脏祭祀天狗。
自舍身以厌妖讹:指自己舍身以消除妖邪。
宪司:古代官职,负责监察事务。
吐谷浑:吐谷浑是古代游牧民族,位于今天的青海省境内。
洮州刺史:古代官职,为洮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陇右诸羌:指陇右地区的羌族。
吐谷浑来寇:指吐谷浑族入侵。
宪司奏劢亡失户口:指宪司上奏劢丢失人口。
士廉:古代人物,具体身份待考。
尔硃敞:尔硃敞是北魏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字乾罗,秀容契胡人,尔硃荣的族子。他的父亲尔硃彦伯官至司徒、博陵王。
齐神武帝:齐神武帝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的庙号,指高洋在位期间,他通过韩陵之战,统一了北方。
绮罗金翠:绮罗金翠指华丽的丝绸和金翠饰品,此处形容尔硃敞所穿的衣服。
窦:窦在这里指通过地道逃离。
大街:大街指城市中的主要街道。
童兒群戏者:童兒群戏者指一群玩耍的孩子们。
绮衣兒:绮衣兒指穿着绮罗衣服的孩子。
复壁:复壁指两面墙之间夹有隔板的墙,用于隐藏。
经史: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历史书籍。
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周:周指北周,是北朝时期的朝代之一。
行台郎中:行台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灵寿县伯:灵寿县伯是尔硃敞被封的爵位。
通直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是古代官职,负责顾问皇帝。
车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仪同三司:仪同三司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使持节:使持节是古代官职,表示有代表皇帝执行使命的权力。
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信、临、熊、潼四州刺史:信、临、熊、潼四州刺史指尔硃敞曾任这四个州的刺史。
黔安蛮:黔安蛮指居住在黔安(今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
金州总管:金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军事和行政。
徐州总管:徐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徐州地区的政务。
高祖:高祖通常指皇帝的祖父或曾祖父,此处指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
乞伏慧:乞伏慧是十六国时期西秦的建立者之一,字令和,马邑鲜卑人。这里指的是他的后裔,字令和,马邑鲜卑人,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
马邑鲜卑人:马邑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境内,鲜卑是古代游牧民族,这里指乞伏慧的祖先是马邑地区的鲜卑人。
领民酋长:领民酋长是古代北方民族中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民众。
行台左丞:行台是古代官署名,左丞是行台的副职,负责辅助行台处理政务。
荡寇将军:荡寇将军是古代武官名,负责征讨敌寇。
太仆卿:太仆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马政。
永宁县公:永宁县公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宜民郡王:宜民郡王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周武平齐:周武是指北周的武帝宇文邕,平齐是指北周灭掉北齐。
佽飞右旅下大夫:佽飞右旅下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熊渠中大夫:熊渠中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烽燧:烽燧是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台。
斥候:斥候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尉惇:尉惇是北齐的一位将领。
武陟:武陟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武陟县。
西河郡公:西河郡公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曹州刺史:曹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曹州地区的政务。
凉州总管:凉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凉州地区的政务。
齐州刺史:齐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齐州地区的政务。
寿州总管:寿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寿州地区的政务。
杞州刺史:杞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杞州地区的政务。
致仕:致仕是指官员退休。
荆州总管:荆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荆州地区的政务。
潭州总管:潭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潭州地区的政务。
桂州总管:桂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桂州地区的政务。
西河公穀:西河公穀是指乞伏慧在桂州时放生谷物的故事。
秦州总管:秦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秦州地区的政务。
天水太守:天水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天水地区的政务。
炀帝: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
大业五年:大业五年是隋炀帝在位的第五年,即公元609年。
河阴:河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开远:开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王谦:王谦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梁睿:梁睿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通谷:通谷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李三王:李三王是王谦的部将。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地区的政务。
长寿县公:长寿县公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长寿县:长寿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上柱国:上柱国是古代高级官职,表示很高的军功。
泸州总管:泸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泸州地区的政务。
晋熙郡公:晋熙郡公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晋熙郡:晋熙郡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河北道行台仆射:河北道行台仆射是古代官职,负责河北道地区的政务。
晋王军府事:晋王军府事是古代官职,负责晋王军府的政务。
青州总管:青州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青州地区的政务。
芦菔根:芦菔根是古代一种蔬菜的根。
祠太山:祠太山是指到泰山祭祀。
洛州刺史:洛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洛州地区的政务。
睆城郡公:睆城郡公是古代的封号,表示一定的爵位。
睆城郡:睆城郡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相州刺史:相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相州地区的政务。
河阳:河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龙州蛮:龙州蛮是指居住在龙州的少数民族。
任公忻:任公忻是龙州蛮的一位首领。
李国立:李国立是龙州蛮的一位首领。
左勋曹下大夫:左勋曹下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勋官的政务。
折冲中大夫:折冲中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北道行军总管:北道行军总管是古代官职,负责北道地区的军事。
碛:碛是指沙漠。
冀州事:冀州事是指管理冀州地区的政务。
漕渠总管监:漕渠总管监是古代官职,负责漕运的政务。
泗州刺史:泗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泗州地区的政务。
侯莫陈颖:侯莫陈颖是北魏至隋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字遵道,代人也。他在北魏、西魏、北周、隋朝等多个朝代都有显赫的军事和政治成就。
魏南迁:指北魏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北魏皇帝迁都洛阳,即所谓的‘南迁’。
列将:指官职较高的将领。
大司空: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掌管国家工程、建筑等事务。
器量:指人的气度、才能。
风神警发:形容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广平侯:侯莫陈颖因父军功被封的爵位。
稽胡: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良人:指良民,即非奴隶的平民。
司武: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振威中大夫:古代官名,为中大夫之一,掌管军事。
昌州刺史:古代官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平陈之役:指隋朝统一陈朝的战役。
行军总管:古代官名,掌管军队出征时的军事指挥。
鲁山道: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
饶州刺史:古代官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瀛州刺史:古代官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检校汾州事:古代官名,检校是临时职务,汾州是地名。
邢州刺史:古代官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岭南:古代地名,指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
闽越:古代地名,指现在的福建省。
恒山太守:古代官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南海太守:古代官名,南海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谥曰定:谥号是古代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定’是对侯莫陈颖的谥号。
史臣:古代史书的编纂者,通常由朝廷官员担任。
朔垂:指北方边疆。
仁义:指仁爱和正义的道德原则。
任心而行:指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拘泥于形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隋书-列传-卷二十-评注
侯莫陈颖,字遵道,代人也。与魏南迁,世为列将。父崇,魏、周之际,历职显要,官至大司空。
此句开篇介绍了侯莫陈颖的家族背景和家世,点明其出身于世代为将的家族,父亲侯莫陈崇在魏、周两朝均担任显要职位,官至大司空,显示出其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颖少有器量,风神警发,为时辈所推。
此句描绘了侯莫陈颖的个性特点,他自幼就具有器量和风采,被当时的人所推崇,表现出其非凡的才华和气质。
魏大统末,以父军功赐爵广平侯,累迁开府仪同三司。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因父亲军功被封为广平侯,后来因功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显示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
周武帝时,从滕王逌击龙泉、文城叛胡,与柱国豆卢勣各帅兵分路而进。
此句记载了侯莫陈颖在周武帝时期随军出征,与豆卢勣共同指挥军队平定叛乱,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颖悬军五百馀里,破其三栅。
此句描绘了侯莫陈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他率领军队深入敌后,连续攻破三座敌军栅栏,体现了其军事才能和勇气。
先是,稽胡叛乱,辄略边人为奴婢。至是诏胡敢有压匿良人者诛,籍没其妻子。
此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稽胡叛乱,掠边人为奴婢,朝廷下令诛杀隐藏良人的胡人及其妻子,体现了朝廷的法制和威严。
有人言为胡村所隐匿者,勣将诛之,颖谓勣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行。诸胡固非悉反,但相迫胁为乱耳。大兵临之,首乱者知惧,胁从者思降。今渐加抚慰,自可不战而定。如即诛之,转相惊恐,为难不细。未若召其渠帅,以隐匿者付之,令自归首,则群胡可安。”勣从之。
此段对话展现了侯莫陈颖的政治智慧和仁爱之心,他主张以抚慰代替诛杀,通过召见胡人首领,让他们自己归顺,从而平息叛乱,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和仁政之道。
群胡感悦,争来降附,北土以安。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的策略取得了成功,胡人纷纷归附,北方得以安定,彰显了其政治才能和领导力。
迁司武,加振威中大夫。高祖为丞相,拜昌州刺史。会受禅,竟不行,加上开府,进爵升平郡公。
此段记载了侯莫陈颖在政治上的晋升,从司武到昌州刺史,再到升平郡公,显示出其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俄拜延州刺史。数年,转陈州刺史。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从秦王俊出鲁山道。属陈将荀法尚、陈纪降,颖与行军总管段文振度江安集初附。
此段描述了侯莫陈颖在平陈之役中的表现,他作为行军总管,参与战斗,并在荀法尚、陈纪投降后,与段文振一同安抚降附的民众,显示出其军事才能和安抚能力。
寻拜饶州刺史,未之官,迁瀛州刺史,甚有惠政。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在地方治理上的成就,他先后担任饶州和瀛州刺史,以惠政著称,体现了其为民造福的情怀。
在职数年,坐与秦王俊交通免官。百姓将送者,莫不流涕,因相与立碑,颂颖清德。
此段反映了侯莫陈颖因与秦王俊交往而被免官,但百姓对他的离去感到悲痛,为他立碑颂扬其清德,体现了其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未几,检校汾州事,俄拜邢州刺史。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在政治上的再次起复,他被任命为邢州刺史,继续施展其政治才能。
仁寿中,吏部尚书牛弘持节巡抚山东,以颖为第一。
此句表明了侯莫陈颖在仁寿年间受到朝廷的重视,被吏部尚书牛弘评为第一,体现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高祖嘉叹,优诏褒扬。
此句说明了高祖对侯莫陈颖的赞赏和褒扬,体现了其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地位。
时朝廷以岭南刺史、县令多贪鄙,蛮夷怨叛,妙简清吏以镇抚之,于是征颖入朝。
此段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的治理问题,朝廷征召侯莫陈颖入朝,希望他能够治理岭南,显示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性。
及进见,上与颖言及平生,以为欢笑。
此句描绘了侯莫陈颖与皇帝的会面,皇帝与他谈论平生,感到愉快,体现了皇帝对他的赏识。
数日,进位大将軍,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赐物而遣之。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在朝廷中的晋升,被任命为桂州总管,负责十七州的军事事务,并得到皇帝的赐物,显示出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和荣耀。
及到官,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在桂州的治理成效,他赢得了民众和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拥护,使得溪洞地区的居民纷纷归附,体现了其治理才能和威望。
炀帝即位,颖兄梁国公芮坐事徙边,朝廷恐颖不自安,征归京师。
此段反映了侯莫陈颖家族的政治变动,他的兄弟因事被贬谪,朝廷担心颖不安,将他召回京师。
数年,拜恆山太守。其年,岭南、闽越多不附,帝以颖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伏,复拜南海太守。
此段说明了侯莫陈颖在恒山和南海的任职,他因在桂州有惠政而受到朝廷的信任,被任命为南海太守,继续施展其政治才能。
后四岁,卒官。谥曰定。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在南海太守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谥号“定”,肯定了他的政治成就。
子虔会,最知名。
此句说明了侯莫陈颖的儿子侯莫陈虔会最知名,体现了其家族在历史中的地位。
史臣曰:杜彦东夏、南服,屡有战功,作镇朔垂,胡尘不起。高劢死亡之际,志气懔然,疾彼奸邪,致兹馀庆。尔硃敞幼有权奇,终能止足,崇基坠而复构,不亦仁且智乎!周摇以质实见知,独孤以恤人流誉,乞伏慧能以国让,侯莫陈所居治理,或知牧人之道,或践仁义之路,皆有可称焉。
此段是史臣对侯莫陈颖及其同时代人物的总体评价,认为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可称之处,体现了他们的才华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