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

作者: 许慎(约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素书是其关于古代文字学和哲学思想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2世纪)。

内容简要:《素书》是许慎的学术著作,书中内容包括了古代汉字的结构、文字的历史、词汇的形成等。它是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字学的重要理论作品,对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总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物。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殚恶 一作:瘅恶)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译文

断绝过度的欲望,是为了消除烦恼。

抑制错误和恶行,是为了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减少饮酒和远离女色,是为了避免污染自己的心灵。

避免嫌疑和远离猜疑,是为了不犯错误。

广泛学习并恳切提问,是为了增长知识。

高尚的行为和谨慎的言语,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

恭敬、节俭、谦逊和约束自己,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本分。

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是为了避免陷入困境。

亲近仁爱的人和正直的人,是为了在困难中得到支持。

宽容待人并真诚行事,是为了与人相处融洽。

根据人的才能和能力来使用他们,是为了帮助他人。

消除恶行和斥责谗言,是为了阻止混乱。

借鉴古代的经验来验证现在,是为了不感到困惑。

先衡量后行动,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

根据变化采取灵活的策略,是为了解开难题。

保守和顺应时机,是为了避免错误。

刚直不阿,是为了建立功业。

勤奋不懈,是为了保持始终如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注解

绝嗜:指断绝过度嗜好,尤其是指断绝过度的饮食和欲望,以避免身心劳累。

禁欲:抑制过度的欲望,尤其是指对色欲的抑制,以保持道德纯洁。

除累:去除烦恼和累赘,指通过禁欲来减少生活中的负担。

抑非损恶:抑制错误和邪恶,指通过自我克制来避免做出不良行为。

禳过:消除过错,指通过修身养性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贬酒阙色:减少饮酒和避免纵欲,指通过节制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清静。

无污:不受污染,指通过修身养性来避免道德败坏。

避嫌远疑:避免嫌疑和猜疑,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

不误:不犯错误,指通过谨慎行事来避免错误。

博学:广泛学习,指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

切问:深入询问,指通过提问来深化理解。

广知:知识广泛,指通过学习和询问来获得丰富的知识。

高行:高尚的行为,指有道德和品德的行为。

微言:含蓄的话语,指言辞谨慎、深刻。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指通过自我修炼来提升道德水平。

恭俭谦约:恭敬、节俭、谦虚、约束,指在行为上保持谦逊和适度。

自守:自我约束,指通过自我克制来保持自己的道德准则。

深计远虑:深思熟虑、长远考虑,指在行动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考虑。

不穷:不会陷入困境,指通过周密计划来避免未来可能的问题。

亲仁友直:亲近仁爱的人,结交正直的朋友,指与有道德和正直的人交往。

扶颠:扶持跌倒的人,指在他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近恕:接近宽容,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宽容和理解。

笃行:坚定地实行,指坚持正确的行动。

接人:接待他人,指与人交往时保持友好和热情。

任材使能:根据才能使用人才,指合理利用人的才能。

济物:帮助他人,指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殚恶:彻底消除邪恶,指彻底根除恶行。

斥谗:指责诽谤,指对恶言中伤进行反驳。

止乱:停止混乱,指通过制止恶行来维护秩序。

推古验今:借鉴古代经验来验证现代情况,指通过历史经验来指导当前行动。

不惑:不感到困惑,指通过学习历史来获得智慧,避免迷茫。

先揆后度:先测量后行动,指在行动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评估。

应卒:应对紧急情况,指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

设变致权:根据变化采取灵活的措施,指在复杂情况下灵活应对。

解结:解开难题,指通过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括囊顺会:包藏智慧,顺应时机,指在处理问题时保持智慧和时机。

无咎:没有过错,指通过谨慎行事来避免错误。

橛橛梗梗:坚定不拔,指意志坚定,不轻易改变。

立功:建立功绩,指通过坚定的意志和行动取得成就。

孜孜淑淑:勤奋而温柔,指勤奋工作且态度温和。

保终:保持到最后,指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评注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此句表达了通过戒除过度的欲望和禁欲,可以消除累赘和负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认为这会导致心灵的负担和道德的败坏。此处的‘绝嗜禁欲’体现了对个人欲望的克制,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道德上的提升。‘除累’则是指去除心灵上的负担,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此句强调抑制错误和恶行,以此来避免过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抑非损恶’体现了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通过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来达到‘禳过’的目的,即避免犯下更多的过错。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此句指出减少饮酒和避免过度追求色欲,可以避免污秽和堕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色被认为是导致人堕落的原因之一。因此,‘贬酒阙色’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节制,旨在保持心灵的纯洁和道德的高尚。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此句说明避免嫌疑和远离猜疑,可以避免误会和错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任和诚信被视为人际关系中的基石。‘避嫌远疑’体现了对他人的信任和对自身行为的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此句强调广泛学习和勤于提问,可以增长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博学切问’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问的尊重。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此句指出高尚的行为和谨慎的言语可以修养身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高行微言’体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通过行为和言语的自律,达到身心的和谐。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此句说明恭敬、节俭、谦逊和自律可以保持个人的道德操守。这些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美德,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此句强调深思熟虑和长远规划,可以避免陷入困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和远见被视为成功的关键。‘深计远虑’体现了对未来的规划和准备,以避免因短视而导致的困境。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此句指出亲近仁爱之人,结交正直的朋友,可以扶持他人度过难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亲仁友直’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在社会中扮演积极角色的态度。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此句强调宽容和坚定行动,可以使人更容易与他人相处。‘近恕’即接近宽容,‘笃行’则是指坚定地行动。这些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任材使能,所以济物。

此句指出根据人的才能和能力来安排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被视为理想的社会状态。‘任材使能’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重视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此句说明消除恶行和诽谤,可以防止混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被视为重要的价值。‘殚恶斥谗’体现了对道德秩序的维护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此句指出通过借鉴古代智慧来验证现实,可以避免迷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被视为智慧的宝库,‘推古验今’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此句强调在行动之前先进行审慎的思考和规划,可以应对紧急情况。‘先揆后度’体现了对决策的慎重和对行动的周密。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此句指出通过灵活变通和运用权力,可以解决难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灵活变通被视为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此句说明通过包容和顺应,可以避免过错。‘括囊’即包容,‘顺会’则是指顺应时势。这些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此句指出刚毅不屈,可以建立功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毅和坚持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此句强调勤奋不懈和温柔和顺,可以保持终身的成就。‘孜孜’即勤奋,‘淑淑’则是指温柔和顺。这些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求人之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4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