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慎(约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素书是其关于古代文字学和哲学思想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2世纪)。
内容简要:《素书》是许慎的学术著作,书中内容包括了古代汉字的结构、文字的历史、词汇的形成等。它是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字学的重要理论作品,对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总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正道-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正道-译文
德行足以感召远方的人,诚信足以统一不同的人,道义足以赢得大众的拥护,才能足以辨别古代的事物,智慧足以照亮下层的人,这是人的杰出之处。
行为足以成为他人的榜样,智慧足以解决疑问,诚信可以让人遵守约定,廉洁可以让人公平分配财物,这是人的豪迈之处。
坚守自己的职责而不废弃,面对道义而不退缩,受到怀疑时不随意逃避,面对利益时不随意获取,这是人的杰出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正道-注解
德:指一个人的品德、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足以:表示“足够用来”,“足以怀远”意为品德高尚足以使人怀念久远。
信:指诚信,即言行一致,守信用。
一异:统一不同,使一致。
义:指正义、道义,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得众:得到众人的支持和拥护。
才:指才能、才华,包括智慧、能力等。
鉴古:借鉴古代的经验和智慧。
明:指智慧、洞察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照下:照亮下面,比喻有远见,能够预见未来。
俊:指才智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行为、品行,一个人的行为举止。
仪表:外表的举止,比喻人的行为可以作为他人的榜样。
智:指智慧,包括判断力、思考力等。
决嫌疑:能够判断和处理疑难问题。
守约:遵守约定,不违背承诺。
廉:指廉洁,不贪污,不谋取私利。
分财:分配财物,这里指公正无私地处理财务问题。
守职:坚守自己的职责,不离职守。
废:废弃,指不履行职责。
处义:坚持正义,不偏离正道。
回:违背,这里指不改变立场。
见嫌:面对别人的嫌疑或指责。
苟免:苟且免于某事,指不公正地逃避责任。
见利:看到利益。
苟得:苟且得到,指不择手段地获取利益。
杰:指杰出、卓越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素书-正道-评注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此句出自《左传》,作者通过排比的手法,将人的德行、信用、义气、才华和智慧等品质一一列举,形成了一种气势磅礴的表述。‘德足以怀远’中的‘德’指的是个人的品德,‘怀远’则是指能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他人,远播其名。‘信足以一异’中的‘信’指的是诚信,‘一异’则是指能够以诚信统一人心,使不同的人团结一致。‘义足以得众’中的‘义’指的是正义,‘得众’则是指能够以正义赢得众人的支持。‘才足以鉴古’中的‘才’指的是才华,‘鉴古’则是指能够以才华审视历史,从中汲取智慧。‘明足以照下’中的‘明’指的是智慧,‘照下’则是指能够以智慧洞察世事,指导他人。整句强调了一个人在品德、信用、义气、才华和智慧等方面的卓越,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此句继续以排比的形式,从行为、智慧、信用和廉洁四个方面描绘了人物的豪迈品质。‘行足以为仪表’中的‘行’指的是行为举止,‘仪表’则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成为他人的榜样。‘智足以决嫌疑’中的‘智’指的是智慧,‘决嫌疑’则是指能够以智慧判断是非,解决疑惑。‘信可以使守约’中的‘信’指的是信用,‘守约’则是指能够信守承诺,遵守约定。‘廉可以使分财’中的‘廉’指的是廉洁,‘分财’则是指能够公正地分配财物。这四句描绘了一个人物在行为、智慧、信用和廉洁方面的卓越,展现了他的豪迈与气度。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杰出之处。‘守职而不废’中的‘守职’指的是坚守自己的职责,‘不废’则是指不辜负职责。‘处义而不回’中的‘处义’指的是坚持正义,‘不回’则是指不退缩。‘见嫌而不苟免’中的‘见嫌’指的是面对嫌疑,‘不苟免’则是指不轻易逃避。‘见利而不苟得’中的‘见利’指的是面对利益,‘不苟得’则是指不轻易贪图。这四句表达了一个人在职责、正义、嫌疑和利益面前的坚定立场,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整句通过对人物品质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杰出和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