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

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搜神记》中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使其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记》是干宝编写的一部神话、怪异故事集,内容包含了许多神仙传说、鬼怪故事和民间传说。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神话、宗教和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理解。《搜神记》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信仰及神话传说的宝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原文

风伯,雨师,星也。

风伯者,箕星也。

雨师者,毕星也。

郑玄谓:司中、司命,文星第四,第五星也。

雨师:一曰屏翳,一曰号屏,一曰玄冥。

蜀郡张宽,字叔文,汉武帝时为侍中。

从祀甘泉,至渭桥,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长七尺。

上怪其异,遣问之。

女曰:“帝后第七车者知我。”

所来时,宽在第七车。

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洁,则女人见。”

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

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

问其故。

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

文王觉,召太公问之。

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

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呼班云:“泰山府君召。”

班惊楞,逡巡未答。

复有一驺出,呼之。

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

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

班问:“女郎何在?”

曰:“女为河伯妇。”

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

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

班乃辞出。

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

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

少顷,复出。

云:“河伯欲暂见君。”

婢亦请瞑目。

遂拜谒河伯。

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临去,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

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

以贻班。

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

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启消息。

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因致书焉。

府君请曰:“当别。”

再报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

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

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

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

乞免此役。

便欲得社公耳。”

班乃依教,叩头陈乞。

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

班苦请,方许之。

于是辞出,还家。

岁余,儿子死亡略尽。

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

昔驺遂迎之而见。

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

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

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

即敕外召班父。

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

答云:“久别乡里,自忻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

于是代之。

父涕泣而出。

班遂还。

后有儿皆无恙。

宋时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

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

天帝署为河伯。

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吴余杭县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

有一人乘马看戏,将三四人,至岑村饮酒,小醉,暮还时,炎热,因下马,入水中枕石眠。

马断走归,从人悉追马,至暮不返。

眠觉,日已向晡,不见人马。

见一妇来,年可十六七,云:“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间大可畏,君作何计?”

因问:“女郎何姓?那得忽相闻?”

复有一少年,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车,车后二十人至,呼上车,云:“大人暂欲相见。”

因回车而去。

道中绎络,把火见城郭邑居。

既入城,进厅事,上有信幡,题云:“河伯信。”

俄见一人,年三十许,颜色如画,侍卫烦多,相对欣然,敕行酒,笑云:“仆有小女,颇聪明,欲以给君箕帚。”

此人知神,不敢拒逆。

便敕:备办会就郎中婚。

承白:已办。

遂以丝布单衣,及纱袷绢裙,纱衫裈履屐,皆精好。

又给十小吏,青衣数十人。

妇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

三日,经大会客拜阁,四日,云:“礼既有限,发遣去。”

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又与钱十万,药方三卷,云:“可以施功布德。”

复云:“十年当相迎。”

此人归家,遂不肯别婚,辞亲出家作道人。

所得三卷方:一卷脉经,一卷汤方,一卷丸方。

周行救疗,皆致神验。

后母老,兄丧,因还婚宦。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从关东来,将入函关,西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

疑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

遂至,问郑容曰:‘安之?’答曰:‘之咸阳。’

车上人曰:‘吾华山使也。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有文石,取款梓,当有应者。’

即以书与之。

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树,果有人来取书。

明年,祖龙死。

张璞,字公直,不知何许人也。

为吴郡太守,征还,道由庐山,子女观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戏曰:‘以此配汝。’

其夜,璞妻梦庐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择,用致微意。’

妻觉怪之。

婢言其情。

于是妻惧,催璞速发。

中流,舟不为行。

阖船震恐。

乃皆投物于水,船犹不行。

或曰:‘投女。’则船为进。

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灭一门,奈何?’

璞曰:‘吾不忍见之。’

乃上飞庐,卧,使妻沈女于水。

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

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

璞见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于当世也。’

乃复投己女。

及得渡,遥见二女在下。

有吏立于岸侧,曰:‘吾庐君主簿也。庐君谢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义,故悉还二女。’

后问女。

言:‘但见好屋,吏卒,不觉在水中也。’

建康小吏曹着,为庐山使所迎,配以女婉。

着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

婉潜然垂涕,赋诗序别。

幷赠织成裈衫。

宫亭湖孤石庙,尝有估客下都,经其庙下,见二女子,云:‘可为买两量丝履,自相厚报。’

估客至都,市好丝履,幷箱盛之,自市书刀,亦内箱中。

既还,以箱及香置庙中而去,忘取书刀。

至河中流,忽有鲤鱼跳入船内,破鱼腹,得书刀焉。

南州人有遣吏献犀簪于孙权者,舟过宫亭庙而乞灵焉。

神忽下教曰:‘须汝犀簪。’

吏惶遽不敢应。

俄而犀簪已前列矣。

神复下教曰:‘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

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且得死罪。

比达石头,忽有大鲤鱼,长三尺,跃入舟。

剖之,得簪。

郭璞过江,宣城太守殷佑,引为参军。

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

佑使人伏而取之。

令璞作卦,遇遯之蛊,名曰‘驴鼠。’

卜适了,伏者以戟刺,深尺余。

郡纪纲上祠请杀之。

巫云:‘庙神不悦。此是郱(幷改共)亭驴山君使。至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

遂去,不复见。

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

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

须臾,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

明甚怖。

吏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君,必有重遗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

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

使逐明去。

如愿者,青洪君婢也。

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

益州之西,云南之东,有神祠,克山石为室,下有神,奉祠之,自称黄公。

因言:此神,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也。

清净不宰杀。

诸祈祷者,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置石室中,前请乞,先闻石室中有声,须臾,问:‘来人何欲?’

既言,便具语吉凶,不见其形。

至今如此。

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称樊道基。

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沛国戴文谋,隐居阳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际,忽闻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凭君,可乎?’

文闻甚惊。

又曰:‘君疑我也。’

文乃跪曰:‘居贫,恐不足降下耳。’

既而洒扫设位,朝夕进食,甚谨。

后于室内窃言之。

妇曰:‘此恐是妖魅凭依耳。’

文曰:‘我亦疑之。’

及祠飨之时,神乃言:‘吾相从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异议。’

文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呼声,出视之,见一大鸟,五色,白鸠数十随之,东北入云而去,遂不见。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

祖世货殖,家赀巨万。

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

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

竺因私请之。

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中,必火发。’

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

日中,而火大发。

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者,性至孝。

积恩,好施。

喜祀灶。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

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

自是已后,暴至巨富。

田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子方尝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

家凡四侯,牧守数十。

故后子孙尝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南角,举手招成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于上。’

以后年年大得蚕。

今之作膏糜像此。

豫章有戴氏女,久病不差,见一小石形像偶人,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

其夜,梦有人告之:‘吾将佑汝。’

自后疾渐差。

遂为立祠山下。

戴氏为巫,故名戴侯祠。

汉阳羡长刘(王巳)尝言:‘我死当为神。’

一夕,饮醉,无病而卒。

风雨,失其柩。

夜闻荆山有数千人噉声,乡民往视之,则棺已成冢。

遂改为君山,因立祠祀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译文

风伯、雨师,都是星星。风伯是指箕星,雨师是指毕星。郑玄说:司中、司命,文星中的第四、第五颗星。雨师又称屏翳、号屏、玄冥。蜀郡的张宽,字叔文,在汉武帝时期担任侍中。在从甘泉祭祀到渭桥的过程中,有一个女子在渭水中洗澡,乳房长七尺。皇帝对此感到奇异,派人去询问。女子说:“帝王的第七辆车上的那个人知道我。”当女子来的时候,张宽就在第七辆车。女子回答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负责祭祀的人如果斋戒不洁,就会看到女人。”文王任命太公望为灌坛令,一年后,风不再吹断树枝。文王梦见一位非常美丽的妇人,在道路上哭泣。文王问她原因,妇人说是泰山之女,嫁给了东海之人,想回家,但现在因为灌坛令在道路上积德,阻碍了她的行程;如果她回去,必定会有大风和暴雨,这样就会破坏灌坛令的德行。文王醒来后,召见太公询问,当天果然有大雨和暴风,从太公的城外经过。文王于是任命太公为大司马。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人。曾经到泰山附近,突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呼唤胡母班说:‘泰山府君召见。’胡母班惊讶不已,犹豫不决,没有回答。又有一个使者出来,呼唤他。于是胡母班跟着走了几十步,使者请他暂时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宫殿,威严庄重。胡母班进入宫殿拜见,主人设宴款待他,告诉他说:‘想要见你,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想让你带封信给你的女婿。’胡母班问:‘女儿在哪里?’回答说:‘女儿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说:‘我会把信送去,不知道怎么才能送到?’回答说:‘现在正好在河中流,你就敲击船板呼唤青衣,自然会有人来取信。’胡母班告辞离开。以前的使者又让他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忽然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于是向西行,按照使者的话呼唤青衣。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女仆出来,取了信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又出来,说:‘河伯想要暂时见你。’女仆也请他闭上眼睛。于是拜见河伯。河伯于是大摆酒席,言辞热情。临走时,对胡母班说:‘感谢你远道而来送信,没有什么可以相赠。’于是命令左右:‘取我的青丝鞋来!’赠给了胡母班。胡母班出来,闭上眼睛,忽然回到了船上。于是他在长安待了一年才回来。回到泰山附近,不敢偷偷通过,就敲树自称姓名,想要告诉消息。不一会儿,以前的使者出来,引领胡母班按照以前的方式前进。于是他递上了信。府君请他说:‘应该分别了。’再告诉胡母班,说完话,去上厕所,忽然看到他的父亲戴着刑具,和几百人一起。胡母班上前拜见,泪流满面地询问:‘大人为什么到了这里?’父亲说:‘我死后不幸,被贬谪了三年,现在已经两年了。生活困苦不堪。知道你现在被明府认识,可以为我陈述一下。请求免除这个劳役。我就想得到社公。’胡母班按照父亲的教导,跪下请求。府君说:‘生死异路,不能相近,我自身并无遗憾。’胡母班苦苦请求,才答应了他。于是辞别出来,回家。一年多后,儿子几乎全部死亡。胡母班惶恐不安,又到泰山,敲树请求见府君。以前的使者迎接他并见到他。胡母班于是自己说:‘以前离开时很笨拙,回到家后,儿子几乎全部死亡。现在担心灾祸还没有结束,就前来告知,希望得到您的哀怜救助。’府君拍手大笑说:‘以前告诉你的,就是生死异路,不能相近的缘故。’于是命令外面召见胡母班的父亲。不一会儿到了,在庭院中询问他:‘以前请求回到乡里社,应该为家族带来福气,但孙子们却全部死亡,这是为什么?’回答说:‘长时间离开家乡,很高兴能回来,又遇到了酒食丰盛,真的很想念孙子们,就召唤他们。’于是代替了他们。父亲哭着出来。胡母班于是回家。后来他的儿子们都没有生病。

宋时,弘农的冯夷,是华阴潼乡堤首人。在八月初一那天渡河时溺死,天帝任命他为河伯。又有一本五行书说:‘河伯在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否则会溺水不归。’在吴国余杭县南,有一个上湖,湖中央有一座堤坝。有一个人骑马看戏,带着三四个人,到岑村喝酒,微醉后,傍晚回家时天气炎热,就下马,在水中枕着石头睡觉。马跑了回来,跟随着的人都去追马,到了傍晚都没回来。睡觉醒来,太阳已经快到晌午,看不见人和马。看到一个妇女过来,年纪大约十六七岁,说:‘女郎行礼,太阳已经快落山了,这里非常可怕,你打算怎么办?’于是问:‘女郎姓什么?怎么突然见到我?’又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非常聪明,乘坐新车,车后有二十个人跟着,呼唤他上车,说:‘大人想暂时见你。’于是掉头离开。在路上,他们看到了城市和居民区。进入城后,进入大厅,上面挂有信幡,写着‘河伯信’。不久,看到一个大约三十岁的人,容貌如画,随从众多,他们相对而笑,命令摆酒,笑着说:‘我有一个小女儿,很聪明,想把她嫁给你。’这个人知道是神,不敢拒绝。于是命令准备婚礼,就按照郎中的婚礼来办。回答说已经准备好了。于是用丝绸布单衣,以及纱裙、纱衫、鞋子,都是非常好的。又给了十个小吏,几十个穿青衣的人。新娘大约十八九岁,容貌美丽动人,婚礼就这样完成了。三天后,经过大会客拜阁,第四天,说:‘礼节有限,现在要送你走了。’新娘用金杯和麝香囊与丈夫告别,泪流满面地分开。又给了十万钱,三卷药方,说:‘可以用来行善积德。’又说:‘十年后会来接你。’这个人回家后,就不再愿意与其他人结婚,辞别父母出家做了道士。他得到的三个药方:一卷是脉经,一卷是汤方,一卷是丸方。四处行医治病,都得到了神奇的效果。后来母亲老了,哥哥去世,于是他回到家中继续做官。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从关东来,准备进入函谷关,往西到华阴,看到一辆白色的车,驾着白马,从华山上下。他怀疑这不是人,于是停下来等待。不久,那辆车到了,车上的人问郑容:‘你去哪里?’郑容回答说:‘我去咸阳。’车上的人说:‘我们是华山的使者。请你帮我们带一封信,送到镐池君那里。你到咸阳的路上,会经过镐池,那里有一棵大梓树,树上有一块有文字的石头,你敲击那棵树,就会有人来取信。’郑容就按照他的话做了,用石头敲击了梓树,果然有人来取信。第二年,秦始皇去世。

张璞,字公直,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担任吴郡太守,回京途中,经过庐山,他的子女在祠堂里参观,一个婢女指着神像开玩笑说:‘用这个来配你。’当天晚上,张璞的妻子梦见庐山之神求婚说:‘我的儿子不才,感激您垂青,特此表达微薄的心意。’妻子醒来觉得奇怪。婢女告诉她这件事。于是妻子很害怕,催促张璞赶快出发。船到河中间时,船不走。全船人都很害怕。于是大家都把东西扔进水里,船还是不走。有人说:‘扔掉女儿。’船才开始前进。大家都说:‘神意已经知道了。为了一个女儿而灭掉一个家族,怎么办呢?’张璞说:‘我不忍心看到这个。’于是他上了飞庐,躺下,让妻子把女儿沉入水中。妻子就用张璞已故哥哥的孤女代替她。把席子放在水中,女儿坐在上面,船才得以离开。张璞看到女儿还在,生气地说:‘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于是他又把女儿扔进水中。等到他们过了河,远远看到两个女儿在下面。有一个官吏站在岸边,说:‘我是庐山主的簿记。庐山主感谢您。知道鬼神不能匹配。又敬重您的义举,所以把两个女儿都还给您。’后来询问两个女儿,她们说:‘只看到好房子,士兵,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水中。’

建康的小官吏曹着,被庐山使者迎接,配给了女儿婉。曹着感到不安,多次请求退婚。婉含泪赋诗告别,并赠送了织成的裤子和衣服。

宫亭湖的孤石庙,曾经有一个商人从京城回来,经过庙下,看到两个女子,说:‘可以帮我买两双丝鞋,我会重重地报答你。’商人到京城后,买了好的丝鞋,连同箱子一起装好,还买了一把书刀,也放在箱子里。回到家后,他把箱子和香放在庙里就离开了,忘记拿走书刀。回到河中间时,忽然有条鲤鱼跳进船里,剖开鱼肚子,找到了书刀。

南州有人派官吏向孙权献犀牛角做的簪子,船经过宫亭庙时祈求神灵保佑。神突然发话说:‘你需要我的犀牛角簪。’官吏惊慌失措,不敢回应。过了一会儿,犀牛角簪已经放在前面了。神又发话说:‘等你到石头城,我会把簪子还给你。’官吏没有办法,只好出发,觉得自己会失去簪子,会受到死罪。等他到达石头城,忽然有条大鲤鱼,长三尺,跃入船中。剖开鱼肚子,找到了簪子。

郭璞渡江时,宣城太守殷佑推荐他担任参军。当时有一只动物,大小像水牛,灰色,脚短,脚像大象,胸前和尾巴都是白色的,力量大但反应慢,来到城下,大家都感到奇怪。殷佑派人埋伏捕捉它。命令郭璞占卜,得到的是‘遯之蛊’卦,命名为‘驴鼠’。占卜结束后,埋伏的人用戟刺它,刺入一尺多深。郡里的官员向上级请示是否要杀掉它。巫师说:‘庙神不高兴。这是鄱亭驴山君派来的使者。到荆山,暂时来拜访我,不要去招惹它。’于是他们离开了,再也没有见到。

庐陵的欧明,跟随商人,经过彭泽湖,每次都把船上的东西扔进湖里,说:‘这是表示礼节的。’过了几年,他又经过那里,忽然看到湖中有一条大道,上面有很多尘土,有几个官吏,骑着马,来迎接欧明,说:‘是青洪君派人来邀请您的。’过了一会儿,欧明到达那里,看到有府舍,门口有官吏和士兵。欧明非常害怕。官吏说:‘不用害怕!青洪君感激您之前的行为,所以邀请您,一定会给您带来重礼。您不要拿东西,只求‘如愿’即可。’欧明见到青洪君后,就求‘如愿’。‘如愿’是青洪君的婢女。欧明要回家时,他所希望的事情都能实现,几年后,变得非常富有。

益州西部,云南东部,有一个神庙,用石头雕刻成房子,下面有神灵,人们来祭祀它,自称黄公。他解释说:这个神是张良接受黄石公的灵气所化。它清净不杀生。祈祷的人拿着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放在石室中,先请示,然后听到石室中有声音,过一会儿,会问:‘你来这里想做什么?’说完后,就会告诉你吉凶,但看不到它的形状。至今还是这样。

永嘉年间,有神灵出现在兖州,自称樊道基。有一个老妇人,被称为成夫人。夫人喜欢音乐,能弹奏箜篌,听到别人的弦歌,就会起身跳舞。

沛国的戴文谋,隐居在阳城山中,曾经在客堂吃饭时,忽然听到有神灵呼唤说:‘我是天帝的使者,想要降临到您这里,可以吗?’戴文谋非常惊讶。神灵又说:‘您怀疑我。’戴文谋跪下说:‘我生活贫困,恐怕不足以让您降临。’然后他打扫干净,设好位置,早晚都准备好食物,非常小心。后来他在室内偷偷地说。他的妻子说:‘这恐怕是妖魔鬼怪附身。’戴文谋说:‘我也怀疑。’等到祭祀的时候,神灵说:‘我跟随您本来想要互相帮助,没想到您有疑虑和异议。’戴文谋在道歉的时候,忽然听到堂上有几十个人呼喊的声音,出去看,看到一只五彩的大鸟,几十只白鸠跟着它,向东北方向飞入云中,然后就不见了。

麋竺,字子仲,是东海朐人。他的祖辈从事商业,家产巨万。他经常从洛阳回家,离家还有几十里路,看到路边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向麋竺请求搭车。走了二十多里,年轻女子告别,对麋竺说:‘我是天使。我将去烧毁东海麋竺的家,因为您让我搭车,所以告诉您。’麋竺私下请求她。女子说:‘不得不烧毁。这样,您可以快点离开。我会慢慢走,中午的时候,一定会起火。’麋竺于是赶快回家,到家后,就搬出了所有的财物。中午的时候,火就烧了起来。

汉宣帝时,南阳的阴子方,性格非常孝顺。积累了很多恩德,喜欢祭祀灶神。在腊月,早上做饭时,灶神出现了。阴子方拜了两次,接受了祝福,家里有黄羊,就用它来祭祀。从那以后,他突然变得非常富有。拥有七百多顷田地,车马仆人,和诸侯一样。阴子方曾经说:我的子孙必将强大,到第三代,就会繁荣昌盛。家里共有四个侯,几十个官员。所以后来子孙在腊日都会祭祀灶神,并献上黄羊。

吴县的张成,晚上起床,忽然看到有一个妇人站在宅院的南角,举手招呼张成说:‘这是您家的蚕室。我就是这里的神。明年正月十五,您应该做白粥,在上面浇上油。’从那以后,每年都会大丰收。现在做油膏的仪式就是这样。

豫章的戴氏女,久病不愈,看到一个小石像,她对石像说:‘你有人形,难道不是神?如果你能治好我的病,我会重重地报答你。’当天晚上,她梦见有人告诉她:‘我会保佑你。’从那以后,她的病逐渐好转。于是她在山下为她立了祠堂。戴氏成为巫师,所以称为戴侯祠。

汉阳羡的长官刘(王巳)曾经说过:‘我死后会成为神。’一天晚上,他喝醉了,没有生病就去世了。风雨中,他的棺材丢失了。夜里听到荆山有几千人吃东西的声音,乡民去看,发现棺材已经变成坟墓。于是把它改为君山,并立了祠堂来祭祀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注解

风伯:风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掌管风的神祇,常与箕星相对应。

雨师:雨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雨神,掌管雨的神祇,常与毕星相对应。

星:星指的是天空中的星星,古代人们认为星星具有神秘的力量,与自然现象和人间吉凶相关。

箕星:箕星是北斗七星之一,古代天文学中,箕星与风伯相联系。

毕星:毕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代天文学中,毕星与雨师相联系。

司中、司命:司中和司命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名,司中掌管中天,司命掌管生死。

文星:文星是指古代天文学中与文运相关的星宿,常与文人的命运相联系。

屏翳:屏翳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之一,与雨师有关。

号屏:号屏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之一,与雨师有关。

玄冥:玄冥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与雨有关。

蜀郡张宽:蜀郡张宽是汉代的一位官员,此处提到他的故事以示其与神话的关联。

甘泉:甘泉是指古代的一种美酒,也指地名。

渭水:渭水是中国黄河支流,位于陕西省。

文王:文王是指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太公望:太公望是指姜子牙,周文王的谋士,后被封为太公。

灌坛令:灌坛令是古代官职,掌管祭祀。

泰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代被认为有神灵存在。

河伯:河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河神,掌管河流。

胡母班:胡母班是汉代的一位官员,此处提到他的故事以示其与神话的关联。

绛衣:绛衣是指红色的衣服,此处可能指神使。

泰山府君:泰山府君是指泰山之神,此处可能指泰山神派来的使者。

河中流:河中流是指河流的中心位置。

青衣:青衣是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仆人,此处可能指河伯的使者。

河伯信:河伯信是指河伯的信物,此处可能指河伯的使者。

丝布单衣:丝布单衣是指用丝绸制成的单层衣服。

纱袷绢裙:纱袷绢裙是指用纱和绢制成的裙子。

纱衫裈履屐:纱衫裈履屐是指用纱制成的衫、用绢制成的裤、用竹或木制成的鞋。

脉经:脉经是指医学著作,讲述脉诊的知识。

汤方:汤方是指医学著作,讲述汤剂的知识。

丸方:丸方是指医学著作,讲述丸剂的知识。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函关:古代关隘,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是进出关中的要道。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古代地名,指华山之阴。

素车白马:指白色的车马,常用于表示丧事或祭祀。

华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镐池: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祖龙:指秦始皇,因其名嬴政,祖龙是古代对龙的尊称。

张璞:字公直,东汉时期人物,曾任吴郡太守。

庐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祠室:供奉神灵的庙宇。

张良: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邦的重要助手。

黄石公: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传授张良兵法。

箜篌:古代弦乐器,类似于竖琴。

灶神: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主管家宅的安宁。

腊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古代祭祀灶神的节日。

蚕室:古代养蚕的房间。

偶人: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像人一样的偶像。

柩:指装殓尸体的棺材。

荆山: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代地名。

君山: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因古代有君王葬于此而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评注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从关东来,将入函关,西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疑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秦始皇时期使者郑容在函谷关和华阴之间的经历,素车白马的出现,以及其非人的特征,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氛围,反映了古代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遂至,问郑容曰:“安之?”答曰:“之咸阳。”车上人曰:“吾华山使也。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有文石,取款梓,当有应者。”即以书与之。

这段文字讲述了郑容在华山使者帮助下,将一封书信带到镐池君的故事。华山使者以神秘的方式指示郑容,展现了古代对神灵的沟通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秘力量的信任。

明年,祖龙死。张璞,字公直,不知何许人也。为吴郡太守,征还,道由庐山,子女观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戏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妻梦庐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择,用致微意。”妻觉怪之。

这段文字讲述了吴郡太守张璞及其妻子的故事,梦中庐君的致聘,以及妻子对梦境的疑惑,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敬畏,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于是妻惧,催璞速发。中流,舟不为行。阖船震恐。乃皆投物于水,船犹不行。或曰:“投女。”则船为进。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璞夫妇在渡河时遇到的困境,以及他们通过投掷物品来祈求神灵保佑的情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求助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后问女。言:“但见好屋,吏卒,不觉在水中也。”

这段文字通过女子的回答,揭示了庐君的神秘之处,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世界的想象。

建康小吏曹着,为庐山使所迎,配以女婉。着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

这段文字讲述了小吏曹着被庐山使者迎娶的故事,以及他内心的不安和对退婚的请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婚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

宫亭湖孤石庙,尝有估客下都,经其庙下,见二女子,云:“可为买两量丝履,自相厚报。”估客至都,市好丝履,幷箱盛之,自市书刀,亦内箱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估客在宫亭湖孤石庙的经历,以及他对神灵的求助和得到的回报,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任。

南州人有遣吏献犀簪于孙权者,舟过宫亭庙而乞灵焉。神忽下教曰:“须汝犀簪。”吏惶遽不敢应。

这段文字讲述了南州人派遣的吏员在宫亭庙祈求神灵的故事,以及神灵对犀簪的索取,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郭璞过江,宣城太守殷佑,引为参军。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

这段文字描述了郭璞在宣城太守殷佑的引导下,遇到的一件奇异之事,以及人们对这个神秘生物的惊讶和好奇,展现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

这段文字讲述了庐陵欧明在彭泽湖的奇遇,以及他与青洪君使者的相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益州之西,云南之东,有神祠,克山石为室,下有神,奉祠之,自称黄公。因言:此神,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益州西部的神祠,以及其中的神灵自称是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神灵的信仰。

永嘉中,有神见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这段文字讲述了永嘉年间在兖州出现的一位神灵,以及他与成夫人的互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沛国戴文谋,隐居阳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际,忽闻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凭君,可乎?”文闻甚惊。

这段文字描述了沛国戴文谋在阳城山中遇到的神秘事件,以及他对天帝使者的惊讶和敬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

这段文字讲述了东海朐人麋竺的故事,以及他在归途中遇到的新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事件的关注和对命运的思考。

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者,性至孝。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

这段文字讲述了南阳阴子方的故事,以及他对灶神的崇拜和祭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南角,举手招成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

这段文字描述了吴县张成在夜晚遇到的神灵,以及他对蚕室的提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豫章有戴氏女,久病不差,见一小石形像偶人,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

这段文字讲述了豫章戴氏女的故事,以及她对石像偶人的求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汉阳羡长刘(王巳)尝言:“我死当为神。”一夕,饮醉,无病而卒。

这段文字描述了汉阳羡长刘的故事,以及他对自己成为神灵的预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命运的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4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