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搜神记》中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使其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记》是干宝编写的一部神话、怪异故事集,内容包含了许多神仙传说、鬼怪故事和民间传说。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神话、宗教和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理解。《搜神记》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信仰及神话传说的宝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十一-原文
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
没金,铩羽。
下视,知其石也。
因复射之,矢摧,无迹。
汉世复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射虎,得石,亦如之。
刘向曰:‘诚之至也,而金石为之开,况于人乎!夫唱而不和,动而不随,中必有不全者也。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
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
及六国时,更羸谓魏王曰:‘臣能为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于此乎?’
羸曰:‘可。’
有顷闻雁从东方来,更羸虚发而鸟下焉。
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
众皆惊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杀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拔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
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往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
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肉葬之。
故通名三王墓。
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汉武时,苍梧贾雍为豫章太守,有神术,出界讨贼,为贼所杀,失头,上马回营中,咸走来视雍。
雍胸中语曰:‘战不利,为贼所伤。诸君视有头佳乎?无头佳乎?’
吏涕泣曰:‘有头佳。’
雍曰:‘不然。无头亦佳。’
言毕,遂死。
渤海太守史良姊,一女子,许嫁而不果,良怒,杀之,断其头而归,投于灶下。
曰‘当令火葬。’
头语曰:‘使君我相从,何图当尔。’
后梦见曰:‘还君物。’
觉而得昔所与香缨金钗之属。
周灵王时,苌弘见杀,蜀人因藏其血,三年,乃化而为碧。
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身长数丈,其状象牛,青眼而曜睛,四足,入土,动而不徙。
百官惊骇。
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
灌之数十斛,而物消。
帝问其故。
答曰:‘此名为患忧气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帝曰:‘吁!博物之士,至于此乎!’
后汉,谅辅,字汉儒,广汉新都人,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
时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辅以五官掾出祷山川,自誓曰:‘辅为郡股肱,不能进谏,纳忠,荐贤,退恶,和调百姓;至令天地否隔,万物枯焦,百姓喁喁,无所控诉,咎尽在辅。今郡太守内省责己,自曝中庭,使辅谢罪,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辅今敢自誓:若至日中无雨,请以身塞无状。’
乃积薪柴,将自焚焉。
至日中时,山气转黑,起雷,雨大作,一郡沾润。
世以此称其至诚。
何敞吴郡人,少好道艺,隐居,里以大旱,民物憔悴,太守庆洪遣户曹掾致谒,奉印绶,烦守无锡。
敞不受。
退,叹而言曰:‘郡界有灾,安能得怀道!’
因跋涉之县,驻明星屋中,蝗蝝消死,敞即遁去。
后举方正博士,皆不就,卒于家。
后汉,徐栩,字敬卿,吴由拳人,少为狱吏,执法详平。
为小黄令时,属县大蝗,野无生草,过小黄界,飞逝,不集。
刺史行部责栩不治。
栩弃官,蝗应声而至。
刺史谢令还寺舍,蝗即飞去。
王业,字子香,汉和帝时为荆州刺史,每出行部,沐浴斋素,以祈于天地,当启佐愚心,无使有枉百姓。
在州七年,惠风大行,苛慝不作,山无豺狼。
卒于湘江,有二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
及丧去,虎踰州境,忽然不见。
民共为立碑,号曰:湘江白虎墓。
吴时,葛祚为衡阳太守,郡境有大槎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行旅祷祀,槎乃沈没,不者,槎浮,则船为之破坏。
祚将去官,乃大具斧斤,将去民累。
明日,当至,其夜闻江中汹汹有人声,往视之,槎乃移去,沿流下数里,驻湾中。
自此行者无复沈覆之患。
衡阳人为祚立碑,曰‘正德祈禳,神木为移。’
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周畅,性仁慈,少至孝,独与母居,每出入,母欲呼之,常自啮其手,畅即觉手痛而至。治中从事未之信。
候畅在田,使母啮手,而畅即归。
元初二年,为河南尹,时夏大旱,久祷无应;畅收葬洛阳城旁客死骸骨万余,为立义冢,应时澍雨。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幙,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王延,性至孝;继母卜氏,尝盛冬思生鱼,敕延求而不获,杖之流血;
延寻汾叩凌而哭,忽有一鱼,长五尺,跃出冰上,延取以进母。
卜氏食之,积日不尽。
于是心悟,抚延如己子。
楚僚,早失母,事后母至孝,母患痈肿,形容日悴,僚自徐徐吮之,血出,迨夜即得安寝。
乃梦一小儿,语母曰:‘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不然,不久死矣。’
母觉而告僚,时十二月,冰冻,僚乃仰天叹泣,脱衣上冰,卧之。
有一童子,决僚卧处,冰忽自开,一双鲤鱼跃出。
僚将归奉其母,病即愈。
寿至一百三十三岁。
盖至孝感天神,昭应如此。
此与王祥,王延事同。
盛彦,字翁子,广陵人,母王氏,因疾失明,彦躬自侍养。
母食,必自哺之。
母疾,既久,至于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闻彦蹔行,取蛴螬炙饴之。
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以示彦。
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
母目豁然即开,于此遂愈。
颜含,宇弘都,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医人疏方,须蚺蛇胆,而寻求备至,无由得之。
含忧叹累时,尝昼独坐,忽有一青衣童子,年可十三四,持一青囊授含。
含开视,乃蛇胆也。
童子逡巡出户,化成青鸟飞去。
得胆,药成,嫂病即愈。
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举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
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于是名振天下。
新兴刘殷,字长盛,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尝见齿。
事曾祖母王氏,尝夜梦人谓之曰:‘西篱下有粟。’
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钟,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
自是食之七岁,方尽。
及王氏卒,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时柩在殡,而西邻失火,风势甚猛,殷夫妇叩殡号哭,火遂灭。
后有二白鸠来巢其树庭。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
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
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
语毕,不见。
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
有徐氏者,右北平着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
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
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
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衡农,字剽卿,东平人也。
少孤,事继母至孝。
常宿于他舍,值雷风,频梦虎啮其足,农呼妻相出于庭,叩头三下。
屋忽然而坏,压死者三十余人,唯农夫妻获免。
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父仪,为文帝所杀。
裒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泣着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郑弘迁临淮太守,郡民徐宪在丧,致哀,有白鸠巢户侧。
弘举为孝廉。
朝廷称为‘白鸠郎。’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
遂自缢死。
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
官收,系之。
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
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
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
太守实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旛,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竹而上,极标,又缘旛而下云。’
犍为叔先泥和,其女名雄,永建三年,泥和为县功曹,县长赵祉遣泥和拜檄,谒巴郡太守,以十月乘船,于城湍堕水死,尸丧不得。
雄哀恸号咷,命不图存,告弟贤及夫人,令勤觅父尸,若求不得,吾欲自沈觅之。
时雄年二十七,有子男贡,年五岁,贳,年三岁,乃各作绣香囊一枚,盛以金珠,环,预婴二子,哀号之声,不绝于口,昆族私忧。
至十二月十五日,父丧不得,雄乘小船于父堕处,哭泣数声,竟自投水中,旋流没底。
见梦告弟云:‘至二十一日,与父俱出。’至期,如梦,与父相持幷浮出江。
县长表言郡太守,肃登承上尚书,乃遣户曹掾为雄立碑,图象其形,令知至孝。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躬勤养姑。
尝有他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
妻对鸡不食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
姑竟弃之。
后盗有欲犯之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
盗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姑。
太守闻之,捕杀盗贼,赐妻缣帛,以礼葬之。
庾衮,字叔褒,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盛,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
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
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
间复抚柩哀临不辍。
如此十余旬,疫势既退,家人乃返。
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
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汉末零阳郡太守史满,有女,悦门下书佐;乃密使侍婢取书佐盥手残水饮之,遂有妊。
已而生子,至能行,太守令抱儿出,使求其父。
儿匍匐直入书佐怀中。
书佐推之仆地,化为水。
穷问之,具省前事,遂以女妻书佐。
鄱阳西有望夫冈。
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明诣卜者,决云:‘行西北五十里求之。’
明如言,见一大穴,深邃无底。
以绳悬人,遂得其妇。
乃令妇先出,而明所将邻人秦文,遂不取明。
其妇乃自誓执志登此冈首而望其夫,因以名焉。
后汉,南康邓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
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羸露,日困,终无怨言。
时伯考怪而问之,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饥耳。’
伯考流涕曰:‘何意亲姑反为此祸!’
遗归家,更嫁,为华仲妻。
仲为将作大匠,妻乘朝车出,元义于路旁观之,谓人曰:‘此我故妇,非有他过,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
其子朗,时为郎,母与书,皆不答,与衣裳,辄以烧之。
母不以介意。
母欲见之,乃至亲家李氏堂上,令人以他词请朗。
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
母追谓之曰:‘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
因此遂绝。
严遵为扬州刺史,行部,闻道傍女子哭声不哀。
问所哭者谁。
对云:‘夫遭烧死。’
遵敕吏舁尸到,与语,讫,语吏云:‘死人自道不烧死。’
乃摄女,令人守尸,云:‘当有枉。’
吏曰:‘有蝇聚头所。’
遵令披视,得铁锥贯顶。
考问,以淫杀夫。
汉,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符伯。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
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期,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甚笃,同郡到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我死友。’
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忘我,岂能相及!’
式恍然觉悟,悲叹泣下。
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未及到而丧已发引。
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
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也。’
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异路,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
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十一-译文
楚国的熊渠子夜晚行走时看到了一块卧石,误以为是卧虎,于是拉弓射它。箭头没入石头,羽毛断了。低头一看,才知道是石头。于是他又射了一次,箭头折断,没有留下痕迹。
汉代的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射杀老虎,也射中了一块石头,情况跟熊渠子一样。
刘向说:‘真诚到了极点,连金石都能被它所打动,何况是人呢!如果只有自己行动而没有得到别人的响应,或者只有行动而没有得到别人的跟随,其中必定有不完整的地方。那些不下席子就能治理天下的人,是在寻求自己的不足。’
楚王在园林中游玩,有一只白猿在那里;楚王命令擅长射箭的人射它,箭射出去多次,白猿抓住箭矢嘲笑;于是命令由基射箭,由基拉弓,白猿就抱住树号叫。
到了战国时期,更羸对魏王说:‘我能做到虚发箭矢就能让鸟儿坠落。’魏王说:‘那么射箭的技艺可以到达这种地步吗?’更羸说:‘可以。’过了一会儿,听到有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发一箭,大雁就坠落了。
齐景公在江、沅河上渡船,一只鼋鱼咬住了他的左边的马,把它拖入水中。众人都很惊恐;古冶子于是拔剑跟随,斜行五里,逆行三里,到了砥柱山下,杀了鼋鱼,原来那是一只鼋鱼,他左手拿着鼋头,右手拔出左边的马,像燕子一样跳跃,像天鹅一样飞起,仰天大呼,水倒流了三百步。观看的人都以为那是河伯。
楚国的干将和莫邪为楚王打造宝剑,三年才完成,楚王生气,想要杀他们。剑有雌雄之分,干将的妻子怀孕了,快要生产,干将告诉妻子:‘我为楚王打造宝剑,三年才完成;楚王生气,我去,一定会杀我。你如果生了儿子,是男孩,长大了,告诉他:‘出门,望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它的背上。’’于是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怒,让人检查剑,剑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来了,雄剑没来。楚王大怒,立即杀了干将。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后来长大了,就问他的母亲:‘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为楚王打造宝剑,三年才完成,楚王生气,杀了他。离开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它的背上。’’于是儿子出门,向南望,没有看到山,只看到堂前的松树柱子下,石头上,就拿起斧头破开它的背面,得到了剑。他日夜思念想要报复楚王。
楚王梦见一个孩子,眉毛之间宽一尺,说想要报仇。楚王立即下令用千金悬赏捉拿他。孩子听到这个消息,逃跑了,进入山林,边走边唱歌。有个人遇到了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孩子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那个人说:‘听说楚王用千金悬赏你的头,把你的头和剑拿来,我帮你报仇。’孩子说:‘太好了。’于是他自杀,双手捧着头和剑交给他,立刻僵硬。
那个人说:‘我不会辜负你。’于是尸体就倒下了。那个人拿着头去见楚王,楚王非常高兴。那个人说:‘这是勇士的头。应该用汤锅煮它。’楚王按照他的话做了。煮了三天三夜,头都没有烂。头从汤中跳出来,瞪大了眼睛愤怒。那个人说:‘这个孩子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去看看,一定是烂了。’楚王就亲自去看。那个人用剑指向楚王,楚王的头随着掉进了汤中;那个人也指向自己的头,头也掉进了汤中。三颗头都烂了,无法辨认。于是把它们的肉分了,埋葬了。所以通称为三王墓。现在在汝南北宜春县境内。
汉武帝时期,苍梧的贾雍担任豫章太守,有神术,出界讨伐叛贼,被叛贼所杀,失去了头颅,他骑马回到营中,士兵们都跑来查看贾雍。贾雍在心中说:‘战斗不利,被叛贼所伤。各位看,有头颅好呢,还是没头颅好呢?’士兵们哭泣着说:‘有头颅好。’贾雍说:‘不是的。没头颅也好。’话音刚落,他就死了。
渤海太守史良的姐姐,一个女子,许配了婚事但没有成,史良生气,杀了她,砍下她的头颅带回家,扔在灶下。说:‘应该用火来烧化。’头颅说:‘让你跟着我,怎么会有这样的下场。’后来他梦见她说:‘归还你的东西。’醒来后,找到了以前给她的香缨金钗等物。
周灵王时期,苌弘被杀,蜀人因此藏了他的血,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汉武帝东游,还没出函谷关,有东西挡在路上,身长几丈,形状像牛,有青色的眼睛,目光炯炯,有四条腿,钻进土里,动而不移。百官都惊恐。东方朔请求用酒灌它。灌了几十斛酒,东西就消失了。武帝问原因。回答说:‘这东西名叫患忧气所生。这必定是秦朝的监狱之地,不然就是罪人劳作的地方。因为酒能忘忧,所以能消解它。’武帝说:‘唉!博学多才的人,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后汉时期,谅辅,字汉儒,广汉新都人,年轻时做佐吏,不与人交往,做了从事,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很好,郡县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当时夏天大旱,太守自己在庭院中晒太阳,但雨却不下来;谅辅以五官掾的身份出去祈祷山川,他发誓说:‘我是郡的长官,不能进谏,不能纳忠言,不能推荐贤人,不能退除恶人,不能安抚百姓;以至于天地隔绝,万物枯萎,百姓饥饿,无处申诉,所有的罪责都在我身上。现在郡太守自我反省,在庭院中晒太阳,让我来谢罪,为百姓祈福;我的诚意已经到了极点,但还没有感动天地,我现在敢发誓:如果到中午还没有下雨,请让我用身体堵住无道。’于是堆积柴火,准备自己烧死。到了中午时,山气变得昏暗,雷声响起,大雨倾盆而下,整个郡都得到了滋润。世人因此称赞他的至诚。
何敞是吴郡人,年轻时喜欢道术,隐居起来。他的家乡大旱,民不聊生,太守庆洪派户曹掾来拜访,送上印绶,请他担任守无锡的职务。何敞不接受。退下后,他感叹地说:‘郡界有灾,怎么能安心修道呢!’于是他跋涉到县城,住在明星屋中,蝗虫都死了,何敞就离开了。后来他被推举为方正博士,但他都没有接受,最后在家中去世。
后汉时期,徐栩,字敬卿,吴由拳人,年轻时做狱吏,执法公正。做小黄县令时,属县发生了大蝗灾,野外没有草,蝗虫飞过小黄县界,就飞走了,不在这里聚集。刺史巡视部下时责备徐栩没有治理好蝗灾。徐栩辞去了官职,蝗虫立刻就来了。刺史道歉,让徐栩回到官邸,蝗虫就飞走了。
王业,字子香,汉和帝时期担任荆州刺史,每次出行巡视,都洗澡斋戒,向天地祈祷,希望表达自己愚昧的心意,不要让百姓受到冤枉。在州里任职七年,和风盛行,恶行不再,山上没有豺狼。他在湘江去世,有两只白虎,低头,尾巴拖地,守护在他的身边。等他的灵柩离开,白虎越过了州境,突然不见了。百姓共同为他立了碑,称为‘湘江白虎墓’。
吴国时期,葛祚担任衡阳太守,郡境有一条大树枝横在水中,能成为妖怪,百姓为它立了庙,行旅的人都会祈祷祭祀,树枝就沉入水中,不祈祷的,树枝就会浮起来,船也会被破坏。葛祚要离开官职,就带着大斧头,准备去除掉这个累赘。第二天,他即将到达,当天晚上他听到江中有人声,他去查看,树枝就移走了,沿着水流向下漂了几里,停在一个湾中。从此经过的人就不再有沉船的麻烦了。衡阳人为葛祚立了碑,称为‘正德祈禳,神木为移’。
曾子跟随孔子在楚国,心中感到不安,请求回家,问他的母亲,母亲说:‘你在想我,所以咬我的手指。’孔子说:‘曾参的孝心,感动了万里。’
周畅,性格仁慈,从小孝顺,独自和母亲居住,每次母亲想要叫他的名字,就会咬自己的手,周畅立刻就会感到手痛并跑来。
治中从事(官职名)不相信这件事。等周畅在田里,让母亲咬手,周畅立刻就回来了。
元初二年,周畅担任河南尹,当时夏天大旱,长时间祈祷都没有回应;周畅收葬洛阳城旁客死者的尸骨一万多具,为它们建立了义冢,随即下了及时雨。
王祥,字休征,是琅邪人,性格非常孝顺,早年丧亲,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诬陷他,因此失去了父亲的宠爱。每次都让他打扫牛粪。
父母生病时,他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破冰去抓鱼,冰突然自己裂开,两条鲤鱼跳了出来,他抓着鱼回家。
母亲又想吃黄雀炙,又有几十只黄雀,他进入帐篷,又为母亲准备了。乡里的人都惊叹,认为这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王延,性格非常孝顺;继母卜氏,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想吃活鱼,命令王延去抓,王延没有找到,被继母用杖打出血;王延在汾河边哭泣,突然有条五尺长的鱼跃出冰面,王延抓着鱼献给母亲。卜氏吃了鱼,几天都吃不完。于是心有所悟,开始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王延。
楚僚,早年失去母亲,对待继母非常孝顺,继母患有痈肿,身体日渐憔悴,僚亲自慢慢地吮吸脓血,直到晚上才能安心入睡。他梦见一个小孩对继母说:‘如果你能吃鲤鱼,病就会好,可以延长寿命。否则,不久就会死去。’继母醒来告诉僚,当时是十二月,冰冻,僚于是仰天长叹哭泣,脱下衣服上冰面躺下。有一个小孩用刀割开僚躺的地方,冰突然自己裂开,一双鲤鱼跳了出来。僚将鱼带回家给母亲,母亲的病立刻就好了。活了133岁。这大概是至孝感动了天神,得到了这样的回报。这件事和王祥、王延的事情相似。
盛彦,字翁子,是广陵人,他的母亲王氏因病失明,盛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吃饭时,他必须亲自喂她。母亲的病拖了很久,以至于婢女多次被鞭打,婢女怨恨,听说盛彦暂时外出,就抓了一些虫子烤了喂给母亲吃。母亲吃了,觉得味道很好,但怀疑是异物,秘密地藏起来给盛彦看。盛彦看到后,抱着母亲痛哭,哭得晕了过去又苏醒过来。母亲的眼睛立刻就恢复了视力,从此就痊愈了。
颜含,字弘都,是次嫂樊氏,因病失明,医生开的药方需要蟒蛇的胆,他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颜含忧虑叹息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白天独自坐着,忽然有一个穿青衣的小孩,大约十三四岁,拿一个青色的袋子给他,颜含打开一看,里面是蛇胆。小孩犹豫了一下,出门后变成了青鸟飞走了。得到胆后,药制成,嫂子的病立刻就好了。
郭巨,是隆虑人,一说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年丧父,丧礼结束后,两个弟弟要求分家,拿了两千万钱,两个弟弟各拿了一千万,郭巨独自和母亲住在客舍,夫妇俩做佣工来养活母亲。过了一段时间,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考虑到抚养孩子会妨碍侍奉母亲,一是;老人得到食物,喜欢分给子孙,减少食物,二是;于是他在野外挖了一个坑,想要埋掉孩子,却挖到了一块石板,下面有一锅黄金,里面有写有字的丹书,说:‘孝子郭巨,黄金一锅,用来赏赐给你。’于是郭巨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新兴的刘殷,字长盛,七岁丧父,哀痛过度,守丧三年,没有露出牙齿。他侍奉曾祖母王氏,曾经梦见有人对他说:‘在西边的篱笆下有粮食。’醒来后去挖,得到了十五钟粮食,上面写着:‘七年粮食百石,赐给孝子刘殷。’从那以后,他吃了七年,粮食才吃完。等到王氏去世,他和妻子都憔悴得几乎死去。当时灵柩在殡,而西邻失火,火势很猛,刘殷夫妇敲打着灵柩哭泣,火势终于熄灭。后来有两只白鹤飞来,在他们的树上筑巢。
杨公伯,是雍雒阳县人,原本以媒婆卖人为业,性格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被葬在无终山,于是就在那里安家。山高八十里,山上没有水,杨公在山脚下的斜坡上打水,制作免费的浆水供行人饮用。三年后,有一个人来喝水,给了他一斗石子,让他到高平好地有石头的地方种上,说:‘玉会在其中生长。’杨公没有娶妻,他又说:‘你以后会得到一个好的妻子。’说完就不见了。杨公就种下了那些石头,几年过去了,他时常去看,看到玉石在石头上生长,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有一个姓徐的女子,是右北平的大姓女子,很有德行,当时有人求婚,她大多不答应;杨公就试着向徐氏求婚,徐氏笑着认为他疯狂,就开玩笑说:‘如果你能带来一对白玉璧,我就答应嫁给你。’杨公就到种玉的地方,得到了五对白玉璧,用来订婚。徐氏非常惊讶,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杨公。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非常奇异,任命他为大夫。杨公就在种玉的地方的四个角落,各立了一根一丈高的石柱,中央一顷地名为‘玉田。’
衡农,字剽卿,是东平人。小时候丧父,非常孝顺继母。经常在其他地方过夜,遇到雷雨天气,经常梦见老虎咬他的脚,他就叫妻子把他从床上叫出来,在院子里磕头三次。房子突然倒塌,压死了三十多人,只有他和妻子幸免。
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非常孝顺母亲,母亲七十岁时,天气非常寒冷,他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暖和席子,然后让母亲躺下。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父亲王仪被文帝所杀。王裒在墓旁建屋,早晚都会去墓前跪拜,攀着柏树哭泣,泪水滴在树上,树因此枯萎。他的母亲害怕雷声,母亲去世后,每次打雷,他都会到墓前说:‘我在这里。’郑弘迁任临淮太守,郡民徐宪在守丧,非常哀痛,有一只白鹤在房子旁边筑巢。郑弘推荐他为孝廉。朝廷称他为‘白鹤郎。’
汉时,东海孝妇非常小心地赡养婆婆,婆婆说:‘你赡养我这么辛苦,我已经老了,何必珍惜剩下的岁月,长时间地拖累年轻人。’于是自己上吊死了。她的女儿向官府告发说:‘这个女人杀了我的母亲。’官府逮捕了她,用刑拷打,孝妇忍受不了痛苦,承认了罪行。当时于公是狱吏,说:‘这个女人赡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闻名,一定不会杀人的。’太守不听。于公争辩没有结果,抱着他的案卷在府门前哭泣后离开了。从那以后,郡中干旱,三年不下雨。后来的太守到了,于公说:‘孝妇不应该死,之前的太守冤枉地杀了她,罪责应该在这里。’太守立刻亲自到孝妇的墓前祭拜,并上报朝廷,天立刻下雨,那一年粮食大丰收。老人们传说:‘孝妇名叫周青,周青临死时,用车载着十丈长的竹竿,挂上五面旗帜,在众人面前发誓说:“如果我有罪,愿意被杀,血会顺着旗帜向下流;如果我是冤枉的,血会逆着旗帜向上流。”执行死刑后,血青黄相间地沿着旗帜和竹竿向上流,直到顶端,又沿着旗帜向下流。’
犍为的叔先泥和,他的女儿名叫雄,永建三年,泥和担任了县功曹,县长赵祉派遣泥和去拜见檄文,拜访巴郡太守。在十月乘船的时候,泥和在城湍堕水而死,尸体未能找到。雄悲痛地哀号,不愿活下去,告诉弟弟贤和夫人,让他们努力寻找父亲的尸体,如果找不到,她打算自己投水寻找。当时雄二十七岁,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贡,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贳,于是各自制作了一个绣香囊,装上金珠和环,预先给两个儿子戴上,哀号之声不绝于口,亲戚朋友都私下担忧。到了十二月十五日,父亲的尸体仍未找到,雄乘坐小船到父亲堕水的地方,哭了几声,最终投水自尽,被旋流吞没。
梦见告诉弟弟说:‘到了二十一日,我和父亲一起出来。’到了那天,如梦中所说,和父亲手拉手一起浮出江面。县长上表给郡太守,郡太守肃登承上尚书,于是派遣户曹掾为雄立碑,画上他的形象,让人们知道他的至孝。
河南的乐羊子之妻,不知道是哪个家族的女儿。亲自勤劳地赡养婆婆。曾经有其他人家的一只鸡,误入园中,婆婆偷杀了鸡并吃了。妻子面对鸡不吃并哭泣。婆婆奇怪地问她为什么。妻子说:‘我自感家境贫寒,使得食物有其他肉的味道。’婆婆最终放弃了鸡。
后来有盗贼想要侵犯她,于是先劫持了她的婆婆。妻子听到后,拿起刀出来。盗贼说:‘放下你的刀。跟我走的人,可以保全;不跟我走的人,我就杀你的婆婆。’妻子仰望天空叹息,割断自己的脖子而死。盗贼也没有杀她的婆婆。太守听说这件事,逮捕并杀死了盗贼,赐给妻子丝帛,按照礼仪安葬了她。
庾衮,字叔褒,咸宁年间发生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去世了,次兄庾毗也病危,瘟疫正盛,父母和弟弟们都外出躲避,只有庾衮留在家里。他的父兄们强迫他离开,他回答说:‘我性格不怕病。’于是亲自照顾他们,昼夜不眠。间或抚摸棺柩哀悼不停。如此十多个旬月,瘟疫退去后,家人才返回。庾毗病愈,庾衮也没有事。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了何氏为妻,何氏很美,康王夺取了她。韩凭怨恨,康王将他囚禁,判处城旦之刑。妻子秘密给韩凭写信,信中隐晦地说:‘那雨绵绵,河水深不见底,太阳升起照在心上。’康王得到信后,给左右的人看,左右的人都不懂其中的意思。臣子苏贺回答说:‘那雨绵绵,是说愁苦思念。河水深不见底,是说不能往来。太阳升起照在心上,是说心中有死志。’不久,韩凭就自杀了。他的妻子就偷偷地让衣服腐烂,康王和她一起上城楼,妻子就投下城楼,左右的人拉她,但衣服没抓牢,她死了。遗书在腰带上说:‘大王希望我活着,我希望死去,希望把尸体赐给韩凭合葬。’康王生气,不听,让村里的人埋葬了他们,坟墓相对。康王说:‘你们夫妻相爱不已,如果能使坟墓合在一起,我就不阻止。’不久,在两个坟墓的顶端,就长出了一棵大梓树,十天后就长得粗如怀抱,树枝弯曲相向,根部交错,枝叶交错。还有一对鸳鸯,一雌一雄,经常栖息在树上,早晚不离去,交颈悲鸣,声音感人。宋人哀怜他们,于是把那棵树称为‘相思树’。‘相思’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南方人说:这种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现在睢阳有韩凭城,他们的歌谣至今仍然存在。
汉末零阳郡太守史满,有一个女儿,喜欢门下的书佐;于是秘密派侍婢取书佐洗手后的水喝,于是就有了身孕。生下孩子后,能走路了,太守让她抱着孩子出去,让他寻找父亲。孩子爬行直接进入书佐的怀里。书佐推他,他倒在地上,变成了水。追问之下,才弄清楚以前的事情,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书佐。
鄱阳西边有座望夫冈。以前县里的人陈明和梅氏订了婚,还没成婚,就有妖怪假装迎娶梅氏离开。陈明去占卜,得到的结果是:‘往西北五十里去找。’陈明按照这个指示去,看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用绳子垂下去,找到了他的妻子。于是让她先出来,而陈明带来的邻人秦文,却不肯接陈明。他的妻子就发誓,立志登上这座山冈的顶端望向她的丈夫,因此得名为望夫冈。后汉时,南康的邓元义,他的父亲邓伯考是尚书仆射,邓元义回到乡里,妻子留在家里侍奉婆婆,非常孝顺。婆婆却讨厌她,把她关在空屋子里,限制她的饮食,使她瘦弱,每天都很困苦,但她从没有怨言。当时邓伯考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邓元义的儿子邓朗,当时只有几岁,说:‘母亲没有病,只是苦于饥饿。’邓伯考流泪说:‘怎么会想到亲家反而给她带来这样的灾难!’于是让她回家,重新嫁人,成了华仲的妻子。华仲是将军,妻子乘坐朝廷的车出来,邓元义在路上看着她,对别人说:‘这是我原来的妻子,没有其他过错,家中的夫人对她确实很苛刻,本来就应该互相尊重。’他的儿子邓朗,当时是郎官,母亲写信给他,他都不回信,送衣服给他,他就烧掉。母亲并不介意。母亲想见他,甚至亲自到亲家李氏的堂上,让人用其他借口请邓朗。邓朗到了,见到母亲,跪拜流泪,然后起身离开。母亲追上去对他说:‘我差点死了。自从被你家抛弃后,我有什么罪过,竟会这样!’因此,他们就断绝了关系。
严遵担任扬州刺史,巡视辖区,听到路边女子的哭声不悲伤。问是哭谁,回答说:‘丈夫被烧死了。’严遵命令官吏抬尸体过来,和尸体说话,说完后,对官吏说:‘尸体自己说不是被烧死的。’于是逮捕了女子,让人看守尸体,说:‘会有冤情。’官吏说:‘有苍蝇聚集在头部。’严遵让人检查,发现有一根铁锥贯穿头部。审问后,得知是因通奸而杀夫。
汉代的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金乡人,又名泛,和汝南的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一起在太学读书,后来告诉元伯说:‘后两年,我会回来。我将拜访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定了日期。到了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到了。上了堂,拜见并饮酒,尽情欢乐后分别。后来元伯病重,同郡的到君章和殷子征日夜照顾他。元伯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不能见到我的死友。’子征说:‘我和君章尽心尽力地照顾你,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这两个人,是我的生友。山阳的范巨卿,才是所谓的死友。’不久,他就去世了。范式突然梦见元伯,戴着黑色的帽子,垂着帽带,穿着鞋子,呼唤他说:‘巨卿!我在某天去世,将在那天下葬,永远回到黄泉。你没有忘记我,难道不能来参加我的葬礼吗!’范式突然醒来,悲伤地流泪。于是穿上朋友的衣服,在葬礼那天,骑马赶到。还没到,丧礼已经开始了。到了墓地,将要下葬,但棺材却不肯前进。他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元伯!难道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停了一会儿,就看到一辆素车,一匹白马,号哭着赶来。他的母亲望过去,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到了,敲打着棺材,说:‘走吧,元伯!死生异路,永远从此分别。’参加葬礼的有千人,都为元伯流泪。范式于是拿起绳子拉棺材。于是棺材才前进。范式就留在墓地旁边,为元伯修坟植树,然后才离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十一-注解
楚熊渠子:楚国的勇士,以勇猛著称。
寝石:睡觉的石头,此处指一块看起来像虎的石头。
伏虎:隐藏的虎,比喻隐藏的强者或危险。
弯弓射之:拉弓射击。
没金:箭头射入金属,形容箭矢力量强大。
铩羽:箭羽被折断,比喻失败或受挫。
汉世复有李广:汉代又有李广,李广是著名的射箭手。
右北平太守:官职,负责管理右北平地区。
诚之至也:真诚到了极点。
金石为之开:连金石都能被感动而裂开。
唱而不和:发起倡议而没有得到响应。
动而不随:行动而没有得到跟随。
中必有不全者也:中间必然有不完整的地方。
不降席而匡天下者:不下席而能挽救天下的人。
求之己也: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白猿:一种珍稀的猿类,此处指白猿。
由基:古代著名的射手。
抚弓:握弓。
抱木而号:抱着树哭泣。
更羸:古代著名的射手。
虚发而下鸟:虚射箭矢而鸟坠落。
鼋:一种大型的爬行动物,类似乌龟。
左骖:古代车马上的左边的马。
没之:被它吞没。
古冶子:古代勇士。
邪行五里,逆行三里:斜行五里,逆行三里,形容行动迅速。
砥柱:河流中的巨石,此处指砥柱山。
三王墓:指干将、莫邪和王允的三座墓。
汤镬:古代煮东西的大锅。
苍梧贾雍:苍梧郡的贾雍,有神术。
豫章太守:官职,负责管理豫章地区。
神术:神秘的法术。
失头:失去了头。
上马回营中:骑马回到营地。
夏枯旱:夏天干旱。
五官掾:官职,负责祭祀等事务。
山川:山和河流,此处指山川之神。
精诚恳到:非常真诚地祈求。
何敞:吴郡人,喜好道术。
道艺:道术和技艺。
隐居:隐居山林。
蝗蝝:蝗虫。
葛祚:衡阳太守。
大槎:巨大的树木。
妖怪:怪物。
槎乃沈没:树木沉没。
正德祈禳:正直的德行和祈求消除灾祸。
曾子: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心动:内心有所触动。
辞归:辞别回家。
啮指:咬手指,古代母亲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精感万里:真诚的心意可以感动万里之外。
仁慈:仁慈指的是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具有同情心。
孝: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护和照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治中从事:治中从事是古代官职名,指负责处理地方政务的官员。
河南尹:河南尹是古代官职名,指管理河南地区的官员。
夏大旱:夏大旱指的是夏天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义冢:义冢是指为无主尸骨或贫困者提供的公共墓地。
琅邪:琅邪是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扫除牛下:扫除牛下是指清理牛粪,是古代家庭中的一种劳动。
衣不解带:衣不解带形容对父母照顾得非常细心,连衣服都未曾解开。
剖冰求之:剖冰求之是指破开冰面寻找鱼。
炙:炙是指用火烤熟。
黄雀炙:黄雀炙是指烤熟的黄雀。
乡里:乡里是指家乡或本地的意思。
痈肿:痈肿是指皮肤或软组织化脓性炎症。
吮:吮是指用嘴吸取。
延叩凌而哭:延叩凌而哭是指延在冰上跪拜并哭泣。
汾:汾是指汾河,黄河的支流。
凌:凌是指冰块。
徐徐:徐徐是指慢慢地。
梦:梦是指睡觉时出现的幻觉。
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不然,不久死矣。:这句话是梦中所说,意思是通过吃鲤鱼可以治愈母亲的病,并且可以延长寿命,否则母亲不久就会死去。
蛴螬:蛴螬是指一种昆虫,即金龟子的幼虫。
炙饴:炙饴是指烤熟的糖浆。
婢使:婢使是指女仆。
绝而复苏:绝而复苏是指晕倒后苏醒过来。
蚺蛇胆:蚺蛇胆是指蛇的胆,古代认为有药用价值。
青囊:青囊是指用青色的布制成的袋子,古代认为可以装符咒或药物。
隆虑:隆虑是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佣赁:佣赁是指雇佣劳动力。
举儿妨事亲:举儿妨事亲是指抚养孩子会妨碍照顾父母。
丹书:丹书是指用朱砂书写的文字,古代认为具有神秘力量。
新兴:新兴是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白鸠:白鸠是指白鹤,古代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鸟。
雒阳县:雒阳县是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侩卖:侩卖是指中间人买卖,即媒人。
义浆:义浆是指免费提供给行人的饮料。
高平:高平是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境内。
玉田:玉田是指生长玉石的田地。
东平:东平是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雷风:雷风是指雷暴天气。
啮其足:啮其足是指老虎咬住其脚。
德仁:德仁是指有德行的人。
城阳营陵:城阳营陵是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文帝:文帝是指西汉时期的皇帝刘恒。
攀柏悲号:攀柏悲号是指攀爬柏树并大声哭泣。
涕泣着树:涕泣着树是指泪水滴在树上。
白鸠郎:白鸠郎是指因孝行而被称为“白鸠郎”的人。
东海孝妇:东海孝妇是指古代东海地区的一个孝妇,因被冤枉而自尽。
缢死:缢死是指上吊自杀。
拷掠毒治:拷掠毒治是指严刑拷打和虐待。
于公:于公是指古代官员于定国,以公正著称。
狱吏:狱吏是指负责监狱事务的官员。
咎当在此:咎当在此是指责任应该在这里。
标:标是指标杆,这里指竹竿的顶端。
旛:旛是指旗帜,这里指五旛。
缘旛竹而上:缘旛竹而上是指沿着旛竹向上流。
极标:极标是指到达标杆的顶端。
犍为叔先泥和:犍为,古地名,指现在的四川省键为县。叔先泥和,人名,犍为县功曹。
县功曹:官职名,负责县级行政管理的官员。
县长赵祉:县长,地方行政长官。赵祉,人名。
巴郡太守:巴郡,古地名,指现在的重庆市及附近地区。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乘船:乘坐船只。
城湍堕水死:在城市湍急的水流中溺水身亡。
尸丧不得:尸体未能得到妥善安葬。
雄哀恸号咷:雄,人名。哀恸号咷,极度悲伤地哭泣。
命不图存:不顾自己的生命。
谒:拜访。
户曹掾:官职名,负责户籍管理的官员。
河南乐羊子之妻:河南,古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乐羊子,人名。之妻,指乐羊子的妻子。
躬勤养姑:亲自勤勉地照顾婆婆。
谬入园中:错误地进入园中。
姑盗杀而食之:婆婆偷了鸡并杀了吃掉了。
刎颈而死:割断喉咙而死。
庾衮,字叔褒:庾衮,人名。字叔褒,是他的字。
咸宁中大疫:咸宁,古地名,指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大疫,严重的瘟疫。
疠气方盛:瘟疫的恶势力正盛。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宋康王,宋国国王。舍人,官职名,指国王的近臣。韩凭,人名。何氏,人名,韩凭的妻子。
论为城旦:被判处城旦之刑,古代的一种刑罚,犯人被罚服劳役。
缪其辞:故意歪曲其言辞。
苏贺:人名,官职不详。
城旦:古代刑罚,犯人被罚服劳役。
庾衮:人名,字叔褒。
次兄毗复殆:次兄,排行第二的兄弟。毗,人名。复殆,再次病危。
诸父兄强之:众位叔伯兄弟都强烈要求他离开。
间复抚柩哀临不辍:间或去抚摸灵柩,哀悼不停。
宋康王:宋国国王。
何氏之女:何氏家族的女儿。
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这句话是一句隐语,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寓意。
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其雨淫淫,表示忧愁和思念。
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河大水深,表示无法相互来往。
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日出当心,表示心中有死亡的念头。
阴腐其衣:暗中腐蚀其衣服。
遗书于带:在腰带上留下遗书。
里人埋之:当地百姓将其埋葬。
冢相望也:坟墓相互对望。
大梓木:一种大树。
汉末零阳郡太守史满:汉末,汉朝末期。零阳郡,古地名,指现在的湖南省零陵县。史满,人名。
门下书佐:门下,指官员的府邸。书佐,官职名,负责文书工作。
匍匐直入书佐怀中:爬行直接进入书佐的怀中。
妖魅诈迎妇去:妖怪欺骗地迎娶了新娘。
卜者:占卜者。
决云:占卜后说。
节其饮食:限制她的饮食。
羸露:瘦弱憔悴。
严遵为扬州刺史:严遵,人名。扬州,古地名,指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刺史,地方行政长官。
行部:巡视所属地区。
巨卿:范式,字巨卿。
山阳金乡:山阳,古地名,指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金乡,古地名,指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
汝南张劭:汝南,古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张劭,人名。
太学:古代的国立大学。
克期日:约定日期。
巨卿信士:巨卿,范式,是一个诚信的人。
子征:人名。
死友:生死之交的朋友。
玄冕:黑色的帽子。
屣履:草鞋。
素车白马:白色的车和马。
执绋:拉绳子。
引柩:牵引灵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十一-评注
犍为叔先泥和,其女名雄,永建三年,泥和为县功曹,县长赵祉遣泥和拜檄,谒巴郡太守,以十月乘船,于城湍堕水死,尸丧不得。
这段古文讲述了犍为叔先泥和的女儿雄,在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决心寻找父亲的尸体。这种孝道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孝道的核心价值。泥和的职位和去世的情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生死观念。
雄哀恸号咷,命不图存,告弟贤及夫人,令勤觅父尸,若求不得,吾欲自沈觅之。
这段描述了雄的极端悲痛和决心,她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寻找父亲的尸体,这种孝顺的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赞扬,体现了对亲情的极端重视。
时雄年二十七,有子男贡,年五岁,贳,年三岁,乃各作绣香囊一枚,盛以金珠,环,预婴二子,哀号之声,不绝于口,昆族私忧。
这里通过雄的行为,展现了她的孝道和母爱。她不仅自己寻找父亲的尸体,还带着年幼的子女,这种深沉的母爱和对孝道的执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至十二月十五日,父丧不得,雄乘小船于父堕处,哭泣数声,竟自投水中,旋流没底。
雄的最终行为,以自己的生命去寻找父亲,体现了孝道的极端表现。这种牺牲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躬勤养姑。
这段古文讲述了乐羊子之妻对婆婆的孝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另一个方面,即对长辈的尊敬和照顾。
尝有他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
乐羊子之妻的孝顺不仅体现在对长辈的照顾,还体现在对家庭财产的尊重和对家庭和谐的维护。
庾衮,字叔褒,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盛,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
庾衮在家人都外出避疫的情况下,选择留在家中照顾生病的亲人,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深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
这段古文讲述了韩凭之妻何氏的悲剧,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和对爱情的追求。
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何氏在信中用隐晦的语言表达了对韩凭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文学中的含蓄美。
汉末零阳郡太守史满,有女,悦门下书佐;乃密使侍婢取书佐盥手残水饮之,遂有妊。
这段古文讲述了史满的女儿与书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鄱阳西有望夫冈。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
这段古文讲述了陈明与梅氏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面对妖魅的勇敢和坚定,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爱情的歌颂和对邪恶的抵制。
严遵为扬州刺史,行部,闻道傍女子哭声不哀。
这段古文讲述了严遵对女子哭声的质疑,以及他最终发现真相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法治观念的萌芽和对正义的追求。
汉,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符伯。
这段古文讲述了范式和张劭的深厚友谊,以及范式对友情的执着和对承诺的坚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