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

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搜神记》中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使其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记》是干宝编写的一部神话、怪异故事集,内容包含了许多神仙传说、鬼怪故事和民间传说。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神话、宗教和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理解。《搜神记》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信仰及神话传说的宝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原文

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

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于建安,形成于黄初,文备于太和,周围七寻,中高一仞,苍质素章:龙、马、鳞、鹿、凤凰、仙人之象,粲然咸着。

此一事者,魏、晋代兴之符也。

至晋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谨具图上。

案其文有五马象:其一,有人平上帻,执戟而乘之。

其一,有若马形而不成,其字有金,有中,有大司马,有王,有大吉,有正,有开寿。

其一,成行,曰:金当取之。

晋武帝泰始初,衣服上俭,下丰,着衣者皆厌腰。

此君衰弱,臣放纵之象也。

至元康末,妇人出两裆,加乎交领之上。

此内出外也。

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

盖古丧车之遗象。

晋之祸征也。

胡床,貊盘,翟之器也。

羌煮,貊炙,翟之食也。

自太始以来,中国尚之。

贵人,富室,必畜其器。

吉享嘉宾,皆以为先。

戎翟侵中国之前兆也。

晋太康四年,会稽郡蟛蚑及蟹,皆化为鼠。

其众覆野。

大食稻,为灾。

始成,有毛肉而无骨,其行不能过田●,数日之后,则皆为牝。

太康五年正月,二龙见武库井中。

武库者,帝王威御之器,所宝藏也;屋宇邃密,非龙所处。

是后七年,藩王相害;二十八年,果有二胡,僭窃神器,皆字曰龙。

晋武帝太康六年,南阳获两足虎。

虎者,阴精而居乎阳,金兽也。

南阳,火名也。

金精入火,而失其形,王室乱之妖也。

其七年十一月景辰,四角兽见于河间。

天戒若曰:“角,兵象也。四者,四方之象。当有兵革起于四方”,

后河间王遂连四方之兵,作为乱阶。

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

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

太康中,有鲤鱼二枚,现武库屋上。

武库,兵府;鱼有鳞甲,亦是兵之类也。

鱼既极阴,屋上太阳,鱼现屋上,象至阴以兵革之祸干太阳也。

及惠帝初,诛皇后父杨骏,矢交宫阙,废后为庶人,死于幽宫。

元康之末,而贾后专制,谤杀太子,寻亦诛废。

十年之间,母后之难再兴,是其应也。

自是祸乱构矣。

京房易妖曰:“鱼去水,飞入道路,兵且作。”

初,作屐者:妇人圆头,男子方头。

盖作意欲别男女也。

至太康中,妇人皆方头屐,与男无异,此贾后专妒之征也。

晋时,妇人结发者,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

始自宫中,天下翕然化之也。

其末年,遂有怀、惠之事。

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之舞。

其舞,抑手以执杯盘,而反复之。

歌曰:“晋世宁舞,杯盘反复。”

至危也。

杯盘,酒器也,而名曰“晋世宁”者,言时人苟且饮食之间,而其智不可及远,如器在手也。

太康中,天下以毡为絔头,及络带裤口。

于是百姓咸相戏曰:“中国其必为胡所破也。

夫毡,胡之所产者也,而天下以为絔头,带身,裤口,胡既三制之矣,能无败乎?”

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

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辞,终以擒获斩截之事。

自后扬骏被诛,太后幽死,杨柳之应也。

晋武帝太熙元年,辽东有马生角,在两耳下,长三寸。

及帝宴驾,王室毒于兵祸。

晋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佩兵。

又以金、银、象、角、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而载之,以当笄。

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故服食异等。

今妇人而以兵器为饰,盖妖之甚者也。

于是遂有贾后之事。

晋元康三年闰二月,殿前六钟皆出涕,五刻乃止。

前年,贾后杀杨太后于金墉城,而贾后为恶不悛,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惠帝之世,京、洛有人,一身而男女二体,亦能两用人道,而性尤好淫。

天下兵乱,由男女气乱,而妖形作也。

惠帝元康中,安丰有女子,曰周世宁,年八岁,渐化为男。

至十七八,而气性成。

女体化而不尽,男体成而不彻,畜妻而无子。

元康五年三月,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负二小蛇,入城北门,径从市入汉阳城景王祠中,不见。

元康五年三月,吕县有流血,东西百余步,其后八载,而封云乱徐州,杀伤数万人。

元康七年,霹雳破城南高禖石。

高禖,宫中求子祠也。

贾后妒忌,将杀怀、愍,故天怒贾后将诛之应也。

元康中,天下始相效为乌杖,以柱掖其后,稍施其镦,住则植之。

及怀、愍之世,王室多故,而中都丧败,元帝以藩臣树德东方,维持天下,柱掖之应也。

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

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

希世之士,耻不与焉。

胡狄侵中国之萌也。

其后遂有二胡之乱。

惠帝太安元年,丹阳湖熟县夏架湖,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百姓惊叹相告曰:“石来寻。”

而石冰入建邺。

太安元年四月,有人自云龙门入殿前,北面再拜,曰:“我当作中书监。”

即收斩之。

禁庭尊秘之处,今贱人竟入,而门卫不觉者,宫室将虚,下人踰上之妖也。

是后帝迁长安,宫阙遂空焉。

太安中江夏功曹张骋所乘牛,忽言曰:“天下方乱,吾甚极为,乘我何之?”

骋及从者数人皆惊怖。

因绐之曰:“令汝还,勿复言。”

乃中道还,至家,未释驾。

又言曰:“归何早也?”

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安陆县有善卜者,骋从之卜。

卜者曰:“大凶。非一家之祸,天下将有兵起。一郡之内,皆破亡乎!”

骋还家,牛又人立而行。

百姓聚观。

其秋张昌贼起。

先略江夏,诳曜百姓,以汉祚复兴,有凤凰之瑞,圣人当世。

从军者皆绛抹头,以彰火德之祥,百姓波荡,从乱如归。

骋兄弟并为将军都尉。

未几而败。

于是一郡破残,死伤过半,而骋家族矣。

京房易妖曰:“牛能言,如其言占吉凶。”

元康、太安之间,江、淮之域,有败屩自聚于道,多者至四五十量。

人或散去之,投林草中,明日视之,悉复如故。

或云:“见猫衔而聚之。”

世之所说:“屩者,人之贱服。而当劳辱下民之象也。

败者,疲弊之象也。

道者,地里四方所以交通,王命所由往来也。

今败屩聚于道者,象下民疲病,将相聚为乱,绝四方而壅王命也。”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王之攻长沙也,反军于邺,分外陈兵。

是夜,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就视,则亡焉。

其后终以败亡。

晋怀帝永嘉元年,吴郡吴县万详婢,生一子,鸟头,两足,马蹄,一手,无毛,尾黄色,大如碗。

永嘉五年,枹罕令严根婢,产一龙,一女,一鹅。

京房易传曰:“人生他物,非人所见者,皆为天下大兵。”

时帝承惠帝之后,四海沸腾,寻而陷于平阳,为逆胡所害。

永嘉五年,吴郡嘉兴张林家,有狗忽作人言曰:“天下人俱饿死”

于是果有二胡之乱,天下饥荒焉。

永嘉五年十一月,有蝘鼠出延陵,郭璞筮之,遇临之益,曰:“此郡之东县,当有妖人欲称制者。

寻亦自死矣。”

永嘉六年正月,无锡县欻有四枝茱萸树,相樛而生,状若连理。

先是,郭璞筮延陵蝘鼠,遇临之益,曰:“后当复有妖树生,若瑞而非,辛螫之木也。

傥有此,东西数百里,必有作逆者。”

及此生木,其后吴兴徐馥作乱,杀太守袁琇。

永嘉中寿春城内有豕生人,两头而不活。

周馥取而观之。

识者云:“豕,北方畜,胡狄象。

两头者,无上也。

生而死,不遂也。”

天戒若曰:“易生专利之谋,将自致倾覆也。”

俄为元帝所败。

永嘉中,士大夫竞服生笺单衣。

识者怪之,曰:“此古练纕之布,诸侯所以服天子也。

今无故服之,殆有应乎!”

其后怀、愍晏驾。

昔魏武军中无故作白帢,此缟素凶丧之征也。

初,横缝其前以别后,名之曰“颜帢,”传行之。

至永嘉之间,稍去其缝,名“无颜帢,”而妇人束发,其缓弥甚,紒之坚不能自立,发被于额,目出而已。

无颜者,愧之言也。

覆额者,惭之貌也。

其缓弥甚者,言天下亡礼与义,放纵情性,及其终极,至于大耻也。

其后二年,永嘉之乱,四海分崩,下人悲难,无颜以生焉。

晋愍帝建兴四年,西都倾覆,元皇帝始为晋王四海宅心。

其年十月二十二日,新蔡县吏任乔妻胡氏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

各分。

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

时内史吕会上言:“按瑞应图云:‘异根同体,谓之连理。异亩同颍,谓之嘉禾。’

草木之属,犹以为瑞;今二人同心,天垂灵象。

故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休显见生于陈东之中,盖四海同心之瑞。

不胜喜跃。

谨画图上。”

时有识者哂之。

君子曰:“知之难也。

以臧文仲之才,独祀爰居焉。

布在方册,千载不忘。

故士不可以不学。

古人有言:木无枝谓之瘣,人不学谓之瞽。

当其所蔽,盖阙如也。

可不勉乎?”

晋元帝建武元年六月,扬州大旱;十二月,河东地震。

去年十二月,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血逆深上柱二丈三尺,旋复下深四尺五寸。

是时淳于伯冤死,遂频旱三年。

刑罚妄加,群阴不附,则阳气胜之。

罚,又冤气之应也。

晋元帝建武元年七月,晋陵东门,有牛生犊,一体两头。

京房易传曰:“牛生子,二首,一身,天下将分之象也。”

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

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

此王敦陵上之应也。

太兴元年,三月武昌太守王谅,有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

不能自生,十余人以绳引之。

子死,母活。

其三年后,苑中有牛生子,一足三尾,生而即死。

太兴二年,丹阳郡吏濮阳演马生驹,两头,自项前别。

生而死。

此政在私门二头之象也。

其后王敦陵上。

太兴初,有女子,其阴在腹,当脐下。

自中国来,至江东。

其性淫而不产。

又有女子,阴在首。

居在扬州。

亦性好淫。

京房易妖曰:“人生子,阴在首,则天下大乱。

若在腹,则天下有事。

若在背,则天下无后。”

太兴中王敦镇武昌,武昌灾,火起,兴众救之,救于此,而发于彼,东西南北数十处俱应,数日不绝。

旧说所谓“滥灾妄起,虽兴师不能救之”之谓也。

此臣而行君,亢阳失节。

是时王敦陵上,有无君之心,故灾也。

太兴中兵士以绛囊缚紒。

识者曰:“紒在首,为干,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

今以朱囊缚紒,臣道侵君之象也,为衣者上带短纔至于掖;着帽者,又以带缚项,下逼上,上无地也。

为裤者,直幅,无口,无杀,下大之象也。”

寻而王敦谋逆,再攻京师。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

说曰:‘易说:‘枯杨生花,何可久也。’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不可久也。’

其后王敦终以逆,命加戮其尸。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

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出,可捉。

而减其羽,用八。

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将执其柄以制其羽翼也。改十为八,将未备夺已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晋明帝太宁初,武昌有大蛇,常居故神祠空树中,每出头从人受食。

京房易传曰:‘蛇见于邑,不出三年,有大兵,国有大忧。’

寻有王敦之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译文

起初,在汉朝的元帝和成帝时期,有先知之士说过:‘魏国将会出现和谐,然后在西边三千多里的地方,会有一块大石头出现,系着五匹马,上面写着:‘大讨曹。’”当魏国刚开始兴起时,张掖的柳谷真的出现了一块大石头:最初在建安年间被发现,到黄初年间形成,太和年间文字完备,石头周围七寻,中间高出一仞,质地苍老,纹理素净:上面有龙、马、鳞、鹿、凤凰、仙人的形象,都清晰可见。这一事件,是魏、晋两代兴起的征兆。

到了晋朝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上奏说:用留郡本国图来校对石文,发现文字的多少不同,谨此上呈图样。查看石文,有五匹马的图案:其中一匹,有人戴着平顶帽,手持戟骑在上面。另一匹,形状像马但未完成,文字中有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开寿等字。还有一匹,成行排列,写着:‘金当取之。’

晋武帝泰始初年,衣服上面简朴,下面宽大,穿衣服的人都喜欢束腰。这是君主衰弱,臣子放纵的象征。到了元康末年,妇女们开始穿两裆衣服,套在交领之上。这是内部问题外化的象征。驾车的人,如果地位高贵,就会选择轻细的车,而且频繁更换车形,都用白竹做装饰。这是古代丧车遗留下来的样子。晋朝的祸患征兆。

胡床、貊盘是翟人的器物。羌煮、貊炙是翟人的食物。自从太始以来,中原人开始崇尚这些。贵族、富豪家都收藏这些器物。在举行宴会时,都把这些器物放在最前面。这是戎翟侵犯中原的前兆。

晋太康四年,会稽郡的蟛蚑和蟹都变成了老鼠。数量众多,遍布野外。吃稻谷,造成灾害。刚开始时,有毛有肉但没有骨头,行动不能超过田地,几天后,都变成了雌性。

太康五年正月,两条龙出现在武库井中。武库是帝王威严的象征,所珍藏的地方;房屋深邃,不是龙会待的地方。此后七年,藩王之间相互残杀;二十八年,果然有两位胡人,僭越窃取神器,名字中都带有‘龙’字。

晋武帝太康六年,南阳捕获了两只脚的虎。虎是阴精,却住在阳地,是金兽。南阳是火名。金精进入火中,失去了形状,这是王室混乱的妖兆。其七年十一月景辰,四角兽出现在河间。天意好像在说:‘角,是兵器的象征。四个角,是四方的象征。四方将会起兵革。’此后,河间王果然连结四方的军队,成为乱源。

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一头死牛头会说话。当时皇帝疾病缠身,深为身后事忧虑,但托付的人并不公正,是在思考混乱的征兆。太康中,有两条鲤鱼出现在武库屋顶上。武库是兵器府库;鱼有鳞甲,也是兵器的类属。鱼既然极阴,屋顶上太阳强烈,鱼出现在屋顶上,象征着至阴的兵革之祸冲击太阳。

到了惠帝初年,诛杀皇后之父杨骏,箭矢交加于宫阙,废黜皇后为庶人,死在幽宫。元康末年,贾后专权,诽谤杀害太子,不久也被诛杀。十年之间,母后之难再次兴起,这就是它的应验。从此之后,祸乱开始。

京房易妖说:‘鱼离开水,飞入道路,战争即将爆发。’

最初制作屐的人:妇女戴圆形头饰,男子戴方形头饰。这是有意区分男女的。到了太康年间,妇女都戴方形头饰,和男子没有区别,这是贾后专权的征兆。

晋朝时,妇女束发后,会用布带紧紧束住发髻,称为‘撷子髻’。最初起源于宫中,后来天下人都效仿。到了末年,就有了怀帝、惠帝的事情。太康年间,天下流行‘晋世宁’之舞。舞蹈中,用手按住杯子盘子,反复转动。歌中唱道:‘晋世宁舞,杯盘反复。’这是极其危险的。杯子盘子是酒器,却称为‘晋世宁’,是说当时的人只顾眼前饮食,智慧却不及远见,就像手中的器物。

太康年间,天下流行用毡子做头饰,以及腰带和裤脚。于是百姓相互开玩笑说:‘中原必将被胡人所破。毡子是胡人生产的,现在天下人都用毡子做头饰、腰带、裤脚,胡人已经控制了这三样,难道不会失败吗?’

太康末年,京城和洛阳流行‘折杨柳’之歌。这首歌最初有兵革苦辛的歌词,最后以擒获斩杀的事情结束。此后,扬骏被杀,太后被囚禁而死,这就是杨柳之歌的应验。

晋武帝太熙元年,辽东有一匹马长出了角,长在两只耳朵下面,有三寸长。等到皇帝驾崩,王室遭受了兵祸。

晋惠帝元康年间,妇女的装饰有五种兵器。还用金、银、象牙、角、玳瑁等材料,做成斧、钺、戈、戟等兵器,用来代替簪子。男女有别,是国家的大节,所以服饰饮食不同。现在妇女却用兵器作为装饰,这是极其不祥的。于是就有了贾后的事情。

晋元康三年闰二月,宫殿前的六口钟都流下了眼泪,持续了五刻钟才停止。前一年,贾后杀死杨太后于金墉城,而贾后为恶不悛,所以钟流下了眼泪,好像在伤心。

惠帝时期,京城和洛阳有人,一身有两个男女的身体,也能同时使用男女的身体,而且特别喜好淫乱。天下兵乱,是由于男女之气混乱,妖形作乱。

惠帝元康年间,安丰有个女子,叫周世宁,八岁时开始逐渐变成男孩。到了十七八岁,性格成熟。女性身体没有完全消失,男性身体也没有完全显现,娶了妻子但没有孩子。

元康五年三月,临淄出现了一条大蛇,大约十丈长,背着两条小蛇,进入城北门,直接穿过市场进入汉阳城景王祠中,然后不见了。

元康五年三月,吕县出现流血,东西长一百多步,之后八年,封云扰乱徐州,造成数万人伤亡。

元康七年,霹雳击碎了城南的高禖石。高禖是宫中求子的祠堂。贾后嫉妒,打算杀害怀帝、愍帝,所以天怒,这是贾后将要被诛杀的征兆。元康年间,天下开始互相效仿使用乌杖,用来支撑腋下,逐渐增加杖的重量,站立时插入地面。到了怀帝、愍帝时期,王室多事,中都丧败,元帝作为藩臣在东方树立德行,维持天下,这就是杖掖的应验。

元康年间,贵族子弟相互效仿,散发裸身饮酒,对弄婢妾。反对的人会受到伤害,非议的人会遭受嘲笑。那些不合时宜的人,会以此为耻。这是胡狄侵犯中原的征兆。此后就有了二胡之乱。

惠帝太安元年,丹阳湖熟县夏架湖,有一块大石头漂浮了二百步才登岸,百姓惊叹相传:‘石头来寻。’而石冰进入建邺。

太安元年四月,有人从云龙门进入殿前,向北面拜了两次,说:‘我将担任中书监。’立即被逮捕并斩首。禁庭尊贵而秘密的地方,现在卑贱之人竟然进入,而门卫却没有察觉,这是宫室空虚,下人越位作乱的征兆。此后,皇帝迁都长安,宫阙便空了。

太安年间,江夏功曹张骋骑的牛突然说:‘天下正乱,我非常不安,你带我去了哪里?’张骋和他的几个随从都非常惊恐。于是他骗牛说:‘让你回去,不要再说话了。’于是他们在半路上就折返回家,到家后,张骋并没有卸下牛的轭具。牛又说:‘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张骋更加担忧害怕,秘密地没有说出来。安陆县有一个擅长占卜的人,张骋去占卜。占卜的人说:‘大凶。这不是一家的灾祸,天下将有战事。整个郡都将遭受破坏和灭亡!’张骋回到家,牛又站起来行走。百姓们聚集观看。那年秋天,张昌贼军起事。首先攻占江夏,欺骗百姓,说汉朝的气运复兴了,有凤凰的祥瑞,圣人当世。参军的人都用红布包头,以彰显火德的吉祥,百姓们纷纷动荡,像归家一样跟从乱军。

张骋的兄弟都是将军都尉。不久之后,他们失败了。于是整个郡都破败不堪,死伤过半,张骋的家族也因此覆灭。京房《易妖》中说:‘牛能说话,就像它说的话来预测吉凶。’

元康、太安年间,江淮地区,有破旧的鞋子在道路上自己聚集,多的有四五十双。有人把它们散开,扔到树林草丛中,第二天再看,又恢复原样。有人说:‘看到猫叼着它们聚集在一起。’世人说:‘鞋子,是贫贱之人的衣服,也是劳苦百姓的象征。破旧,是疲弱之象。道路,是四方交通的地方,也是王命往来的地方。现在破旧的鞋子聚集在道路上,象征着下民疲病,将要聚集起来造反,阻断四方的交通,阻碍王命。’

晋惠帝永兴元年,成都王攻打长沙时,反军在邺城,分列阵兵。那天晚上,戟锋上都有火光,远远望去像悬挂的蜡烛,走近一看,却什么都没有。之后最终失败。

晋怀帝永嘉元年,吴郡吴县万详的婢女,生下一个孩子,长着鸟头,两只脚,马蹄,一只手,无毛,尾巴黄色,大如碗。

永嘉五年,枹罕县令严根的婢女,生下一个龙,一个女儿,一只鹅。京房《易传》说:‘人生下非人所能见之物,都是天下大兵的预兆。’当时皇帝继承了惠帝之后,四海动荡,不久之后被平阳的逆胡所害。

永嘉五年,吴郡嘉兴张林家,有一只狗突然说人话:‘天下的人都要饿死。’结果果然发生了胡人叛乱,天下大饥荒。

永嘉五年十一月,有蝘鼠出现在延陵,郭璞占卜,得到《临》卦加《益》卦,说:‘这个郡的东部,将有妖人想要称帝。不久他也会自己死去。’

永嘉六年正月,无锡县突然有四棵茱萸树,相互缠绕生长,形状像连理枝。在此之前,郭璞占卜延陵蝘鼠,得到《临》卦加《益》卦,说:‘之后还会再出现妖树,看似吉祥却非吉祥,是毒害之木。如果有这样的树,东西数百里,必有作乱的人。’等到这样的树出现,之后吴兴徐馥起兵作乱,杀死了太守袁琇。

永嘉年间,寿春城内有一头猪生下一个人,有两个头但不活。周馥取来看。有识者说:‘猪,是北方的畜牲,象征着胡狄。两个头,象征着没有君上。生下来就死了,是不顺的。’天戒就像说:‘易生专利之谋,将自致倾覆。’不久被元帝击败。

永嘉年间,士大夫们竞相穿着生笺单衣。有识者感到奇怪,说:‘这是古代练纕的布,是诸侯用来服侍天子的。现在无缘无故地穿着它,恐怕有什么征兆吧!’之后怀帝和愍帝相继驾崩。

过去魏武帝军中无缘无故地出现白帢,这是凶丧的征兆。最初,横着缝在前边以区别后边,取名‘颜帢’,流传开来。到永嘉年间,渐渐去掉了缝,取名‘无颜帢’,而妇女束发,越来越松,发髻不能自立,头发垂到额头,眼睛露出来而已。无颜,是羞愧的意思。覆额,是羞愧的样子。越来越松,是说天下失去了礼义,放纵情性,最终导致极大的耻辱。之后两年,永嘉之乱,四海分崩离析,百姓悲苦,无颜以生。

晋愍帝建兴四年,西都倾覆,元皇帝始为晋王,四海之心归附。那年十月二十二日,新蔡县吏任乔的妻子胡氏,二十五岁,生下两个女儿,面对面,腹部和胸部相连,腰部以上,腰部以下各分开。这是天下未统一的怪异现象。当时内史吕会上奏说:‘根据《瑞应图》说:‘异根同体,叫做连理。异亩同颖,叫做嘉禾。’草木类的东西,尚且被认为是吉祥;现在两个人心意相同,天降灵象。所以《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吉祥显现在陈东之中,是四海同心之瑞。不胜喜悦。谨绘图上呈。’当时有识者嘲笑他。君子说:‘知道是很难的。以臧文仲的才华,只祭祀爰居。记载在方册上,千年不忘。所以士人不可以不学习。古人有言:木无枝叫做瘣,人不学叫做瞽。当其所蔽,盖阙如也。怎能不努力呢?’

晋元帝建武元年六月,扬州大旱;十二月,河东地震。去年十二月,斩杀督运令史淳于伯,血逆深上柱二丈三尺,旋复下深四尺五寸。当时淳于伯冤死,于是连续旱了三年。刑罚滥用,群阴不附,阳气胜之。罚,也是冤气之应。

晋元帝建武元年七月,晋陵东门,有一头牛生下一头小牛,一个头,两个身体。京房《易传》说:‘牛生下小牛,两个头,一个身体,是天下将要分裂的征兆。’

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现。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现,山崩。这是王敦陵墓上的应验。太兴元年三月,武昌太守王谅,有一头牛生下小牛,两个头,八只脚,两个尾巴,共一个肚子。小牛不能自己生存,十多人用绳子拉它。小牛死了,母牛活着。三年后,苑中有一头牛生下小牛,一只脚,三个尾巴,生下来就死了。

太兴二年,丹阳郡吏濮阳演的马生下一匹小马,两个头,从脖颈前分开。生下来就死了。这是政权在私门,两个头象征的征兆。之后王敦在陵墓上谋反。

太兴初年,有一个女子,她的阴部在腹部,位于肚脐下方。从中国来到江东。她性欲旺盛却不生育。还有一位女子,阴部在头部。住在扬州。也好淫。京房《易妖》说:‘人生孩子,阴部在头部,则天下大乱。在腹部,则天下有事。在背部,则天下无后。’太兴年间,王敦镇守武昌,武昌发生火灾,王敦率众救火,救火于此,而火势又起于彼,东西南北数十处都应验,数日不绝,旧说所谓‘滥灾妄起,虽兴师不能救之’之谓也。这是臣子行事像君主,亢阳失节。当时王敦在陵墓上,有无君之心,所以发生灾害。

太兴年间,士兵们用红布袋绑住头发。有识者说:‘头发在首,为干,象征君道;袋子为坤,象征臣道。现在用红布袋绑头发,是臣道侵犯君道的象征。衣服的带子很短,只到腋下;戴帽子的,又用带子系住脖子,下面压迫上面,上面没有空间。穿裤子的,直幅,没有口,没有收口,下面大的象征。’不久之后,王敦谋反,再次攻打京师。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他的仪仗队里的花装饰像莲花一样,过了五六天就枯萎了。有人解释说:‘《易经》里说:“枯死的杨树开花,怎么能持久呢?”现在这些狂妄的花在枯木上开放,又在铃阁之间,象征着威仪的丰富和荣华的盛况,都像这些狂妄的花一样,不会持久的。’后来,王敦最终因为叛乱,他的尸体被下令被处决。

曾经是羽扇柄的木头,被刻成模仿其骨骼形状,排列羽毛十根,取其完整之数。最初,王敦南征时,开始改用长柄,向下伸出,便于拿握。然后减少羽毛数量,只用八根。有识之士对此表示质疑说:“羽扇,象征着翅膀。改为长柄,意味着要拿着柄来控制羽翼。把十根改为八根,意味着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夺取已经准备好的东西。这恐怕是王敦擅权,试图控制朝廷大权,又想用无德之才,企图夺取不应得的地位。”

晋明帝太宁初年,武昌出现了一条大蛇,经常住在废弃的神祠空树中,每次伸出头来都会有人给它食物。京房在《易经》的传中说:“蛇出现在城市中,不出三年,会有大的战事,国家会有大的忧虑。”不久后,果然发生了王敦的叛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注解

汉元、成之世:指汉朝的元帝和成帝时期,这两个时期在汉朝历史上分别对应着公元前48年至前33年和公元前33年至前7年。

先识之士:指具有先见之明或知识渊博的士人。

魏年有和:指魏国时期有和平的迹象。

开石:指一种自然形成的巨大石头,此处可能指某种特殊的石头或碑刻。

五马:指五匹马,此处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或图腾。

大讨曹:指大规模讨伐曹操的行动,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权臣。

张掖之柳谷:指位于张掖的柳谷,张掖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建安:指东汉末年的一个年号,大约从公元196年至220年。

黄初:指魏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年号,大约从公元220年至226年。

太和:指魏国的一个年号,大约从公元227年至233年。

寻:指寻找或寻找到的意思。

晋泰始三年:指晋朝泰始三年,即公元267年。

张掖太守焦胜:指担任张掖太守的焦胜。

留郡本国图:指留存的郡国地图。

金当取之:指某种象征或预言,可能是指某种行动或事件。

晋武帝泰始初:指晋武帝泰始初年,即公元265年至274年。

厌腰:指束腰,表示身体衰弱。

两裆:指古代的短裤。

交领之上:指衣领交叉的位置。

胡床:指一种来自北方胡人的床。

貊盘:指一种来自北方貊人的盘子。

翟之器:指翟人的器物,翟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羌煮:指羌人的烹饪方式。

貊炙:指貊人的烧烤方式。

戎翟:指戎人和翟人,都是古代北方的一些民族。

会稽郡:指会稽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蟛蚑:指一种昆虫,可能是指某种灾害的象征。

蟹:指螃蟹,此处可能也是指某种灾害的象征。

武库:指存放武器的地方,通常是皇家或军事机构。

皇后父杨骏:指皇后杨氏的父亲杨骏。

贾后:指贾南风,晋惠帝的皇后,以专权跋扈著称。

撷子髻:指一种发髻的名称。

怀、惠之事:指晋怀帝和晋惠帝时期发生的事情,可能指宫廷政变或内乱。

晋世宁:指晋朝时期的安宁。

毡:指一种用羊毛等材料制成的织物,常见于北方民族。

絔头:指古代的帽子。

络带:指古代的腰带。

裤口:指裤子的开口部分。

京、洛:指京师洛阳,是古代的都城。

折杨柳:指一种歌曲的名称,可能含有某种寓意。

辽东:指辽东地区,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名。

夏架湖:指夏架湖,是一个湖泊的名称。

云龙门:指古代宫殿中的大门。

中书监: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和机密。

长安:指古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太安:太安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时间为公元302年至303年。

江夏功曹张骋:江夏功曹是古代官职,功曹是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刑狱等事务。张骋是担任这一官职的人。

牛能言:古代认为动物能说话是异常现象,通常与吉凶相关。

京房易妖:京房是西汉易学家,他的《京房易传》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妖异的预言。

败屩:屩是一种草鞋,破败的屩聚集在道路上,象征着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成都王:成都王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封王,名为司马颖。

邺:邺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

元康:元康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时间为公元291年至299年。

枹罕:枹罕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严根:严根是枹罕令的名字。

逆胡:逆胡指的是侵犯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

胡之乱:胡之乱是指五胡乱华时期的一场战乱。

延陵:延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武进县。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易学家,擅长卜筮。

临之益:临之益是《易经》中的卦名,通常解释为灾难的预兆。

吴兴徐馥:吴兴徐馥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反叛者。

寿春:寿春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寿县。

豕生人:豕生人是指猪生出了人形,古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元帝:元帝是晋朝的皇帝,名为司马睿。

横缝:横缝是指衣服的前后部分用线缝合在一起。

颜帢:颜帢是一种头巾,最初用于区别身份,后来演变为丧服。

无颜帢:无颜帢是指没有颜帢的丧服,表示极度悲痛。

连理:连理是指两棵树的主干相互缠绕,象征着夫妻恩爱。

嘉禾:嘉禾是指生长得好的稻谷,古代认为这是祥瑞之兆。

陈东:陈东是指陈留郡的东部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瑞应图:瑞应图是一种记载祥瑞之兆的图录。

臧文仲:臧文仲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以善于祭祀而闻名。

瘣:瘣是指树木枯萎的枝条。

瞽:瞽是指眼睛瞎了的人,比喻不明事理。

淳于伯:淳于伯是晋朝的一个官员,因冤案而死。

晋陵:晋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

王敦:王敦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权臣,以擅权而著称。

绛囊:绛囊是指用红色布料制成的袋子。

紒:紒是指古代妇女束发的丝带。

无君之心:无君之心是指有谋反之心,不尊重君王。

滥灾妄起:滥灾妄起是指灾害频繁,无法控制。

太兴四年:太兴四年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份,即公元321年。

武昌:武昌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是东晋时期的军事重镇。

铃下仪仗生花:铃下仪仗是指王敦的仪仗队,生花是指仪仗队中的花饰,这里比喻王敦的权势和荣华。

枯杨生花:枯杨生花出自《易经》,比喻不可能长久的事物。

逆:逆在这里指的是叛乱,指王敦的叛乱行为。

命加戮其尸:命令将其尸体加以侮辱,即斩首示众。

羽扇柄:羽扇柄是指古代文人用来扇风的一种扇子,柄通常由竹子或其他材料制成。

骨形:指羽扇柄的形状。

全数:指完整无缺的数量。

长柄:指羽扇柄被加长。

制其羽翼:指控制羽扇的扇面,比喻控制权力。

晋明帝:晋明帝是东晋时期的一位皇帝,即司马绍。

太宁初:太宁初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年号,即公元323年。

京房易传:京房易传是汉代易学家京房所著的《京氏易传》,是一部易学著作。

蛇见于邑:蛇出现在城市中,是古代占卜中的不祥之兆。

大兵:指大规模的战争。

国有大忧:国家将有重大的忧虑或灾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评注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

此句以自然景象隐喻人事,‘铃下仪仗生花’象征着王敦当时的权势和荣耀,如同盛开的莲花般绚烂。然而‘五六日而萎落’则暗示这种荣华富贵不会长久,与《易经》中‘枯杨生花,何可久也’的哲理相呼应,暗示王敦的权势终将衰落。

说曰:‘易说:‘枯杨生花,何可久也。’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之间,言威仪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发,不可久也。

此段进一步解释了‘枯杨生花’的寓意,将其与王敦的权势相比,指出其犹如狂花般短暂,意在警示王敦的权势终将如花般凋零。同时,‘铃阁之间’这一地点的提及,也暗示了王敦权势的来源和消逝之地。

其后王敦终以逆,命加戮其尸。

这句话点明了王敦最终反叛的结局,以及其被诛杀的命运。通过‘命加戮其尸’这一表述,强调了王敦的失败和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残酷。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

此句描述了羽扇的制作过程,‘刻木象其骨形’表现了古人对工艺的精细追求,‘列羽用十,取全数也’则寓意着完整和圆满。

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

这句话描述了王敦对羽扇的改动,‘长柄’和‘可捉’暗示了王敦想要掌握权力,而‘减其羽,用八’则可能象征着其权势的削弱。

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将执其柄以制其羽翼也。改十为八,将未备夺已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此段是对王敦改羽扇行为的解读,‘识者’指出王敦的行为是擅权的表现,‘制其羽翼’则象征着王敦想要控制朝廷。‘改十为八’则暗示王敦权势的削弱,但仍然试图通过减少羽数来保持权力,‘无德之材,欲窃非据’则揭示了王敦篡位的心思。

晋明帝太宁初,武昌有大蛇,常居故神祠空树中,每出头从人受食。

此句通过描述武昌出现的大蛇,运用了《京房易传》中的预言,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暗示了王敦之乱的预兆。

京房易传曰:‘蛇见于邑,不出三年,有大兵,国有大忧。’寻有王敦之逆。

这句话引用了《京房易传》中的预言,进一步强调了武昌大蛇出现的意义,即预示着将有重大军事事件和国家危机,而‘寻有王敦之逆’则证实了这一预言的真实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记-卷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4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