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道家学者,擅长记载神怪、奇闻与民间传说。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后记》是干宝编纂的神话故事集,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神仙传说、妖怪故事、宗教传闻等。它通过对超自然现象的叙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神鬼世界的想象与信仰。《搜神后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小说的重要源泉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十-原文
长沙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
有女子渚次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遂妊身。
生三物,皆如鮧鱼。
女以己所生,甚怜异之。
乃著澡盘水中养之。
经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子。
各有字,大者为 ‘当洪 ‘,次者为 ‘破阻 ‘,小者为 ‘扑岸 ‘。
天暴雨水,三蛟一时俱去,遂失所在。
后天欲雨,此物辄来。
女亦知其当来,便出望之。
蛟子亦举头望母,良久方去。
经年后,女亡,三蛟子一时俱至墓所哭之,经日乃去。
闻其哭声,状如狗嗥。
安城平都县尹氏,居在郡东十里日黄村,尹佃舍在焉。
元嘉二十三年六月中,尹儿年十三,守舎,见一人年可二十许,骑白马,张伞,及从者四人,衣并黄色,从东方而来。
至门,呼尹儿: ‘来暂寄息。 ‘因入舍中庭下,坐床,一人捉伞覆之。
尹儿看其衣,悉无缝,马五色斑,似鳞甲而无毛。
有顷,雨气至。
此人上马去,回顾尹儿曰: ‘明日当更来。 ‘
尹儿观其去,西行,蹑虚而渐升,须臾,云气四合。
白昼为之晦暝。
明日,大水暴出,山谷沸涌,丘壑淼漫。
将淹尹舍,忽见大蛟长三丈余,盘屈庇其舍焉。
武昌虬山有龙穴,居人每见虬飞翔出入。
岁旱祷之,即雨。
后人筑塘其下,曰 ‘虬塘 ‘。
吴兴人章苟者,五月中,于田中耕,以饭置菰里,每晚取食,饭亦已尽。
如此非一。
后伺之,见一大蛇偷食。
苟遂以鈠斫之,蛇便走去。
苟逐之,至一坂,有穴,便入穴。
但闻啼声云: ‘斫伤我某甲。 ‘或言: ‘何如? ‘或云: ‘付雷公,令霹雳杀奴。 ‘
须臾,云雨冥合,霹雳覆苟上。
苟乃跳梁大骂曰: ‘天使!我贫穷,展力耕恳。蛇来偷食,罪当在蛇,反更霹雳我耶?乃无知雷公也。雷公若来,吾当以鈠斫汝腹。 ‘
须臾,云雨渐散,转霹雳向蛇穴中,蛇死者数十。
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
夜中,有一人,长一丈,著黄衣,白带,径来谓射人曰: ‘我有仇,克明日当战。君可见助,当厚相报。 ‘
射人曰: ‘自可助君耳,何用谢为。 ‘
答曰: ‘明日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往应。白带者我,黄带者彼。 ‘
射人许之。
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
视南亦尔。
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绕。
‘白蛇势弱。 ‘射人因引弩射之,黄蛇即死。
日将暮,复见昨人来,辞谢云: ‘住此一年猎,明年以去,慎勿复来,来必为祸。 ‘
射人曰: ‘善。 ‘遂停一年猎,所获甚多,骤至巨富。
数年后,忽忆先所获多,乃忘前言,复更往猎。
见先白带人告曰: ‘我语君勿复更来,不能见用。仇子已大,今必报君。非我所知。 ‘
射人闻之,甚怖,便欲走。
乃见三乌衣人,皆长八尺,俱张口向之,射人即死。
元嘉中,广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
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于汤中衔卵去。
三人无几皆死。
晋太元中,有士人嫁女于近村者,至时,夫家遣人来迎女。
女家别遣发,又令乳母送之。
既至,重车累阁,拟于王侯。
廊柱下,有灯火,一婢子严妆直守。
后房帷帐甚美。
至夜,女抱乳母涕泣,而口不得言。
乳母密于帐中以手潜摸之,得一蛇,如数围柱,缠其女,从足至头。
乳母惊走出外。
柱下守灯婢子,悉是小蛇,灯火乃是蛇眼。
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邾城。
有一军人于武昌市,见人卖一白龟子,长四五寸,洁白可爱,便买取持归。
著瓮中养之,七日渐大,近欲尺许。
其人怜之,持至江边,放江水中,视其去。
后邾城遭石季龙攻陷,毛宝弃豫州,赴江者莫不沉溺。
于时所养龟人,被铠持刀,亦同自入。
既入水中,觉如堕一石上,水裁至腰。
须臾,游出,中流视之,乃是先所放白龟,甲六七尺。
既抵东岸,出头视此人,徐游而去。
中江,犹回首视此人而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十-译文
长沙有个人,忘记了他的名字,住在江边。有一个女子在河洲边洗衣服,觉得身体里有些异样,后来并没有把它当作问题,于是怀孕了。生下了三个东西,都像鮧鱼。女子因为是自己生的,非常怜爱它们。就把它们放在澡盆里养着。过了三个月,这些东西就长大了,原来是蛟的幼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的叫‘当洪’,次叫‘破阻’,小的叫‘扑岸’。那天暴雨,三个蛟子同时离开,就不知道它们去哪里了。后来每次要下雨的时候,这些蛟子就会来。女子也知道它们会来,就出来看着它们。蛟子也抬头看着母亲,过了很久才离开。过了一年后,女子去世了,三个蛟子一起来到她的墓前哭泣,哭了一整天才离开。听它们的哭声,就像狗叫一样。
安城平都县的尹氏,住在郡东十里外的黄村,尹家的租住在那里。元嘉二十三年六月中旬,尹家的儿子十三岁,看守租住的房子,看到一个人大约二十岁,骑着白马,打着伞,还有四个随从,衣服都是黄色的,从东方来。到了门口,叫尹家的儿子:‘来暂时休息一下。’于是进了院子里,坐在床上,一个人拿着伞给他遮住。尹家的儿子看他们的衣服,都没有缝,马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像鱼鳞但没有毛。不久,雨来了。那个人骑马离开,回头对尹家的儿子说:‘明天再来。’尹家的儿子看着他离开,向西行去,踏着虚空渐渐上升,一会儿,云雾四合。白天变得昏暗。第二天,大水突然涌出,山谷沸腾,山丘和山谷一片汪洋。差点淹到尹家的房子,突然看到一个三丈多长的大蛟,盘旋在房子上方保护它。
武昌虬山有一个龙穴,居民们常常看到虬龙飞翔出入。每年干旱时向它祈祷,就会下雨。后来人们在下面筑了一个塘,叫做‘虬塘’。
吴兴人章苟在五月中旬,在田里耕作,把饭放在菰里,每天晚上去取吃,饭也吃完了。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后来他观察了一下,看到一条大蛇偷吃。章苟就用锄头砍它,蛇就逃走了。章苟追它,到一个斜坡上,有一个洞,就钻了进去。只听到哭声说:‘你砍伤了我。’或者问:‘怎么样?’或者说:‘交给雷公,让霹雳杀死我。’一会儿,云雨密布,霹雳落在章苟身上。章苟就跳起来大骂:‘天神!我贫穷,尽力耕作。蛇来偷吃,罪在蛇,为什么要霹雳我呢?这是无知的雷公。如果雷公来了,我要用锄头砍你的肚子。’一会儿,云雨渐渐散去,霹雳转向蛇洞中,蛇死了几十条。
吴国末年,临海人进山打猎,在那里住宿。夜里,有一个人,身高一丈,穿着黄色衣服,白色腰带,直接来对打猎的人说:‘我有仇人,明天要战斗。你能帮我,我会重重报答你。’打猎的人说:‘当然可以帮你,为什么要谢呢?’回答说:‘明天吃饭的时候,你可以在溪边出现。敌人从北边来,我往南边去应对。白带的是我,黄带的是敌人。’打猎的人答应了。第二天出去,果然听到北岸有声音,像风雨一样,草木四处摇摆。往南看也是这样。只看到两条大蛇,十多丈长,在溪中相遇,就互相缠绕。‘白蛇的势头较弱。’打猎的人就拉开弓射它,黄蛇就死了。天快黑了,又看到昨天那个人来,告辞说:‘在这里住一年打猎,明年就离开,千万不要再来,再来一定会给你带来灾祸。’打猎的人说:‘好的。’于是停了一年打猎,收获很多,很快就变得非常富有。几年后,突然想起以前得到的很多,就忘记了之前的警告,又去打猎。看到先前的白带人告诉他:‘我告诉你不要再来,你却没有听。仇人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现在一定会报复你。这不是我所知道的。’打猎的人听后非常害怕,就想逃跑。却看到三个穿黑衣服的人,都身高八尺,都张嘴对着他,打猎的人就死了。
元嘉年间,广州有三个人一起进山砍树。突然看到石头缝隙中有两个鸡蛋,大小像升,拿去煮,汤刚开始热,就听到树林中像风雨的声音。一会儿,有一条大蛇,直径十围,长四五丈,直接过来,从汤中叼走了鸡蛋。三个人不久都死了。
晋朝太元年间,有士人把女儿嫁给附近的村子,到了那一天,男方家派人来接女儿。女方家另外派人送行,还让乳母陪着。到了那里,车子重重叠叠,像是王侯的排场。走廊柱子下有灯火,一个婢女打扮得很漂亮,一直守在那里。后房里的帷帐非常漂亮。到了晚上,女儿抱着乳母哭泣,但嘴里不能说话。乳母在帐子里用手悄悄摸她,摸到一个像几围柱子粗的蛇,缠着女儿,从脚到头。乳母惊慌地跑出去。柱子下的守灯婢女,都是小蛇,灯火其实是蛇的眼睛。
晋朝咸康年间,豫州刺史毛宝在邾城驻守。有一个士兵在武昌市场上,看到有人卖一个白龟蛋,长四五寸,洁白可爱,就买下来带回家。放在罐子里养着,七天就长大了,快到一尺了。这个人很喜欢它,拿着它到江边,放进了江水中,看着它游走。后来邾城被石季龙攻陷,毛宝放弃豫州,逃到江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沉没的。当时养龟的人,穿着铠甲拿着刀,也跟着自己跳进水里。一进水里,感觉像是掉在一块石头上,水只到腰间。一会儿,游出来,在中流看到,是先前放的白龟,龟甲有六七尺长。到了东岸,抬头看着这个人,慢慢地游走了。在中流,还回头看着这个人然后沉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十-注解
长沙:长沙,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历史悠久,有楚汉文化底蕴。
江边:江边,指江河流域的岸边,常与自然景观和民间传说相关。
渚次:渚次,指水边的小洲或小岛。
浣衣:浣衣,洗涤衣物,古代女子常见的家务活动。
鮧鱼:鮧鱼,一种淡水鱼,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蛟子:蛟子,传说中的水怪,常与龙有关。
元嘉二十三年:元嘉二十三年,即公元446年,南朝宋时期。
守舎:守舎,指看守房屋。
白马:白马,白色的马,常在神话传说中出现。
五色斑:五色斑,指马身上的颜色斑斓,如鳞甲。
虬山:虬山,指山名,虬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龙类生物。
龙穴:龙穴,指龙居住的洞穴。
吴兴:吴兴,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章苟:章苟,人名。
鈠斫:鈠斫,用锤子或凿子砍伐。
虬:虬,古代传说中的龙类生物。
石季龙:石季龙,即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
白龟子:白龟子,指白龟的幼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十-评注
长沙有人,忘其姓名,家住江边。有女子渚次浣衣,觉身中有异,后不以为患,遂妊身。生三物,皆如鮧鱼。女以己所生,甚怜异之。乃著澡盘水中养之。经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子。各有字,大者为 ‘当洪 ‘,次者为 ‘破阻 ‘,小者为 ‘扑岸 ‘。天暴雨水,三蛟一时俱去,遂失所在。后天欲雨,此物辄来。女亦知其当来,便出望之。蛟子亦举头望母,良久方去。经年后,女亡,三蛟子一时俱至墓所哭之,经日乃去。闻其哭声,状如狗嗥。
此段古文讲述了一个女子意外诞下三只蛟子的故事。首先,通过女子浣衣时感受到身体异样,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女子对蛟子的怜爱,反映了母性的伟大和对生命的尊重。蛟子的命名,’当洪’、’破阻’、’扑岸’,寓意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命运和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蛟子离去后,女子对它们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安城平都县尹氏,居在郡东十里日黄村,尹佃舍在焉。元嘉二十三年六月中,尹儿年十三,守舎,见一人年可二十许,骑白马,张伞,及从者四人,衣并黄色,从东方而来。至门,呼尹儿: ‘来暂寄息。 ‘因入舍中庭下,坐床,一人捉伞覆之。尹儿看其衣,悉无缝,马五色斑,似鳞甲而无毛。有顷,雨气至。此人上马去,回顾尹儿曰: ‘明日当更来。 ‘尹儿观其去,西行,蹑虚而渐升,须臾,云气四合。白昼为之晦暝。明日,大水暴出,山谷沸涌,丘壑淼漫。将淹尹舍,忽见大蛟长三丈余,盘屈庇其舍焉。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奇幻的场景,通过尹儿与神秘人物的相遇,展现了人与超自然力量的交流。神秘人物的服饰和坐骑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暗示了其非凡的身份。雨气的突然降临和大水的暴发,与蛟子的出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蛟子庇护尹舍的行为,体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救助。
武昌虬山有龙穴,居人每见虬飞翔出入。岁旱祷之,即雨。后人筑塘其下,曰 ‘虬塘 ‘。
此段古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龙穴和祈雨的故事。虬山龙穴的存在,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释和对神灵的信仰。居民通过祈雨来求取雨水,反映了农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神灵的敬畏。后人筑塘的行为,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吴兴人章苟者,五月中,于田中耕,以饭置菰里,每晚取食,饭亦已尽。如此非一。后伺之,见一大蛇偷食。苟遂以鈠斫之,蛇便走去。苟逐之,至一坂,有穴,便入穴。但闻啼声云: ‘斫伤我某甲。 ‘或言: ‘何如? ‘或云: ‘付雷公,令霹雳杀奴。 ‘须臾,云雨冥合,霹雳覆苟上。苟乃跳梁大骂曰: ‘天使!我贫穷,展力耕恳。蛇来偷食,罪当在蛇,反更霹雳我耶?乃无知雷公也。雷公若来,吾当以鈠斫汝腹。 ‘须臾,云雨渐散,转霹雳向蛇穴中,蛇死者数十。
此段古文通过章苟与蛇的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章苟对蛇的攻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和对自然界的侵犯。蛇的反击和雷公的介入,反映了自然界的报复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章苟的反抗和最终的胜利,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勇敢和智慧。
吴末,临海人入山射猎,为舍住。夜中,有一人,长一丈,著黄衣,白带,径来谓射人曰: ‘我有仇,克明日当战。君可见助,当厚相报。 ‘射人曰: ‘自可助君耳,何用谢为。 ‘答曰: ‘明日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往应。白带者我,黄带者彼。 ‘射人许之。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视南亦尔。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绕。 ‘白蛇势弱。射人因引弩射之,黄蛇即死。
此段古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蛇战的奇幻故事。射人与神秘人物的相遇,以及他们之间的约定,展现了人与超自然力量的互动。蛇战的场景,充满了紧张和刺激,体现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存的竞争。射人的胜利,既是对神秘人物的报答,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晋太元中,有士人嫁女于近村者,至时,夫家遣人来迎女。女家别遣发,又令乳母送之。既至,重车累阁,拟于王侯。廊柱下,有灯火,一婢子严妆直守。后房帷帐甚美。至夜,女抱乳母涕泣,而口不得言。乳母密于帐中以手潜摸之,得一蛇,如数围柱,缠其女,从足至头。乳母惊走出外。柱下守灯婢子,悉是小蛇,灯火乃是蛇眼。
此段古文通过士人嫁女的场景,揭示了神秘和恐怖。夫家的奢华和女子的恐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乳母发现蛇缠住女子,以及灯火实际上是蛇眼,都暗示了神秘力量的存在和对人类的威胁。整个故事充满了诡异和恐怖,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邾城。有一军人于武昌市,见人卖一白龟子,长四五寸,洁白可爱,便买取持归。著瓮中养之,七日渐大,近欲尺许。其人怜之,持至江边,放江水中,视其去。后邾城遭石季龙攻陷,毛宝弃豫州,赴江者莫不沉溺。于时所养龟人,被铠持刀,亦同自入。既入水中,觉如堕一石上,水裁至腰。须臾,游出,中流视之,乃是先所放白龟,甲六七尺。既抵东岸,出头视此人,徐游而去。中江,犹回首视此人而没。
此段古文通过白龟子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奇妙联系。白龟子的成长和放归,以及毛宝在战乱中的经历,都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白龟子在关键时刻救了毛宝一命,展现了自然界的仁慈和生命的奇迹。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