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

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道家学者,擅长记载神怪、奇闻与民间传说。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后记》是干宝编纂的神话故事集,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神仙传说、妖怪故事、宗教传闻等。它通过对超自然现象的叙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神鬼世界的想象与信仰。《搜神后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小说的重要源泉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原文

钱塘人姓杜,船行时大雪日暮,有女子素衣来岸上。

杜曰: ‘何不入船? ‘遂相调戏。

杜合船载之。

后成白鹭,飞去。

杜恶之,便病死。

丹阳人沈宗,在县治下,以卜为业。

义熙中,左将军檀侯镇姑孰,好猎,以格虎为事。

忽有一人,著皮衣裤,乘马,从一人,亦著皮裤,以纸裹十余钱,来诣宗卜,云: ‘西去觅好食,东去觅食好? ‘

宗为作卦,卦成,告之: ‘东向吉,西向不利。 ‘

因就宗乞饮,内口著瓯中,状如牛饮。

既出,东行百余步,从者及马皆化为虎。

自此以后,虎暴非常。

晋升平中,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窅然深绝。

内有数头熊子。

须臾,有一大熊来,瞪视此人。

人谓必以害己。

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

末后作一分,置此人前。

此人饥甚,于是冒死取啖之。

既而转相狎习。

熊母每旦出,觅果食还,辄分此人,赖以延命。

熊子后大,其母一一负之而出。

子既尽,人分死坎中,穷无出路。

熊母寻复还入,坐人边。

人解其意,便抱熊足,于是跃出。

竟得无他。

淮南陈氏,于田中种豆,忽见二女子,姿色甚美,著紫缬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湿。

其壁先挂一铜镜,镜中见二鹿,遂以刀斫获之,以为脯。

晋太元中,丁零王翟昭后宫养一猕猴,在妓女房前。

前后妓女,同时怀妊,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

昭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子。

妓女同时号哭。

昭问之,云: ‘初见一年少,著黄练单衣,白纱帢,甚可爱,笑语如人。 ‘

会稽句章民张然,滞役在都,经年不得归。

家有少妇,无子,惟与一奴守舍,妇遂与奴私通。

然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 ‘乌龙 ‘,常以自随。

后假归,妇与奴谋,欲得杀然。

然及妇作饭食,共坐下食。

妇语然: ‘与君当大别离,君可强笑。 ‘

然未得啖,奴已张弓矢当户,须然食毕。

然涕泣不食,乃以盘中肉及饭掷狗,祝曰: ‘养汝数年,吾当将死,汝能救我否? ‘

狗得食不啖,惟注睛舐唇视奴。

然亦觉之。

奴催食转急。

然决计,拍膝大呼曰: ‘乌龙与手! ‘

狗应声伤奴。

奴失刀仗倒地,狗咋其阴,然因取刀杀奴。

以妇付县,杀之。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枯井中,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 ‘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

人曰: ‘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 ‘

生曰: ‘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

人曰: ‘若尔,便不相出。 ‘

狗因下头目井。

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 ‘以狗相与。 ‘

人即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晋穆、哀之世,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狗,夜辄群众相吠,往视便伏。

后日,使人夜伺,有一狗,著黄衣,白帢,长五六尺,众狗共吠之。

寻迹,定是咏家老黄狗,即打杀之。

吠乃止。

代郡张平者,苻坚时为贼帅,自号并州刺史。

养一狗,名曰 ‘飞獒 ‘,形若小驴。

忽夜上厅事,狗上行,行声如平常。

未经年,果为鲜卑所逐,败走,降苻坚,未几便死。

太叔王氏,后娶庾氏女,年少色美。

王年六十,常宿外,妇深无欣。

后忽一夕见王还,燕婉兼常。

昼坐,因共食。

奴从外来,见之大惊,以白王。

王遽入,伪者亦出。

二人交会中庭,俱著白帢,衣服形貌如一。

真者便先举杖打伪者,伪者亦报打之。

二人各敕子弟,令与手。

王儿乃突前痛打,是一黄狗,遂打杀之。

王时为会稽府佐,门士云: ‘恒见一老黄狗,自东而来。 ‘

其妇大耻,病死。

林虑山下有一亭,人每过此,宿者辄病死。

云尝有十余人,男女杂合,衣或白或黄,辄蒲博相戏。

时有郅伯夷,宿于此亭,明烛而坐诵经。

至中夜,忽有十余人来,与伯夷并坐蒲博。

伯夷密以烛照之,乃是群犬。

因执烛起,阳误以烛烧其衣,作燃毛气。

伯夷怀刀,捉一人刺之,初作人唤,遂死成犬。

余悉走去。

顾霈者,吴之豪士也。

曾送客于升平亭。

时有一沙门在座,是流俗道人。

主人欲杀一羊,羊绝绳便走,来投入此道人膝中,穿头向袈裟下。

道人不能救,即将去杀之。

既行炙,主人便先割以啖道人。

道人食炙下喉,觉炙行走皮中,毒痛不可忍。

呼医来针之,以数针贯其炙,炙犹动摇。

乃破出视之,故是一脔肉耳。

道人于此得疾,遂作羊鸣,吐沫。

还寺,少时卒。

吴郡顾旃,猎至一岗,忽闻人语声云: ‘咄!咄!今年衰。 ‘

乃与众寻觅。

岗顶有一阱,是古时冢。

见一老狐蹲冢中,前有一卷簿书,老狐对书屈指,有所计校。

乃放太咋杀之。

取视簿书,悉是奸人女名。

已经奸者,乃以朱钩头。

所疏名有百数,旃女正在簿次。

襄阳习凿齿,字彦威,为荆州主簿。

从桓宣武出猎,时大雪,于江陵城西,见草上雪气出。

伺观,见一黄物,射之,应箭死。

往取,乃一老雄狐,脚上带绛绫香囊。

宋酒泉郡,每太守到官,无几辄死。

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恐不乐,就卜者占其吉凶。

卜者曰: ‘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则无忧。 ‘

斐不解此语,答曰: ‘君去,自当解之。 ‘

斐既到官,侍医有张侯,直医有王侯,卒有史侯、董侯等,斐心悟曰: ‘此谓诸侯。 ‘

乃远之。

即卧,思 ‘放伯裘 ‘之义,不知何谓。

至夜半后,有物来斐被上。

斐觉,以被冒取之,物遂跳踉,訇訇作声。

外人闻,持火入,欲杀之。

魅乃言曰: ‘我实无恶意,但欲试府君耳。能一相赦,当深报君恩。 ‘

斐曰: ‘汝为何物,而忽干犯太守。 ‘

魅曰: ‘我本千岁狐也。今变为魅,垂化为神,而正触府君威怒,甚遭困厄。我字伯裘,若府君有急难,但呼我字,便当自解。 ‘

斐乃喜曰: ‘真 ‘放伯裘 ‘之义也。 ‘

即便放之。

小开被,忽然有光,赤如电,从户出。

明夜有敲门者,斐问是谁,答曰: ‘伯裘。 ‘

问: ‘来何为? ‘答曰: ‘白事。 ‘

问曰: ‘何事? ‘答曰: ‘北界有贼奴发也。 ‘

斐按发则验。

每事先以语斐。

于是境界无毫发之奸,而咸曰圣府君。

后经月余,主簿李音共斐侍婢私通。

既而惧为伯裘所白,遂与诸侯谋杀斐。

伺傍无人,便与诸侯持杖直入,欲格杀之。

斐惶怖,即呼 ‘伯裘救我! ‘

即有物如伸一匹绛,剨然作声。

音、侯伏地失魂,乃以次缚取。

考询皆服,云: ‘斐未到官,音已惧失权,与诸侯谋杀斐。会诸侯见斥,事不成。 ‘

裴即杀音等。

伯裘乃谢裴曰: ‘未及白音奸情,乃为府君所召。虽效微力,犹用惭惶。 ‘

后月余,与斐辞曰: ‘今后当上天去,不得复与府君相往来也。 ‘

遂去不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译文

钱塘人姓杜,船行时大雪日暮,有女子穿着素衣来到岸边。杜说:‘为什么不进船里?’于是相互调戏。杜把船合并,载着她。后来她变成了白鹭,飞走了。杜很讨厌她,不久就病死了。

丹阳人沈宗,在县里以占卜为业。义熙年间,左将军檀侯镇守姑孰,喜欢打猎,以捕捉老虎为乐。突然有一个人,穿着皮衣裤,骑马,跟着另一个人,也穿着皮裤,用纸包着十几钱,来找沈宗占卜,说:‘往西去寻找好食物,往东去寻找好食物?’沈宗为他起卦,卦象完成后,告诉他:‘向东去是吉利的,向西去是不利的。’于是向沈宗要水喝,嘴里含着碗,样子像牛喝水。出来后,向东走了百步,跟从的人和马都变成了老虎。从此以后,老虎非常凶猛。

东晋升平年间,有人进山射鹿,忽然掉进一个深坑,深不见底。里面有几只小熊。不久,有一只大熊来了,瞪着这个人。这个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过了一会儿,大熊拿出藏果,分给小熊们。最后分了一部分给这个人。这个人非常饿,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它。之后,它们互相亲近。熊妈妈每天早上出去找果子回来,都会分给这个人,靠这个延长了生命。小熊长大后,熊妈妈一个个背它们出去。小熊们全走了,这个人留在坑里,无路可逃。熊妈妈后来又回来,坐在这个人旁边。这个人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抱住熊的脚,于是跳出了坑。最终安然无恙。

淮南陈氏,在田里种豆,忽然看见两个女子,长得非常漂亮,穿着紫色的绔衣,青色的裙子,天在下雨,衣服却不湿。她的墙上先挂着一面铜镜,镜子里看到两只鹿,于是用刀砍下它们,做成肉干。

东晋太元年间,丁零王翟昭的后宫养了一只猕猴,在妓女房前。前后来的妓女,同时怀孕,各自生了三个孩子,一出生就会跳跃。翟昭才知道这是猴子干的,于是杀了猴子和它的孩子。妓女们同时哭泣。翟昭问她们,她们说:‘一开始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黄色的练衣,白色的纱帽,非常可爱,笑起来像人一样。’

会稽句章的百姓张然,在京都服役,一年多不能回家。家里有一个少妇,没有孩子,只和一个奴仆守着房子,少妇就和奴仆私通。张然在京都养了一条狗,非常喜爱,名叫‘乌龙’,经常带着它。后来他请假回家,少妇和奴仆密谋,想要杀掉张然。张然和少妇一起吃饭,少妇对张然说:‘我要和你大别离了,你勉强笑一笑。’张然还没吃到东西,奴仆已经拿着弓箭守在门口,等着张然吃完。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条狗,非常疼爱它,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后来杨生喝醉了,在一片大沼泽的草中躺着,动弹不得。当时正是冬天,沼泽里起火,风势非常猛烈。狗就四处奔跑,大声号叫,但杨生因为喝醉了没有察觉。前面有一坑水,狗就跑过去,回到杨生身边,用自己的身体把草上的火扑灭。这样来回几次,草地上都湿透了,火终于被扑灭了。杨生醒来,才看到这一切。

晋穆帝、哀帝时期,领军司马济阳蔡咏家的狗,晚上总是成群结队地狂吠,人们去看时,狗就趴下了。后来,有人晚上守候,看到一只狗,穿着黄色的衣服,白色的纱帽,长五六尺,其他狗一起对着它吠。追踪它的踪迹,确定是蔡咏家的老黄狗,于是打死了它。狗吠声才停止。

代郡的张平,在苻坚时期是贼帅,自称并州刺史。他养了一条狗,名叫‘飞獒’,形状像小驴。有一天晚上,狗上了厅堂,狗在上面走,走的声音和平常一样。不到一年,果然被鲜卑人赶走,败逃,投降了苻坚,不久就死了。

太叔王氏,后来娶了庾氏的女儿,年轻貌美。王氏六十岁,经常在外住宿,妻子非常不高兴。后来有一天晚上,王氏突然回家,非常亲热。白天坐着,一起吃饭。一个奴仆从外面进来,看到这一幕非常惊讶,告诉了王氏。

林虑山下有一座亭子,人们每次经过这里,住宿的人就会病死。据说曾经有十多个人,男女混杂,衣服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在这里赌博嬉戏。当时有郅伯夷,在这里住宿,点着蜡烛坐着念经。到半夜,忽然有十多个人来,和伯夷一起坐下来赌博。伯夷用蜡烛照了照,发现是群狗。于是拿起蜡烛,假装不小心烧了它们的衣服,发出烧毛的味道。伯夷怀揣着刀,抓住一个人刺它,开始像人一样叫,然后死了变成狗。其他的狗都跑走了。

顾霈是吴地的豪杰。曾经送客到升平亭。当时有一个沙门在座,是世俗的和尚。主人想要杀一只羊,羊挣断了绳子就跑了,跑到这个和尚的膝盖上,头钻进袈裟下面。和尚无法救它,就准备去杀它。烤熟后,主人先割了一块给和尚吃。和尚吃着烤肉,感觉烤肉在皮里移动,非常痛苦。他叫来医生用针灸,用几根针穿过烤肉,烤肉还在动。打开一看,原来只是一块肉。

吴郡的顾旃,去打猎到一个山岗,忽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咄!咄!今年衰。’于是和大家一起寻找。山岗顶上有一个陷阱,是古代的坟墓。看到一个老狐狸蹲在坟墓里,前面有一卷簿书,老狐狸对着簿书屈指计算。于是放箭射死了它。取来簿书一看,上面都是被奸污的女子的名字。已经被奸污的,就用朱笔在名字上打钩。记录的名字有一百多个,顾旃的女儿也在簿子上。

襄阳的习凿齿,字彦威,是荆州的书记官。跟随桓温出猎,当时下大雪,在江陵城西,看到草地上有雪气冒出来。他观察了一会儿,看到一只黄色的动物,射它,箭就射中了,它死了。去取它,原来是一只老雄狐,脚上戴着红色的绫香囊。

宋代的酒泉郡,每当新任太守上任不久,就会死去。

后来渤海人陈斐被任命为这个郡的太守,他感到忧虑和恐惧,不开心,于是去找占卜的人询问吉凶。

占卜的人说:‘远离诸侯,释放伯裘。能理解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陈斐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回答说:‘你走了,自然就会明白。’

陈斐上任后,有张侯作为侍医,王侯作为直医,还有史侯、董侯等人。陈斐心中领悟到:‘这里的诸侯指的是这些人。’

于是他远离了这些人。

他躺下后,思考‘放伯裘’的含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到了半夜后,有一物跳到陈斐的被子上。

陈斐醒来,用被子盖住它,那物就跳跃并发出声响。

外面的人听到声音,拿着火把进来,想要杀死它。

魅说:‘我确实没有恶意,只是想试探一下太守。’

陈斐问:‘你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突然冒犯太守?’

魅说:‘我原本是一只千年的狐狸,现在变成了魅,即将化为神,却正好触怒了太守,非常困苦。我名叫伯裘,如果太守有急难,只管呼我的名字,我就会自己解决。’

陈斐很高兴,说:‘这就是“放伯裘”的含义。’

于是他放开了魅。

被子稍微掀开,忽然有光,像闪电一样,从窗户出去。

第二天晚上,有人敲门,陈斐问是谁,回答说:‘伯裘。’

陈斐问:‘你来干什么?’

回答说:‘有事情。’

陈斐问:‘什么事情?’

回答说:‘北界有贼人作乱。’

陈斐调查后,发现果然如此。每件事情都会事先通知陈斐。

于是,境内没有一丝一毫的奸情,大家都称陈斐为圣府君。

一个月后,主簿李音与陈斐的侍婢私通。后来他害怕被伯裘告发,于是与那些诸侯一起密谋杀害陈斐。

他们等到没有人时,拿着棍子直接闯入,想要杀死陈斐。

陈斐非常害怕,立刻呼喊‘伯裘救我!’

随即有东西像一条红色的布一样伸出来,发出响声。

李音和诸侯都吓得趴在地上,失去了魂魄,然后依次被捆绑起来。

经过审问,他们都承认了罪行,说:‘陈斐上任之前,李音就害怕失去权力,与诸侯密谋杀害陈斐。后来诸侯被斥退,事情才没有成功。’

陈斐于是杀死了李音等人。

伯裘向陈斐道歉说:‘我没有及时告诉李音的奸情,就被太守召唤了过来。虽然我出了一点力,但我仍然感到惭愧。’

一个月后,伯裘与陈斐告别说:‘以后我将上天去,不能再与太守相往来。’

然后他就消失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注解

钱塘:钱塘,即今浙江省杭州市,古称钱塘县,因钱塘江而得名。

杜:杜,姓氏,此处指钱塘人杜姓。

大雪:大雪,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此时天气寒冷,降雪量大。

素衣:素衣,指白色的衣服,此处可能指女子穿着朴素。

丹阳:丹阳,古县名,今属江苏省镇江市。

沈宗:沈宗,人名。

义熙:义熙,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时间为公元405年至418年。

左将军:左将军,古代官职,位高权重,负责军事。

檀侯:檀侯,人名。

姑孰:姑孰,古县名,今属安徽省当涂县。

卜:卜,古代预测吉凶的方法,通过观察龟甲裂纹来预测未来。

卦:卦,易经中的基本单位,由六个爻组成,用以预测未来。

晋:晋,古代朝代名,分为西晋和东晋,此处指东晋。

升平:升平,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时间为公元357年至361年。

坎:坎,古代指深坑或陷阱。

淮南:淮南,古地区名,今属安徽省。

陈氏:陈氏,姓氏,此处指淮南陈姓。

田中:田中,田间。

豆:豆,豆类植物。

紫缬襦:紫缬襦,紫色的衣服。

青裙:青裙,青色的裙子。

天雨:天雨,下雨。

脯:脯,干肉。

丁零王:丁零王,古代北方民族首领。

翟昭:翟昭,人名。

妓女:妓女,古代从事娱乐业的女性。

会稽:会稽,古地区名,今属浙江省。

句章:句章,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张然:张然,人名。

滞役:滞役,指因服役而滞留在外。

乌龙:乌龙,狗的名字。

假归:假归,请假回家。

大泽:大泽,广阔的湖泊或沼泽地。

枯井:枯井,干涸的井。

代郡:代郡,古地区名,今属河北省。

苻坚: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鲜卑:鲜卑,古代北方民族。

太叔王氏:太叔王氏,人名。

庾氏女:庾氏女,庾姓女子。

燕婉:燕婉,指夫妻间和谐的相处。

会稽府佐:会稽府佐,官职名,会稽府的辅佐官员。

林虑山:林虑山,古山名,今属河南省。

亭: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蒲博:蒲博,古代的一种博戏。

郅伯夷:郅伯夷,人名。

沙门:沙门,指出家为僧的人。

流俗道人:流俗道人,指世俗的僧人。

炙:炙,烤肉。

吴郡:吴郡,古地区名,今属江苏省。

顾旃:顾旃,人名。

岗:岗,山丘。

簿书:簿书,账簿。

奸人:奸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襄阳:襄阳,古地区名,今属湖北省。

习凿齿:习凿齿,人名。

桓宣武:桓宣武,人名。

江陵:江陵,古地区名,今属湖北省。

宋酒泉郡:酒泉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宋代的酒泉郡即指当时酒泉郡的管辖区域。

太守:太守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负责一郡的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

渤海陈斐:渤海陈斐是此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是渤海(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人,被任命为酒泉郡的太守。

卜者:卜者是指占卜者,古代通过观察卦象、龟甲裂纹等方式来预测未来或判断吉凶的人。

诸侯:诸侯是指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即受封的贵族,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伯裘:伯裘在此故事中是狐仙的名字,也是主人公陈斐在梦中得到的指示。

魅:魅是指妖怪或鬼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生物。

千岁狐:千岁狐是指拥有千年寿命的狐狸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狐狸精通常被认为是修炼成精的动物。

府君:府君是对地方官员的一种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州长”。

绛:绛是一种深红色的颜色,古代常用来指代红色的丝绸。

主簿:主簿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档案等事务的官员。

私通:私通是指非婚恋关系中的性行为,通常指官员与下属或他人的不正当关系。

贼奴:贼奴在此故事中指叛乱的士兵或强盗。

圣府君:圣府君是对陈斐的一种尊称,表示他的治理能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渤海陈斐担任酒泉郡太守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首先,文中提到的‘宋酒泉郡,每太守到官,无几辄死’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鬼神之说’和‘迷信思想’。在古代,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某些地方或职位可能存在邪气,导致官员不幸早逝。

陈斐初到酒泉郡,因担心同样遭遇不幸,便占卜吉凶。卜者的‘远诸侯,放伯裘’之语,实际上是一种隐晦的暗示。‘诸侯’指的是酒泉郡中的官员,‘放伯裘’则是对陈斐的一种警示。

陈斐不解其意,卜者告诉他‘君去,自当解之’,暗示陈斐离开酒泉郡后,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暗示手法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体现了作者对神秘主义的崇尚。

陈斐到任后,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悟出了‘诸侯’指的是郡中的官员,并采取了‘远之’的策略,即远离他们,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放伯裘’的含义,在故事中逐渐揭晓。陈斐在思考中,被一只千年狐狸精所扰,狐狸精自报家门,称自己为‘伯裘’,并表示愿意帮助陈斐解决难题。这里的‘伯裘’与卜者的预言相呼应,揭示了‘放伯裘’的真正含义。

故事中,伯裘的出现,不仅帮助陈斐解决了难题,还预示了酒泉郡将迎来安宁。这种‘神仙助人’的情节,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神仙道化’主题。

然而,好景不长,陈斐身边的官员李音与侍婢私通,担心被伯裘揭发,便与诸侯合谋谋杀陈斐。这一情节,揭示了官场腐败和人性的丑恶。

最终,陈斐在伯裘的帮助下,成功制服了李音等人,维护了酒泉郡的安宁。伯裘在离去前,对陈斐表示感谢,并告知自己将上天去,不再与陈斐相往来。这一情节,既是对陈斐的赞美,也是对故事结局的一种暗示。

总体来说,这段古文通过陈斐与伯裘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官场、神仙道化以及人性善恶等多个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4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