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干宝(约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道家学者,擅长记载神怪、奇闻与民间传说。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4世纪)。
内容简要:《搜神后记》是干宝编纂的神话故事集,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神仙传说、妖怪故事、宗教传闻等。它通过对超自然现象的叙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神鬼世界的想象与信仰。《搜神后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小说的重要源泉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七-原文
庐陵巴邱人陈济者,作州吏,其妇秦,独在家。
常有一丈夫,长丈余,仪容端正,著绛碧袍,采色炫耀,来从之。
后常相期于一山涧间。
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
如是数年。
比邻入观其所至,辄有虹见。
秦至水侧,丈夫以金瓶引水共饮。
后遂有身,生而如人,多肉。
济假还,秦惧见之,乃纳儿著瓮中。
此丈夫以金瓶与之,令覆儿,云:‘儿小,未可得将去。不须作衣,我自衣之。’
即与绛囊以裹之,令可时出与乳。
于时风雨暝晦,邻人见虹下其庭,化为丈夫,复少时,将儿去,亦风雨暝晦。
人见二虹出其家。
数年而来省母。
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
须臾见丈夫,云:‘是我,无所畏也。’
从此乃绝。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
旦往观之,见一材长二尺许,在断中。
而断裂开,蟹出都尽。
乃修治断,出材岸上。
明往视之,材复在断中,断败如前。
王又治断出材。
明晨视,所见如初。
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挛头担归,云:‘至家,当斧砍燃之。’
未至家二三里,闻笼中倅倅动。
转头顾视,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身一足。
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断,入断食蟹。相负已尔,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并令断得大蟹。’
王曰:‘如此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
此物恳告,苦请乞放。
王回顾不应。
物曰:‘君何姓名,我欲知之。’
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字,当复何计,但应就死。’
王至家,炽火焚之。
后寂然无复声。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
所以勤勤问王,欲害人自免。
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
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
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
肉旁尝有哭声,昼夜不止。
数日聪后刘氏,产一蛇一兽,各害人而走。
寻之不得。
顷之,见于陨肉之旁。
俄而刘氏死,哭声自绝。
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长五六丈,手捉弓矢,矢镝头广二尺许,白如霜雪,忽出声唤曰:‘阿鼠(子文小字)。’
子文不觉应曰:‘喏。’
此人便牵弓满镝向子文,子文便失魂厌伏。
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
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
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
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
精因采茗。
须臾复来,乃探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
精甚怪,负茗而归。
会稽盛逸,常晨兴,路未有行人,见门外柳树上有一人,长二尺,衣朱衣朱冠,俯以舌舐叶上露。
良久,忽见逸,神意惊遽,即隐不见。
宋永初三年,谢南康家婢,行逢一黑狗,语婢云:‘汝看我背后。’
婢举头,见一人长三尺,有两头。
婢惊怕返走,人、狗亦随婢后,至家庭中,举家避走。
婢问狗:‘汝来何为?’
狗云:‘欲吃食尔。’
于是婢为设食。
并食食讫,两头人出。
婢因谓狗曰:‘人已去矣。’
狗云:‘正巳复来。’
良久乃没。
不知所在。
后家人死丧殆尽。
宋襄城李颐,其父为人不信妖邪。
有一宅,由来凶不可居,居者辄死。
父便买居之。
多年安居,子孙昌炽。
为二千石,当徙家之官,临去,请会内外亲戚。
酒食既行,父乃言曰:‘天下竟有吉凶否?此宅由来言凶,自吾居之,多年安吉,乃得迁官,鬼为何在?自今已后,便为吉宅。居者住止,心无所嫌也。’
语讫如厕,须臾,见壁中有一物,如卷席大,高五尺许,正白。
便还取刀中之,中断,化为两人,复横斫之,又成四人。
便夺取反斫杀李。
持至坐上,斫杀其子弟。
凡姓李者必死,惟异姓无他。
颐尚幼,在抱。
家内知变,乳母抱出后门,藏他家,止其一身获免。
颐字景真,位至湘东太守。
宋王仲文为河南郡主簿,居缑氏县北。
得休,因晚行泽中。
见车后有白狗,仲文甚爱之。
欲取之,忽变形如人,状似方相,目赤如火,磋牙吐舌,甚可憎恶。
仲文大怖,与奴共击之,不胜而走。
告家人,合十余人,持刀捉火,自来视之,不知所在。
月余,仲文忽复见之。
与奴并走,未到家,伏地俱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七-译文
庐陵巴邱人陈济,担任州吏,他的妻子秦氏,独自在家。常常有一个身高超过一丈的男子,容貌端正,穿着红蓝相间的袍子,色彩鲜艳,来拜访她。后来他们经常在山涧之间约定见面。至于睡觉,不知不觉中有人与之相会。这样过了几年。邻居们看到他们去的地方,总是看到彩虹出现。秦氏来到水边,男子用金瓶引水供她饮用。后来秦氏怀孕,生下的孩子像人一样,身上有很多肉。陈济请假回家,秦氏害怕被他看到,就把孩子放在瓮里。这个男子用金瓶给她,让她盖上孩子,说:“孩子太小,不能带走。不需要做衣服,我自己会穿。“然后给了她一个红色的袋子,让她可以随时拿出给孩子喂奶。那时风雨交加,邻居们看到彩虹降落在他们家院子里,变成了那个男子,过了一会儿,带着孩子离开了,也是风雨交加。人们看到家里出现两条彩虹。几年后,孩子回来探望母亲。后来秦氏去田里,在山涧看到两条彩虹,感到害怕。一会儿看到那个男子,说:“是我,不用害怕。“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宋元嘉初年,富阳人姓王,在穷渎中捕蟹。早上去看,看到一根两尺多长的木头,在蟹断中。而蟹断开了,螃蟹都逃出来了。于是他修理了蟹断,把木头移到岸上。第二天去看,木头又回到了蟹断中,蟹断的情况和之前一样。王又修理了蟹断,把木头移出来。第二天早上看,情况还是一样。王怀疑这根木头是妖怪,就把它放在蟹笼里,捆着头带回家,说:“到家后,应该砍了烧掉。“没到家二三里路,听到笼子里嗡嗡作响。转头去看,看到刚才的木头头变成了一个东西,人脸猴身,一身一足。对王说:“我特别喜欢吃蟹,最近确实潜入水中破坏了你的蟹断,进入蟹断吃蟹。已经对不起你了,希望你能原谅,打开笼子放了我。我是山神,会保佑你,并帮你捕到很多大蟹。“王说:“像你这样的恶人,不止一次,罪有应得。“这个怪物恳求,苦苦请求放他。王回头不答应。怪物说:“既然不放我,又不告诉我姓名,还有什么办法,只能死了。“王回到家,点燃了火。之后就没有声音了。当地风俗称之为山魈,说知道人的姓名,就能伤害人。所以它反复问王,是想害人自己免罪。
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发生地震,崇明观陷落成为池塘,水色如血,赤气冲上天空,有一条赤龙奋力飞去。流星从牵牛星座升起,进入紫微星座,龙形蜿蜒,光芒照地,落在平阳北十里处。看那肉,臭味弥漫整个平阳,长三十步,宽二十七步。肉旁边经常有哭声,昼夜不停。几天后,刘聪的后代刘氏生下一蛇一兽,各自伤害人后逃走。寻找不到。不久,在陨肉旁边看到它们。不久,刘氏去世,哭声停止。
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小时候喜欢射猎,常常进山,忽然山岫间出现一个人,身高五六丈,手握弓箭,箭头宽约两尺,白得像霜雪,忽然出声叫道:“阿鼠(子文的小名)。“周子文不知不觉回答道:“喏。“这个人就拉弓满弦瞄准周子文,周子文立刻失魂落魄。
晋孝武帝时期,宣城人秦精,常常进入武昌山中采茶。忽然遇到一个人,身高一丈多,全身都是毛,从山北边来。秦精看到他,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毛人直接拉住他的手臂,带到山弯处,进入一片茂密的茶丛中,放下他就走了。秦精因此采茶。过了一会儿,那个人又回来了,从怀里掏出二十个橘子给秦精,非常甜美。秦精非常奇怪,背着茶回家。
会稽盛逸,常常早上起床,路上没有行人,看到门外柳树上有一人,身高两尺,穿着红色衣服和帽子,低头用舌头舔叶子上的露水。过了一会儿,忽然看到盛逸,神情惊慌,立刻消失不见。
宋永初三年,谢南康家的女仆,路上遇到一只黑狗,对女仆说:“你看我背后。“女仆抬头,看到一个身高三尺的人,有两个头。女仆非常害怕,转身逃跑,那个人和狗也跟着女仆到了家里,全家人都逃避。女仆问狗:“你为什么来?“狗说:“我想吃东西。“于是女仆为她准备了食物。吃完后,两个头的人出来了。女仆于是对狗说:“人已经走了。“狗说:“马上还会回来。“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后来家人几乎都死了。
宋襄城李颐,他的父亲不相信妖邪。有一座房子,一直以来都说很凶,住进去的人都会死。父亲就买了下来。多年以来都平安,子孙兴旺。后来他被任命为二千石官员,要搬家去任职,临走前,请来了内外亲戚。酒菜上桌后,父亲就说:“天下真的有吉凶之分吗?这座房子一直以来都说很凶,自从我住进来,多年以来都很平安,现在得以升官,鬼在哪里?从今以后,这将是吉宅。住在这里的人,心里没有怨言。“说完就去上厕所,不一会儿,看到墙上有一物,像卷席一样大,高约五尺,纯白色。他就回去拿起刀砍了它,从中断开,变成了两个人,再横着砍,又变成了四个人。他就抓住它们,反过来砍死了李颐。然后把它们拿到座位上,砍死了他的子弟。凡姓李的人必死,只有异姓的人没事。李颐当时还很小,被抱在怀里。家里的人知道变故,奶妈抱着他从后门出去,藏到了别人家,只救了他一人。李颐字景真,官至湘东太守。
宋王仲文担任河南郡主簿,住在缑氏县北。休假时,晚上在沼泽中行走。看到车后有只白狗,王仲文非常喜欢它。想要抓住它,突然它变形成人,长得像方相,眼睛像火一样红,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非常讨厌。王仲文非常害怕,和仆人一起打击它,但打不过,就逃跑了。回家告诉家人,聚集了十多人,拿着刀捉住火,来找它,却不知道它在哪里。一个月后,王仲文又看到了它。他和仆人一起逃跑,还没到家,就趴在地上都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七-注解
庐陵巴邱:庐陵,指今江西省吉安市;巴邱,指今江西省峡江县,古代地名。
州吏:州吏,指州府中的小官吏。
秦:秦,指陈济的妻子。
绛碧袍:绛碧袍,指深红色和青绿色的袍子,古代官员的服饰。
虹:虹,指彩虹,古人认为彩虹是神灵显现的征兆。
金瓶:金瓶,指用金制成的瓶子。
宋元嘉初:宋元嘉,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公元424年—453年);初,指年号初期。
穷渎:穷渎,指穷尽的水沟。
蟹断:蟹断,指用来捕捉螃蟹的栅栏。
流星:流星,指天空中快速移动的亮星,古人认为是天象变化的表现。
牵牛:牵牛,指天上的牵牛星,属二十八宿之一。
紫微:紫微,指天上的紫微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天宫。
肉:肉,指陨石落地后形成的肉状物。
谯郡周子文:谯郡,指今安徽省亳州市;周子文,指人名。
射猎:射猎,指打猎。
武昌山:武昌山,指今湖北省武昌市附近的一座山。
茗:茗,指茶叶。
会稽盛逸:会稽,指今浙江省绍兴市;盛逸,指人名。
谢南康:谢南康,指人名。
襄城李颐:襄城,指今河南省许昌市;李颐,指人名。
二千石:二千石,指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
方相:方相,指古代神话中的恶鬼。
河南郡主簿:河南郡,指今河南省;主簿,指郡府中的文书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搜神后记-卷七-评注
庐陵巴邱人陈济者,作州吏,其妇秦,独在家。常有一丈夫,长丈余,仪容端正,著绛碧袍,采色炫耀,来从之。后常相期于一山涧间。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如是数年。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超自然现象,即陈济的妻子秦氏与一位神秘丈夫的相遇。这位丈夫的形象极具象征意义,他的身高、仪容和服饰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绛碧袍和炫耀的采色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他们的相遇地点选择在山涧间,暗示着神秘和隐秘。这段描述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基调。
比邻入观其所至,辄有虹见。秦至水侧,丈夫以金瓶引水共饮。后遂有身,生而如人,多肉。
这段文字通过虹的出现来暗示神秘现象的真实性,同时也为秦氏怀孕提供了超自然的解释。金瓶引水共饮的情节则带有道教中阴阳相合的意味,暗示了男女之间的和谐与神秘结合。秦氏怀孕并生下多肉的孩子,这一情节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常常用来象征生命的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
济假还,秦惧见之,乃纳儿著瓮中。此丈夫以金瓶与之,令覆儿,云:“儿小,未可得将去。不须作衣,我自衣之。“即与绛囊以裹之,令可时出与乳。
这段文字展示了神秘丈夫对秦氏和孩子的关爱。他不仅为秦氏提供了照顾孩子的工具,还亲自为孩子准备衣物,体现了他的仁慈和关爱。同时,这一情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婴儿护理的重视。
于时风雨暝晦,邻人见虹下其庭,化为丈夫,复少时,将儿去,亦风雨暝晦。人见二虹出其家。
这段文字通过风雨和虹的出现,再次强调了神秘现象的真实性。虹的出现和丈夫的消失,以及孩子的离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暗示了神秘力量的存在。
数年而来省母。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须臾见丈夫,云:“是我,无所畏也。“从此乃绝。
这段文字展示了神秘丈夫与秦氏母子的关系,以及他对秦氏的关心。秦氏在田地中见到虹时感到恐惧,但丈夫的出现让她感到安心。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旦往观之,见一材长二尺许,在断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关于蟹断的故事,通过王姓人物在穷渎中作蟹断的情节,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利用。
而断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断,出材岸上。明往视之,材复在断中,断败如前。
这段文字通过蟹断的情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不可预测性。王姓人物在处理蟹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王又治断出材。明晨视,所见如初。
这段文字再次强调了自然现象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王姓人物在处理蟹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扰。
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挛头担归,云:“至家,当斧砍燃之。“未至家二三里,闻笼中倅倅动。
这段文字展示了王姓人物对神秘现象的怀疑和恐惧。他将神秘材料放入蟹笼中,并计划将其烧毁,但途中却听到了蟹笼中的异常动静。
转头顾视,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身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断,入断食蟹。
这段文字描述了神秘材料变成人面猴身的生物,并与之对话。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神仙妖怪题材。
相负已尔,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并令断得大蟹。“王曰:“如此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恳告,苦请乞放。
这段文字展示了山神与王姓人物之间的对话。山神请求王姓人物释放自己,并承诺给予帮助。王姓人物对山神的请求感到疑惑和恐惧,但最终还是被山神的恳求所打动。
王回顾不应。物曰:“君何姓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这段文字描述了山神对王姓人物姓名的询问,以及王姓人物的沉默。这一情节反映了山神对王姓人物身份的好奇和探究。
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字,当复何计,但应就死。“王至家,炽火焚之。
这段文字展示了山神对王姓人物的威胁和最终的命运。山神在无法得到王姓人物姓名的情况下,选择了死亡。
后寂然无复声。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勤问王,欲害人自免。
这段文字解释了山神死亡的真相,并揭示了山魈的传说。山魈被认为是知晓人姓名就能中伤人的神秘生物,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恐惧和敬畏。
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聪伪建元元年时发生的一场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奇异现象。地震、赤水和赤龙的出现,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
这段文字描述了流星的出现,以及其轨迹和光芒。流星的出现和轨迹,以及其落在平阳北十里,都带有神秘和预言的意味。
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尝有哭声,昼夜不止。
这段文字描述了流星落地后形成的肉块,以及其周围的哭声。这一情节充满了恐怖和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数日聪后刘氏,产一蛇一兽,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聪的后代产下蛇和兽,它们各自害人而逃走。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恐怖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邪恶势力的恐惧。
顷之,见于陨肉之旁。俄而刘氏死,哭声自绝。
这段文字描述了蛇和兽出现在陨肉之旁,以及刘氏的死亡。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
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长五六丈,手捉弓矢,矢镝头广二尺许,白如霜雪。
这段文字描述了周子文在山中遇到一位神秘人物,他的身高、手持弓矢和矢镝的颜色都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
忽出声唤曰:“阿鼠(子文小字)。“子文不觉应曰:“喏。“此人便牵弓满镝向子文,子文便失魂厌伏。
这段文字描述了神秘人物对周子文的呼唤和攻击,以及周子文的恐惧和失魂。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恐怖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
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
这段文字描述了秦精在山中遇到一位神秘人物,他的形象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
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
这段文字描述了秦精对神秘人物的恐惧和逃避,以及神秘人物对他的引领和释放。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神仙妖怪题材。
精因采茗。须臾复来,乃探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
这段文字展示了神秘人物对秦精的关爱和馈赠,以及秦精对神秘人物的感激。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会稽盛逸,常晨兴,路未有行人,见门外柳树上有一人,长二尺,衣朱衣朱冠,俯以舌舐叶上露。
这段文字描述了盛逸在早晨起床时遇到一位神秘人物,他的形象和动作都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
良久,忽见逸,神意惊遽,即隐不见。
这段文字描述了盛逸对神秘人物的惊讶和恐惧,以及神秘人物的突然消失。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神仙妖怪题材。
宋永初三年,谢南康家婢,行逢一黑狗,语婢云:“汝看我背后。“婢举头,见一人长三尺,有两头。
这段文字描述了南康家婢在行路时遇到一位神秘人物,他的形象和特征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
婢惊怕返走,人、狗亦随婢后,至家庭中,举家避走。
这段文字描述了南康家婢对神秘人物的恐惧和逃避,以及家人的避走。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恐怖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婢问狗:“汝来何为?“狗云:“欲吃食尔。“于是婢为设食。并食食讫,两头人出。
这段文字描述了南康家婢与神秘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神秘人物的消失。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婢因谓狗曰:“人已去矣。“狗云:“正巳复来。“良久乃没。不知所在。
这段文字描述了南康家婢对神秘人物的再次出现和消失的恐惧,以及她的困惑和不安。
后家人死丧殆尽。
这段文字描述了南康家因神秘事件而遭受的灾难,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
宋襄城李颐,其父为人不信妖邪。有一宅,由来凶不可居,居者辄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父亲对妖邪的怀疑,以及一栋凶宅的传说。
父便买居之。多年安居,子孙昌炽。为二千石,当徙家之官,临去,请会内外亲戚。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父亲买下凶宅,并在其中安居乐业,子孙昌盛。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命运的敬畏和宿命论思想。
酒食既行,父乃言曰:“天下竟有吉凶否?此宅由来言凶,自吾居之,多年安吉,乃得迁官,鬼为何在?自今已后,便为吉宅。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父亲在酒席上对吉凶的讨论,以及他对凶宅的改观。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命运的敬畏和宿命论思想。
居者住止,心无所嫌也。“语讫如厕,须臾,见壁中有一物,如卷席大,高五尺许,正白。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父亲在如厕时发现壁中神秘物品的情节,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便还取刀中之,中断,化为两人,复横斫之,又成四人。便夺取反斫杀李。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父亲与神秘物品之间的战斗,以及他最终被杀的结局。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恐怖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持至坐上,斫杀其子弟。凡姓李者必死,惟异姓无他。
这段文字描述了神秘物品对李颐家族的报复,以及它对李颐家族的毁灭。
颐尚幼,在抱。家内知变,乳母抱出后门,藏他家,止其一身获免。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在家族灾难中的幸存,以及他的乳母为了保护他而做出的牺牲。
颐字景真,位至湘东太守。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颐的成长和成就,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英雄主义和宿命论思想。
宋王仲文为河南郡主簿,居缑氏县北。得休,因晚行泽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仲文在缑氏县北的居住和生活,以及他在晚上的出行。
见车后有白狗,仲文甚爱之。欲取之,忽变形如人,状似方相,目赤如火,磋牙吐舌,甚可憎恶。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仲文在晚行时遇到一位神秘人物,他的形象和特征极具象征意义,暗示着他的非凡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
仲文大怖,与奴共击之,不胜而走。告家人,合十余人,持刀捉火,自来视之,不知所在。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仲文对神秘人物的恐惧和逃避,以及他试图保护家人的努力。
月余,仲文忽复见之。与奴并走,未到家,伏地俱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仲文在月余后再次遇到神秘人物,以及他和奴仆的死亡。这一情节充满了神秘和恐怖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