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是他对南朝宋的历史进行编撰的结果。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宋书》是沈约编撰的一部南朝宋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建立、发展以及历代帝王的政绩、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部史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南朝宋的社会风貌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原文

顺帝

顺皇帝讳准,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第三子也。

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

七年,封安成王,食邑三千户。

仍拜抚军将军,置佐史。

废帝即位,为扬州刺史。

元徽二年,进号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给鼓吹一部,刺史如故。

四年,又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班剑三十人,都督、刺史如故。

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夜,废帝殒,奉迎王入居朝堂。

壬辰,即皇帝位。

升明元年,改元,大赦天下,赐文武位二等。

甲午,镇军将军齐王出镇东城,辅政作相。

丙申,诏曰:

露台息构,义光汉德;雉裘焚制,事隆晋道。

故以检奢轨化,敦俭驭俗。

顷甸服未静,师旅连年,委蓄屡空,劳敝莫偃。

而丹雘之饰,糜耗难訾,宝赂之费,征赋靡计。

今车服仪制,实宜约损,使徽章有序,勿得侈溢。

可罢省御府二署。

凡工丽雕镌,伤风毁治,一皆禁断。

庶永昭宪则,弘兹始政。

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沈攸之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尚书左仆射、中领军、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齐王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

中书令、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抚军将军刘秉为尚书令,加中军将军;

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晋熙王燮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

南阳王翙为郢州刺史。

辛丑,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右卫将军刘韫为中领军,金紫光禄大夫王琨为右光禄大夫。

给司空齐王钱五百万,布五千匹。

癸卯,车驾谒太庙。

丙午,以安西参军明庆符为青、冀二州刺史,武陵王赞为郢州刺史,新除郢州刺史南阳王翙为湘州刺史,

司空、南兖州刺史齐王改领南徐州刺史,征虏将军李安民为南兖州刺史。

雍州大水,八月壬子,遣使赈恤,蠲除税调。

以骠骑长史刘澄之为南豫州刺史。

山阳太守于天宝、新吴县子秦立有罪,下狱死。

戊午,改平准署。

辛酉,以宣城太守李灵谦为兗州刺史。

癸亥,司空袁粲镇石头。

丁卯,原除元年以前逋调;复郡县禄田。

戊辰,崇拜帝所生陈昭华为皇太妃。

庚午,司空长史谢朏、卫军长史江斅、中书侍郎褚炫、武陵王文学刘侯入直殿省,参侍文义。

齐王固让司空,庚辰,以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月己丑,诏曰:

昔圣王既没,淳风已衰,龟书永湮,龙图长秘。

故三代之末,德刑相扰。

世沦物竞,道陂人谀。

然犹正士比毂,奇才接轸。

朕袭运金枢,纂灵瑶极,负扆巡政,日晏忘疲,永言兴替,望古盈虑。

姬、夏典载,犹传缃帙,汉、魏余文,布在方册。

故元封兴茂才之制,地节创独行之品。

振维务本,存乎得人。

今可宣下州郡,搜扬幽仄,摽采乡邑,随名荐上。

朕将亲览,甄其茂异。

庶野无遗彦,永激遐芬。

己酉,庐陵王暠薨。

冬十一月己酉,倭国遣使献方物。

丙午,员外散骑侍郎胡羡生行越州刺史,以交州刺史沈景德为广州刺史。

十二月丁巳,以骁骑将军王广之为徐州刺史。

车骑大将军、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

丁卯,录公齐王入守朝堂,侍中萧嶷镇东府。

戊辰,内外纂严。

己巳,以郢州刺史武陵王赞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进号镇军将军。

右卫将军黄回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督诸军前锋南讨。

征虏将军吕安国为湘州刺史,都官尚书王宽加平西将军。

庚午,新除左卫将军齐王世子奉新除抚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镇寻阳之盆城。

壬申,以骁骑将军周盘龙为广州刺史。

是日,司徒袁粲据石头反,尚书令刘秉、黄门侍郎刘述、冠军王蕴率众赴之。

黄回及辅国将军孙昙瓘、屯骑校尉王宜兴、辅国将军任候伯、左军将军彭文之密相响应。

中领军刘韫、直皞将军卜伯兴在殿内同谋。

录公齐王诛韫等于省内。

军主苏烈、王天生、薛道渊、戴僧静等陷石头,斩粲于城内。

秉、述、蕴跃城走,追擒之,并伏诛;其余无所问。

豫州刺史刘怀珍、雍州刺史张敬兒、广州刺史陈显达并举义兵。

司州刺史姚道和、梁州刺史范柏年、湘州行事庾佩玉拥众怀贰。

甲戌,大赦天下。

乙亥,以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左仆射,新除中书令王延之为尚书右仆射。

吴郡太守刘遐据郡反,辅国将军张环讨斩之。

闰月辛巳,屯骑校尉王宜兴有罪伏诛。

癸巳,沈攸之攻围郢城,前军长史柳世隆固守。

攸之弟登之作乱于吴兴,吴兴太守沈文秀讨斩之。

己亥,内外戒严。

假录公齐王黄钺。

辛丑,宁朔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文度进号征西将军。

乙巳,录公齐王出顿新亭。

二年春正月,沈攸之遣将公孙方平据西阳。

辛酉,建宁太守张谟击破之。

丁卯, 沈攸之自郢城奔散。

己巳,华容县民斩送之。

左将军、豫州刺史刘怀珍进号平南将军。

辛未,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克江陵,斩攸之子光琰,荆州平,同逆皆伏诛。

丙子,解严。

以新除侍中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

是日,录公齐王旋镇东府。

丁丑,以江州刺史邵陵王友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左卫将军齐王世子为江州刺史, 侍中萧嶷为领军,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进号征西将军,平西将军、郢州刺史 黄回进号镇西将军。

二月庚辰,以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尚书右仆射王延之 为尚书左仆射。

癸未,录公齐王加授太尉,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

甲申,曲 赦荆州。

丙戌,抚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进号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戊子, 蠲雍州缘沔居民前被水灾者租布三年。

辛卯,郢州刺史、新除镇南将军黄回为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南兗州刺史李安民为郢州刺史。

癸巳,以山阴令傅琰为益州刺史。

丙申,左军将军彭文之有罪,下狱死。

行湘州事任侯伯杀前湘州行事庾佩玉, 传首京邑。

三月庚戌,以广州刺史周盘龙为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刘悛为广州刺史。

丙子,给太尉齐王羽葆、鼓吹。

夏四月己卯,以游击将军垣崇祖为兗州刺史。

辛卯,新除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黄回有罪赐死。

甲午,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 映行南兗州刺史。

五月戊午,倭国王武遣使献方物,以武为安东大将军。

辅国将军、行湘州事任侯伯有罪伏诛。

六月己丑,以前新会太守赵超民为交州刺史。

丁酉,以 辅国将军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八月辛卯,太尉齐王表断奇饰丽服,凡十 有四条。

乙未,以江州刺史齐王世子为领军将军、抚军将军。

丙申,以领军萧嶷为 江州刺史。

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丙午,加太尉齐王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 掾、属各四人。

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为司徒。

戊申,行南兗州刺史萧映为 南兗州刺史。

甲寅,给太傅齐王三望车。

己未,芮芮国遣使献方物。

癸酉,武陵 内史张澹有罪,下狱死。

冬十月丁丑,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晃为豫州刺史。

孙昙瓘先逃亡,己卯,擒获,伏诛。

壬寅,立皇后谢氏,减死罪一等,五岁刑以下 悉原。

十一月壬子,立故武昌太守刘琨息颁为南丰县王。

癸亥,临沣侯刘晃谋反,晃及党与皆伏诛。

甲子,改封南阳王翙为随郡王,改随阳郡。

十二月丙戌,皇后见于太庙。

戊子,高丽国遣使献方物。

三年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 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

安西长史萧顺之为郢州刺史。

乙卯,太傅齐王表诸负官物 质役者,悉原除。

辛亥,以骁骑将军王玄邈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领军将军、抚军将军齐王世子加尚书仆射,进号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丙辰,加太傅齐王前 部羽葆、鼓吹。

丁巳,诏太傅府依旧辟召。

以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为护军将军,新除给事黄门侍郎萧讳为雍州刺史。

二月丙子,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 友薨。

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甲辰,崇太傅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 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位在诸王上;加相国绿綟绶,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 南徐州刺史如故。

丙午,以中军大将军萧讳为南豫州刺史、齐公世子,副贰相国, 绿綟绶。

庚戌,临川王绰谋反,绰及党与皆伏诛。

丁巳,以齐国初建,给钱五百万, 布五千匹,绢千匹。

夏四月壬申,进齐公爵为齐王,增封十郡。

甲戌,安西将军武 陵王赞薨。

丙戌,命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 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进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 王孙爵命之号,壹如旧仪。

辛卯,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壬辰,帝逊位于东邸。

既 而迁居丹阳宫。

齐王践阼,封帝为汝阴王,待以不臣之礼。

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 答表不为诏。

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

谥曰顺帝。

六月乙酉,葬于遂宁 陵。

史臣曰:圣王膺录,自非接乱承微,则天历不至也。

自三、五以来,受命之主, 莫不乘沦亡之极,然后符乐推之运。

水德迁谢,其来久矣。

岂止于区区汝阴揖禅而已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译文

顺帝名叫准,字仲谋,小名叫智观,是明帝的第三个儿子。泰始五年七月癸丑日出生。七年时,被封为安成王,食邑三千户。同时被任命为抚军将军,设立佐史。废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元徽二年,晋升为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赐予一支鼓吹乐队,刺史职位不变。四年,又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予三十人执剑,都督、刺史职位不变。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夜,废帝去世,顺帝被迎入朝堂。壬辰日,即位成为皇帝。

升明元年,改年号,大赦天下,赐予文武官员二等爵位。甲午日,镇军将军齐王出镇东城,辅佐政务担任宰相。丙申日,下诏说:‘停止建造露台,彰显汉德;焚烧雉羽裘衣,推崇晋道。因此要检点奢侈,崇尚节俭。最近边疆未安定,军队连续作战,物资消耗殆尽,劳苦疲惫。然而丹漆之饰,浪费难以计量,宝物贿赂,征税无度。现在车马服饰制度,确实应该节约,使勋章有序,不得奢侈浪费。可以撤销御府二署。所有华丽雕刻,破坏风俗,一概禁止。希望永远昭示法规,弘扬初政。’

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沈攸之晋升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中领军、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齐王晋升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刺史职位不变。中书令、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抚军将军刘秉晋升为尚书令,加授中军将军;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晋熙王燮晋升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南阳王翙晋升为郢州刺史。辛丑日,尚书右仆射王僧虔晋升为尚书仆射,右卫将军刘韫晋升为中领军,金紫光禄大夫王琨晋升为右光禄大夫。赐予司空齐王钱五百万,布五千匹。癸卯日,皇帝拜谒太庙。丙午日,任命安西参军明庆符为青、冀二州刺史,武陵王赞为郢州刺史,新任命的郢州刺史南阳王翙为湘州刺史,司空、南兖州刺史齐王改任南徐州刺史,征虏将军李安民为南兖州刺史。

雍州发生大水灾,八月壬子日,派遣使者赈济灾民,免除税收。任命骠骑长史刘澄之为南豫州刺史。山阳太守于天宝、新吴县子秦立有罪,被下狱处死。戊午日,改组平准署。辛酉日,任命宣城太守李灵谦为兖州刺史。癸亥日,司空袁粲镇守石头。丁卯日,免除元年以前的欠税;恢复郡县禄田。戊辰日,尊崇皇帝的生母陈昭华为皇太妃。庚午日,司空长史谢朏、卫军长史江斅、中书侍郎褚炫、武陵王文学刘侯进入殿省,参与侍奉文义。齐王坚决辞去司空职务,庚辰日,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月己丑日,下诏说:‘古代圣王去世后,淳朴之风已衰,龟书永沉,龙图长藏。所以三代末年,德刑相扰。世道沦丧,物竞相争,道德衰落,人皆谄媚。然而正士辈出,奇才接连。我继承皇位,编纂灵瑶,负扆巡政,日暮忘疲,深思熟虑,望古兴叹。姬、夏典籍,尚且流传黄卷,汉、魏遗文,遍布方册。因此元封兴茂才之制,地节创独行之品。振兴国家,在于得人。现在可以通知下级州郡,搜求隐逸之士,选拔乡里人才,按名推荐。我将亲自审阅,甄别其优秀者。希望民间不遗漏贤才,永远激励远方的风气。’己酉日,庐陵王暠去世。冬季十一月己酉日,倭国派遣使者进贡方物。丙午日,员外散骑侍郎胡羡生代理越州刺史,任命交州刺史沈景德为广州刺史。

十二月丁巳日,任命骁骑将军王广之为徐州刺史。车骑大将军、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叛。丁卯日,录公齐王入守朝堂,侍中萧嶷镇守东府。戊辰日,内外加强戒备。己巳日,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赞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晋升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黄回晋升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督率各军前锋南征。征虏将军吕安国晋升为湘州刺史,都官尚书王宽加授平西将军。

庚午日,新任命的左卫将军齐王世子奉新任命的抚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镇守寻阳的盆城。壬申日,任命骁骑将军周盘龙为广州刺史。这一天,司徒袁粲占据石头反叛,尚书令刘秉、黄门侍郎刘述、冠军王蕴率领众人前往支持。黄回及辅国将军孙昙瓘、屯骑校尉王宜兴、辅国将军任候伯、左军将军彭文之暗中响应。中领军刘韫、直将军卜伯兴在殿内共同密谋。录公齐王在宫内处决了刘韫等人。军主苏烈、王天生、薛道渊、戴僧静等攻陷石头,在城内斩杀了袁粲。刘秉、刘述、王蕴越城逃跑,被追捕并处决;其余的人没有追究。豫州刺史刘怀珍、雍州刺史张敬儿、广州刺史陈显达共同起兵起义。司州刺史姚道和、梁州刺史范柏年、湘州行事庾佩玉拥兵观望。

甲戌日,大赦天下。乙亥日,任命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左仆射,新任命的中书令王延之为尚书右仆射。吴郡太守刘遐占据郡城反叛,辅国将军张环讨伐并斩杀了刘遐。闰月辛巳日,屯骑校尉王宜兴有罪被处决。癸巳日,沈攸之攻围郢城,前军长史柳世隆坚守。沈攸之的弟弟沈登之在吴兴作乱,吴兴太守沈文秀讨伐并斩杀了沈登之。己亥日,内外加强戒备。假授录公齐王黄钺。辛丑日,宁朔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文度晋升为征西将军。乙巳日,录公齐王出顿新亭。

二年春天正月,沈攸之派遣将领公孙方平占据西阳。辛酉日,建宁太守张谟击败了他。丁卯日,沈攸之从郢城逃散。己巳日,华容县民众将他斩首并送来。左将军、豫州刺史刘怀珍晋升为平南将军。辛未日,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攻克江陵,斩杀沈攸之的儿子沈光琰,荆州平定,一同造反的人都受到了惩罚。丙子日,解除戒严。任命新任侍中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当天,齐王萧宝卷被任命为镇东将军。丁丑日,任命江州刺史邵陵王萧友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齐王世子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侍中萧嶷被任命为领军将军,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晋升为征西将军,平西将军、郢州刺史黄回晋升为镇西将军。二月庚辰日,任命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尚书右仆射王延之升任尚书左仆射。癸未日,齐王萧宝卷被加封为太尉,卫将军褚渊被任命为中书监、司空。甲申日,大赦荆州。丙戌日,抚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刘燮晋升为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戊子日,免除雍州沿沔地区因水灾而受灾的居民三年的租税。辛卯日,郢州刺史、新任镇南将军黄回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李安民被任命为郢州刺史。癸巳日,任命山阴县令傅琰为益州刺史。丙申日,左军将军彭文之犯罪,被下狱处死。代理湘州事务的任侯伯杀害了前湘州行事庾佩玉,将首级送到京城。三月庚戌日,任命广州刺史周盘龙为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刘悛为广州刺史。丙子日,赐予太尉齐王羽葆、鼓吹。夏天四月己卯日,任命游击将军垣崇祖为兖州刺史。辛卯日,新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黄回犯罪被赐死。甲午日,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映代理南兖州刺史。五月戊午日,倭国王武派遣使者进贡物品,封武为安东大将军。辅国将军、代理湘州事务的任侯伯犯罪被处死。六月己丑日,以前新会太守赵超民为交州刺史。丁酉日,任命辅国将军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八月辛卯日,太尉齐王萧宝卷上表请求断绝奇异的服饰,共有十四条。乙未日,任命江州刺史齐王世子为领军将军、抚军将军。丙申日,任命领军萧嶷为江州刺史。九月乙巳朔日,发生了日食。丙午日,加封太尉齐王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兼任扬州牧,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快步走,拜见不用报姓名。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人。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刘燮被任命为司徒。戊申日,代理南兖州刺史萧映正式担任南兖州刺史。甲寅日,赐予太傅齐王三望车。己未日,芮芮国派遣使者进贡物品。癸酉日,武陵内史张澹犯罪,被下狱处死。冬天十月丁丑日,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晃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孙昙瓘先前逃亡,己卯日,被擒获并处死。壬寅日,立皇后谢氏,减死罪一等,五岁刑以下的罪行全部赦免。十一月壬子日,立已故武昌太守刘琨的儿子刘颁为南丰县王。癸亥日,临沣侯刘晃谋反,刘晃及其同党都被处死。甲子日,改封南阳王萧嶷为随郡王,改随阳郡。十二月丙戌日,皇后在太庙出现。戊子日,高丽国派遣使者进贡物品。

三年春天正月甲辰日,任命江州刺史萧嶷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升任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安西长史萧顺之被任命为郢州刺史。乙卯日,太傅齐王萧宝卷上表请求免除所有欠官物质役的人。辛亥日,任命骁骑将军王玄邈为梁、南秦二州刺史。领军将军、抚军将军齐王世子被加封为尚书仆射,晋升为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丙辰日,加封太傅齐王前部羽葆、鼓吹。丁巳日,下诏太傅府依旧可以自行征召人才。任命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为护军将军,新任给事黄门侍郎萧讳为雍州刺史。二月丙子日,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萧友去世。三月癸卯朔日,发生了日食。甲辰日,尊崇太傅为相国,总揽百官,封十郡,封为齐公,举行九锡之礼,加赐印绶和远游冠,地位在诸王之上;加赐相国绿綟绶,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丙午日,任命中军大将军萧讳为南豫州刺史、齐公世子,辅助相国,赐予绿綟绶。庚戌日,临川王萧绰谋反,萧绰及其同党都被处死。丁巳日,因为齐国刚刚建立,赐予钱五百万,布五千匹,绢一千匹。夏天四月壬申日,晋升齐公爵位为齐王,增加封地十郡。甲戌日,安西将军武陵王萧赞去世。丙戌日,命令齐王戴十二旒冠,建立天子的旌旗,出行时设警备,入宫时设戒严,乘坐金根车,驾六匹马,准备四季的车队,设置旄头云罕,举行八佾乐舞,设立钟鼓宫县。晋升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的爵位称号,都按照旧仪进行。辛卯日,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壬辰日,皇帝逊位于东邸。随后迁居丹阳宫。齐王登基,封皇帝为汝阴王,用对待不臣之礼对待他。实行宋的正朔,上书不用称表,回答表章不用称诏。

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日,皇帝在丹阳宫去世,时年十三岁。谥号顺帝。六月乙酉日,被葬于遂宁陵。

史臣评论说:圣明的帝王接受天命,如果不是在乱世之后继承微弱之位,那么天命不会降临。自从三、五以来,受命称帝的人,无不经历了国家衰亡的极致,然后才符合天命所推。水德转移,已经很久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小的汝阴王禅让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注解

顺帝:顺帝是南齐末代皇帝的谥号。

讳:讳,指人名中的避讳字,即因避讳皇帝或尊长的名字而改用的字。

字:字,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别称,通常指一个人的别字,即除了本名之外的别名。

小字:小字,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别称,通常指一个人的乳名或昵称。

明帝:明帝是指南朝宋的明帝刘彧,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泰始:泰始是南朝宋的年号,即公元465年至471年。

七月癸丑:七月癸丑是指农历七月二十三日。

封:封,指封建时代皇帝对贵族或功臣授予爵位或封地的行为。

食邑:食邑,指封建时代贵族或功臣所拥有的封地,可以从中收取赋税。

抚军将军:抚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地方,安抚军民。

佐史:佐史,指辅助官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废帝:废帝是指南朝宋的废帝刘子业,他在位期间,政治混乱,最终被萧道成废黜。

扬州刺史:扬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扬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车骑部队。

都督:都督,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定区域内的军事力量。

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处理政务。

班剑:班剑,指分发给高级官员的剑,用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镇军将军:镇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地方,安抚军民。

齐王:齐王,指南朝宋的齐王萧道成,后来成为南齐的开国皇帝。

露台息构:露台息构,指古代帝王在露台上休息,以示节俭。

雉裘焚制:雉裘焚制,指古代帝王焚烧雉羽制成的裘衣,以示节俭。

检奢轨化:检奢轨化,指检点奢侈,规范行为。

敦俭驭俗:敦俭驭俗,指倡导节俭,以引导风俗。

甸服:甸服,指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称呼。

师旅:师旅,指军队。

丹雘:丹雘,指红色和黑色的颜料,常用于装饰。

糜耗:糜耗,指浪费。

宝赂:宝赂,指珍贵的礼物或财物。

征赋:征赋,指征收的赋税。

徽章:徽章,指官职的标志。

侈溢:侈溢,指过分奢侈。

御府:御府,指皇帝的府邸。

署:署,指官署,即政府机构。

工丽雕镌:工丽雕镌,指精美的工艺品。

风毁治:风毁治,指破坏和治理。

宪则:宪则,指法律和制度。

元封:元封,指南朝宋的年号,即公元473年至477年。

地节:地节,指南朝宋的年号,即公元477年至479年。

搜扬:搜扬,指搜寻和提拔。

幽仄:幽仄,指隐居或地位低微的人。

摽采:摽采,指选拔和任用。

乡邑:乡邑,指乡村和城镇。

甄:甄,指鉴别和选拔。

茂异:茂异,指优秀的人才。

庐陵王:庐陵王,指南朝宋的庐陵王刘义真,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

倭国:倭国,指古代日本。

方物:方物,指各地的特产。

越州刺史:越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越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广州刺史:广州刺史是广州的行政长官。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徐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荆州刺史:荆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荆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平西将军:平西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平定西部边疆。

湘州刺史:湘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湘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司徒:司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石头:石头,指古代南京的石头城,是军事要塞。

录公:录公,指南朝宋的录公萧道成,后来成为南齐的开国皇帝。

黄钺:黄钺,指古代皇帝使用的铜钺,象征皇权。

北秦州刺史:北秦州刺史是北秦州的行政长官。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雍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新亭:新亭,指古代南京的一处地名,是军事要塞。

沈攸之:沈攸之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将领,此句中指他担任的官职和行动。

西阳:西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公孙方平:公孙方平是沈攸之派遣的将领。

建宁太守张谟:张谟是建宁郡的太守,他在辛酉日击败了沈攸之的将领。

郢城:郢城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华容县:华容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左将军、豫州刺史刘怀珍:刘怀珍是左将军,同时担任豫州刺史。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张敬兒是镇军将军,同时担任雍州刺史。

江陵:江陵是古代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荆州:荆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

录公齐王:录公齐王是指齐国的国王。

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江州刺史邵陵王友:邵陵王友是江州的刺史。

左卫将军齐王世子:齐王世子是齐王的儿子。

领军: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西部边疆的军事。

镇西将军:镇西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西部边疆的军事。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官职,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

太尉:太尉是古代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中书监:中书监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司空:司空是古代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工程建设和农业。

曲赦:曲赦是指对特定地区或特定人进行赦免。

中军将军:中军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中央军队。

蠲:蠲是指免除、减免。

镇南将军:镇南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南部边疆的军事。

镇北将军:镇北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北部边疆的军事。

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是南兖州的行政长官。

山阴令傅琰:山阴令傅琰是山阴县的县令。

益州刺史:益州刺史是益州的行政长官。

左军将军:左军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左翼军队。

湘州事任侯伯:湘州事任侯伯是湘州的行政长官。

京邑:京邑是指都城,即当时的首都。

司州刺史:司州刺史是司州的行政长官。

辅国将军:辅国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国家。

安东大将军:安东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东部边疆的军事。

交州刺史:交州刺史是交州的行政长官。

武都王:武都王是武都地区的王。

尚书仆射: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

中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中央军队。

相国:相国是古代官职,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十郡:十郡是指十个郡的辖区。

九锡:九锡是指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九种礼器,表示极高的荣誉。

玺绂:玺绂是指皇帝的玉印和丝带。

远游冠:远游冠是一种高级官帽。

南徐州刺史:南徐州刺史是南徐州的行政长官。

绿綟绶:绿綟绶是一种高级官服的腰带。

禅位:禅位是指皇帝将皇位传给他人。

东邸:东邸是指皇帝退位后的居所。

丹阳宫:丹阳宫是古代的一个宫殿,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遂宁陵:遂宁陵是南齐末代皇帝的陵墓。

圣王:圣王是指古代的理想中的贤明君主。

三、五:三、五是指古代的三个时期,即夏、商、周。

受命之主:受命之主是指得到天命而成为君主的人。

沦亡之极:沦亡之极是指国家陷入极度的混乱和衰败。

符乐推之运:符乐推之运是指天命所归,人民心悦诚服的运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评注

二年春正月,沈攸之遣将公孙方平据西阳。辛酉,建宁太守张谟击破之。

赏析:此句描述了沈攸之派遣将领公孙方平占据西阳,但随后被建宁太守张谟击败。从中可见沈攸之的军事策略以及地方官吏的抵抗力量,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军事力量的较量。

丁卯,沈攸之自郢城奔散。己巳,华容县民斩送之。

赏析:此句描绘了沈攸之在郢城失败后逃散,最终被华容县民捕获斩首。这一事件体现了民间力量的崛起,以及地方对中央权威的挑战。

左将军、豫州刺史刘怀珍进号平南将军。

赏析:刘怀珍因功进号平南将军,显示了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和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军事将领的晋升机制。

辛未,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克江陵,斩攸之子光琰,荆州平,同逆皆伏诛。

赏析:张敬兒攻克江陵,斩杀沈攸之子光琰,平定了荆州,显示了其在军事上的果断和决绝,同时也体现了对叛逆者的严厉打击。

丙子,解严。

赏析:解严意味着战争状态的结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稳定。

以新除侍中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

赏析:柳世隆新除侍中,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是日,录公齐王旋镇东府。

赏析:齐王旋镇东府,意味着其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当时王权的强大。

丁丑,以江州刺史邵陵王友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赏析:邵陵王友被任命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左卫将军齐王世子为江州刺史,侍中萧嶷为领军,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进号征西将军,平西将军、郢州刺史黄回进号镇西将军。

赏析: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重用。

二月庚辰,以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尚书右仆射王延之 为尚书左仆射。

赏析:王僧虔和王延之的职务变动,体现了朝廷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癸未,录公齐王加授太尉,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

赏析:齐王加授太尉,褚渊担任中书监、司空,显示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甲申,曲 赦荆州。

赏析:曲赦荆州,意味着对荆州地区的赦免,反映了朝廷对地方治理的宽容和恩泽。

丙戌,抚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进号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赏析:晋熙王燮晋升为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戊子,蠲雍州缘沔居民前被水灾者租布三年。

赏析:蠲免雍州缘沔居民因水灾所欠租布三年,体现了朝廷对受灾民众的关怀和救济。

辛卯,郢州刺史、新除镇南将军黄回为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南兗州刺史李安民为郢州刺史。

赏析:黄回和李安民的人事变动,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重用。

癸巳,以山阴令傅琰为益州刺史。

赏析:傅琰被任命为益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丙申,左军将军彭文之有罪,下狱死。

赏析:彭文之因罪被下狱处死,反映了朝廷对违法官员的严厉打击。

行湘州事任侯伯杀前湘州行事庾佩玉,传首京邑。

赏析:任侯伯杀庾佩玉,并将其首级传至京邑,显示了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威的挑战。

三月庚戌,以广州刺史周盘龙为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刘悛为广州刺史。

赏析:周盘龙和刘悛的人事变动,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重用。

丙子,给太尉齐王羽葆、鼓吹。

赏析:齐王获得羽葆、鼓吹,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夏四月己卯,以游击将军垣崇祖为兗州刺史。

赏析:垣崇祖被任命为兗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辛卯,新除镇北将军、南兗州刺史黄回有罪赐死。

赏析:黄回因罪被赐死,反映了朝廷对违法官员的严厉打击。

甲午,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 映行南兗州刺史。

赏析:萧映被任命为南兗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五月戊午,倭国王武遣使献方物,以武为安东大将军。

赏析:倭国王武献方物,并被封为安东大将军,反映了当时中外关系的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辅国将军、行湘州事任侯伯有罪伏诛。

赏析:任侯伯因罪被伏诛,反映了朝廷对违法官员的严厉打击。

六月己丑,以前新会太守赵超民为交州刺史。

赏析:赵超民被任命为交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丁酉,以辅国将军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赏析:杨文弘被任命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八月辛卯,太尉齐王表断奇饰丽服,凡十四条。

赏析:齐王提出断绝奇饰丽服的建议,反映了当时对奢侈浪费的批评和对节俭的倡导。

乙未,以江州刺史齐王世子为领军将军、抚军将军。

赏析:齐王世子的人事变动,反映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丙申,以领军萧嶷为江州刺史。

赏析:萧嶷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赏析:日食的发生,通常被视为天象异变,反映了当时对天象的重视和对天意的敬畏。

丙午,加太尉齐王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赏析:齐王获得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等职务,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人。

赏析:设立左右长史、司马等职位,反映了朝廷对官员体系的完善和对政务管理的重视。

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燮为司徒。

赏析:晋熙王燮晋升为司徒,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戊申,行南兗州刺史萧映为南兗州刺史。

赏析:萧映的人事变动,反映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甲寅,给太傅齐王三望车。

赏析:齐王获得三望车,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己未,芮芮国遣使献方物。

赏析:芮芮国献方物,反映了当时中外关系的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癸酉,武陵内史张澹有罪,下狱死。

赏析:张澹因罪被下狱处死,反映了朝廷对违法官员的严厉打击。

冬十月丁丑,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晃为豫州刺史。

赏析:萧晃被任命为豫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孙昙瓘先逃亡,己卯,擒获,伏诛。

赏析:孙昙瓘逃亡后被擒获并处死,反映了朝廷对逃犯的严厉打击。

壬寅,立皇后谢氏,减死罪一等,五岁刑以下悉原。

赏析:立皇后谢氏,并减刑赦免,反映了朝廷对后宫的重视和对刑罚的宽容。

十一月壬子,立故武昌太守刘琨息颁为南丰县王。

赏析:立刘琨息颁为南丰县王,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癸亥,临沣侯刘晃谋反,晃及党与皆伏诛。

赏析:刘晃谋反被诛,反映了朝廷对叛逆者的严厉打击。

甲子,改封南阳王翙为随郡王,改随阳郡。

赏析:南阳王翙改封为随郡王,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势力的调整和对王爵的重新分配。

十二月丙戌,皇后见于太庙。

赏析:皇后参加太庙活动,体现了皇后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尊荣。

戊子,高丽国遣使献方物。

赏析:高丽国献方物,反映了当时中外关系的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三年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 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

赏析:萧嶷和王延之的人事变动,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重用。

安西长史萧顺之为郢州刺史。

赏析:萧顺之被任命为郢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乙卯,太傅齐王表诸负官物质役者,悉原除。

赏析:齐王提出免除负官物质役者的债务,体现了朝廷对民众的关怀和救济。

辛亥,以骁骑将军王玄邈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赏析:王玄邈被任命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领军将军、抚军将军齐王世子加尚书仆射,进号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赏析:齐王世子晋升为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丙辰,加太傅齐王前部羽葆、鼓吹。

赏析:齐王获得前部羽葆、鼓吹,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丁巳,诏太傅府依旧辟召。

赏析:太傅府依旧辟召,反映了朝廷对官员选拔和任用的传统。

以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兒为护军将军,新除给事黄门侍郎萧讳为雍州刺史。

赏析:张敬兒和萧讳的人事变动,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重用。

二月丙子,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友薨。

赏析:邵陵王友去世,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

三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赏析:日食的发生,通常被视为天象异变,反映了当时对天象的重视和对天意的敬畏。

甲辰,崇太傅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位在诸王上;加相国绿綟绶,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

赏析:太傅晋升为相国,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相国的重视。

丙午,以中军大将军萧讳为南豫州刺史、齐公世子,副贰相国,绿綟绶。

赏析:萧讳晋升为南豫州刺史、齐公世子,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

庚戌,临川王绰谋反,绰及党与皆伏诛。

赏析:临川王绰谋反被诛,反映了朝廷对叛逆者的严厉打击。

丁巳,以齐国初建,给钱五百万,布五千匹,绢千匹。

赏析:齐国初建时给予的大量赏赐,反映了朝廷对建立新朝的重视和对功臣的奖励。

夏四月壬申,进齐公爵为齐王,增封十郡。

赏析:齐公晋升为齐王,增封十郡,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甲戌,安西将军武陵王赞薨。

赏析:武陵王赞去世,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

丙戌,命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赏析:齐王获得天子的仪仗和待遇,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进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壹如旧仪。

赏析:世子晋升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的爵位和称号也相应提升,反映了朝廷对王室的重视。

辛卯,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壬辰,帝逊位于东邸。既而迁居丹阳宫。

赏析:皇帝禅位于齐,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和王权的转移。

齐王践阼,封帝为汝阴王,待以不臣之礼。

赏析:齐王即位后,封帝为汝阴王,反映了朝廷对前朝皇帝的待遇和对新朝王权的确立。

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

赏析:行宋正朔,反映了朝廷对前朝制度的继承和对新朝文化的认同。

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谥曰顺帝。

赏析:顺帝去世,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动。

六月乙酉,葬于遂宁陵。

赏析:顺帝的葬礼,反映了朝廷对前朝皇帝的尊重和对丧葬制度的重视。

史臣曰:圣王膺录,自非接乱承微,则天历不至也。

赏析:史臣认为圣王能够接受天命,必须是在乱世之后,才能够得到天意的认可。

自三、五以来,受命之主,莫不乘沦亡之极,然后符乐推之运。

赏析:史臣认为自三皇五帝以来,受命之主都必须经历沦亡之极,才能够得到天命的推举。

水德迁谢,其来久矣。岂止于区区汝阴揖禅而已哉!

赏析:史臣认为水德迁移已经很久,不仅仅是因为汝阴王禅位给齐王,而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历史规律和天命观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本纪-卷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4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