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是他对南朝宋的历史进行编撰的结果。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宋书》是沈约编撰的一部南朝宋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建立、发展以及历代帝王的政绩、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部史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南朝宋的社会风貌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原文

王惠、谢弘微、王球

王惠,字令明,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弟也。

祖劭,车骑将军。

父默,左光禄大夫。

惠幼而夷简,为叔父司徒谧所知。

恬静不交游,未尝有杂事。

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间发,惠时相酬应,言清理远,瞻等惭而退。

高祖闻其名,以问其从兄诞,诞曰:‘惠后来秀令,鄙宗之美也。’

即以为行太尉参军事,府主簿,从事中郎。

世子建府,以为征虏长史,仍转中军长史。

时会稽内使刘怀敬之郡,送者倾京师,惠亦造别,还过从弟球。

球问:‘向何所见?’

惠曰:‘惟觉即时逢人耳。’

常临曲水,风雨暴至,座者皆驰散,惠徐起,姿貌不异常日。

世子为荆州,惠长史如故。

领南郡太守,不拜。

宋国初建,当置郎中令,高祖难其人,谓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令减袁曜卿也。’

既而曰:‘吾得其人矣。’

乃以惠居之。

迁世子詹事,转尚书,吴兴太守。

少帝即位,以蔡廓为吏部尚书,不肯拜,乃以惠代焉。

惠被召即拜,未尝接客,人有与书求官者,得辄聚置阁上,及去职,印封如初时。

谈者以廓之不拜,惠之即拜,虽事异而意同也。

兄鉴,颇好聚敛,广营田业,惠意甚不同,谓鉴曰:‘何用田为?’

鉴怒曰:‘无田何由得食!’

惠又曰:‘亦复何用食为。’

其标寄如此。

元嘉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追赠太常。

无子。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祖韶,车骑司马。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年十岁出继。

所继父于弘微本缌麻,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义熙初,袭峻爵建昌县侯。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闻而惊叹,谓国郎中令漆凯之曰:‘建昌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措意,今可依常分送。’

弘微重违混言,乃少有所受。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

常云:‘阿远刚躁负气;阿客博而无检;曜恃才而持操不笃;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至如微子,吾无间然。’

又云:‘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辅。’

尝因酣宴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俊,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将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

灵运等并有诫厉之言,唯弘微独尽褒美。

曜,弘微兄,多,其小字也。

远即瞻字。

灵运小名客兒。

晋世名家身有国封者,起家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微亦拜员外散骑,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混仍世宰辅,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唯有二女,年数岁。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迁通直郎。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伯叔二母,归宗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

内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

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此尊卑小大,敬之若神。

太祖镇江陵,宋初封宜都王,以琅邪王球为友,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除镇西咨议参军。

太祖即位,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

迁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

寻转右卫将军。

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

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

兄曜历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 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沙门释慧琳诣弘微,弘微与之共食,犹独蔬素。

慧琳曰: “檀越素既多疾,顷者肌色微损,即吉之后,犹未复膳。若以无益伤生,岂所望于 得理。”

弘微答曰:“衣冠之变,礼不可逾。在心之哀,实未能已。”

遂废食感咽, 歔欷不自胜。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 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六年,东宫始建,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

弘微志在素官,畏忌权宠,固让不 拜,乃听解中庶子。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上以弘微能营膳 羞,尝就求食。

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余语 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八年秋,有疾,解右卫,领太子右卫率,还家。

议欲解弘 微侍中,以率加吏部尚书,固陈疾笃,得免。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又会稽、吴兴、琅邪诸处,太傅、 司空琰时事业,奴僮犹有数百人。

公私咸谓室内资财,宜归二女,田宅僮仆,应属 弘微。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混女夫殷睿素好樗蒱,闻弘微不取财物,乃 滥夺其妻妹及伯母两姑之分以还戏责,内人皆化弘微之让,一无所争。

弘微舅子领 军将军刘湛性不堪其非,谓弘微曰:“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治,何以治官。”

弘微笑而不答。

或有讥之曰:“谢氏累世财产,充殷君一朝戏责,理之不允,莫此 为大。卿亲而不言,譬弃物江海以为廉耳。设使立清名,而令家内不足,亦吾所不 取也。”

弘微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内人尚能无言,岂可导之使争。今分 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东乡君葬,混墓开,弘微牵疾临赴, 病遂甚。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时有一长鬼寄司马文宣家,云受遣杀弘微,弘微疾增剧,辄豫告文宣。

弘微既 死,与文宣分别而去。

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二封书,须刘领军至,可于前烧之,慎勿开也。”

书皆是太祖手敕。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子庄,别有传。

王球,字倩玉,琅邪临沂人,太常惠从父弟也。

父谧,司徒。

球少与惠齐名, 美容止。

除著作佐郎,不拜。

寻除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功曹。

宋国建,初拜世子中舍人。

高祖受命,仍为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转咨议 参军,以疾去职。

元嘉四年,起为义兴太守。

从兄弘为扬州,服亲不得相临,加宣 威将军,在郡有宽惠之美,徙太子右卫率。

入为侍中,领冠军将军,又领本州大中 正,徙中书令,侍中如故。

迁吏部尚书。

球公子简贵,素不交游,筵席虚静,门无异客。

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刘湛并 执重权,倾动内外,球虽通家姻戚,未尝往来。

颇好文义,唯与琅邪颜延之相善。

居选职,接客甚希,不视求官书疏,而铨衡有序,朝野称之。

本多羸疾,屡自陈解。

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

兄子履进利为行,深结刘湛,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与刘斌、孔胤秀等并有 异志,球每训厉,不纳。

自大将军从事中郎,转太子中庶子,流涕诉义康不愿违离, 以此复为从事中郎。

太祖甚衔之。

及湛诛之夕,履徒跣告球。

球命为取履,先温酒 与之,谓曰:“常日语汝,何如?”

履怖惧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忧。”

命左右:“扶郎还斋。”

上以球故,履得免死,废于家。

十七年,球复为太子詹事,大夫、王师如故。

未拜,会殷景仁卒,因除尚书仆 射,王师如故。

素有脚疾。

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谓尚书何尚之曰:“当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恐宜以法纠之。”

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 应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责也。”

犹坐白衣领职。

时群臣诏见,多不即前,卑疏 者或至数十日,大臣亦有十余日不被见者。

唯球辄去,未尝肯停。

十八年,卒,时 年四十九。

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无子,从孙奂为后。

大明末, 吴兴太守。

或人问史臣曰:“王惠何如?”

答之曰:“令明简。”

又问:“王球何如?”

答曰:“倩玉淡。”

又问:“谢弘微何如?”

曰:“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之所 谓名臣,弘微当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译文

王惠,字令明,是琅邪临沂人,是太保谢弘微的堂兄弟。他的祖父是车骑将军王劭,父亲是左光禄大夫王默。王惠自幼性格恬静,不喜交游,没有参与过杂事。陈郡的谢瞻才智过人,有风度,曾经和兄弟们一起来拜访王惠,谈论起来锋芒毕露,文史知识信手拈来,王惠时常回应,言辞清晰深远,谢瞻等人感到羞愧而退去。高祖听说了王惠的名声,便询问他的堂兄谢诞,谢诞说:‘王惠是后来的杰出人才,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于是任命王惠为行太尉参军事、府主簿、从事中郎。世子刘义隆建立府邸时,王惠被任命为征虏长史,后来又转任中军长史。当时会稽内史刘怀敬到郡中,送行的人几乎占据了整个京师,王惠也去送别,回来时经过堂弟王球的家。王球问:‘刚才见到了什么?’王惠说:‘只是觉得遇到了很多人。’王惠经常在曲水边聚会,有一天突然下起暴风雨,在座的人都跑散了,王惠慢慢地站起来,外貌没有异样。世子刘义隆担任荆州刺史时,王惠继续担任长史。后来王惠被任命为南郡太守,但他没有接受职务。宋国初建,需要设立郎中令,高祖觉得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就对傅亮说:‘现在任命郎中令,不能比袁曜卿差。’然后又说:‘我已经找到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任命王惠担任郎中令。后来王惠升任世子詹事,再转任尚书、吴兴太守。

少帝刘义符即位后,任命蔡廓为吏部尚书,蔡廓不肯接受,于是用王惠代替他。王惠被召回后立即接受任命,从不接待客人,有人写信给他要求官职,他收到后就聚集起来放在阁楼上,等到离职时,印章和封印还是原来的样子。有人认为蔡廓不接受任命,王惠立即接受,虽然事情不同,但意图相同。王惠的哥哥王鉴喜欢聚敛财富,广泛经营田地,王惠对此意见很大,对王鉴说:‘为什么要种田呢?’王鉴生气地说:‘没有田地怎么吃饭!’王惠又说:‘那为什么要吃饭呢?’他的志向就是这样。元嘉三年(426年),王惠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追赠太常,没有儿子。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他的祖父是车骑司马谢韶,父亲是武昌太守谢思。他的从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没有后代,所以谢弘微作为他的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继父的名讳,所以用字行世。

谢弘微小时候,精神专注,很少说话。他的继父谢混以知人著称,见到谢弘微后对他十分赞赏,对谢思说:‘这个孩子天生聪慧,将来必成大器。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十岁时,谢弘微被过继给谢混。他的继父与谢弘微原本是远亲,亲戚们都不相识,但谢混随意地接纳了他,一切都很合乎礼节。义熙初年,谢弘微继承了谢峻的爵位,成为建昌县侯。谢弘微家本来很贫穷,但继父谢混很富有,只接受了几千卷书和一些国吏,其他财产和俸禄都不参与。谢混听说后,对国郎中令漆凯之说:‘建昌国的俸禄,原本应该和北舍共享,国侯既然不放在心上,现在可以按照常例分送。’谢弘微不愿违背谢混的话,于是稍微接受了一些。

谢混风格高峻,很少与人交往,只和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一起以文义相赏。他们曾经一起宴饮,住在乌衣巷,所以被称为乌衣之游。谢混的五言诗中‘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就是指的这件事。其他虽然也有高流时誉,但没有人敢登门拜访。谢瞻等人虽然才智丰富,言辞辩论能力强,但谢弘微总是以简约的言辞说服他们,谢混特别敬重谢弘微,称他为微子。对谢瞻等人说:‘你们虽然才智丰富,辩论能力强,但未必都能得到众人的满意;至于领会机赏,言辞简约而道理深刻,所以应该和我一起推崇微子。’常常说:‘阿远性格刚烈而急躁;阿客博学而不检点;曜依仗才华而不坚定;晦自己知道而不善于纳善,即使功绩显赫,最终也会因此感到遗憾;至于微子,我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又说:‘微子不伤害他人,不偏不倚,如果到了六十岁,一定会成为公辅之臣。’曾经在一次畅饮之余,用韵语鼓励谢灵运等人说:‘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沉俊,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将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谢灵运等人都有警示的话语,只有谢弘微对他们大加赞美。

谢曜是谢弘微的哥哥,‘多’是他的小名。‘远’就是谢瞻的字。谢灵运的小名是客儿。

晋朝时,有封国的名家子弟,通常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谢弘微也被任命为员外散骑、琅邪王大司马参军。义熙八年(412年),谢混因为刘毅的党派被杀,妻子晋陵公主改嫁给了琅邪王练,公主虽然坚持不嫁,但皇帝下诏要求她和谢家断绝关系,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了谢弘微。谢混一直担任世宰辅,家族有两处封地,田地有十几处,僮仆有千人,只有两个女儿,年龄都很小。谢弘微管理家务,像处理公事一样,每一笔钱的进出都有账簿记录。后来升任通直郎。高祖刘裕受命为镇西将军,宋初封为宜都王,以琅邪王球为友,谢弘微为文学。谢混的母亲去世,他辞职守丧,以孝顺著称,守丧期满后,依然吃素。后来被任命为镇西咨议参军。太祖刘裕即位后,谢弘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人并称为五臣。后来转任尚书吏部郎,参与机密事务。不久后转任右卫将军。所有的旧吏臣佐都由谢弘微选拔。他生活清约,衣着不华丽,但饮食十分丰盛。

太祖刘裕镇守江陵,宋初封为宜都王,以琅邪王球为友,谢弘微为文学。谢混的母亲去世,他辞职守丧,以孝顺著称,守丧期满后,依然吃素。除镇西咨议参军。太祖即位,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迁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寻转右卫将军。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

兄曜历任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的骠骑长史,元嘉四年去世。弘微吃素已经很长时间,哀痛之情超过礼制,虽然服丧期满,仍然不吃鱼肉。沙门释慧琳拜访弘微,弘微与他一起吃饭,却还是只吃素食。慧琳说:‘檀越(对弘微的尊称)素来多病,最近肤色有些消瘦,即位之后,仍未恢复饮食。如果因为无益于生命而伤害身体,难道是希望得到治理吗?’弘微回答说:‘衣冠之变,礼不可超越。心中的哀痛,实在难以平息。’于是停止进食,悲伤得无法自控。

弘微从小丧父,对待兄长如同父亲,兄弟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世所罕见。弘微从不议论别人的是非,而兄曜喜欢评价人物,每当兄曜发表言论时,弘微总是用其他话题岔开。

元嘉六年,东宫开始建立,他被任命为中庶子,不久又加封为侍中。弘微志在保持素官,害怕权势和宠爱,坚决辞让不接受,于是被允许解除中庶子的职务。每当有献策和讨论时事时,他总是亲手写好后烧掉草稿,没有人知道。皇上因为弘微擅长烹饪美食,曾向他求食。弘微与亲友一起准备,进献之后,亲友询问皇上所吃,弘微不回答,而是用其他话题回应,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代的孔光。

元嘉八年秋天,弘微生病,解除右卫,担任太子右卫率,回家休养。有人提议解除弘微的侍中职务,以率加封他为吏部尚书,但他坚决陈述病情严重,得以免除。

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产极其丰厚,有园林宅邸十余处,又会稽、吴兴、琅邪等地的田地、宅邸和奴仆,当时太傅、司空琰的事业,奴仆还有数百人。公私都认为家中的财产应该归二女所有,田地、宅邸、奴仆应该属于弘微。但弘微一无所取,用自己的私禄来办理丧事。混的女婿殷睿素来喜欢赌博,听说弘微不取财物,就任意夺取他妻子妹妹和伯母的份额来偿还赌债,家中的人都效仿弘微的谦让,没有争夺。

东乡君下葬时,混的墓被挖开,弘微带着病痛前往,病情加重。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当时有一个长鬼寄居在司马文宣家中,说受命来杀弘微,弘微病情加重,就预先告诉文宣。弘微去世后,与文宣分别离去。弘微临终时,对左右的人说:‘有两封书信,等刘领军到来后,可以在他面前烧掉,千万不要打开。’书信都是太祖的手敕。皇上非常痛惜,派二卫千人负责办理丧事,追赠太常。

儿子谢庄,有专门的传记。

王球,字倩玉,琅邪临沂人,是太常惠的堂弟。父亲王谧,曾任司徒。王球年轻时与惠齐名,容貌举止优雅。被任命为著作佐郎,但他没有接受。不久后被任命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为主簿,担任豫章公世子中军功曹。宋国建立后,最初被任命为世子中舍人。高祖受命后,仍然担任太子中舍人,成为宜都王的友,转任咨议参军,因病离职。元嘉四年,被任命为义兴太守。从兄王弘担任扬州刺史,因为服丧不能相见,加封宣威将军,在郡中享有宽厚仁爱的美誉,后来调任太子右卫率。入朝为侍中,兼任冠军将军,又兼任本州大中正,调任中书令,侍中职务照旧。升任吏部尚书。

王球的儿子王简,素来不与人交往,宴席上安静,门中没有其他客人。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刘湛都掌握重权,影响朝内外,王球虽然是世家姻亲,但从未来往。他非常喜欢文学和义理,只与琅邪的颜延之关系较好。在选官时,很少接待客人,不看求官的书信,但选拔官员有秩序,朝野都称赞他。他身体多病,多次请求辞职。升任光禄大夫,加封金章紫绶,兼任庐陵王师。

王球的儿子王履进利为行,与刘湛关系密切,委托诚意给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与刘斌、孔胤秀等人都有异志,王球经常训斥他,但他不接受。从大将军从事中郎转任太子中庶子,流泪向义康诉说不愿离开,因此又重新担任从事中郎。太祖非常怨恨他。在刘湛被诛杀的夜晚,王履赤脚来告诉王球。王球命令人给他取鞋,先温酒给他喝,说:‘我平时不是告诉过你吗?’王履害怕得无法回答,王球慢慢地说:‘阿父(对太祖的尊称)在,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命令左右的人:‘扶郎回去休息。’皇上因为王球的关系,王履得以免死,但被软禁在家中。

元嘉十七年,王球再次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大夫、王师职务照旧。未接受任命时,恰逢殷景仁去世,因此被任命为尚书仆射,王师职务照旧。他一直有脚疾。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对尚书何尚之说:‘现在缺乏人才,下属应该更加努力,但王球如此放纵,恐怕应该依法纠正他。’何尚之说:‘王球有素来的节操,再加上身体多病,应该以淡泊名利来要求他,不能仅仅因为文书来责备他。’他还是以白衣身份担任职务。当时群臣请求觐见,大多不立即前,地位低微的人可能要等几十天,大臣也有十几天没有被接见的。只有王球总是立即离开,从不肯停留。

元嘉十八年,王球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加封散骑常侍。没有儿子,从孙王奂继承家业。大明末年,担任吴兴太守。

有人问史官:‘王惠怎么样?’史官回答说:‘明智简练。’又问:‘王球怎么样?’回答说:‘倩玉淡泊。’再问:‘谢弘微怎么样?’回答说:‘简练而不失风度,淡泊而不流于俗,是古代所称赞的名臣,弘微当之无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注解

琅邪:琅邪,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是古代六国之一,后成为郡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太保:太保,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古代官名,是武官,负责统领车骑兵,参与军事行动。

左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古代官名,是文官,负责宫廷礼仪和顾问皇帝。

夷简:夷简,形容词,意为性情淡泊,不慕名利。

恬静:恬静,形容词,意为性格恬淡,不热衷于世俗交往。

陈郡:陈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区。

才辩:才辩,形容词,意为才智出众,善于辩论。

风气:风气,名词,指一种风气或风格。

锋起:锋起,动词短语,指辩论激烈,言辞锋利。

文史间发:文史间发,成语,意为文学和历史知识丰富。

酬应:酬应,动词,指应答,回应。

清理远:清理远,形容词短语,意为言辞清晰,意境深远。

高祖:高祖,指刘裕,即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从兄:从兄,名词,指同辈的哥哥。

行太尉参军事:行太尉参军事,官职名,太尉是古代三公之一,参军事是太尉府的属官。

府主簿:府主簿,官职名,负责管理官府文书。

从事中郎:从事中郎是古代官名,负责事务。

世子:世子,名词,指诸侯王的嫡长子。

征虏长史:征虏长史,官职名,负责征讨敌军的长史。

中军长史:中军长史,官职名,负责中军的长史。

会稽: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区。

内使:内使,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倾京师:倾京师,动词短语,指轰动整个京城。

从弟:从弟,名词,指同辈的弟弟。

临曲水:临曲水,动词短语,指在曲水边。

世子建府:世子建府,动词短语,指世子建立自己的官府。

荆州:荆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市,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区。

郎中令:郎中令,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世子詹事:世子詹事,官职名,负责世子的日常事务。

尚书:尚书,官职名,是古代中央官署的最高长官。

吴兴太守:吴兴太守,官职名,吴兴是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少帝:少帝,指刘义符,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古代官名,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聚敛:聚敛,动词,指聚积财富。

田业:田业,名词,指田地和产业。

缌麻:缌麻,名词,指古代丧服的一种。

国吏:国吏,名词,指国家的官吏。

遗财禄秩:遗财禄秩,名词,指遗留下来的财富和官职。

国郎中令:国郎中令,官职名,负责国家的郎中令。

漆凯之:漆凯之,人名,古代人物。

乌衣巷:乌衣巷,古地名,位于今南京市,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区。

韵语:韵语,名词,指有韵律的言语。

韵脚:韵脚,名词,指诗歌中的押韵部分。

康乐:康乐,人名,古代人物。

名家:名家,名词,指有成就的家族。

绳染功:绳染功,名词,指用绳子捆绑和染色的工作,比喻对文学作品的修饰。

剖莹:剖莹,动词短语,指剖开玉石,使之更加光亮,比喻对文学作品的修饰。

颖达:颖达,形容词,意为聪明且通达。

穆穆:穆穆,形容词,意为温和而庄重。

三才:三才,名词,指天、地、人,泛指宇宙万物。

阿远:阿远,人名,古代人物。

阿客:阿客,人名,古代人物。

曜:曜,人名,古代人物。

晦:晦,人名,古代人物。

微子:微子,人名,古代人物。

晋世:晋世,名词,指晋朝时期。

员外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官职名,是散骑侍郎的属官。

琅邪王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官职名,琅邪王大司马是官职名。

刘毅:刘毅,人名,古代人物。

晋陵公主:晋陵公主,人名,古代人物。

琅邪王练:琅邪王练,人名,古代人物。

东乡君:东乡君是南朝宋的公主,这里指她的去世。

混:混,人名,古代人物。

室宇:室宇,名词,指房屋。

仓廪:仓廪,名词,指仓库。

田畴:田畴,名词,指田地。

太祖:太祖是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宜都王:宜都王是指宜都王刘义隆,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

五臣:五臣,名词,指五位重要的官员。

尚书吏部郎:尚书吏部郎,官职名,尚书吏部郎是尚书吏部的属官。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故吏臣佐:故吏臣佐,名词,指过去的官员和助手。

清约:清约,形容词,意为清廉简约。

器服:器服,名词,指器物和服饰。

兄曜:兄曜指的是谢曜,谢弘微的兄弟,曾任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等职位。

彭城王义康:彭城王义康是南朝宋的宗室,曾任骠骑将军、中书令等职。

元嘉四年:元嘉四年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即公元427年。

沙门释慧琳:沙门释慧琳是当时的一位僧人。

檀越:檀越是佛教用语,指施主,这里指谢弘微。

衣冠之变:衣冠之变指的是改变服饰和礼节。

礼不可逾:礼不可逾是指遵守礼节,不可超越。

在心之哀:在心之哀是指内心深处的哀伤。

废食感咽:废食感咽是指因悲伤过度而停止进食,感到喉咙哽咽。

兄弟友穆之至:兄弟友穆之至是指兄弟之间非常友爱。

举世莫及也:举世莫及也是说没有人能比得上。

中庶子:中庶子是古代官名,为太子属官。

侍中:侍中是古代官名,为皇帝的近臣。

权宠:权宠是指权力和宠信。

献替:献替是指提出意见和建议。

焚草:焚草是指焚烧草稿,表示不保留。

上:上指皇帝,这里指宋文帝刘义隆。

御:御指皇帝亲自使用。

亲故:亲故是指亲戚和朋友。

东宫:东宫是指太子居住的地方。

领:领是兼任的意思。

侍中如故:侍中如故是指仍然担任侍中。

资财:资财是指财产。

园宅:园宅是指园林和住宅。

会稽、吴兴、琅邪:会稽、吴兴、琅邪是古代的三个郡名。

太傅、司空琰:太傅、司空琰是指当时的两位大臣。

奴僮:奴僮是指家中的仆人。

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是古代官名,负责军事。

刘湛:刘湛是南朝宋的大臣,曾任领军将军、尚书令等职。

谢氏:谢氏是指谢弘微的家族。

殷睿:殷睿是谢混的女婿。

樗蒱:樗蒱是一种古代的棋类游戏。

混女夫:混女夫是指谢混的女婿。

伯母:伯母是指父亲的姐姐。

刘领军:刘领军是指刘湛。

手敕:手敕是指皇帝亲手写的命令。

侍中仆射:侍中仆射是指侍中和仆射的合称,都是高级官职。

右卫:右卫是指宫廷中的卫队。

太子右卫率:太子右卫率是太子的卫队首领。

东乡君薨:东乡君薨是指东乡君去世。

资财钜万:资财钜万是指财产极其丰富。

园宅十余所:园宅十余所是指拥有十多处园林和住宅。

会稽、吴兴、琅邪诸处:会稽、吴兴、琅邪诸处是指会稽、吴兴、琅邪等地的财产。

太傅、司空琰时事业:太傅、司空琰时事业是指太傅、司空琰时期的产业。

奴僮犹有数百人:奴僮犹有数百人是指还有数百名奴仆。

公私咸谓:公私咸谓是指公众和私人都认为。

二女:二女是指谢弘微的两个女儿。

田宅僮仆:田宅僮仆是指田地、住宅和奴仆。

谢弘微:谢弘微是南朝宋的大臣,曾任侍中等职。

混女夫殷睿:混女夫殷睿是指谢混的女婿殷睿。

樗蒱滥夺:樗蒱滥夺是指用樗蒱游戏的方式夺取。

两姑:两姑是指两位姑母。

刘领军将军:刘领军将军是指刘湛。

裁衷:裁衷是指公平处理。

谢氏累世财产:谢氏累世财产是指谢氏家族历代积累的财产。

孔光:孔光是指西汉时期的官员孔光,以清廉著称。

衣冠:衣冠是指士人,这里指谢弘微。

礼:礼是指礼仪。

太祖手敕:太祖手敕是指太祖刘裕亲手写的命令。

二卫千人:二卫千人是指皇帝派出的两千名卫士。

太常:太常是古代官名,负责祭祀等事务。

义兴太守:义兴太守是古代官名,负责义兴郡的行政。

从兄弘:从兄弘是指王球的堂兄王弘。

宜都王友:宜都王友是指宜都王的友人。

咨议参军:咨议参军是古代官名,负责咨询和议政。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名,负责中央机密事务。

王球:王球是南朝宋的大臣,曾任侍中等职。

字倩玉:字倩玉是王球的字。

琅邪临沂人:琅邪临沂人是指王球是琅邪临沂人。

太常惠从父弟:太常惠从父弟是指王球是太常惠的从父弟。

司徒:司徒是古代官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著作佐郎:著作佐郎是古代官名,负责撰写史书。

世子中舍人:世子中舍人是古代官名,负责太子的事务。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是古代官名,负责太子的事务。

转:转是指调动职位。

服亲不得相临:服亲不得相临是指兄弟之间不能相互接近。

加宣威将军:加宣威将军是指被任命为宣威将军。

有宽惠之美:有宽惠之美是指以宽厚仁爱著称。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是古代官名,负责军事。

本州大中正:本州大中正是古代官名,负责本州的官员选拔。

迁:迁是指调动职位。

球公子简贵:球公子简贵是指王球的儿子王简贵。

素不交游:素不交游是指平时不与人交往。

筵席虚静:筵席虚静是指宴会非常安静。

门无异客:门无异客是指家中没有不速之客。

尚书仆射:尚书仆射是古代官名,负责尚书省的事务。

领军刘湛:领军刘湛是指当时的领军将军刘湛。

通家姻戚:通家姻戚是指有姻亲关系的家族。

颇好文义:颇好文义是指非常喜欢文学和道义。

琅邪颜延之:琅邪颜延之是指琅邪人颜延之。

居选职:居选职是指担任选拔官员的职务。

铨衡有序:铨衡有序是指选拔官员有秩序。

朝野称之:朝野称之是指朝廷和民间都称赞他。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是古代官名,负责礼仪和宴请。

金章紫绶:金章紫绶是指高级官职的服饰。

领庐陵王师:领庐陵王师是指担任庐陵王的老师。

兄子履进利为行:兄子履进利为行是指王球的儿子王履进入仕途。

深结刘湛:深结刘湛是指与刘湛关系密切。

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是指向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表示忠诚。

刘斌、孔胤秀等并有异志:刘斌、孔胤秀等并有异志是指刘斌、孔胤秀等人有叛变的意图。

训厉:训厉是指教训和勉励。

太祖甚衔之:太祖甚衔之是指太祖非常恨他。

履徒跣告球:履徒跣告球是指王履赤脚来告诉王球。

命为取履:命为取履是指命令人去取鞋子。

阿父:阿父是指父亲。

扶郎还斋:扶郎还斋是指扶他回到房间。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是古代官名,负责太子的事务。

大夫:大夫是古代官名,负责礼仪和宴请。

王师:王师是指王球的老师。

殷景仁:殷景仁是南朝宋的大臣,曾任尚书令等职。

江夏王义恭:江夏王义恭是南朝宋的宗室,曾任江夏王等职。

何尚之:何尚之是南朝宋的大臣,曾任侍中等职。

放恣:放恣是指放纵不羁。

法纠:法纠是指依法纠正。

白衣领职:白衣领职是指没有官服,但仍然担任官职。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顾问。

史臣:史臣是指负责编写史书的官员。

令明简:令明简是指非常明智和简练。

倩玉淡:倩玉淡是指淡泊名利。

简而不失,淡而不流:简而不失,淡而不流是指既不简单粗暴,也不随波逐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评注

兄曜历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元嘉四年卒。

此句简述了谢兄曜的官职和去世的时间,展现了其在官场上的地位以及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 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这句话描绘了谢弘微在嫂嫂去世后的悲痛之情,以及他对礼节的尊重,即便是在服丧期满后,仍坚持素食。

沙门释慧琳诣弘微,弘微与之共食,犹独蔬素。

此句表现了谢弘微的虔诚与自律,即使在与出家人共餐时,也坚持素食。

慧琳曰:‘檀越素既多疾,顷者肌色微损,即吉之后,犹未复膳。若以无益伤生,岂所望于 得理。’

慧琳的话揭示了佛教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弘微过度素食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弘微的孝顺。

弘微答曰:‘衣冠之变,礼不可逾。在心之哀,实未能已。’

弘微的回答表明了他对礼节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哀伤。

遂废食感咽, 歔欷不自胜。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弘微因悲痛而无法进食,情绪失控的情景。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这句话强调了弘微对兄长的孝顺和兄弟间的深厚情谊,这是他为人处世的基石。

弘微口不言人短 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这句话对比了弘微和兄曜的不同性格,弘微的宽容与兄曜的挑剔形成鲜明对比。

六年,东宫始建,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

这句话描述了弘微在政治上的升迁,显示了他的才华和地位。

弘微志在素官,畏忌权宠,固让不 拜,乃听解中庶子。

这句话体现了弘微的淡泊名利,以及对权力的畏惧。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这句话展现了弘微谨慎的性格,以及他对政治的忠诚。

上以弘微能营膳 羞,尝就求食。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弘微的赏识,以及他对弘微烹饪技艺的认可。

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余语 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这句话展现了弘微的谦逊和智慧,他不愿意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是选择低调处理。

八年秋,有疾,解右卫,领太子右卫率,还家。

这句话描述了弘微因病辞官回家的情景。

议欲解弘 微侍中,以率加吏部尚书,固陈疾笃,得免。

这句话说明了弘微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以及他因病免职的情况。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又会稽、吴兴、琅邪诸处,太傅、 司空琰时事业,奴僮犹有数百人。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东乡君的财富和地位,以及她的家族背景。

公私咸谓室内资财,宜归二女,田宅僮仆,应属 弘微。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产继承的看法,以及人们对弘微的期望。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这句话展现了弘微的清廉和无私,他拒绝了所有的财产。

混女夫殷睿素好樗蒱,闻弘微不取财物,乃 滥夺其妻妹及伯母两姑之分以还戏责,内人皆化弘微之让,一无所争。

这句话揭示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弘微在其中的调和作用。

弘微舅子领 军将军刘湛性不堪其非,谓弘微曰:‘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治,何以治官。’

这句话展现了刘湛对弘微的不满,以及他对弘微为人处世的质疑。

弘微笑而不答。

这句话体现了弘微的宽容和智慧,他选择不与刘湛争论。

或有讥之曰:‘谢氏累世财产,充殷君一朝戏责,理之不允,莫此 为大。卿亲而不言,譬弃物江海以为廉耳。设使立清名,而令家内不足,亦吾所不 取也。’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弘微行为的评价,以及他对此的评价。

弘微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内人尚能无言,岂可导之使争。今分 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这句话体现了弘微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东乡君葬,混墓开,弘微牵疾临赴, 病遂甚。

这句话描述了弘微在东乡君葬礼上的表现,以及他因此病情加重的情景。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这句话总结了弘微的一生,以及他的去世。

时有一长鬼寄司马文宣家,云受遣杀弘微,弘微疾增剧,辄豫告文宣。

这句话揭示了弘微去世的神秘原因,以及他临终前的预感。

弘微既 死,与文宣分别而去。

这句话描述了弘微去世后的情景。

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二封书,须刘领军至,可于前烧之,慎勿开也。’

这句话体现了弘微对刘领军的不信任,以及他对家族安全的担忧。

书皆是太祖手敕。

这句话说明了这两封书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太祖的关系。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对弘微的哀悼,以及他对弘微葬礼的重视。

追赠太常。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对弘微的追赠,以及他的地位。

子庄,别有传。

这句话说明了弘微的儿子有专门的传记。

王球,字倩玉,琅邪临沂人,太常惠从父弟也。

这句话介绍了王球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字号、籍贯和家族背景。

父谧,司徒。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的父亲,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地位。

球少与惠齐名, 美容止。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年轻时的才华和容貌。

除著作佐郎,不拜。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官场上的选择,以及他的淡泊名利。

寻除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功曹。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官场上的升迁。

宋国建,初拜世子中舍人。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宋国建立后的官职。

高祖受命,仍为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转咨议 参军,以疾去职。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高祖受命后的官职变动,以及他因病辞官的情况。

元嘉四年,起为义兴太守。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元嘉四年时的官职。

从兄弘为扬州,服亲不得相临,加宣 威将军,在郡有宽惠之美,徙太子右卫率。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从兄官职的变动,以及他在扬州的政绩。

入为侍中,领冠军将军,又领本州大中 正,徙中书令,侍中如故。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官场上的进一步升迁。

迁吏部尚书。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最高职位。

球公子简贵,素不交游,筵席虚静,门无异客。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的个人生活,以及他的生活方式。

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刘湛并 执重权,倾动内外,球虽通家姻戚,未尝往来。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中立态度,以及他对权势的淡泊。

颇好文义,唯与琅邪颜延之相善。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与颜延之的友谊。

居选职,接客甚希,不视求官书疏,而铨衡有序,朝野称之。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能力和声望。

本多羸疾,屡自陈解。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的身体状况,以及他因病辞官的情况。

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进一步升迁。

兄子履进利为行,深结刘湛,委诚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与刘斌、孔胤秀等并有 异志,球每训厉,不纳。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家族内部矛盾中的立场,以及他对侄子的教育。

自大将军从事中郎,转太子中庶子,流涕诉义康不愿违离, 以此复为从事中郎。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忠诚和情感。

太祖甚衔之。

这句话描述了太祖对王球的不满。

及湛诛之夕,履徒跣告球。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刘湛被诛杀时的情景。

球命为取履,先温酒 与之,谓曰:‘常日语汝,何如?’

这句话展现了王球的智慧和冷静。

履怖惧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忧。’

这句话体现了王球的慈爱和包容。

命左右:‘扶郎还斋。’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对侄子的关心。

上以球故,履得免死,废于家。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对侄子的保护,以及皇帝的回应。

十七年,球复为太子詹事,大夫、王师如故。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再次升迁。

未拜,会殷景仁卒,因除尚书仆 射,王师如故。

这句话描述了王球在官场上的变动。

素有脚疾。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的身体状况。

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谓尚书何尚之曰:‘当今乏才,群下宜加戮力,而王球放恣如此,恐宜以法纠之。’

这句话反映了江夏王义恭对王球的不满。

尚之曰:‘球有素尚,加又多疾, 应以淡退求之,未可以文案责也。’

这句话说明了何尚之对王球的辩护。

犹坐白衣领职。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在官场上的特殊地位。

时群臣诏见,多不即前,卑疏者或至数十日,大臣亦有十余日不被见者。

这句话描述了当时官场上的规矩。

唯球辄去,未尝肯停。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的特殊行为。

十八年,卒,时 年四十九。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的去世。

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对王球的追赠。

无子,从孙奂为后。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的家族继承。

大明末,吴兴太守。

这句话说明了王球的后代。

或人问史臣曰:‘王惠何如?’

这句话描述了史臣对王惠的评价。

答之曰:‘令明简。’

这句话说明了史臣对王惠的评价。

又问:‘王球何如?’

这句话描述了史臣对王球的评价。

答之曰:‘倩玉淡。’

这句话说明了史臣对王球的评价。

又问:‘谢弘微何如?’

这句话描述了史臣对谢弘微的评价。

答之曰:‘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之所 谓名臣,弘微当之矣。’

这句话说明了史臣对谢弘微的评价,认为他是古代名臣的典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五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3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