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是他对南朝宋的历史进行编撰的结果。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宋书》是沈约编撰的一部南朝宋历史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建立、发展以及历代帝王的政绩、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部史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南朝宋的社会风貌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原文
明四王
明帝十二子:陈贵妃生后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婕妤生 第四皇子,郑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 友;次江夏王跻,与第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翙。次新 兴王嵩,与武陵王赞同生。又泉美人生始建王禧。智井、燮、跻、赞并出继。法良 未封,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邵陵殇王友,字仲贤,明帝第七子也。后废帝元徽二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阳 王休范反诛,皇室寡弱,友年五岁,出为使持节、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三郡 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邵陵王,食邑二千户。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讳有无 之有。顺帝即位,进号左将军,改督为都督。升明元年,徙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诸军 事、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三年,薨,无子,国除。
随阳王翙,字仲仪,明帝第十子也。元徽四年,年六岁,封南阳王,食邑二千 户。升明元年,为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未拜, 徙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持节如故。未之镇,进号前将军。二年, 以南阳荒远,改封随阳王,以本号停京师。齐受禅,降封舞阴县公,食邑千五百户。 谋反,赐死。
新兴王嵩,字仲岳,明帝第十一子。元徽四年,年六岁,封新兴王,食邑二千 户。齐受禅,降封定襄县公,食邑千五百户。谋反,赐死。
始建王禧,字仲安,明帝第十二子也。元徽四年,年六岁,封始建王,食邑二 千户。齐受禅,降封荔封县公,食邑千五百户。谋反,赐死。
史臣曰:太宗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根。侯服于周,斯 为幸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译文
明代的四位王子:明帝有十二个儿子,陈贵妃生了后废帝,谢修仪生了皇子法良,陈昭华生了顺帝,徐婕妤生了第四皇子,郑修容生了皇子智井,接下来是晋熙王燮,他和皇子法良是同一天出生的。泉美人生了邵陵殇王友;接下来是江夏王跻,他和第四皇子是同一天出生的。徐良人生了武陵王赞,杜修华生了随阳王翙。接下来是新兴王嵩,他和武陵王赞是同一天出生的。又有泉美人生了始建王禧。智井、燮、跻、赞都过继给了别人。法良没有被封王,第四皇子也没有名字,很早就死了。
邵陵殇王友,字仲贤,是明帝的第七个儿子。在后废帝元徽二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造反被杀,皇室势力薄弱,友当时五岁,被任命为使持节、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三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为邵陵王,食邑二千户。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讳有无之有。顺帝即位后,他被晋升为左将军,将督改为都督。升明元年,他被调任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三年后,他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随阳王翙,字仲仪,是明帝的第十个儿子。元徽四年,他六岁时被封为南阳王,食邑二千户。升明元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但未正式就任,就被调任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持节如故。未到任,又被晋升为前将军。二年,因为南阳偏远,他被改封为随阳王,保留本号留在京师。齐朝接受禅让后,他被降封为舞阴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因谋反,被赐死。
新兴王嵩,字仲岳,是明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元徽四年,他六岁时被封为新兴王,食邑二千户。齐朝接受禅让后,他被降封为定襄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因谋反,被赐死。
始建王禧,字仲安,是明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元徽四年,他六岁时被封为始建王,食邑二千户。齐朝接受禅让后,他被降封为荔封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因谋反,被赐死。
史臣评论说:太宗虽然得到了天赐的福分,但事情并非出自他本人,他的子孙不兴旺,怎么能保护根本。他作为周朝的侯爵,这也算是幸运的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注解
明四王:指明朝第四位皇帝明帝的四个儿子,即后废帝、顺帝、邵陵殇王友和随阳王翙。
明帝十二子:指明朝第四位皇帝明帝共有十二个儿子。
陈贵妃:指明帝的妃子,陈贵妃生有后废帝。
谢修仪:指明帝的妃子,谢修仪生有皇子法良。
陈昭华:指明帝的妃子,陈昭华生有顺帝。
徐婕妤:指明帝的妃子,徐婕妤生有第四皇子。
郑修容:指明帝的妃子,郑修容生有皇子智井。
次晋熙王燮:次,意为次子;晋熙王燮,指明帝的次子晋熙王。
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泉美人,指明帝的妃子;邵陵殇王友,指明帝的第七子。
次江夏王跻:次,意为次子;江夏王跻,指明帝的次子江夏王。
徐良人生武陵王赞:徐良人,指明帝的妃子;武陵王赞,指明帝的儿子。
杜修华生随阳王翙:杜修华,指明帝的妃子;随阳王翙,指明帝的第十子。
次新兴王嵩:次,意为次子;新兴王嵩,指明帝的次子新兴王。
始建王禧:始建王禧,指明帝的第十二子。
使持节:古代官职,指持有节杖,代表皇帝的命令,可以行使军事、行政等权力。
督:古代官职,指监督、管理。
都督:古代官职,指总管、统领。
左将军:古代官职,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安南将军:古代官职,指负责南方边疆的军事将领。
历阳太守:古代官职,指负责一郡的地方行政官员。
侯服于周:指古代诸侯国对周王朝的臣服关系。
太宗负螟之庆:太宗,指明朝的第四位皇帝;负螟之庆,指皇帝的福分。
枝叶不茂:比喻子孙不兴旺。
侯服:指诸侯国对周王朝的臣服。
斯为幸矣:表示这种情况是幸运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宋书-列传-卷九十-评注
明四王这段古文,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南朝宋明帝的十二子,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和家族命运中的不同遭遇。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古文通过列举明帝十二子的出生顺序、母亲身份以及各自的封号,展现了皇室的血统传承和家族谱系。这种叙述方式简洁明了,却透露出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特点。
其次,古文对邵陵殇王友的描述,体现了他年幼却肩负重任的悲壮。五岁的他,在父亲去世、皇室遭遇危机之际,被封为邵陵王,担任江州刺史等要职。这种早熟和责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室成员的期望。
再次,随阳王翙和新兴王嵩的命运,则展现了皇权斗争的残酷。他们在封王后,因政治原因被降封,甚至因谋反被赐死。这种悲剧性的结局,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皇权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此外,始建王禧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他同样因谋反被赐死,说明在皇权斗争中,即使是皇室成员也无法幸免于难。
最后,史臣的评论‘太宗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根。侯服于周,斯为幸矣。’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皇权斗争的残酷。太宗明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他的权力并非出自自己的努力,因此他的子孙们无法得到真正的庇护。史臣的评论,既是对明帝及其子孙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封建社会皇权斗争的反思。
总之,这段古文通过对明帝十二子的描述,展现了南朝宋时期的政治环境、皇权斗争和家族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特点,以及皇权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古文也反映了史臣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