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平衡的处世哲学。书中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探讨了人性、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

广阔无边,孕育万物,高耸入天。

多么伟大啊,礼仪有三百条,威仪有三千条。

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就不会凝聚。”

因此君子尊重德性,而追求学问,达到广博,而深入精微,追求高明,而实行中庸。温习旧知识而能领悟新知识,敦厚而崇尚礼仪。

因此,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身处低位而不背叛。国家有道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诗经》说:“既明智又睿智,以保全自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注解

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是指具有极高道德和智慧的人,通常被视为道德和行为的典范。

发育万物:指圣人的道德和智慧能够促进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象征着圣人对世界的广泛影响。

峻极于天:形容圣人的道德和智慧高不可攀,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无垠。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仪和威仪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用数字强调其繁多和重要性。

至德:指极高的道德境界,是达到至道的前提。

至道: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境界,是圣人所追求的目标。

尊德性:尊重和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

道问学: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追求道德和智慧。

致广大:追求广泛的知识和视野。

尽精微:深入研究事物的细节和本质。

极高明:追求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

道中庸:遵循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见解。

敦厚以崇礼:培养厚道的品德以尊重和遵循礼仪。

居上不骄:在地位高时不骄傲自满。

为下不倍:在地位低时不背叛原则。

国有道:国家有正确的道德和政治方向。

其言足以兴:其言论足以激励和振兴国家。

国无道:国家缺乏正确的道德和政治方向。

其默足以容:其沉默足以包容和忍耐。

既明且哲:既明智又睿智。

以保其身:以保护自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礼记·中庸》,是对圣人道德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阐述了君子应如何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境界。

首先,文中通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圣人道德和智慧的伟大和深远影响。圣人的道德和智慧不仅能够促进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而且高不可攀,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无垠。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对圣人的崇敬,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道德和智慧的高度重视。

其次,文中提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强调了礼仪和威仪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礼仪和威仪不仅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体现。通过遵循礼仪和威仪,个人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接着,文中提出‘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具体要求。君子应尊重和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追求道德和智慧。同时,君子应追求广泛的知识和视野,深入研究事物的细节和本质,追求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并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此外,文中还提到‘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是对君子学习和修养的具体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见解,培养厚道的品德以尊重和遵循礼仪。这种学习和修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文中通过‘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样的描述,强调了君子在不同社会地位和政治环境中的行为准则。君子在地位高时不骄傲自满,在地位低时不背叛原则。在国家有正确的道德和政治方向时,君子的言论足以激励和振兴国家;在国家缺乏正确的道德和政治方向时,君子的沉默足以包容和忍耐。这种行为准则不仅体现了君子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通过对圣人道德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君子修身养性的具体要求,展现了古代中国对道德和智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这种思想和价值观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二十七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2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