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

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原文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

阳气长养,爰生木火。

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

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

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

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

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天魂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

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

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

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

阳盛则壮,阴盛则病。

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

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译文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

阳气长养,爰生木火。

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

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

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

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

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天魂汤: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

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

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

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

阳盛则壮,阴盛则病。

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

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注解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指阳气在自然界中表现为上升,但在人体中则是从下而生,即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从底部开始的,如肾阳为生命之根本。

水中之气,是曰阳根:水中的阳气被称为阳根,指的是水中含有阳气,这种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气充足可以滋养生命,从而产生木和火,木火在这里代表生命活动的旺盛和活力。

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阳气的特性是上升浮动,一旦生根,就会向上亲近,这是阳气的自然属性。

木生而火长:木(生长)生而火(旺盛)长,指的是木和火是相辅相成的,木生长旺盛,火也会随之旺盛。

脾土之升:脾土上升,指的是脾脏的功能正常,能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纯阳之位,阴气萌滋:纯阳之位指的是阳气的极盛之地,但阴气也会在这里开始萌发。

金水收藏之根本也:金水代表收敛和收藏,这里是说收敛和收藏是金水的根本特性。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脾土不上升,导致木火失去生长的能力。

一阳沦陷,肾气澌亡:一阳沦陷指的是阳气的严重亏损,肾气澌亡则表示肾脏的功能衰竭。

下寒而病阳虚:下部寒冷,导致阳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

脾以阴体而抱阳魂:脾脏为阴性的器官,但能容纳阳性的生命力。

旺则血生而神化:脾脏功能旺盛时,能够生成血液并促进精神活动。

肝血温升而化阳神:肝脏血液温暖上升,转化为阳性的精神力量。

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脾土的左旋运动是变化的体现。

天魂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阳虚等症。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补中益气的作用。

桂枝:一种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作用。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干姜: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作用。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作用。

归、地、首乌:中药材当归、地黄、何首乌,具有补血养阴、滋阴补肾的作用。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火是阳性的,而阳气的上升与肝脾的功能有关。

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脾脏功能下降,导致肝木不能生长,温气减弱。

培阳神之原:培养阳性的精神力量。

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火清(阳气充足)则精神焕发,血液是精神与灵魂的母亲。

纯阳则仙,纯阴则鬼:纯粹阳气的人可以成仙,纯粹阴气的人则可能成为鬼。

阳盛则壮,阴盛则病:阳气旺盛则身体强壮,阴气旺盛则容易生病。

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一些医术不精的医生,错误地给阳虚的人使用滋阴的药物。

祸流今古,甚可恨也:这种错误的治疗方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非常令人痛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评注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

此句开篇即点明阴阳之理,阳盛于上,生于下,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水中之气,即指肾水,肾水为阴,其中蕴藏阳气,此阳气长养,进而生成木火,即肝火和心火,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爰’字在此处有培育、养育之意,强调了阳气在人体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

此句进一步阐述阳性的特点,即阳性浮动,这种浮动性使得阳根生长时倾向于向上,从而促进了木火之生长。‘性’字在此处指阴阳的属性,说明了阴阳属性对事物生长方向的影响。

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此句揭示了木火生长的依赖关系,即脾土的升腾是木火生长的关键。脾土左升,指的是脾土的上升运动,与木生于东、火长于南的方位相对应,形成了纯阳之位。同时,阴气在此处萌滋,指的是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阴气与金水收藏相对应,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此句指出脾土不升会导致木火生长受阻,进而影响到一阳的沦陷和肾气的衰亡,导致下寒和阳虚的症状。这是对阴阳失衡所导致的病理变化的具体描述。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

此句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木火之衰,而忽视了脾土之弱。脾土属阴,却能包容阳气,脾土旺盛则能生血化神,这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深刻理解。

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肝脾之间的关系,肝血藏于肝,实则生于脾,肝血温升则能化阳神,这是脾土左旋变化的体现,说明了肝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协同作用。

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此句提出了治疗的方法,即通过升肝脾来助生长,而不仅仅是温肾气,强调了治疗方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天魂汤…煎大半杯,温服。

此句介绍了天魂汤的配方和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火与阳的关系,火为阳,阳升于肝脾,脾陷则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导致阳无生化之原,这是对阴阳失衡的病理变化的深入分析。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

此句针对肝血虚弱不能生火的情况,提出了用当归、地黄、首乌等药材培阳神之原的治疗方法。

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此句说明了火清则神发,血是神魂之母,强调了血液对于神魂的重要作用。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

此句从哲学角度阐述了阴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这是对阴阳平衡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

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此句批判了后世医术的错误,认为阴虚者少,阳虚者多,但后世医术却往往开滋阴之门,导致阳虚之人误用补阴之药,这是对医术误用的严厉批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1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