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脱-原文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
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
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脱阳者,见鬼。
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
阳脱则人将为鬼,同气相感,是以见之。
凡人之白昼见鬼者,是其阳气亡脱,亦将续登鬼录矣。
兔髓汤
甘草二钱人参三钱五味一钱半夏三钱龙骨二钱,煅,研牡蛎三钱,煅,研元参三钱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阳脱则白日见鬼,阴脱则清旦目盲。
阴阳既脱,无方可医。
于其将脱之前,当见机而预防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脱-译文
阴气从左边升起,升到离位之后变为清阳之气,这时候又包含了阴精,这就叫做阴的根本。阴气性质清冷、肃静并且向下收敛,阳气从右边下降而不逆行,正是因为有这种离阴之气来收敛它。阳气收敛的关键在于胃,如果胃气不下降,那么神气就会飞扬,阳气就会脱失。
《二十难》说:阳气脱失的人会看到鬼。仙人纯粹是阳气,鬼纯粹是阴气,人处于阴阳的中间,是仙和鬼的交界。阳气脱失,人就会变成鬼,因为同气相感,所以会看到鬼。那些白天看到鬼的人,是因为他们的阳气已经脱失,也将要进入鬼的行列了。
兔髓汤:甘草二钱,人参三钱,五味子一钱半,半夏三钱,龙骨二钱,烧后研末,牡蛎三钱,烧后研末,元参三钱,附子三钱。煎成大半杯,温服。
阳气脱失会导致白天看到鬼,阴气脱失则会在清晨失明。如果阴阳都脱失了,就没有办法医治。在它们将要脱失之前,应该见机行事,提前预防。
阴阳脱失之前,应当注意观察征兆,做好预防措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脱-注解
阴:指阴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与阳相对,代表寒冷、暗淡、收敛等性质,与女性、月亮、冬季等相对应。
阳:指阳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与阴相对,代表温暖、明亮、上升等性质,与男性、太阳、夏季等相对应。
离位:在五行中,离为火,代表光明、炎热、上升等,此处指太阳升至天空最高点。
清阳:指清新的阳气,此处指阳气经过升华后的纯净状态。
阴精:指阴性的精华,如女性体内的精华物质。
阴根:指阴气的根本,即阴气的来源或基础。
清肃:指清净而严肃,此处指阴气下降时的状态。
降敛:指下降并收敛,此处指阳气下降时被收敛的状态。
翕:指收敛、聚拢,此处指阳气下降时被阴气聚拢。
二十难:指《黄帝内经》中的第二十章,讨论了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脱阳:指阳气大量流失,导致身体机能异常。
见鬼:指见到鬼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与阳气不足有关。
仙:指仙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通常被认为是纯阳之体。
鬼:指鬼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通常被认为是纯阴之体。
阴阳之半:指人介于阴阳之间,既不是纯阳也不是纯阴。
续登鬼录:指死后成为鬼魂。
兔髓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阳气脱失的病症。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等功效。
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增强体力等功效。
五味: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五味、安神等功效。
半夏: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
龙骨: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固涩、安神定志等功效。
牡蛎: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等功效。
元参: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降火、解毒等功效。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等功效。
煎:指将药材放入水中加热煮沸,使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
温服:指将煎好的药液温热后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脱-评注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
此句出自《黄帝内经》,描述了阴阳的升降变化。‘阴’指女性、寒冷、柔弱等属性,‘阳’则指男性、温暖、刚强等属性。‘阴自左升’指的是阴气从左侧升起,‘离位’指的是离卦的位置,代表变化。‘化清阳’则是指阴气转化为清阳,即阴中含阳。‘阴根’指的是阴气的根本所在。这句话强调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阴阳的升降规律。‘阴性清肃而降敛’说明阴气具有清洁、肃静、下降的特性。‘阳气右降而不逆’则是指阳气下降时不会逆行。‘离阴以翕之’中的‘离’指离卦,‘翕’有收敛、聚拢之意。这句话表明阴阳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阴气收敛,阳气下降,达到平衡状态。
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此句指出阴阳升降的关键在于胃。‘降敛之机’指的是阴阳升降的机制。‘胃气不降’说明胃的功能失常,导致阴阳失衡。‘神气飞腾而阳脱’则是指阳气上升过度,导致阳气脱失。这句话揭示了胃在维持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难曰:脱阳者,见鬼。
此句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二十难’,指出脱阳会导致见到鬼魂。‘脱阳’指的是阳气过度上升,失去平衡。‘见鬼’则是指人在阳气不足时,容易受到鬼魂的侵扰。这句话反映了中医对阴阳失衡与精神状态之间关系的认识。
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
此句说明了仙、鬼、人三者之间的阴阳属性。‘仙’指仙人,为纯阳之体;‘鬼’指鬼魂,为纯阴之体;‘人’则居于阴阳之间,是仙鬼之交。这句话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人来说的重要性。
阳脱则人将为鬼,同气相感,是以见之。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脱阳导致见鬼的原因。‘阳脱’指阳气脱失,‘人将为鬼’则是指人将变成鬼。‘同气相感’是指相同气味的物质相互吸引。这句话揭示了阴阳失衡与精神状态之间的联系。
凡人之白昼见鬼者,是其阳气亡脱,亦将续登鬼录矣。
此句说明了人在白天见到鬼魂的原因。‘阳气亡脱’指阳气过度消耗,‘续登鬼录’则是指人将进入鬼的世界。这句话强调了阳气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
兔髓汤
‘兔髓汤’是一种中医方剂,由甘草、人参、五味子、半夏、龙骨、牡蛎、元参、附子等药材组成。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阳气脱失、精神不安等症状。
甘草二钱人参三钱五味一钱半夏三钱龙骨二钱,煅,研牡蛎三钱,煅,研元参三钱附子三钱
此句列出了兔髓汤的药材及用量。‘二钱’、‘三钱’等是古代的计量单位,用于表示药材的用量。
煎大半杯,温服。
此句说明了兔髓汤的服用方法。‘煎’指将药材加水煮沸,‘大半杯’是指煎好的药液量,‘温服’则是指将药液温热后服用。
阳脱则白日见鬼,阴脱则清旦目盲。阴阳既脱,无方可医。
此句强调了阴阳失衡的严重性。‘阳脱’指阳气脱失,‘阴脱’指阴气脱失。‘白日见鬼’、‘清旦目盲’分别指阳气、阴气脱失时的症状。‘无方可医’则是指阴阳失衡到一定程度时,没有药物可以治愈。
于其将脱之前,当见机而预防也。
此句提出了预防阴阳失衡的方法。‘见机’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则是指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阴阳失衡。这句话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