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便血-原文
血生于脾,藏于肝,肝脾阳旺,血温而升,故不下泄。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之令,则后脱于大便。
阳气收敛,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庚金之收令不行也。
后世以为肠风而用清润,脾阳愈败而愈陷,无有止期也。
其肝脾阳败,紫黑瘀腐,当补火燥土以回残阳,暖血温肝而升郁陷。
若痔漏、脱肛之治,亦依此法通之。
桂枝黄土汤
甘草二钱白术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地黄三钱黄芩二钱桂枝二钱灶中黄土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便血之证,亦因水土寒湿,木郁风动之故。
仲景黄土汤,术、甘、附子,培土温寒,胶、地、黄芩,清风泻火,相火。
黄土燥湿扶脾,法莫善矣。
此加桂枝,以达木郁,亦甚精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便血-译文
血液是由脾脏产生,储藏在肝脏中,如果肝脾的阳气旺盛,血液就会温暖并上升,所以不会向下泄泻。
如果水冷土湿,脾脏会陷入木郁状态,风动起来就会执行疏泄的命令,那么血液就会通过大便排出。
阳气收敛时,土就会变暖水就会变暖,但如果脾湿肾寒,庚金的收敛命令就无法执行。后世的人把肠风当作病症来治疗,使用清凉润燥的药物,但脾阳越来越衰弱,陷入的境地也越来越深,没有停止的迹象。
如果肝脾的阳气衰败,出现紫黑瘀腐的情况,应该补充火气干燥土气来恢复残余的阳气,温暖血液并温暖肝脏,使郁结和下陷的状态上升。至于治疗痔疮、脱肛,也可以依照这个方法来治疗。
桂枝黄土汤的配方:甘草二钱,白术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地黄三钱,黄芩二钱,桂枝二钱,灶中黄土三钱。
煎煮到大约半杯,温热服用。
便血的症状,也是因为水土寒冷潮湿,木郁风动的原因。张仲景的黄土汤,使用白术、甘草、附子来培土温寒,使用阿胶、地黄、黄芩来清凉泻火,相火。黄土可以干燥湿气帮助脾脏,这种方法非常好。这个方子中增加桂枝,用来治疗木郁,也非常精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便血-注解
血:在中医理论中,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营养和滋润身体各部分。血生于脾,意味着血液的生成与脾的功能密切相关。
脾: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同时还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肝:肝在中医理论中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同时与情绪和视力有关。
阳旺:阳旺指阳气充足,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水寒土湿:水寒土湿是指体内水湿过重,导致脾气虚弱,水湿不能正常运化。
陷木郁:陷木郁指肝木被湿气所困,不能正常疏泄。
风动而行疏泄之令:风动指风气扰动,行疏泄之令指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
后脱于大便:后脱于大便指血液随大便排出,即便血。
阳气收敛:阳气收敛是指阳气向内收敛,以适应寒冷的气候或体内寒湿的情况。
庚金之收令不行也:庚金指金元素,收令不行也指金元素的收敛功能受到影响。
清润:清润指清凉润燥,适用于体内燥热或干枯的情况。
补火燥土:补火燥土是指通过温补脾阳,以消除湿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暖血温肝:暖血温肝是指通过温补肝阳,以恢复肝的疏泄功能。
桂枝黄土汤:桂枝黄土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便血等症状。
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作用。
白术: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
附子:附子性热,味辛甘,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阿胶:阿胶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血、润燥的作用。
地黄:地黄性寒,味甘,具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的作用。
黄芩: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桂枝:桂枝性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作用。
灶中黄土:灶中黄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
仲景黄土汤:仲景黄土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方剂,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便血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便血-评注
血生于脾,藏于肝,肝脾阳旺,血温而升,故不下泄。
此句揭示了血液生成、储存与循环的中医理论。血液的生成源于脾胃,而其储存则依赖于肝脏。肝脾阳气的旺盛使得血液温暖并能上升,从而防止血液下行。这一理论体现了中医对阴阳平衡的重视,以及血液在体内循环的有序性。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之令,则后脱于大便。
此句描述了水湿过重导致脾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肝气郁结,风邪扰动,使得血液从大便中流失。这里的‘水寒土湿’指的是体内湿气过重,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脾陷木郁’则是指脾脏功能失调,导致肝气郁结;‘风动而行疏泄之令’说明风邪扰动,导致疏泄功能异常,血液因此从大便中流失。
阳气收敛,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庚金之收令不行也。
此句说明了阳气收敛对脾湿肾寒的影响。阳气收敛时,土气温暖,水气温暖,但若脾湿肾寒,则庚金收敛之令不行,即金气不能收敛,导致脾湿肾寒的症状加重。
后世以为肠风而用清润,脾阳愈败而愈陷,无有止期也。
此句批评了后世对于肠风的治疗方法。认为单纯使用清润之药治疗肠风,反而会进一步损伤脾阳,导致病情不断恶化,没有止境。
其肝脾阳败,紫黑瘀腐,当补火燥土以回残阳,暖血温肝而升郁陷。
此句提出了治疗肝脾阳败的方法。认为应该通过补火燥土来恢复残阳,温暖血液,温养肝脏,提升郁结之气。
若痔漏、脱肛之治,亦依此法通之。
此句指出治疗痔漏、脱肛等疾病也应遵循上述方法。
桂枝黄土汤:甘草二钱白术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地黄三钱黄芩二钱桂枝二钱灶中黄土三钱。
此句介绍了桂枝黄土汤的组成,包括甘草、白术、附子、阿胶、地黄、黄芩、桂枝和灶中黄土。这些药材各有其功效,共同作用于治疗疾病。
煎大半杯,温服。
此句说明了桂枝黄土汤的服用方法,即煎煮后取大半杯,温服。
便血之证,亦因水土寒湿,木郁风动之故。仲景黄土汤,术、甘、附子,培土温寒,胶、地、黄芩,清风泻火,相火。黄土燥湿扶脾,法莫善矣。此加桂枝,以达木郁,亦甚精密。
此段对便血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因水土寒湿、木郁风动所致。仲景黄土汤通过术、甘、附子培土温寒,胶、地、黄芩清风泻火,相火。黄土燥湿扶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入桂枝,是为了达到疏解木郁的效果,这种方法非常精细和巧妙。